股票分红对股民好不好? - 知乎
大家好!我以前在券商工作,目前就职于私募基金,是一名专业投资者。最近看到有一些朋友在问关于股票分红的问题,发现一些答主的回答并不是很专业,存在一些错误,可能会误导投资者。所以想在这里写一点东西,帮助大家弄明白分红这个问题。
经历一个分红亏了还是赚了?要交多少税?在这里给大家算一算账,讲清楚这个问题。同时,我会在本文后半部分介绍一下港股和美股的分红制度,并与A股进行一个对比分析,相信如果大家认真看了,一定会对分红有所了解。这里对于分红的分析,所有股票都适用。
我就用**珠峰(600338)2019年6月份实施的“送现金+送股票”举例,帮大家彻底弄清楚我们经历一个这样的分红到底赚钱没有。
(1)假设我们的账上有10000股**珠峰,0元现金,然后得到了分红和送股,用这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2)这个案例不会考虑股票价格的波动,只有去掉干扰、静态分析问题才能看出问题的本质。有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分红是好事,但具体好在哪里,有没有量化的分析结论,却又比较模糊。所以建议本着理性与客观,仔细地看下去,相信你会对分红这件事情理解的更透彻。
(1)股权登记日:系统自动统计并确认有多少人有资格获得分红。
(2)除息除权日:将分红的价值,从每股净资产以及股票价格中扣除。
(3)红利到账日:将红利转入你的账户,具体分为“现金到账日”、“股票到账日”。
送现金:每1股送0.04元。
送红股:每1股送0.4股。
股权登记日:2019年6月17日。也就是说,在6月17日收盘以后,账户上有**珠峰的人,都能获得分红。
除息除权日:6月18日(按每一股的分红比例,在“每股价格”以及“每股净资产”中,扣除对应的金额),顺序是先除息(扣现金红利),再除权(扣红股)。在6月18日当天及以后买入**珠峰的人,没有分红资格。
现金到账日:6月18日。红利以现金的形式于当天早上开盘前自动转入股票账户中,不需要人为操作。
股票到账日:6月19日。红股以股票的形式于当天早上开盘前自动转入股票账户中,不需要人为操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送股比例由董事会决定,但我认为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具体送多少红股,目前主要是以董事会主观意愿来决定(也就是董事会拍脑袋决定),没有客观严谨的计算模型,造成送股比例(特别是高比例送股)普遍不合理;
另一方面,无论送现金、还是送红股,都是来自于公司账上的“未分配利润”,这个没有问题。而有问题的是,送红股是按照股票面值(1股=1元)来计算,也就是说,比如公司送出1亿股,则视为送出了1亿元,以这样的计算方式来进行会计入账,送红股结束后,公司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减少1亿元、“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增加1亿股,以这样的计算方法将账做平。由于绝大多数公司的股价都远高于1元,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公司的红股上市以后,按照股票市场价格卖出得到的真实金额,远高于公司的未分配利润。
所以,对于送股的具体比例以及会计入账的计算方法,我认为存在争议,在文章的后面会有详细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
因为现金、红股在分给你之前,是属于上市公司的资产。分给你之后,就属于你的资产了,不再属于上市公司的资产了。
分红以后,公司的资产发生了变化,所以就必须要把这部分金额从上市公司的资产中扣除,这是一个正常的会计做账的过程。
根据国内A股的规定,净资产扣除的同时,股票价格也要扣除(“股票价格也要扣除”是我认为存在的另一个争议,文章后面会进行详细分析,请继续往下看)。
为了让大家能看懂,我就不采用交易所发布的书面标准公式了。以下的公式计算结果是完全一样的,但更容易理解。
两个原则(顺序分先后):
(1)除息:需在股价中强制扣除相等金额的现金
(2)除权:需在股价中强制扣除相等比例的股份价值
除息除权前(6月17日)的收盘价:25.89元,根据以上两个原则:
(1)除息价:(除息前收盘价-分红金额)=(25.89元-0.04元)=25.85元
(2)除权价:除权前的股票市值=除权后的股票市值
除息除权日当天(6月18日),以18.46元,作为基准价格,来计算涨跌。
如下图:
(1)除息除权日前一个交易日(6月17日)的收盘价25.89元:
(2)除息除权日(6月18日),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在25.89元的股票价格中强制除息除权后,作为前一交易日基准收盘价18.46元:
截图是真实的历史数据,与我们手动计算结果完全一样,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在股票价格中将投资者得到的红利金额进行了强制扣除。
现在来计算一下我们经历了这次分红后,到底有没有赚。
分红前:我们的账上有10000股股票,0元现金,
分红后:我们的账上有14000股股票,400元现金
可以看出,分红后的总资产比分红前少了60元,这是因为对除权价格进行了四舍五入,只保留了小数点后面两位数。舍去的部分(0.004285...元×14000股),刚好是60元左右。这是计算规则所至,这里的金额误差有时不会出现,有时会多,有时会少,主要看对除权价格是否进行了四舍五入,所以这个可以忽略。
小结:分红前后,我们的静态总资产没有发生变化,分红没有产生任何真实的收益。
根据规定,分红是要交红利所得税的,交多少呢?请仔细理解下面这句话:
“根据我们从公开市场买入**珠峰股票之日至卖出该股票之日前一日的持有时间”作为依据,该时间:
(2)一个月以上(含一个月)、一年以下,税率打五折,按10%交税;
(3)一年以上(含一年),则暂免税(这是最新规定。2015年9月7日及以前是按5%收取)。
比如我们的股票是1月1日买的,9月25日卖出,则持有的时间为“1月1日-9月24日”。
也就是说:
(1)假如我们现在手上的**珠峰是上周买入的,今天获得了分红,过几天我们将股票卖掉,卖掉的时间离当时买入的时间不足一个月,则要交20%的税。
(2)假如我们现在手上的**珠峰是一个多月以前买的,今天获得了分红,下周某天我们将股票卖掉,因卖掉的时间离当时买入的时间超过一个月了但不足一年,则交10%的税。
(3)假如我们现在手上的**珠峰是一年多以前买的,今天获得了分红,明天我们就将股票卖掉,则是免税的。因为卖掉的时间离当时买入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了。
这里为了方便计算,假设我们获得分红后,卖出股票的时间不足一年,采用10%的税率。则我们要支付的税费是:
送现金:400元×10%=40元
