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软科技:公司计划在下半年正式向市场推出智能商拍摄影产品解决方案 |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虹软科技在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建立了公司AIGC专属商拍大模型;同时结合公司的小模型,融合AI/CV/3D引擎,开发了一整套支持服装、饰配和各类商品的AIGC智能商拍产品。公司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正式向市场推出智能商拍摄影产品解决方案。
ai龙头企业排名?
1.虹软科技。AI视觉龙头,服务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等。
2.圣邦股份。AI模拟芯片龙头,应用于语音识别、超声测距、红外避障等。
3.汇川技术。自动化伺服系统中以9.8%的份额占据国内龙头。
4.绿的谐波。国内RV减速机龙头,国内市场份额超过20%。
5.科沃斯。各类家庭服务机器人、清洁类小家电等智能家用设备及相关零部件。
6.柏楚电子。定增3亿元用于人工智能,切入下游焊接工作。
7.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收入占比67%,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
8.云从科技。AI四小龙之一,国内人工智能领先企业。
9.赛为智能。国内最专业的智能化系统细分龙头,拥有全自动化智能电、人脸识别。
10.泰禾智能:智能检测分选装备及工业机器人装备龙头。
虹软科技
①公司商业模式分为固定模式与计件模式,计件模式下公司在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内,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有公司算法技术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
A:从公司的新产品"TurboFusion"目前的市场态势来说,反响是非常好的,所以2023年,公司首先要完成客户的需求,帮助新的客户实现新产品的功能;第二"TurboFusion"产品系列公司目前实现了几个功能(如目前的夜景、HDR、超分产品),后续我们要将新的功能应用延伸至公司所有与影像质量相关的解决方案中,要把此系列产品的功能全部实现。
展望未来的一至两年,”TurboFusion"技术在静态影像成像等方面,应该可以给公司带来比较好的市场,公司也在与合作伙伴探讨能否把这些技术深入至嘶领域。
A:公司收费模式按照业务合同的不同类型划分,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主要收费模式可划分为固定费用模式和计件模式两种模式。①固定费用模式:按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限,收取固定金额的软件授权费用。特定客户在软件授权期限内,针对某款、某系列的特定设备内,可以合法地把含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的特定软件无限量装载在合约限定的智能设备上。②计件模式:在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内,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有公司算法技术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通常情况下,公司会与客户就不同生产数量区间,约定阶梯价格,保障双方利益。针对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公司目前采用计件模式。
Q9:公司智能汽车业务海外拓展的进展怎样?
A:2022年,公司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纯软产品已有部分国内品牌或合资品牌的海外定点项目(如长城海外车型、沃尔沃全球车型等),海外定点车型出货的区域会覆盖到欧洲、澳洲、**等核心地区,未来还会持续扩张。目前,公司软硬一体舱内产品"Tahoe"也获得了海外车厂的全球定点项目。2023年,我们的海外业务还会扩展到除了合资之外的纯外资品牌(合作方式包含芯片平緒作、越卜Tier1合作、衢卜汽车主机厂合作等方式)。
Q10:公司智能驾驶舱外产品有量产的时间表吗?
A:现在智能驾驶舱外未来的发展还不清晰,所以可能与我们的预期相比会有变化,目前无法给出一个特别具体的时间表。
Q11:公司智能驾驶软件产品的毛利率多少?2022年智能汽车相关业务
4441万多的收入的都是这样的毛^率吗?
A:公司智能驾驶软件产品,在计件费用模式出售的纯软产品上基本是90%的毛利率。2022年公司智能汽车相关业务4441万多的收入中包含部分软硬一体商品的收入,综合毛利率44.12%。
Q12:公司之后还有后装业务吗?在商用车里是做前装市场的纯软产品吗?
A:公司智能汽车相关业务从现在开始就不分前装和后装,会以前装乘用车与商用车为主。公司智能驾驶前装产品包含软件和软硬一体的产品,均适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
Q13: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1,071.96万元(其中前装软件收入949.95万元),那是不是以后都没有后装业务了?
A智能驾驶后装业务本就是公司在进入市场前期打磨团队、技术的规划所用,本质是以前装业务为重,所以后装业务逐渐弱化。在前装业务上,公司分为乘用车与商用车,基于乘用车解决方案,公司也为大型商用车提供有针对性
的软件和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
014:2023年商用车预期复苏,公司会准备侧重资源在商用车的拓展上吗?A:商用车业务公司有特定的团队在开发市场”目前重点放在商用车的前装。基于乘用车解决方案,公司为大型商用车提供有针对性的软件和软硬F车载视觉解决方案。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改善针对商用车前装OEM市场、工程机械前装OEM市场方面的产品,重点拓展前装商用车、工程机械头部主机厂的定点开发工作”争取获得更多产品和客户车型定点落地。
Q15:2023年公司研发的重心是在ADAS上吗?
