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华夏大盘精选怎么样(000011华夏大盘来自精选混合基金怎么样)

000011华夏大盘来自精选混合基金怎么样

招商银行有代销该支基金,请打开网页链接查看详情。

每天读懂一只“基”—华夏大盘精选混合000011(积极配置型)-下篇 - 知乎

摘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就

正文内容开始前的郑重提示:

基金拆解系列内容只做基金基本拆解、并非进行投资标的推荐。

本系列内容选择拆解标的方式及步骤为:晨星网——基金筛选器——选择一家基金公司——选择“3年3星以上+5年3星以上”两个条件——按5年评级做从高到低排序,依次进行拆解。基金数据截止至文章撰写当天,具体日期在基金详情图当中有体现。

任何推荐本身都有极大*限性,投资决策只能由自己做出,基金拆解系列内容只想表达认真看一只基金产品的基本步骤,由于每只基金历史信息不同,碍于文章篇幅有限并不能涵盖全部内容,如需全部详细资料,请自行查阅基金历年公告。

每一只平庸的基金都平庸的蛮相似,但传奇的基金一定各有各的不同。比如这两天讲的华夏大盘精选。

基金公司在牛市爱发基金,就是为了做大规模、多收管理费,同样啊,牛市当然也愿意敞开大门,让更多的投资者进来申购,这也能让老基金的规模做大不是嘛?!

以前见过限制申购上限的、见过暂停申购短短几天的,真是没见过暂停申购2169天的,而且还开始在牛市里!

四、牛市里暂停申购、不限赎回却没给份额带来影响?

2007年1月19日那是什么时候?正是确定性趋势基本已经明朗,坐等乘势而上做大规模的时候,华夏大盘精选就是这个时候,停止了申购,并且一直持续到2012年12月27日。这期间上证综指的表现就是这样:

数据来源:Wind

对应着上证指数的表现再来看基金净值的话,正是在这段长达2000多天的暂停赎回期间,基金净值先是攀升到5块钱以上,再是攀升到10块钱以上,在2012年每份分红3块钱的前提下,基金净值依然高过5块钱的水平很多。

数据来源:Wind

从回撤的角度来看,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里面,这华夏大盘精选同样是没逃过劫难的,发生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49.54%,这个水平其实对于当时的很多老基金来说都是差不多的,朱少醒的富国天惠也是在2008年发生了48%的回撤。

动态回撤这指标就是个相对数据,前面涨的猛,后面碰到大灾大难才会跌的狠,这在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数据来源:Wind

这个接近50%的最大回撤,对应上图的单位净值表现就是图中黄色方框标出来的那个位置。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纵然是回撤了这么多,但净值依然在5块钱左右,所以对应着去看下华夏大盘精选的赎回情况——

数据来源:Wind

从总份额上来看,回撤对于基金份额的影响并不大。相信这一点和机构资金的定盘星作用应该非常相关。

数据来源:Wind

但是从2012年开始,机构持有比例大幅度下降,此后一直走低,直到2019年才开始上升。这机构赎回是和当时王亚伟离职传闻非常有关的!

从2011年底开始,关于王亚伟离职的消息就开始沸沸扬扬。到2012年一季度,王亚伟执掌的两只招牌基金就已经开始遭遇罕见赎回,华夏大盘基金一季度的赎回比例高达1/4。

机构资金当然是最聪明的,曾经持有华夏大盘精选的多数是机构,了解到“公募一哥”的去留问题有了比较“靠谱”的消息,于是闻风而动,巨量赎回华夏大盘基金。

并且,从2012年的华夏大盘精选一季报也能看到,1-3月份,王亚伟对众多原来的重仓股开始减持的同时,与华夏旗下的其他基金一起买入了传统蓝筹。“买蓝筹”这种风格显然和王亚伟以往特立独行、专捕大牛股的风格相去甚远。

当时就有人指出,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华夏基金已经开始对王亚伟的离开有所准备。

2012年5月3日,是王亚伟公募基金从业14年整的纪念日。到5月6日,华夏基金公告王亚伟离职。

关于王亚伟的传奇本来想放到基金经理那部分去写,但华夏大盘精选的崛起阶段实在是王亚伟一手打造的,干脆结合着看吧。

2006年-2012年这期间,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精选,绝对是当时市场上的龙头基金,王亚伟掌管期间,把这只基金的单位净值从1块钱一直管到了10块多,并且期间还持续慷慨分红。