送红股:根据规定,红股按每股面值,视为你得到同等金额,以这个金额来计税。(这条规则也是我认为存在争议的地方,文章后面有相关段落会进一步细说)(除非公司有特别说明,一般都是1股的面值=1元)
4000股红股,就相当于4000元,后期会按4000元为基数进行计税。
怎么支付呢?我们在后期只要卖出珠峰,从卖出回来的金额中自动补扣。
比如这个案例我们有10000股参与了分红,应交440元的税
则后期我们卖出1000股,券商系统会自动从卖出1000股得到的现金中扣掉44元。然后我们过段时间又卖出5000股,又会自动从卖出回来的现金中扣掉220元。中途我们又重新买入了800股、又买入了3000股,又买入了20000股......它都不会管,只盯住我们的卖出。
简单解释:我有10000股参与了分红,这10000股就是计税的基准股数,不管我们怎么操作,到最后总会卖股票吧,只要我们卖股票的时间距离当初买入的时间不足一年,就会在我们卖出的金额中自动进行补扣税,直到我们最后卖足10000股,也就补扣完成了。当然,如果这10000股全部或有一部分卖出时间超过了一年,就不扣税了,也算是补扣完成了。
因为从性质上看,送红股是将公司的利润转化为股份送给股民,送股后,公司的资产减少了,这部份资产的所有权发生了改变,所以要向股民收取红利所得税。
而公积金转增股本,是将公司账上呈现的公积金,换个方式,以股本的形式呈现于账上,其结果是公司的股本增加、公积金同比例减少,总资产是不变的,资产所有权仍属于公司,所以不需要向股民收税。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有一些清晰了。这里总结一下。
参与了分红的结果是这样的:
(1)分红前和分红后,我们的静态总资产没有任何增减。
(2)获得分红后,按“先进先出原则”计算持股时间,以该时间为依据,持有股票在一年以内就卖出的,我们要额外拿出现金去支付红利税。
最终:因为我们要交税,所以分红后的静态总资产实际上是减少的。
分红比例越高的(所谓的股息率越高),交的金额越多。
比如还是这个案例,假设把分红方案改成高分红:
(1)每1股送2元现金。则10000股就可以得到20000元现金,同时25.89元的股价在除权除息日会强制变成23.89元。分红前后静态总资产没有发生变化,但我们如果持有时间不足一年就卖出的话,那就是20000元×10%,你就得交2000元的税。
(2)或者每1股送1股股票。则10000股就可以得到10000股红股,同时25.89元的股价在除权除息日会强制变成12.95元。然后持有时间不足一年就卖出的话,那就是10000元×10%,你就得交1000元的税。
所以,大家不要轻易相信所谓高股息率。在股票价格要强制除息的情况下,根据以上的分析计算,股息率是没有意义的。我个人对高股息率具有高投资价值的言论持嗤之以鼻的态度。
所以我个人认为:
(1)对于股市上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按目前这种分红制度,分得越多,亏得越多。所谓高股息率投资价值完全是误导投资者的,皇帝的新装而已,你说他有价值吧,但较真儿的话,实际上跟本看不见价值在哪。股价波动上涨不能算作分红的附加价值,因为既然可以填权,同样也可以贴权,没有规定除权后股票价格必须涨,除权后股价上涨还是下跌都是存在同等概率的,所以除权后即使股价涨了,也不能算作分红的附加价值。要看清事物的本质,必须摒弃一切不确定因素,静态去看。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我认为,分红是毫无投资价值的,甚至是存在确定性风险的,分得越多,静态资产亏得越多。
(2)对于持有原始股(首次公开发行前就存在的股份)的大股东来说,分红是绝对有利的。因为:
a、股票公开发行都是大幅度溢价发行的,原始股的成本价格远远低于股市上的股价(我曾参与过几家公司上市辅导的工作以及非流通股减持的辅助工作,对于大股东手中原始股的真实成本有直观的了解),所以无论股市上的价格如何波动、无论股市上的价格怎么强制除息,无论何时,大股东按市场上的价格卖出原始股票,一定是赚钱的。
b、和普通中小投资者不同,绝大多数公司的原始大股东不可能经常去股市上参与交易(就算股权质押被平仓这种少数极端情况发生,平仓价格也远远高于原始股的真实成本),所以原始大股东对股票价格的波动是不敏感的,所以股票价格强制除息对大股东毫无意义。但是,分红后,资产所有权发生转移,分红得到的现金是实实在在拿到手上了,反正他们不会卖股票,股价波动对他们来说意义不是很大,但到手的现金是最实在的,所以大股东们绝对是喜欢分红的,分的越高越好,每年都有额外的现金到手,岂不快哉!不像普通投资者,纯粹靠市场价格波动来赚钱,普通投资者更希望股票价格上涨,而不是去搞分红。所以对持有原始股的大股东来说,分红有百利而无一害。
c、上市公司如果要进行再融资的话(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公司的历史分红记录,在再融资的审批环节,会占有一定的考虑权重。也就是说,长期不分红的公司,申请再融资的难度也会比较高。而这有可能会让个别公司打肿脸充胖子,在本不富裕的情况下,拿出额外的资金实施脱离公司现实情况的高比例分红或高频率分红方案,使得公司现金流进一步紧张,如果到时候再融资方案未被通过、或者因为定向募集出现认购不足而导致发行失败的话,最终伤害的还是普通中小股东的利益。
(3)喜欢关注高分红的股票,甚至想在股权登记日前买入去参与分红的朋友,建议根据这篇文章的方法,自己好好的算一下账,投资这类股票一定要谨慎。很多人不去算账,只是人云亦云,一味的认为高分红总比不分红好,如果不加以思考和计算,用这种认知去参与股票投资,必然会增加失败的概率。当然,我并不是说有分红的股票就不应该去投资,因为投资一只股票,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判断。这里只是单纯针对分红这件事情,帮助大家算清楚这个小账,对于值得投资的股票而言,不影响大*,无非也就是多交点税罢了,代表不了股票整体的投资价值。
(4)对于所有A股都适用:看中所谓的高股息率,单纯想参与现金分红的朋友,甚至以获取分红为目的计划长期持有股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明确不建议你去投资了。以上分析已经帮你把这笔账算的很清楚了,分红越高,你没在规定的时间卖出,则亏得越多。另外,单纯想参与送股的朋友,建议参与那种“公积金转增股本”的送股,这种送股是不交税的,不存在确定性风险,静态来看,你不会有***失。
(5)如果你参与了分红,按照目前的规定,从当初买入的时间算起,持有这只股票一年以上再卖出,则可以免税。这个规定出发点是好的,但显然不适用于实际情况。股票每天都有波动,而且这种波动受很多未知不可控的因素影响,未来的走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是为了免税而去持有一年,则在持有过程中,股票可能发生的波动风险造成的***失金额必然远远大于免税的金额,典型的得不偿失。所以不管规定如何,该卖股票的时候,还是得卖,卖了会多交税,多一些税金上的***失,不影响大*。只不过较真的话,确实是要***失的。这就是目前A股分红的问题。
相信现在大家比较清晰了,股票分红这件事情是否真的有价值,见仁见智,谨慎投资!