A:ADAS是公司研发的重点之一,因为公司在智能驾驶产品研发方面包含了座舱内、座舱外、舱泊一体等,这些都是公司持
续开发的产品。2022年公司落地了多个ADAS产品且已有部分签署了多个定点项目(如:BSD、AVM等)。2023年公司还会继续研发泊车或僦白_体的多个功能,目前还在产品化推进中。
Q16:2023年公司智能驾驶业务软件产品与软硬一体产品定点的覆盖情况怎样?舱夕卜产品与软硬一体产品进展怎样?是如何计划的?
A:公司为汽车OEM客户提供VisDrive®—站式车载视觉软件解决方案及舱内Tahoe和舱外Westlake软硬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在VisDrive®—站式车载视觉解决方案方面,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基于高通8000系列智能座舱平台上的主流视觉算法供应商,公司将利用已获得的国内市场地位,更加进取地开发、升级、迭代和延伸我们的产品方案,提升车型覆盖率和各个应用产品在单一车型上的渗透率。
其中,舱外软件产品方面,公司的ADAS-BSD产品即将在OEM客户多款车型上量产出货,具备夜视能力的ADAS产品正在与OEM定点开发中,具备3D能力的AVM产品已获得几十款车型的定点,预计今年开始出货。公司将继续以项目驱动产品,以产品驱动市场,在2023年积极拓展更多客户。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方面”2022年,通过送检虹软软硬件一体的Tahoe解决方案,公司DMS通过了欧盟相关法规的认证测试(DDAW),这将帮助我们的国内夕卜客户更快地获得法规的准入资质。目前,公司面向舱内的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Tahoe已经获得海外车厂的全球定点项目。公司将发挥前述优势和积累,在2023年积极拓展以欧洲市场为重点的国际市场业务。基于乘用车解决方案公司也为大型商用车提供有针对性的软件和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改善针对细分的商用车前装OEM市场、工程机械前装OEM市场方面的产品,重点拓展前装商用车、工程机械头部主机厂的定点开发工作,争取获得更多产品和客户车型定点落地。
Q17:公司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目前产品化落地的功能有哪些?
A:公司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技术开发侧重于落地应用”基于公司自研感知算法,已经实现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居中控制(LCC)、自适应巡航(ACC)等L0至L2功能,视觉感知算法引擎结合实际功能需求持续迭代优化”目前包含了前视、周视、夜视解决方案的视觉感知算法引擎为量产做好了准备,其中周视解决方案已实现了落地。
Q18:公司VisDrive®—站式车载视觉解决方案涵盖舱内、舱外及软件和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吗?有哪些产品?
A:公司VisDrive®-站式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包含智能驾驶舱内、舱外功能,也有软件和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可以提供聚焦舱内服务的驾驶员监控系统、视觉互动系统、乘客监控系统、生物认证、舱内智能悦动解决方案、驾驶员健康监测系统、舱内自拍”与聚焦舱外行驶智能安全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盲区检测系统、AR抬头显示、360。环视视觉子系统共计十一类解决方案;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包含舱内"Tahoe"产品和舱夕卜"Westlake"产品。
Q19:公司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出货产品是哪些?搭载车型有哪些?
A: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出货的主要有DMS、OMS、FaceID、TOF手势(属业内首发)、舱外体态拍照、AVM等舱内外算法,主要知名车型如理想L9,长城哈佛系列、欧拉系列、坦克系列,合众哪吒系列,长安CS75PLUS,吉利豪越L、领克06等量产出货车型,累计已有数十款。
Q20:公司的AR/VR产品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有突破吗?对公司2023年第—季度业绩有多大影响?
A:公司围绕"稳固发展移动智能终端业务、大力发展智能汽车业务,积极布
*AR/MR/VR领域"的整体业务发展战略没有改变。
Q21:公司年报中提到,全力布*XR相关产品和技术,VR/MR/AR创新产品目前已成功打入了行业头部厂商,未来公司在XR领域的潜在商业模式是什么?
A:在XR领域,公司目前还是以软件算法License的商业模式为主。
Q22:公司在AR/VR方面的功能、算法布*是怎样?2022年新增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A:在VR/MR/AR智能可穿戴设备上,公司从标定、感知、交互和视觉呈现四大方向布*算法解决方案。2022年度,公司新增了可提供VR/MR/AR一站式多传感器标定的解决方案、头显6DoF跟踪、平面检测、稠密重建、语义分析、深度估计、实时3DMesh重建等空间感知解决方案,手柄6DoF跟踪、裸手3D手势交互、视线跟踪和虚赠字人表情驱动、人体驱动等交互解决方案,以及异步时间扭曲、视频透视(VST)等视觉呈现解决方案。
Q23:苹果6月份要发布MR设备,公司怎么看这个市场趋势?