数据来源:Wind

2015年的时候,商学院课程里面,教授们还在以王亚伟为案例,去大讲并购重组逻辑。在***股市的那段特殊时期,重仓中小盘重组股策略的王亚伟,就是压对了时代的风口。

关于炒股的问题,这世界上任何一本书绝对都不会教你去怎么选择业绩不好的股票、怎选到那些在退市边缘徘徊的st股,因为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买股票要赚的就是股利+EPS的钱。

但是,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策略就能成就枭雄,虽然后来市场转向、政策变化之后,枭雄们很可能被秋后算账导致满盘皆输。

逢低潜伏常年亏***、徘徊在退市边缘公司,等待产业资本出手,借壳上市,资产重组,看这乌鸦变凤凰……

大概的步骤就是:精准潜伏-停牌-公告资产重组-耐心等待-复牌-连续涨停-基金净值屡创新高。

所以,在这个逻辑下,王亚伟选择暂停申购2169天的决策,就真的是太聪明了!因为潜伏的股票多,每一只的复牌、连续涨停并不会同步发生,如果投资者看到基金在涨,资金疯狂涌入,那就会面临手握很多钱,按照自己的策略,没什么可买的窘境,从而稀释掉押中了的那些收益。还不如暂停申购,静待花开!

因为我们的市场长期实行IPO审批制,公司上市流程效率较低,所以等待上市的公司只能排大队,但退市公司却没几家,不管经营的好不好,只要努力保住壳就行,这就形成了IPO堰塞湖。

为了赶快上市,通过股权置换、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这些手段,买下危机当中的“壳资源”,然后借壳上市,旧瓶装新酒就完成了涅磐重生~

所以,找到这样的公司、潜伏买进去、等待“换酒”成功,而且当时的市场是对于并购重组的股票情绪异常火热,完全不像现在这样淡然处之,当时并购重组是特别能被热炒的题材,复牌之后就是连续涨停再涨停……所以,买重组股就是那个时代最赚钱的投资策略。

事情进行到现在,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退市新规也开始实施,壳资源价值大幅贬值,所以,买入ST股等重组的策略在这些年当中就逐渐失效了。

离开华夏之后,王亚伟转战私募,业绩没有再现曾经的传奇,2020年千和资本在百亿私募排行榜中,处于中位水平。

数据来源:Choice

Choice的这张图看起来确实有点乱……除了王亚伟和现任基金经理陈伟彦之外,这基金中间真是命运够跌宕的,好像烫手山芋一样被扔来扔去。

还是用天天基金网的表格,更好看清楚基金经理的更迭吧。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履历相当精彩,1997年7月-1999年2月任***保险信托投资公司业务经理,1999年-2003年任职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3年1月-2004年4月任泰和基金基金经理,2004年1月-2006年5月任职于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6月加入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3月,证监会通报了其涉嫌内幕交易的犯罪行为。

2013年离职奔私,先后在鹏华资产、未来泽时资产、建信基金任职,目前是自己参与创立的华夏未来资产的任投资总监。

王亚伟的离职对华夏来说、甚至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来说,是具有轰动性的,但他已经是华夏最早的一批明星基金经理中离职较晚的一位。

早在王亚伟离职之前,张益驰、孙建冬、郭树强、张龙、杨爱斌等多名明星基金经理已经陆续从华夏离职。

他们的接替者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当时那个阶段理,华夏基金主要的基金经理,程海咏、胡建平、阳琨、刘文动等人,虽然业内对其业务能力均有不少正面评价,但一直没有拿出使人信服的业绩。

尽管华夏基金依旧拥有所有基金公司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投研团队,但却缺少一个核心的灵魂人物。

王亚伟在职期间,一直没有承担华夏基金的管理岗位,投资总监一直由刘文动担任。刘文动的另一个职位是华夏基金投委会**,在他卸任之后,由范勇宏担任。无论是王亚伟还是范勇宏,对股票投资都有独特的把握。

当时的华夏基金在整体业绩没落背后,是明星基金经理数量急剧下降的人才困境。

2007年加入华夏基金,曾任华夏基金行业研究员、投资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助理、研究总监。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机构投委会主任、机构权益投资部及资产配置部行政负责人、基金经理。