关于扣税的持股时间计算,这里用一个比较复杂一点的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如果你的投资风格是以短线为主,则建议仔细理解下面的内容。如果你对分红扣税已经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想尽快阅读其他内容,也可以先跳过这部分,不影响对分红这件事情的理解,以后有时间再回来慢慢看):
假设某只股票分红,股权登记日为2020年4月9日,红利到账日为4月10日。投资者在截止到分红前的历史交易记录如下:
2019年:
2020年:
根据相关规定:“个人转让股票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计算持股期限,即证券账户中先取得的股票视为先转让”。也就是:最先卖出的股数,视为来自于最先买入的股数;再卖出的股数,视为次先买入的股数,以此类推,按这种先后顺序来计算持股时间。按这个规定并根据以上案例,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下面内容较多,请逐条仔细阅读):
(1)投资者2019年5月20日卖出了1200股,5月21日又买回1200股,总股数仍然是10000股,但按“先进先出原则”,持股时间发生了改变。卖出的1200股来自于2月1日初始买入的10000股,卖出后,初始股数就变成了8800股,次日买回的1200股,归为新买入的,不能再算作初始股数了(参考1.1)。
(1.1)具体变成了:2019年2月1日买入并持有8800股、5月21日买入并持有1200股,合计10000股。
(2)投资者2019年10月10日,买入了3000股,而后10月11日卖出3000股,这时总股数还是10000股,按“先进先出原则”,10月11日卖出的3000股,依然来自2月1日剩余的8800股(参考1.1)。
(2.1)这时持股时间变成了:2019年2月1日买入并持有5800股、5月21日买入并持有1200股、10月10日买入并持有3000股,合计10000股。
(3)投资者2020年3月30日,卖出3500股,3月31日又买回3500股。按“先进先出原则”,3月30日卖出的3500股,依然是来自于2019年2月1日剩余的5800股(参考2.1)。
(3.1)这时持股时间变成了:2019年2月1日买入并持有2300股、5月21日买入并持有1200股、10月10日买入并持有3000股、2020年3月31日买入并持有3500股,合计10000股。
然后到了分红实施的阶段,在2020年4月9日对上述10000股进行股权登记,4月10日红利到账。
假设:
(4)投资者在2020年4月13日卖出2000股,按“先进先出原则”,卖出的这2000股依然是来自于2019年2月1日剩余的2300股的余额(参考3.1),由于持股时间超过一年,所以不扣税。
(4.1)这时持股时间变成了:2019年2月1日买入并持有300股、5月21日买入并持有1200股、10月10日买入并持有3000股、2020年3月31日买入并持有3500股,合计8000股。
(5)投资者在2020年4月14日卖出4000股,按“先进先出原则”,卖出的这4000股中,有300股来自于2019年2月1日的余额(参考4.1),持股时间超过一年,这300股不扣税。另外3700股中,有1200股来自于2019年5月21日1200股的余额(参考4.1),有2500股来自于10月10日3000股的余额(参考4.1),这两笔持股时间都是超过一个月、不足一年,所以按红利金额的10%扣税。
(5.1)这时持股时间变成了:2019年2月1日买入并持有0股、5月21日买入并持有0股、10月10日买入并持有500股、2020年3月31日买入并持有3500股,合计4000股。
(6)投资者在2020年4月15日买入了3000股,又于当天卖出了3000股。按“先进先出原则”,卖出的3000股中,有500股来自于2019年10月10日的余额(参考5.1),持股时间超过一个月、不足一年,所以按10%扣税。有2500股来自于2020年3月31日的余额(参考5.1),持股时间不足一个月,按20%扣税。
(6.1)这时持股时间变成了:2019年2月1日买入并持有0股、5月21日买入并持有0股、10月10日买入并持有0股、2020年3月31日买入并持有1000股、4月15日买入并持有3000股,合计4000股。
(7)这里作个总结,根据上述案例来看,投资者有10000股得到了分红,得到分红后,投资者合计卖出了9000股,这9000股根据“先进先出原则”计算持股时间后,进行扣税。加上新买入的,现在投资者总共持有4000股(参考6.1),还有1000股需要扣税。
根据以上分析,我个人认为,在A股现行的分红制度下,从静态来看,分红对普通投资者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制度的设计有问题。***的分红与A股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与A股的分红完全不同。
就截止到目前的分红制度来讲,我个人认为***的分红制度优于A股,***的分红制度最合理。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股市的分红方式有四种:
这是最主要的方式,绝大多数公司都以送现金为主。
从分红周期来说,按季度、按半年、按一年、长期不分都有。
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公司的送现金方案所使用的货币单位与内地有所不同,比如你有可能会看到某只港股的送现金方案是“每股送50港仙”,如下图: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自己换算一下,100港仙=1港元,所以“每股送50港仙”相当于“每股送0.5港元”,这样就能理解了。
与A股一样,港股也有送红股。但与送现金相比,采用送红股方案的公司比较少。
与A股一样,港股送红股的比例,也是董事会拍脑袋自行决定送多少,并不存在客观严谨合理的计算模型。绝大多数港股送红股的比例都比较低,但仍然存在个别公司高比例送红股,最后送股上市后卖到市场上的真实价值远高于公司账上的利润,极不合理,这点在后文会有详细说明。
这种方案最少。有些公司会将自家股票的权证(或称窝轮)、或者在***发行的预托股份、或者自己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票等,作为红利送给投资者。
比如卓能集团(00131)2017年的分红方案是“每27股可获发1份认股权证”;新濠国际发展(00200)2018年的分红方案是“每4000股分派1股***预托股份”;腾讯控股(00700)2021年底的分红方案是“每21股获发1股京东集团股票"(这种方式也可理解为腾讯对自己持有的京东股票进行变相减持)。
