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仓第8天,第一只退市股诞生
今天大盘继续保持的稳稳的,但个股跌的不成样子。
看了一下板块,除了酒店旅游大涨之外,证券板块再度大涨,这对大盘贡献很大,所以稳住了指数,但个股大部分都在跌。有接近3000只个股翻绿。
节前还有最后三个交易日,我期待的大跌并没有到来,接下来三天估计也不会大起大落,应该就像今天这样平平淡淡吧。
说回ST板块,我自选的几只ST板块全部都在跌。来看一下我的自选股,我甚至一度怀疑是股灾呢。所以虽然我一直说踏空,但是只是相对于大盘而言踏空,对于ST板块我应该算避险了。
受“专网通讯”案的影响,ST新海被停牌戴星,并且有可能退市,**st凯乐、st宏达、**st泽达、合众思壮、st中利、国瑞科技等数十家A股公司均卷入“专网通信”骗*其中。今天都不同程度的大跌。
今天ST中利差点跌停,ST宏达跌了1.63%,不过这两只我认为风险不大,主要是实控人早已经更换,之前专网通讯的板块早已剥离。今天的大跌也是可以给我们后面入手的好机会。
ST凯乐今天跌停了,目前收盘0.67元,还有7个交易日,即使后面每天都涨停也不能回到1块钱,所以铁定退市,也因此成为2023年第一只退市的票。
纵观ST凯乐,从去年11月份曝出财务造假,到明确退市,几乎没有任何反弹,连主力自救的行为也没有,公告一个利好都没有,可以说完全的躺平,坐等退市。而现在的结果也是早早的意料之中的事。
目前还有一大堆即将退市的在排队等候死神的到来,ST吉艾,ST金州,ST西源,ST泽达,ST紫晶,ST荣华,这些也基本上是躺平的节奏。大家这时候千万不要火中取栗。
ST亚联这两天也连着跌,可能受上面退市影响吧,不过这只虽然戴星,但董秘已经明确回复不会退市,现在大跌是好的兆头,希望年后能再跌几天,我就可以入手了。
我继续空仓,年后也会继续空仓,二月底或者三月份再考虑入市。
科创板与新三板的区别是什么?
科创板上市定位明确,注册审核全流程电子化公开,上市门槛和投资要求的设置上综合平衡风险和流动性,拥有系统完善的信披机制和退市制度;而新三板作为场外试点注册制的板块,上市定位不清晰,注册审核流程简易,上市门槛宽松,缺少体系完备且执行到位的信息披露和退市制度,市场流动性匮乏。科创板与新三板在上市定位、上市门槛、注册审核流程、投资要求、交易方式、信息披露和退市监管上都存在显著差别。01、科创板与新三板上市定位的区别科创板是首个场内试点注册制的增量板块,定位于服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等六大领域。新三板属于场外市场,其成立之初主要服务北京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2014年1月24日,新三板正式宣告成为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市场,至此,新三板的上市定位已不仅仅*限于高科技企业。02、科创板与新三板注册审核的区别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审核进度全流程电子化公开,企业需要经历提交申请、受理、问询、上会、注册等多个环节,尤其是多轮问询的公开,在“问出一家真公司”的同时,帮助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拟上市公司。新三板的注册审核流程则明显更加简易宽松,挂牌流程相对简单,企业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有限公司(下称“全国股转公司”)提交挂牌申请材料后,全国股转公司有针对性地提出问询,企业和项目组反馈之后,若无问题,在收到全国股转公司的“无异议函”后即可办理股权登记和简称、代码分配。03、科创板与新三板上市门槛的区别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科创板设置了不同的上市标准。如针对境内同股同权的企业,设置了五套以市值为核心的上市标准,具体指标涉及市值、营收、净利、现金流以及研发费用等多个指标的多种组合,且随着企业经营稳定性的降低,对市值等指标的要求就越高。相比之下,新三板的挂牌要求则宽松得多,多为规范性的定性要求,如果仅仅是挂牌,硬性量化指标仅需经营满两年。过低的挂牌门槛,导致新三板企业良莠不齐,多数质地一般。04、科创板与新三板投资要求的区别科创板对个人投资者设置了2年以上投资经验和50万元总资产的投资门槛,并没有特别针对机构投资者设置相应要求。新三板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均设定了较高的门槛,其中个人新三板开户条件是2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和投资者本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终证券类资产市值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明显高于科创板。过高的投资者门槛,使得一般只有规模较大的投资者才能参与新三板交易。05、科创板与新三板交易方式的区别科创板的交易方式更加多样,除了竞价方式和大宗交易等方式外,科创板还新增了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方式,成为盘中连续交易的有效补充。新三板以做市交易为主,以促进市场流动性。同时,新三板企业挂牌时无公开发行环节,挂牌初期多数企业股票成交低迷。06、科创板与新三板信披和退市监管的区别科创板建立了系统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退市制度,其中退市制度总体比主板更为严格,退市情形更多、也更加彻底。新三板虽然挂牌公司所有拟披露的信息都需要经过主办券商的事前审查,但并没有对后者在此环节中担负的责任作详细规定,信披违规处罚力度也较轻。同时,新三板也没有完备而严格的退市制度,导致其新陈代谢并不顺畅。