2007年的首批公募FOF,华夏的4只基金,就是孙彬牵头在搞的。

加入华夏前曾就职于嘉实基金,2014年加入华夏,2015年离职奔私,2015年11月创立上海枫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投资总监。

2008年2月-2009年1月,任雷曼兄弟亚洲投资有限公司、野村国际(***)有限公司结构化信贷交易部交易员等。

2009年1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员、投资经理等,现任股票投资部高级副总裁。

曾任宝盈基金基金经理助理,益民基金投资部部门经理,***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门经理等。

2006年8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策略研究员、股票投资部副总经理,现任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

现任基金经理:陈伟彦管理基金3年零270天任职回报116.21%

2007年1月-2010年3月,曾任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等。2010年3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2015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数据来源:Wind

从基金经理换成陈伟彦之后,从行业配置上来看,是比较能看到风格和偏好的表现了。

不过,这位基金经理的投资经理年限是5.25年,还是…稍微有点短吧。

数据来源:Wind

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相对沪深300指数的表现来说,是这样的,还是持续稳定战胜沪深300的表现。

对于2021年,陈伟彦表示:

就是这么一只曾经无比辉煌的老基金,虽然至今为止,仍然是公募基金行业里面最璀璨的那颗星,但是王亚伟做出的历史贡献,始终都是这只基金能够维持骄傲的资本。

王亚伟离职之后,这基金不是在换基金经理、就是在换基金经理的路上,直到2017年被陈伟彦接手,这几年才开始逐渐稳健、逐渐有点重回巅峰的苗头。

希望陈伟彦能更加得到公司重视吧,管理的基金少一点,能全心全意把这只彪炳史册的老基金重新带上辉煌征程。

至于基金当前的表现,直接引用万得关于基金近1年风险的分析数据吧——

数据来源:Wind

每周一-周四18:00,拆解基金,学会细读产品,让选基不再焦虑!

那些“三年翻倍”的基金,后来都怎么样了?

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懒猫的丰收日

来源:雪球

给小伙伴看一只神基,

2019年涨了70%,2020年涨了77%,2021年涨了23%,2022年涨了14%,今年以来涨了11%。

算总收益的话,2019年以来基金涨了365%,年化收益45%。

不管是长期业绩、还是短期业绩都无可挑剔,

但问题是:过往收益这么高的基金,你现在还敢追吗?

我们看下公募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

在成立超过10年的公募基金中,成立以来年化收益最高的是王亚伟曾管过的华夏大盘精选,年化21.37%,唯一一只长期年化收益超过20%的公募基金。

做个统计的话,

在成立超过10年的398只主动权益基金中,

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只有1只,就是刚刚说的华夏大盘精选,占比0.3%;

年化收益率介于15%-20%之间的有35只,占比8.8%;

年化收益率介于10%-15%之间的有172只,占比43.2%;

年化收益率介于5%-10%之间的有145只,占比36.4%;

年化收益率低于5%的有45只,占比11.3%。

这就是***公募基金发展20多年给出的答案:

80%的主动权益基金只能获得10%左右的市场平均收益,真正跑出较多超额收益(长期年化收益率超过15%)的占比不到10%。

再想想巴菲特,投资50多年,年化收益率也就20%。

年化20%,真的是投资界的天花板,只有极少数高手中的高手才能实现。

所以,看完这些数据,懒猫更坚信“均值回归”的存在了。

关于“均值回归”,有这么一句话:“一年三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说的是,很多基金经理都可能靠运气实现“一年三倍”,但凭实力实现“三年一倍”者寥寥。

“三年一倍”,换算成年化收益是26%,超过了投资界的收益天花板,确实挺难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实现,比如文章开头的那只神基,4年年化收益45%。

所以,今天的重点是“三年一倍”后,有多少基金能把高收益延续下去,能延续多久?又是怎么延续下去的?