对港股的分红方式了解以后,现在我们主要从分红规则上,介绍一下港股和国内A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无论是送现金、送红股、或是送其他公司股票或衍生品,***股市也会在股票价格上进行强制扣除,也存在和A股一样的结*:得到了分红但静态总资产没有实际增加,没有得到真实的收益。
(1)送现金:
这里拿腾讯控股(00700)来说,该股2020年3月份进行了一次现金分红,每股分派1.2港元,除净日(概念等同于A股的除息日或除权日)2020年5月15日,派息日5月29日。通过下面的截图我们可以看出,港股的分红也会进行强制扣除。
除净日的前一交易日(2020年5月14日)收盘价430.6港元:
除净日当天(5月15日),前一交易日基准收盘价变成了429.4港元:
可以看出,除净日当天,和A股一样,将前一日收盘价430.6港元中,扣除了分红金额1.2港元,430.6-1.2=429.4港元,以这个价格作为除净日前一交易日的基准收盘价。
(2)送其他公司股票:
这种分红比较特殊,我认为有必要进行一个计算分析,看看这种方式的分红是否如同现金分红一样对股票价格进行强制扣除,以及分红后是否得到了真实的收益。
我们还是用腾讯的案例:
我们关注的重点,就是除净日前一日(2022年1月19日)的收盘价以及除净日当天(1月20日)显示的昨日收盘基准价,对比这两个价格,就能知道本次特殊的分红是否在股票价格中进行了强制扣除。
除净日前一交易日(1月19日),腾讯控股的收盘价455.8港元:
除净日当天(1月20日),前一交易日基准收盘价变为442.4港元:
通过以上截图可以明显看出,本次赠送京东集团股票的方案与以往的现金分红一样,仍然在除净日当天对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格进行了扣除。扣除的金额=455.8港元-442.4港元=13.4港元。
现在我们再来计算一下,本次分红前和分红后,投资者是否得到了真实的收益。
本次分红方案为:每21股腾讯股票送1股京东股票。
在除净日前一日(1月19日),腾讯的收盘价455.8港元,京东的收盘价281.4港元,如下图:
分红前的静态总资产:
=9571.8港元
分红后的静态总资产:
=腾讯股票除净后的基准收盘价格×腾讯股票数量+京东股票价格×京东股票数量
=442.4港元×21股+281.4港元×1股
=9290.4港元+281.4港元
=9571.8港元
通过计算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本次赠送京东股票的特殊分红方案,仍然对股票价格进行了等值的强制扣除,所以分红前与后,投资者的静态总资产仍然是不变的,实际上没有得到任何真实的收益。
以上就是港股几种不同的分红方式,以及在分红规则上,与A股规则相同之处的一些介绍和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
港股的现金分红,公司可以派发一种“含股利选择权红利”(也称:以股代息),如果是这种红利的话,就是说:在分红时,投资者如果不想要现金,也可以选择“以股息权益认购股份”,就是把现金红利,按照股票价格折算成同等价值的股份送给你(请注意:是同等价值)。
简单的说,就是将应得的“红利金额”扣掉税以后,除以股票的市场价格,计算出等值的股份送给投资者。这种选择需要投资者在“股利选择权申报截止日”前通过系统自己手动申报,登入券商的PC客户端或手机APP的账户界面后,在相关的功能菜单中进行操作。未申报的,都默认送现金。
有些投资者本来就看好股票未来的走势,所以得到分红的现金后,又将现金继续买成股票,而港股的这种“含股利选择权红利”可以让这类投资者直接选择要股票不要现金,免去了后续操作的繁琐以及交易手续费,是非常合理的一种多样化选择。
例如万科企业(02202)在2021年7月实施的分红方案,就是“含股利选择权红利”的一次现金分红。如下图:
注:上图的转换参考价格22.99港元,为股权登记截止日(2021年7月20日)的前五个交易日(即7月13日、14日、15日、16日、19日)每日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即22.99港元。
根据万科的方案,假设投资者持有10000股,按20%税率,那么本次分红他可以获得的红利金额为:10000股×1.499916港元×(1-20%)=14999.16港元-2999.83港元=11999.33港元。
他现在有三种选择:
(1)选择得到全部的现金11999.33港元,不进行“含股利选择权”的操作。
(2)这10000股应得的红利11999.33港元全部进行“含股利选择权”的操作,通过折算以后,他可以得到的股数是:11999.33港元/22.99港元=521股。
(3)10000股中,选择一部分数量比如7000股,进行“含股利选择权”的操作,剩下的3000股选择得到现金,他最后得到的分红是:
含股利选择权部分:7000股×1.499916港元×(1-20%)/22.99港元=365股
现金部分:3000股×1.499916港元×(1-20%)=3599.8港元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通过“含股利选择权红利”折算出来的股份,称为“代息股份”。这种代息股份并不是公司去股市上回购的,而是公司额外增发的。如果本次分红有投资者进行了“将现金折算为股份”的操作,那么在分红结束后,公司的港股总股本会增加(如下图)。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含股利选择权红利”的分红也属于通过发行股份进行再融资的一种手段。
以上就是对港股“含股利选择权红利”现金分红的介绍。
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就是:
(1)港股的分红以送现金为主(有些公司的方案包含“股利选择权红利”),少数公司会送红股,极少数公司会送金融衍生品。
(2)无论是哪种方式分红,和A股一样要在除净日对股票价格进行强制扣除,分红前后,投资者的静态总资产是不变的,不会增加真实的收益。
(3)送红股这种方式,按照A股和港股现在的规则,严格来讲都是不合理的。一方面是送股比例由董事会拍脑袋就决定了,没有客观严谨合理的模型。绝大多数港股送股比例较低,不算太过分,而少数港股与多数A股的送股比例较高,造成送出来的股票卖到市场上的真实价值,远远高于公司账上的利润(关于这点,文章后面有更加详细的分析,相关目录索引:A股分红存在的问题)。
(4)对于送红股,我个人认为合理公平的解决方案是借鉴“含股利选择权红利”,可以反过来设定,在公司送红股时,投资者可以选择要现金不要股票,按照股市的平均收盘价格,将投资者应得的红股折算成等值的现金,将单一送红股的方案变成“含现金红利选择权的红股”。投资者如果选择了将红股折算成现金,则上市公司就要拿现金对相应的红股数量进行回购,这样一来,公司计划送多少红股取决于公司账上有多少可用于分配的真实现金利润,杜绝了董事会通过拍脑袋自行决定送股比例这种不严谨不合理的现状。