问:600603这只股票什么时候去掉ST帽?带帽多长时间?今年能退市吗?
st的股票盈利多久摘帽:如果st股票原先是从*st的股票,盈利一年,但是主营业务不正常,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是负数,摘掉了*,变成了st,则在成为st之后,再盈利一年,同时主营业务正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是正数,就可以彻底摘帽了,去掉st,股票简称恢复正常。
st股什么时候停止交易?
股票st后并不表示该股票会马上退市,更多只是表示这只股票有较大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当股票的st成为*st的时候,这只股票才是真正意义上面临着退市风险。*st后,如果股票财务报表出现连续3年亏损,就会直接退市处理。但是股票st后若第三年业绩有所好转的话,那么该股票也是有可能脱帽的。
总的来说也可以理解为,股票st后在三年后才可能会退市。即股票st成为*st后,财务报表出现连续三年亏损,就会直接在次月做退市处理。
st吉来自艾什么时候退市
st吉艾2023年退市。ST吉艾2022年4月底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按照深交所规定其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3年必须退市的节奏。
*st方科什么时候退市伟含团主
格隆汇5月4日丨ST方科(***.sh)公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1月修订)第9.3.4条规定,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5月5日停牌1天,2022年5月6日复牌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股票简称:*ST方科;股票代码:600601;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ST股票会直接退市吗?
不带“st”的股票,不会突然退市,要退市之前都会变为“st”。 ST股票意即“特别处理”。该政策针对的对象是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1998年4月22日,沪深交易所宣布,将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由于“特别处理”,在简称前冠以“ST”,因此这类股票称为ST股。 如果哪只股票的名字加上st 就是给股民一个警告,该股票存在投资风险,一个警告作用,但这种股票风险大收益也大,如果加上*ST那么就是该股票有退市风险,希望警惕的意思,具体就是在4月左右,公司向证监会交的财务报表,连续3年亏损,就有退市的风险。 *ST---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退市预警。
ST----公司经营连续二年亏损,特别处理。
S*ST--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退市预警+还没有完成股改。
SST---公司经营连续二年亏损,特别处理+还没有完成股改。
S----还没有完成股改
002031退市时间表?
2023年6月20日进入退市。
易尚退7月12日公告,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公司股票于2023年6月2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在退市整理期交易十五个交易日,最后交易日为2023年7月12日,将在2023年7月13日被摘牌。
头条|白给7个亿!!退市“生死劫”花招百出!
控股股东竟直接拿钱给上市公司,这事你见过吗?
2022年接近尾声了,这就意味着一年就快过去了,对上市公司而言,考试快结束了,马上到了提交成绩单的时候了。那些业绩差的公司也将面临退市“生死劫”。
据退市新规规定,上市公司触发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ST)的情形主要有三种:一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二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三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那么依据退市规则,A股今年可能会被退市的公司有多少家呢?