A:基于当前VR、AR业界的态势和技术水平,MR是非常适时的过渡产品。公司在VR/MR/AR方向的底层关键技术都早有布*,且做了充分的积累和储亀能满足市场发展阶段的需求。公司会非常关注苹果在MR市场上的动态与在市场推动产品的趋势,如果苹果带动了市场的影响,对虹软来说是很有益的机会。
Q24:公司在年报里提到公司的超算中心,那超算中心的投入是多少?规划用于AIGC的哪些场景?
Q25:Meta开源SAM的图像分割大模型、DINOv2大模型,公司如何看待这些大模型对公司的影响?
A:公司是行业领先的视觉人工智能公司,可在自身领域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开源大模型,通过自身的技术融合,提升公司技术
的泛化能力,这部分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比如SAM模型提升了CV图像分割的通用能力和检测效果,但在特定对象分割效果、性能、功耗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场景落地时仍需要不同领域的CV算法厂商去进行优化和落地;此外,SAM还提升了数据标注的效率,对CV算法厂商而言,在训练数据方面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公司在图像分割技术领域已积累十几年,有一支专门的优化团队,在特定对象分割、功耗、性能上都做了大量的研发,公司已经把自己的图像分割算法和SAM进行融合,取长补短”并同时拥有特定对象分割效果更好、性能更强、功耗更低的优化能力。
Q26:诸多公司把自己的模型用在智能座舱上进行交互,公司未来有可能基于平台型的通用大模型进行合作来赋能现有的汽车或其它业务吗?
A:近期人工智能技术、AI模型等非常火热,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速度也非常的快。开源大模型、代码可以给公司技术、产品做很好的辅助,但公司商业化产品的落地不是基于大模型,更多的是来自于自主研发。
未来汽车领域也很有可能将更丰富的技术产品应用到智能座舱内,如耳务交互应用到座舱,成为座舱的优化助手,让座舱功能更加智慧(含:语音回复、手势识别等),辨识更加准确,更加有趣味;或者对信息量/知识量有更高的要求(如:语音类、视觉类厂这些都可增强乘驾体验。
以后汽车舱内屏幕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精细度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也许会有很多交互类的功能可以实现”如:将司机或乘客转化成虚拟人、数字人的方式等”这些都会用到很多视觉方面的技术(举例:数字人在说话时表情以及唇动的方式要与内容自动匹配,这就会存在许多驱动技术)<,我司作为人工智能视觉相关领域的公司,会在这些方面发力”而且相关技术都已经早有储备,也在正等待市场的机会。
Q27:公司年报中提到,将研发、推出基于"云+端"形式的AIGC引擎和产品,请问公司在AIGC模型和产品的具体布*和规划是什么?
A:AIGC未来是一个具有革命性变化的机会,所以公司在AIGC产品形态与客户定位规划上有以下思考:1、在产品形态上:虹软是AI视觉公司,所以公司AIGC领域的产品形态更多会专注于影像、视顷、3D等擅长的领域。2、在公司面对的客户群体上:公司目前需要考虑的是:1)如完全面对C端的消费者,公司在技术产品化上是有充分把握的,但目前面向C端的流量有限,如何把技术和产品的门槛提高的同时还要可持续地大力推广产品,形成闭环,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所以这部分公司目前还在探讨中。2)如做f面向B端的产品,那此产品需有大的需求量,不仅要面向中国还要面向全球。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如何运作产品,公司内部也在给很多产品和技术做评估。
目前公司还在积极评估产品的最终形态以及商业运作模式,如果有新的进展,我们再在公告中告知大家。
Q2&公司在工程落地能力上的核4优势是什么?
A:公司创立至今,除不断积累和发展自身技术、掌握持续开发、迭代与硬件更加匹配的算法的能力夕卜,还一直致力于与核心产业链内主流公司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如与高通、联发科等各主流芯片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研发中持续合作交流,深入了解平台硬件特性以及为其针对性优化,共同开发核心功能,不断提高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算法产品与移动芯片的适配性;与索尼传感器、三星半导体、舜宇光学等业内核心器件合作伙伴建立了业务交流或合作关系,在项目早期就针对特定硬件做算法适配和调优。针对智能终端的芯片平台,公司具备针对CPU、GPU、DSP和NPU等各个算力单元的强大优化能力。得益于此,在客户提出技术需求后,能更好地联合和发挥在模组、软硬件平台、算法等多方资源合作优势,进而提供效果好、高效率、硬件平離应性广并能够快速落地的解决方案。
Q29:公司2022年有15%的人员增长,后续如何分配?2023年招聘计划如何?