以上就是对港股分红的介绍和分析,以及一些个人的观点,下面介绍一下***的分红。
***股市和A股(或港股)的分红完全不同,***股市没有送红股这个概念,只送现金。有些公司是按季度进行现金分红,有些公司按半年或一年分红,也存在极少数不分红的公司。
***的现金分红也有除权日,但只是在每股净资产中扣除相应的分红价值,而不会在股票价格上进行强制扣除。
比如苹果公司(AAPL)在2020年5月份进行了一次现金分红,每股分配0.82美元,除权日2020年5月8日,派息日5月14日。我们通过下图就可以看出美股的分红,并不会在股票价格中进行强制扣除。
(1)除权日的前一交易日(2020年5月7日)收盘价303.74美元:
(2)除权日当天(5月8日),前一交易日基准收盘价仍然是303.74美元:
通过以上截图,可以明显看出,并没有将5月7日股票收盘价格303.74美元中强制扣除0.82美元来作为除权日前一日的收盘基准价格,并没有在股价中进行强制除权。
对于投资者来讲,由于没有在股票价格上强制扣除,所以股票的静态市值是没有变化的,红利到账后现金增加了,所以最终的静态总资产就发生的实质性的增加,是真实的增加了这部分现金,再从这部分现金中拿出一部分来交税,最终仍然是实实在在的拿到了这部分现金,自己的总资产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长了。
由此可以看出,就目前的规则来说,***股市的分红是最公平合理的,***股市的“股息率”真实客观存在。
总而言之,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不仅仅是净资产,还有其他复杂的因素共同构成。分红造成的净资产减少可归为非经营性净资产减少,如果非经营性净资产减少,需要强制扣除股价,那为什么非经营性净资产增加(比如上市公司获得社会捐赠或**补贴),不强制增加股价呢?很明显是不太合理的。
A股(包括港股)的分红除息,每股净资产扣除一次、股票价格再扣除一次,也就是“一次分红、两次扣除”。投资者拿到了现金,股票静态市值同等减少,两者相抵,等于没有真正意义上拿到红利,还要额外交税。
***股市分红除息,每股净资产扣除一次、股票价格不扣除,也就是“一次分红、一次扣除”。投资者拿到了现金,股票静态市值不会减少,在交了税以后,能够真正意义上拿到这笔红利。至于分红后,股价是涨是跌,股票价值减少后应该给予一个什么样的新价格,由市场本身的参与者自主决定,这很合理也很公平。
另外,港股和美股还有一种方式称为“拆股”。当一只股票的价格很高,会影响投资者的购买欲望,交易清淡。这时上市公司可以考虑将股票拆股,比如当前“100元/股、持有1000股”,方案为一拆五(1:5),则拆股后股价变成“20元/股、持有5000股”。拆股后,股东权益(净资产)不变,股票总市值也不变。股价降低后,投资者买入最低手数所需要的资金规模降低,理论上有利于扩大投资者基础,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增加交易量和流动性。比如在2020年8月31日,苹果(AAPL)与特斯拉(TSLA)同时都进行了拆股,苹果的方案是一拆四,特斯拉的方案是一拆五,在两只股票的日K线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拆股前后,股票价格的变动。拆股是将1股价格较高的股票拆分成等值的n股价格较低的股票的行为,不属于股利,不需要交税。
分红在股票价格上被强制扣除的金额最终到哪去了?凭空蒸发掉了吗?
分红所用的钱是公司的资产,分红后,这笔钱不在公司了的账上了,所有权也不属于公司了,所以账本上,必须要在公司资产中将这笔钱扣除,作一下这个记录,这就叫除权,除权就是对公司的资产变化在账本上进行一个正常的记录变更,这是会计准则的标准程序,一个正常的记账,没有将谁的钱扣没了。这没毛病。但A股的除权,由于规则的不合理,真的将钱扣没了。
A股和美股最大的区别是:
***股市的分红除息:每股净资产扣除一次,股票价格不扣除。也就是“一次分红、一次扣除”。
A股(包括港股)除息:每股净资产扣除一次,股票价格扣除一次。也就是“一次分红、两次扣除”。
股票价格并不是公司的资产,而是投资者购买股票付出的成本。“公司资产”和“投资者购买股票付出的成本”完全是两码事。公司资产上已经扣除一次了,这个记账的过程就已经结束了,怎么能在投资者购买股票付出的成本上再扣除一次呢,这样一扣,就真正把投资人的钱扣没了。
而能量一定是守恒的,包括钱也不例外。任何的钱,只要存在,就不可能凭空消失蒸发掉,一定转化到另一个地方了(顺便提一句,对于股票的下跌,一些媒体或分析师喜欢用“市值蒸发”这个词语,其实是不准确不专业的。我们买了股票后出现下跌,跌掉的金额并不是所谓的蒸发掉了,而是已经支付给了上一个卖给我们的人)。
经过分析,这个被强制扣没的钱,最终的流向是:便宜了除权以后再买入股票的人。
如果不考虑股价波动,静态来看:***股市,分红只扣除每股净资产,所以分红前后,股票价格在静态上是不变的,那么分红前后买入股票的人,就单单股价而言,大家都是以同一个静态价格在交易,其中没有被强制扣除的金额,没有任何人占到便宜。
而A股,分红以后,股票价格强制扣除,除权以后再买入股票的人,他是按强制扣除后、静态更低的一个价格在买入,相比***,A股和港股就能够占到这个便宜,这个差额,就是由参与了分红的人提前支付。但因为股价每天都有很复杂的波动,这种便宜实际上是感知不到的,但静态来看,是真实存在的。
再打个形象一点的比喻(按A股规则):
假如有一个股票市场,所有股票的价格都是静态的没有波动,不能通过买卖价差获利,唯一的收入来自于分红。
有家公司卖10元/股,你按这个价格买入了股票,现在公司按1股0.4元进行现金分红。
则分红后,你的账上多了0.4元现金,而股票价格强制扣除后变成了9.6元/股。
你买入用了10元的成本,卖出收回了9.6元,加上0.4元的现金,不赚不亏。
如果不足一个月或不足一年卖出,你还要额外付出0.08或0.04元的税,这个钱在卖出时自动补扣,最终收回来的是9.6元+0.4元-0.08或0.04元=9.92或9.96元。
如果没有分红这件事情发生,则后来买入的人,他依然要按10元/股买入。
而现在他只需要花9.6元就可以买入了,节约了0.4元,这个节约的钱,就是由参与了分红的人提前买单。
本来参与了分红的人,名正言顺合情合理应该拿到这0.4元,就算按20%交0.08元的税,最终也应该拿到0.32元,结果拿是拿到了,但股价上又强制扣除了0.4元,使得股价在分红除息后,后来的人反而能按照9.6元买入,参与分红的人相当于用自己得到的红利为后来买入的人提前支付了0.4元,而且如果卖出时间不足一年的话,还要额外自掏腰包向税务部门补交红利税。明明参与了分红的人却无利可图,后面没有参与分红的人,却可以按更便宜的价格买入股票,这叫什么分红呢?