或者简单点说,我们探讨下高收益基金是怎么均值回归的。

01

“三年翻倍”后还持续优秀的基金

先把曾三年翻倍的基金找出来,

2010年之后,公募基金有过2次集体实现“三年翻倍”的高光时刻:

一次是2015年牛市顶部,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涨到了34.9%,沪深300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也涨到了28.5%。

在那场普涨大牛市中,只要表现不是太差,跑赢市场平均水平,“三年翻倍”轻轻松松。

另一次是在2021年,

2021年春节前,抱团行情牛市顶部时,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是26.8%,也有大量基金实现了三年翻一倍。

还有2021年底,因为2018年底的低基数,2021年底,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涨到了35%,2019-2021年,这3年也有很多基金翻倍。

不过,这次的数据有点近,所以我们主要还是看2015年牛市和2021年春节前三年翻倍的基金。

(1)2015年牛市顶点“三年翻倍”的基金

在2015年6月12日实现“三年翻倍”的基金有457只(为了扩大筛选面,放松了要求,“3年涨90%”就行了),

它们中,确实有基金跑出来了,

在2015年的下跌中,跌幅没超过15%(期间,沪深300跌了30%);

2016年正收益(当年沪深300跌了11.28%);

2017年涨了10%+,(其实2017年沪深300涨了22%,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涨了14%,考虑到当年大部分基金都没跑赢指数,就放松了要求);

2018年跌幅没超过10%(当年沪深300跌了25.31%);

2019-2022年,同样表现优秀。

但只有1只,那就是何帅管的交银优势行业。

其他的,像傅友兴管的广发稳健增长、鲍无可管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沈楠管的交银主题优选、吉莉管的国投瑞银稳健增长,“三年翻倍”后的表现也还可以。

但这些满打满算也就5只,占比1%左右,其他基金都慢慢的“均值回归”了。

(2)2021年春节前“三年翻倍”的基金

这一波也是同样情况,

2021年2月10日牛市最高点时,“三年翻倍”(也放宽到“3年涨90%+”)的主动权益基金有1057只。

它们中,

2021年春节后至年底依然正收益的有446只(期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了4%,沪深300跌了15%);

再加上“2022年跌幅在10%以内(期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了21%,沪深300跌了21.6%)”的条件后,就剩29只了。

名单在这里:

这里面最猛的就是周海栋,

华商新趋势优选,2021年春节前3年涨了193.2%,2021年春节后又涨了15.4%,2022年涨了13.6%,今年以来涨了10.8%。

还有万民远,

融通健康产业,2021年春节前三年涨了226.4%,之后也是连续正收益。

杜洋、金梓才,在2021年春节前三年收益也有190%左右,但2022年都没有取得正收益,今年的收益也不是特别理想。

02

怎么做的?

我们从中挑几个,看看这些基金是怎么持续优秀,以及均值回归的。

(1)何帅

先说表现最好的何帅。

为了避免误会,这里要先交代下,

何帅是2015年7月开始管交银优势行业的,也就是说2015年基金“三年翻倍”不是他的功劳。

但当时指数都“三年翻倍”了,所以,我们也不妨认为如果那三年是何帅在管,也会翻倍。

然后就是“三年翻倍”后何帅的操作了,

有这么几个神奇的瞬间:

一是2015年9月-12月的强反弹。

这期间,何帅有2个操作:

一是三季度降仓位,交银优势行业股票仓位从二季度的66%降到三季度的46%。

从基金净值走势上来看,可能是8月底降仓的,8月份的那波下跌中,交银优势行业明显跑赢大盘。

二是四季度加仓,股票仓位又从46%加到了79%,再加上何帅当时选的股票表现还不错,就大幅反弹了。

需要强调的是,何帅这时的重心还在中小创等成长股上。

2015年四季报中,他是这么总结的:

“本基金在四季度加大了换手率(当时何帅换手率在600%左右,现在只有200%),在10月初大幅提高仓位,超配了以网络剧、IP资源为主的传媒行业,12月份又超配了计算机行业,这才在四季度明显跑赢业绩基准。”

这也为他2017年大幅跑输沪深300埋下了伏笔。

他2017年的持仓还主要集中在传媒、计算机、风电等小盘成长股上,后期虽然有把白酒(茅台、五粮液)、地产(保利)买进十大重仓股,但买的有些晚,再加上仓位也不是很高。

所以,在2017年“漂亮50”行情中,他大幅跑输沪深300了。不过,当年很多公募基金经理都没跑赢沪深300。

为什么后期买了白酒、地产呢?