A:公司2022年增加了15%的人员,增加了大量的开发算法、测试人员,但主要人才的配置还是给到智能驾驶业务。未来招聘的策略依然围绕着公司整个业务开发情况而变动,如果业务本身需要大量的人员,那可能还需要继续招聘,主要还是看后面整个的业务的发展状况来决定。
更多调研纪要、会议录音请加星球https://t.zsxq.com/fa6YBeA
虹软(上海)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虹软(上海)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是2013-02-07在上海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841号18层1801、1802、1803、1804室。虹软(上海)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000060924926K,企业法人HUI DENG,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虹软(上海)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制作,销售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在上海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05468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81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虹软(上海)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虹软科技AI产品暑期offer|0实习,计算机视觉产品经理,超详细面经!
这是第408篇offer分享
REC
暑期
1、这位同学在22年3月加入【星计划】;
具体面经
业务面
自我介绍
社团经历(这也是我所有面试中第一次问社团经历的)
部长职责
如何组织活动。一个具体的辩题
如果你是其中一个持方,你要如何说服我
参加这么多社团,要如何安排分配时间
如果你的组员不配合,要怎样协调
如何提升辩论的能力
对公司的了解
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和核心点
为什么,什么情况下使用它们·描述一下你认为的好的美颜状态
反问环节
hrbp面
自我介绍
为什么想找实习工作?
为什么想做产品经理
探讨项目相关问题:是toB还是toC
面试官认为的toB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
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需求来源,团队构造?
竞品分析为什么选择这两个竞品
有投递哪些公司,有哪些公司
如果他们发了offer,你怎么选择介绍具体业务
确定入职时间、地点
你觉得你是个什么性格的人
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对你的未来规划
专业排名,是否喜欢现在的专业
目前找工作,遇到的困难反问
培养机制
基本上都会让资深的产品经理一带一,都是会非常认真的带你。但是至于最后转正的这个名额的话,这个要看你实习期间的一个表现。
如果实习期间好的话,可能最后会给你一个答辩的机会。
然后这边也是扁平化管理,然后领导各方面同事都非常的nice我们这边的气质是比较谦逊低调的,整体相处起来非常的容易。
暑期感悟
我是2021年11月份开始接触了解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一开始真的是完全小白和0经验。
当时刷知乎看到各种产品经理对实习要求特别高,起码要有三四段实习才能拿到offer,之类的言论,特别担忧和焦虑。
12月份和【星计划】初步聊了一下日程规划和准备内容,告诉我要如何准备,觉得比较安心和靠谱,就加入了【星计划】。
1月份在【星计划】的指导下,参加了腾讯的产品设计大赛,有了一份产品项目经验。
2月份修改简历,开始投递各种大小厂的暑期实习和日常实习。
5月份拿到两个暑期offer。
接下来的打算是希望先通过暑期顺利转正保底,然后全力冲刺大厂秋招。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尽早加入【星计划】准备7月份的秋招!
产品、运营、市场、商分...等岗位!
加入【星计划】
23/4届·加入【星计划】一起拿大厂offer~?
目前23届同学暑期offer
阿里|字节飞书暑期产品offer,双核心部门,2000字面经深度复盘!
字节跳动暑期商业化产品offer|超详细商业化产品经理面经分享!暑期加油~
百度暑期产品offer+2|0实习,拿到提前批offer,一周走完所有流程!
腾讯暑期产品offer|0实习&0基础,半个月拿到鹅厂暑期offer,超详细面经!
......
年终总结|220+大厂offer,集齐BATTMD最强校招SP/SSP管培offer!
【400+大厂产品/运营/商分offer面经点此】
加入【星计划】大家庭,拿到更好的大厂offer!
针对23/24届同学的要求:致力于明年校招进入大厂的产品/运营同学。
具体案例:(600+大厂offer:点击此处即可查看)
600+大厂offer:
阿里巴巴产品经理offer|3000+字深度复盘,拿到BAT产品经理offer!
京东管培(产品)offer|年薪42W,腾讯产培GM面,4000字复盘总结!
字节跳动产品经理offer|年薪28W+,如何拿到2家大厂offer?
虹软(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做什么产品的啊?是外资企业麽?英语要求高吗?
美资企业,是一家专业的多媒体软件技术公司,提供适用于个人电脑、外设、移动终端设备的多媒体嵌入式软件产品以及消费电子固件方案。英语有要求吧,特别是管理才,会有开电话会议的。薪水整体还不错。
K-TEK是哪个公司的品牌?主要有哪些产品?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