只要去掉股价波动带来的干扰,这个账就很容易算清楚。
按常理来说,分红是不是好事?是。但本篇文章通过详细的分析后,得到的一个非常确定的结果是:A股分红前和分红后,投资者的静态总资产没有任何变化,而持股时间不足一年就卖出股票的话,还要额外交税,反而会发生***失。从这个结果来看,分红是好事吗?从这个结果来看,A股分红这件事情,显然是存在问题的。
游戏规则的制定,其背后必然存在一套理论和逻辑,但无论是什么理论和逻辑,其目的都要使最终的结果正确才有意义,如果结果不正确,那这套理论和逻辑肯定是有问题的,这是常识。针对当前A股分红的问题,我本人近几年已多次通过***证监会12386热线进行过沟通和建议,但都没有收到有价值的反馈。
我个人非常希望A股的分红除权除息制度能尽早改革,股票价格不应强制扣除,应该做到“一次分红、一次扣除”,而不是“一次分红、两次扣除”。同时无论是从公平合理的角度、还是从逻辑或常识上来说,送股的比例不应该是董事会拍脑袋自行决定,送红股的真实价值不应该超过公司账上真实的现金利润。
对于港股和美股分红,相信大家比较清晰了。我们现在梳理一下,我个人认为A股主要有三方面存在问题:
1、送股比例不合理。
目前来说,送股比例是公司董事会拍脑袋决定10送几,送出红股的真实价值,远远超过公司账上的利润。我们拿本文**珠峰的案例来说明,送股比例是否合理一算便知。
本文**珠峰送红股方案是2018年的年度分红方案,实施时间是2019年6月18日。
具体方案是1股送0.4股,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珠峰总股本为653,007,263股,则送红股的数量为:653,007,263×0.4=261,202,905股。
股东拿到这部分红股后,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按照实际价格卖出。红股流通的时间是2019年6月19日,我们就按这天的收盘价18.68元计算,这部分红股真实的市场价值为:261,202,905股×18.68元=4,879,270,265.40元。
根据规定,送现金、送红股,都是来自于“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如下图)。
截止到2018年,**珠峰“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429,834,557.99元(如下图)。
根据以上数据:
红股真实市场价值:4,879,270,265.40元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429,834,557.99元
也就是说,红股的真实价值远远超过了未分配利润。而在会计做账时,是按“1股=1元”视为得到同等金额,然后在“母公司未分配利润”的余额中扣除这部分金额,也就是会计做账的金额远远低于这部分资产的实际价值,这个问题的出现就是送股比例不合理造成的。
由于送股比例不合理,如果不在股价上进行扣除,那么投资者就会凭空捡了大便宜,所以就需要用另一个错误来弥补,也就是送红股在股票价格上除权。将本来一个正常的会计做账流程“一次分红、一次扣除”,变成了“一次分红、两次扣除”,最终造成:参与了分红,最后却没有真实的拿到红利。这在本文上面已有详细分析。
目前是按“1股=1元”视为得到同等金额,以此金额来计税。送4000股就等同于得到了4000元金额,以4000元作为计税金额,实际上是很不合理的。因为投资者参与分红得到的红股,最后卖到市场上,是按股票价格来计算的市值金额,怎么能按1元1股来确定计税金额呢。比如股票卖15元,你得到了4000股红股,最后卖到市场上会得到60000元的资金,结果这60000元的资金却视为4000元的金额来进行计税。
究其原因,投资者本来就不应该得到价值60000元的红股,这部分价值远远超过了未分配利润,而由于分红比例不合理,没有按照真实的送现金的价值折算为等值的股数,所以也就不能按正常的价值进行计税了。
我们还是用**珠峰这个案例来说明。本次方案:
1、送现金:26,120,290.52元(如下图)
2、送红股:总股本×送股比例=653,007,263×0.4=261,202,905股(不保留小数点)
送现金、送红股,都是来自于“母公司未分配利润”。**珠峰2018年“母公司未分配利润”的余额为:429,834,557.99元(见下图,可点击放大-查看原图。在手机上除了知乎APP外,其他方式打开此文章可能无法放大图片,建议使用知乎APP进行浏览)。
会计做账,是将“送现金的金额”、“送红股(按1股=1元)的折算金额”,在“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中进行扣除,如下表(图片较大,可点击放大-查看原图,建议使用知乎APP):
我们A股与港股或美股的分红制度相比,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条规则是需要改革的:
1、送红股的数量,不应该由公司董事会拍脑袋决定,可以借鉴港股“以股息权益选择认购股份”,董事会根据公司账上真实的未分配利润,先拟定本次拿出多少现金用于分红,然后按照股票真实的价格,将拟定拿出来的现金折算成等值的红股数量来送。而且还可以参考我在港股总结中提出的第(4)点,将单一的送红股方案变为“含现金红利选择权的红股”,投资者可以选择不要股票、要现金,投资者可以选择按股市的平均收盘价格,将红股折算为等值的现金,然后公司通过回购红股的方式来进行分红。这样一来,送红股的比例就完全取决于公司账上有多少现金利润,而不是董事会拍脑袋内部商讨自行决定并造成送股的真实价值远远超过未分配利润这种不客观不严谨不合理的情况。
2、借鉴***股市,分红在每股净资产中扣除,不应该在股票价格上再扣除一次。做到“一次分红、一次扣除”,而不是“一次分红、两次扣除”。
3、送红股不能按“1股=1元”视为得到了同等金额来以此计税,在上述1、2成为事实的基础上,回归正常的会计做账金额,应该按照与红股市值等值的现金价值为依据来入账和计税。