潜在标的“近百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当下来看,上市公司年终报告尚未出来,其全年的业绩报告暂时还不能得知。
尽管如此,我们也能从之前上市公司披露的报表判断个十之八九。从2022年前三季度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A股有49家公司可能触发“净利润+营业收入”财务类退市指标,其中包括15家*ST公司。
净利润亏损、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反映出上市公司丧失了持续经营的能力。其中,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准,营业收入则需要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而这也让上市公司保壳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此外,2022年前三季度末,A股有40家公司每股净资产为负,如果第四季度不能转为正值,同样可能触发财务类退市指标。
也就是说,符合“净利润+营业收入”以及“每股净资产为负”的财务类退市指标的上市公司,已经高达89家。其中,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均满足这两项财务类退市指标。
2022年年报披露后,如果这些公司依然满足这两组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其中一类,就可能会被强迫退市。
面对退市威胁,上市公司们也都没有闲着,纷纷通过各种手段忙着保住自己的“壳”。
忙着“保壳”
从已经发布公告保壳的上市公司来看,其手段无不都是非常直接,普遍是控股股东直接给钱、或者减免负债。
话说回来,这也是在短时间唯一可行的办法了,毕竟2022年已经只有几天就过去了。
12月19日晚,*ST吉艾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公司控股股东山高速香榆拟向公司无偿赠与现金资产不少于7亿元,本次赠与以现金资产的形式投入公司,为无附义务的赠与。
这笔钱对于*ST吉艾来讲,绝对是一笔救命钱。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营业收入只有0.5亿元;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3.84亿元;净资产更是达负的11.7亿元。
除了*ST吉艾之外,*ST亚联此前也曾公告,控股股东将豁免公司1.62亿元债务,同时,实控人旗下公司将无偿赠送近8000万元资产给*ST亚联。
而截至2022年9月30日,*ST亚联归母公司净资产为负的0.85亿元,控股股东通过减免负债和赠送资产的方式,推动公司净资产为正数了,进而实现保壳的目的。
可以看出,为了保住公司不退市,控股股东纷纷无偿给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免去债务、送去金钱等等。
但监管层可不是吃素的,出具监管函,对其出资人、出资来源等问题进行刨根问底。
此外,站在当下看,上市公司“壳”价值也正在慢慢消退,花费巨资保壳是否明智也有待商榷。
“壳”价值被挤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注册制之前,核准制背景下企业上市难度较大。所以,当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哪怕再烂,也都要保住上市主体的壳资格。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壳交易,上市公司也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比如,非上市公司为了得到上市资格,在借壳交易中需要向上市公司支付高昂的成本。
但过去几年,在监管层持续推动注册制的背景下,大幅降低了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在注册制下,企业上市资格已经被大幅放宽,只要符合资格的公司都可以上市,甚至亏损的公司也可以上市。而且科创板、创业板均已经实现了注册制。
未来,随着注册制深入推进,退市制度逐渐完善,企业上市越来越容易,“壳资源”的价值越来越低,上市公司“花式保壳”必要性将大大降低。
再加上,监管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大市场出清力度,紧盯公司年末突击保壳行为,“刨根问底”式询问,开展现场检查等,让“保壳”行为无处遁形。
总体上来讲,借壳上市的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少,仅剩壳价值的上市公司却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壳公司的供给越来越多了,但需要借壳上市的公司却消失了,这进一步降低了壳价值。
总结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临近年末,上市公司的保壳大战“再起”,控股股东们为了保持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不惜重金给上市公司送钱,使其财务状况达到监管要求。
但是这种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经营情况,只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而已。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此类公司还是谨慎为好。此类上市公司壳价值逐渐失去之后,退市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而且一旦退市投资者可能会血本无归。
#互动话题#
你买过ST公司的股票吗?
st九州什么时候退市
2002年4月11日。根据查询资料显示st九州在发大凳布2001年年报之后,由于棚耐连续链仿春3年亏损,2002年4月11日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