何帅给出的解释是:

投资框架在2017年出现了一些变化,过去主要看公司未来的增长空间,但这个投资方法在2017年上半年表现并不好,这也引起了他的反思。

他反思后得出的结论是,市场的估值出现了变化,过去是要求公司的成长性和估值要匹配,高成长高估值、低成长低估值,但现在市场更愿意给优秀的公司高估值,给不优秀的公司低估值。

然后,何帅就据此调整了自己的持仓。

反映在风格结构上:

上任伊始,何帅几乎满仓小盘成长股,2017年短暂重仓过大盘成长股,2020年后大盘成长股占比越来越高,现在几乎满仓大盘成长股,何帅投资风格完成了从“追求短期业绩增长”到“聚焦好公司”的转变。

二是2018年的正收益。

当年,对很多人来说是从2月份跌到12月份,但交银优势行业是8月份才开始跌的,7月25日还创了年内新高。

所以,纵观2018年,交银优势行业做了个大大的过山车,上半年涨,下半年跌,年底算总账时基本不涨不跌,涨了0.32%。

这也有两个原因:

一是,一季度何帅重仓的计算机行业出现了一波强反弹,从2月份反弹到4月份,所以2018年一季度何帅抗住了。

二是,二季度何帅重仓了医*股,2018年5月医*股才见顶,二季度何帅不仅没跌,还逆势上涨了。

三是2021年春节后的出色表现。

这期间,何帅有两个值得称道的点:

一是,2021年基金又涨了20%,到年底时创了新高。

这主要归功于何帅2021年一季度及时把仓位切到了化工股上,买成了第一大重仓行业,最高占到基金股票仓位的28.5%。

看下行情,虽然有春节后的扰动,但2021年化工基本从年初涨到了年尾,全年上涨37.2%,春节后也涨了17.1%。

还有何帅的第二大重仓行业——电子,2021年表现也不错,全年上涨16%,春节后涨了13.7%。

二是,算2021年春节后到2022年底收益的话,基金涨了0.4%。期间,沪深300跌了33%,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了24%,何帅又一次抗住了下跌,正收益。

这主要归功于2021年的优异表现,2022年,交银优势行业跌了11.23%,虽然还能排在同类前1/3的位置,但并不是那么亮眼。

2022年,何帅最重要的操作就是加仓医*等赛道股,医*+医美占到了基金股票仓位的50%左右。

所以,我们看交银优势行业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的话,2017年底就跌破30%了,2021年春节前、2021年底够到了30%,但2022年又跌回来了。

现在,交银优势行业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是12%。

(2)沈楠、鲍无可、周海栋

沈楠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会择时,仓位也很分散,基金净值也屡创新高,虽然打法不一样,但净值走势和“三年滚动年化收益”走势和何帅很接近。

鲍无可是偏价值的,借助2015年的牛市也实现了“三年翻倍”,2017年蓝筹股牛市大涨24%,跑赢沪深300,景顺长城能源基建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也在2017年达到了35%。

然后是2018年6月,基金净值回落,再加上三年前对应的是2015年6月的高点,以至于三年零收益,“三年滚动年化收益”也跌到了0。

再之后就是赛道崛起了,市场风格不在鲍无可这边,他的三年年化收益最高也就到15%附近,没能三年翻倍。

比较猛的是周海栋,

他是做轮动的,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重仓科技、医*;2020年下半年以来,又改成了重仓有色、煤炭、科创,几波行情都让他抓住了。

所以,他的收益是一涨再涨,2021年春节,“三年滚动年化收益”超过40%;2021年9月,“三年滚动年化收益”超过60%。

不过,2022年底对应的是2019年底,他2022年的收益没有2019年高,所以“三年滚动年化收益”在2022年有较大回落,降到了35%。

当然,还有回落更快的,那就是金梓才。

他和周海栋一样,也是做轮动,前期业绩走势也很接近,2021年9月时,三年滚动年化收益也达到了60%。

但2022年,他错判了猪周期行情,基金净值跌了10.38%,再加上今年基金也只涨了2.02%,财通价值动量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已经降到11%了。

做个小结,

1)“三年翻倍”是怎么实现的呢?

严重依赖大牛市,碰到一波大行情,即使是深度价值、进攻性没那么强的鲍无可也能实现“三年翻倍”。

当然,也不排除特别厉害的,不依赖大牛市就实现了“三年翻倍”,但比较少,也欢迎小伙伴补充这种牛基。

2)又是怎么“均值回归”的呢?