以上3点必须同时改革,缺一不可。这样改革后,则高分红的股票、高股息率的股票就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价值了,必然会受到市场追捧,而且对于场外的一些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长线保守的资金都存在较高的吸引力,这些资金会逐渐流入股市。随着时间推移,业绩好、分红高的股票,其股价会越来越高,业绩差、不分红的股票股价会越来越低(目前***股市基本上就是如此,真实存在的股息率是***股市能够长期呈现牛市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业绩差不分红的股票其价格跌破每股面值到一定程度,则按照每股面值向下折算进行缩股(价格恢复到面值、总股本同比例缩小),最后总股本缩到一定程度则自然退市,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的行政干预,监管机构只需要强化和细化法律法规、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确保不发生基本面造假、信息披露违规或***意操控股价的行为。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好的公司会越来越好,不好的公司逐渐被自然淘汰退市,最终就会形成真正意义上价值投资的*面、良币驱逐劣币的*面,市场本身的纠错功能、价值发现功能会得到真正的发挥。
就写到这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红扣来自税是扣本金还是分红的360问答钱
分红税收的计算具体如下:1、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需要缴纳20%的税收。获得现金分红100元,需要缴纳20元红利税;2、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需要缴纳10%的税收。获得现金分红100元,需要缴纳10元红利税;3、持股期限1年以上,享受优惠政策,暂时免征红利税。分红税,又称“股息预提税”。指的是荷兰个人所得税和法人所得税的一部分。征税对象是拥有荷兰居住法人股票取得的分红以及其分享利润证券收入和分享利润债券收入。纳税人包括个人和法人。实行比例税率,1985年税率为25%。分红税纳税人包括个人和法人。分红税实行泉征收,由支付股息者扣缴。纳税人缴纳的分红税可以在个人所得税或法人所得税中扣抵。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在派发股息红利的时候需要缴纳红利税,在有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已经代为缴纳,不需要注明含税;上市公司没有代为缴纳红利税,需要股民自己缴纳。分红派息,就是上市公司以税后利润,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提取法定公积金及任意公积金后,将剩余利润以现金或股票的方式,按股东持股比例或按公司章程规定的办法进行分配的行为。上市公司向股民分红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和派送股票股利,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形式,也可以两种形式同时并用。股票分红含税,指的是派发现金红利应缴的税款。上市公司派送股票股利,也称为派股,就是按照持股比例向原股东派送一定比例的股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关于债券分红?
分红次数:在符合有关基金分红条件的前提下,华夏债券投资基金每年至少分红一次。个人投资者的分红收益不用纳税。
分红方式:投资人可以选择现金红利或红利再投资。本基金默认的方式为红利再投资。现金红利:投资人选择现金红利,则在基金分红时,红利资金将于分红实施日从基金托管账户向您预先指定的银行存款账户汇出;红利再投资:投资人如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您的现金红利将按分红实施日的基金单位净值自动转换为基金份额,作为您追加的投资,计入到您的基金账户中,红利再投资免收再投资费用。
净值大幅下降,别慌!可能是基金分红了
朋友K买的基金,上周出现了“惊魂一幕”。
她买了2万多元的债基,系统显示一天就亏了1000多元,净值出现直线下降。结果查看持仓后发现,原来是基金分红了。
通过K的这次乌龙事件,我发现很多小伙伴对于基金分红的一些细节并不清楚。
比如:
基金分红,净值为什么会下降?
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怎么选?
爱分红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吗?
......
基金分红,净值为什么会下降?
基金分红是把基金收益的一部分以红利的形式还给了基民。说白了,这个钱本来就是持有人的,不过是从左口袋到了右口袋。所以,基金分红对持有人的实际收益没有任何影响。
基金进行分红,分红金额会从净值中先扣除,所以净值就会下降。如果选择现金分红,钱会直接转到用户的银行账户上,日收益就会显示成亏***;如果选了红利再投资,分红就会以基金的形式,加进用户已经持有的基金份额中。
以现金分红为例,假设分红前,基金单位净值2元,你买了1万份,基金资产就是2万元(基金资产=基金单位净值*基金份额);如果每份基金分红0.5元,分红后基金单位净值就变成1.5元,你还是持有1万份,基金资产就变成了1.5万元,加上分红的现金5千元,你的总资产还是2万元。
公募基金的分红大都是这样操作的,净值在分红后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再来说说K买的易方达增强回报债券A,这是一只“固收+”基金,投向的底层资产主要以债券为主,属于风险比较低的稳健理财。4月11日分红前,基金单位净值是1.3980,4月12日进行分红,每份分红0.05元,4月12日涨幅0.15%,基金的单位净值是1.3500。
两种基金分红方式,怎么选?
基金的分红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现金分红,直接给持有人派发现金。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分红会直接打到你的账户上。相当于部分赎回了基金,而且不会收赎回费。
二是红利再投资,将现金分红折算成基金份额转入持有人的基金账户。相当于又申购了基金,而且不收取手续费。
对于基民来说,分红总归是一件好事。毕竟白花花的真金白银会入账。那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应该选哪种呢?
主要是看你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判断和近期的用钱规划。
如果觉得市场可能存在短期下跌调整的风险,或者急需用钱,那就选择现金分红落袋为安。
如果不是,建议大家选择红利再投资。首先,分红转换来的基金份额可以省下申购费,节省了成本。其次,增加了基金份额,在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下,持有的基金份额越多,收益自然就越多。
大家在买基金时,多数平台默认的分红方式都是现金分红。如果想调整为红利再投资,可以找到持仓基金的页面,在分红方式的选项中进行修改就可以了。
另外,基金如果分红,基金公司一般都会给持有人发短信提醒,购买基金的平台也会发分红通知,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知道持有的基金要分红,就不会被基金净值的突然下降吓到了。
最后,关于基金分红再补充几点:
1、基金分红不是必须的,基金经理可以根据基金的规模、市场走势或者营销需要,自主决定是否进行分红。
2、因为持有人的实际收益不会由于分红而增加,所以,不存在说爱分红的基金就是好基金。评价一只基金好坏的标准,还是要看基金的长期赚钱能力。
3、从基金类型上说,债基更偏爱分红。2022年公募基金分红2729.46亿元,其中,债券基金分红1762.22亿元,股票基金分红135.50亿元,混合基金分红773.05亿元。是否选择爱分红的基金,全凭个人喜好。
2022年不同类型公募基金分红总额
数据来源:wind,基金一级分类
关于投资理财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每课小助手”。
- 每课小助手 -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本文以传递信息与理财科普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的投资判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的话,在看点一下~
债券基金分红多久一次 基金分红是赚了还是亏了?_太平洋科技网
没有确定的分红时间规定,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基金,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才会进行分红,有些基金一年内分红几次,有些基金好几年没有分红,这些都是很常见的。
债券基金分红需先满足以下分红条件:
【1】基金当年收益弥补以前年度亏***后方可进行分配;
在符合以上分红条件的前提下,可以看下基金说明书或基金合同中一般规定多久分红一次。只要基金达到了分红的条件,基金公司大都是会实施分红的,因为基金分红对于基金本身与基金公司来说是有好处的。
从投资者短期所持有的基金资产来说,基金分红是中性的,既不亏也没赚。基金分红是从基金净值中拿出一部分进行分红,基金分红后,基金分红之后净值减少,不论分红与否,投资者持有的资产总额是不变的,所以既不亏也没赚。
分红(派息)的钱哪去了?
这个你要不同角度看待……
1.分红派息的钱是直接打到股东帐户里的,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是股东获得;
2.除权是分红后的股价,这可不是公司的行为是监管部门,但不要忘了还有贴权和填权,如果分红后股份涨了,那你这些疑问就没有了,所以这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公司分钱是分给你了,而股份涨跌却和公司无关了……3.交税是除税后每股多少钱分给你,也就是说第10股低于5元,这和除息除权无关……
基金分红的"套路",你不知道的玄机!
▲ 关注我,学习更多理财知识
看到基金分红,很多人反应是:
“太好了!基金公司给我发钱了!”
别高兴太早,基金分红或许没那么好,可能只是把你的钱从左手倒到右手。
今天和大家聊聊:
什么是基金分红?
基金为什么分红?
选择哪种分红方式最好?
1.什么是基金分红?
经历过基金分红的小伙伴应该有注意:基金分红结束会导致基金净值下降,且分红越多,净值下降越多。
举个例子:
假如你持有一只基金,份额是1000份,当下净值是1.2元,那么你的基金资产总值为1200元。
基金的分红方式为:每份额分红0.2元,分红后,基金的净值变为1元。
此时:你持有的基金资产从总值1200元变成总值1000元+200元现金。
所以,有时候基金公司的分红,就是用你的钱来给你发红包,羊毛出在羊身上。
所以,这种分红就没必要特别开心吧?
2.基金分红背后的心机
既然有的基金分红是左手倒右手,并没有增加投资者收益。为什么基金公司还热衷于分红呢?
先来看下基金的分红条件:
1、基金当年必须是赚钱的;
2、基金当年收益弥补上一年的亏***后,才可以进行分红;
3、分红后,基金净值不能低于面值,即净值不能低于1。
所以,能分红,说明基金业绩出色,用“分红”来打广告,再合适不过。
而且大家不觉得“分红”两字充满金钱的诱惑吗?
其次,分红可以降低基金净值,吸引更多小白投资者。
有些小白基民喜欢买便宜的基金,他们会觉得净值低的基金更有上涨潜力。
基金公司正是抓住小白的这种投资心理,通过分红降低基金净值,吸引一批自以为能贪便宜的投资者买入。
然而,真实情况是:
基金净值的高低,与基金未来能否上涨没有半毛钱关系。
判断一只基金便不便宜,关键是看基金持有的股票估值高不高!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难道分红一点好处都没有吗?当然不是!
分红相当于变相减仓,让投资者落袋为安,且没有手续费!
比如当牛市高点来临时,有良心的基金经理会通过分红,帮助大家提前将盈利落袋,避免市场冲高回落后大跌,造成***失。
此外,有些基金规模过大,会限制基金经理的操作空间,分红有助于控制基金规模。
这些才是基金分红的意义。
3.选择哪种分红方式最好?
基金分红有两种方式:「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
1.现金分红
现金分红是指将基金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者,且一般不会收取赎回费。
现金分红后,基金的净值会下降,因此投资者的实际资产并没有发生变化。
2.红利再投资
红利再投资是指基金分红时,基金持有人将分红所得的现金直接用于购买该基金,将分红转为新份额。
分红之后,基金份额数量会增多,但基金的净值也会随之减少,因此持有基金的总价值也不会发生变化。
不同的基金,以及不同的时机,应当选择不同的分红方式,才能保证利益最大化。
1)债券型基金
债券基金的分红频率较高,有年度的、半年度的,甚至还有季度的、按月分红的。
不过因为债券型基金的波动总体较小, 建议选择「红利再投资」的方式。
2)股票型基金
股票基金,建议在股市低估时选择「红利再投资」;到了正常估值或高估值时,选择「现金分红」。
或者可以从牛熊市的角度来看:
如果接下来可能是熊市,选择现金分红,落袋为安;
如果即将迎来牛市,分红减仓会错过上涨带来的更多盈利机会,此时适宜选择红利再投资。
往期推荐
新手小白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2023年过半,下半年有赚钱机会吗?
精心挑选的好基金,为什么就是不涨?
定投虽好,但这些基金不适合!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请
分享
点赞
在看
鹏扬利泽债券C,明明有收益,为什么持有资产是亏***的呢?从哪里可以查看少的这部分资金去哪了呢?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电子式国债一年付息钱打到哪
打到你开设的银行账户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