两个原因:

一是碰到大跌。比如2018年6月,对应的三年前刚好是2015年6月的最高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跌到了-10%。

表现比较好的沈楠、鲍无可,“三年滚动年化收益”都在这波下跌中归零了,三年零收益。

何帅更优秀些,交银优势行业直到2018年7月才开始跌,但因为三年前的位置太高,“三年滚动年化收益”也降到了7%左右。

还有周海栋,2022年表现也很好,基金涨了13.6%,但因为2022年底对应的是2019年底的较高位置,所以2022年底,华商新趋势优选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也从60%+降到了35%。

另一个是判断失误。

比如金梓才,去年他重仓了猪周期,但猪周期表现并不好,基金跌了10.38%,然后“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直接从60%降到了11%,快速回撤。

3)“三年翻倍”后,高收益能持续多久?

或者换个说法,怎么避免高收益基金大起大落?

和基金经理的风格有关,

跑出来的几个基金经理,

沈楠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还会择时,周海栋、金梓才是轮动,何帅也抓住了好几次机会才把优秀业绩延续了几年。

也就是说,要依靠基金经理的“闪移腾挪”,抓住这个机会后,迅速寻找下一个机会,如果持续判断正确,那就能将优秀业绩延续下去,但这个对基金经理的要求挺高的。

当然,也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鲍无可给出了答案:买价值也行。

深度价值风格基金经理特别看中低估,别管是买低估行业,还是在高位减仓,都大概率能在随后的大跌中跑赢同行,净值走势也更稳一些。

但买价值也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

首先,价值基金进攻性不足,2015年牛市顶点的前三年,鲍无可刚刚翻倍,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涨了112%,市场平均水平,同期涨幅在200%附近,甚至超过200%的基金一大把。

其次,太看重“低估”的基金经理可能碰到价值陷阱,这个就不展开了...

03

巴菲特的长期收益

再来看看***的情况,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巴菲特,1965-2021年,长达57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实现了“年化20.1%”的投资奇迹。

是有人投资收益比他高,但投资持续时间比他长的几乎没有。

所以,他的长期收益对我们分析“怎么持续优秀”,以及“均值回归是怎么发生的”也特别有借鉴意义。

这是巴菲特每年的收益和标普500的收益对比,标蓝的代表“三年翻倍”。

可以分为三段:

(1)1969-1971年,连续3年“三年翻倍”

这期间主要归功于巴菲特的操作,标普500在那几年表现一般,只在1967年涨幅超过30%。

(2)1975-1999年,25年中有18年“三年翻倍”

这期间是美股的黄金大牛市,从1975年到1999年,标普500涨了51.6倍(含分红),而且25年间标普500只有3年是下跌的,跌幅也只有个位数。

给大家贴下行情图,期间标普500是这样走的,羡慕啊...

在大牛、长牛的背景下,1977-1987年,连续11年巴菲特都实现了“三年翻倍”。

也就是说,在1975-1985年期间,任何时候买巴菲特,并持有3年以上,都能获得翻倍的收益。

1994-1998年也是一样情况,巴菲特连续5年实现了“三年翻倍”。

这是巴菲特的高光时刻,也是巴菲特资产增长最快的25年。

画在图上的话,是这样子的:

在1976-1998年,巴菲特持续、大幅跑赢标普500。

(3)2000年后,只有一次接近“三年翻倍”,2012-2014年涨了96.8%

然后就是2000年后了,巴菲特的出色表现突然、一下子都消失了,此后和标普500基本同涨同跌。

最接近“三年翻倍”的时候是2012-2014年,涨了96.8%。

其他时间,连续三年收益只有一次超过了60%,两次超过了50%。

所以,算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的话,他也就慢慢从高光时刻的30%回落到了20%...

(PS:2000-2021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是10%,标普500(含分红)的年化收益是7.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如何选择优质基金?挑选适合你投资风格的基金?欢迎报名雪球官方团队为你重磅打造的免费精品课!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雪球基金是获证监会核准的持牌基金销售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资服务

老牌牛基系列--华夏大盘精选混合 - 知乎

老牌牛基系列,今天分析的是华夏大盘精选混合,以下是详细分析:

可投资国内上市的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产品,主要投资于股票,股票资产比例范围为40%~95%,精选在各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型上市公司,基金保留的现金以及投资于到期日在1年以内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等短期金融工具的资产比例不低于5%,以应对投资者的赎回需求。

从历任基金经理管理期间的收益情况来看,以下这几位基金经理取得不错的成绩,也不能完成按照绝对收益来评价基金经理的水平,还得结合当时的市场行情,根据同类平均以及沪深300的收益以及回撤情况综合比较。

从现任基金经理任职回报来看,在其3年多时间的管理下,收益85.56%,还是相当不错的。

再看看管理的其他产品,也就只有华夏大盘精选混合比较业绩比较优秀,高于同类平均,在同类排名较靠前。

业绩比较基准:新华富时***A200指数×80%+新华富时***国债指数×20%

和同类平均以及沪深300收益相比,表现还不错,基本跑赢同类平均,大幅跑赢沪深300

在20年1季度出现大幅赎回情况,结合当时的市场行情以及近3月和近6月的收益率来看,近3月的收益基本覆盖了近6月收益,说明在20年1季度出现净值大幅回撤。

如果遇到系统性风险,大幅赎回也是正常操作,但是在市场回暖,情绪回归理性,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尤其对于定投的投资者来说,在市场底部加大资金定投,成长的微笑曲线会更加灿烂。

从行业配置来看,20年2季度和1季度相比,制造业占比提升较多,住宿和餐饮、房地产、科技服务这三个板块小幅提升,交通运输、金融、信息软件这三个板块配置占比小幅下调。

根据20年2季度定期报告中的描述,本基金维持了既定的投资策略,配置的主要方向仍是消费行业和制造行业中的优质龙头公司,以及其他低估值大盘蓝筹股,继续坚持低估值策略,持续持有具有长期成长性且低估值的公司,减持了部分估值过高的公司,适度调整了持仓结构。

增持:光伏板块的福斯特53.92%、家电板块的海尔智家37.28%、工业设备板块的宏发股份26.37%、白酒板块的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分别为14.43%和16.36%

新建仓:饲料养殖板块的海大集团、房地产板块的中南建设、化学制品板块的苏博特。

清仓:运输板块的南方航空,受疫情影响,二季度清仓航空股是正常操作,比较赞同。

新增18国开03,占比较高,其他两只可转债持仓占比变化不大,更多债券及其他金融产品持仓及变动情况可阅读20年2季度定期报告,里面有详细描述和投资分析。

基金当年收益先弥补以前年度亏***后方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分红方式分有红利再投资和现金,默认分红方式为红利再投资。

本基金在证券投资基金中属于中等风险的品种,其长期平均的预期收益和风险高于债券基金和混合基金,低于成长型股票基金。

从行业、个股、债券投资方向以及配置比例来看,这只基金属于稳健类型的基金,从历史收益率来看,回报也相当可观,从成立至今,涨幅超过30倍,真正做到穿越牛熊,这只老牌基金十分适合长期持有。

声明:本文仅为我个人投资记录,文中的操作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抄作业有风险,还请***思考,自行决策,盈亏自负。

现在做基金定投合适吗?定投比较好的基金。谢谢

给你推荐四只定投基金,你参考一下。华夏红利,它从2005-6-30成立以来,累计增长了526.13%,去年也增长了73.97%。兴业趋势,它从2005-11-3成立以来,累计增长了555.44%,去年也增长了64.59%。中信红利,它从2005-11-17成立的,累计增长了486.17%,去年业增长了71.97%。银华价值优选,它从2005-9-27成立以来,累计增长了499.01%,去年增长了110.88%。

华夏大盘精选如何分红

你是在哪里做的?银行购买的话就找银行了,网上购买的话,登陆你的网银或者基金公司的直销网站上,都可以修改分红方式的

亿通达他们的产品怎么样?

很好啊,有很多的厂子里使用他们的设备,他们产品在山东、河北、湖北等地是很有名气的,你可以去看看。

现在选,华夏大盘精选,定投怎么样?

  不可以。请看公告:

  关于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暂停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的第四次提示性公告

  2007-03-16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于2007年1月19日发布了《关于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暂停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的公告》,根据《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更新)》的有关规定,本公司已于2007年2月2日发布了《关于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暂停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的第一次提示性公告》,2007年2月16日发布了《关于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暂停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2007年3月2日发布了《关于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暂停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的第三次提示性公告》。现将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暂停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情况第四次提示如下:

  自2007年1月19日起,本基金暂停接受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在暂停本基金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期间,本基金的赎回及转换转出等业务正常办理。本基金恢复办理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的具体时间将另行公告。

  如有疑问,请登陆本公司网站(www.ChinaAMC.com)获取相关信息。

  特此公告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二○○七年三月十六日

  到现在还没开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华夏大盘精选怎么样(000011华夏大盘来自精选混合基金怎么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