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粽子
据《齐谐记》,粽子是古人为防止投江的屈原尸首被蛟龙所食而创造的一种食品,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此传说已无法考究真相,但到了晋代,粽子正式成为端午食品。千百年来,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
历史文化赋予粽子和其它米食完全不同的内涵,并非单纯的食物。古人包粽子,是为敬天地、祭祖先。粽子制作精良,它代表的是人们对天地赐吾生命的感恩,对祖辈筚路蓝缕的怀念。
可到了今天,粽子却成了被批判的“可怕”的怪物。从昨天开始,我就看到各种关于粽子不健康的说法和“健康”的吃法。它们计算热量,琢磨升糖指数,想方设法地让你讨厌粽子、害怕粽子。最可耻的是,居然还有人把粽子说成一无是处的烂东西。
在我看来,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数典忘祖。人类过上好生活,吃上营养更丰富、味道更好的食物,就能乱来了吗?端午粽子的文化仪式近乎失传,五谷丰登,现在不缺吃的,但“糟糠之妻不可弃”,否则要遭报应的。
时代变迁让人们远离土地,越来越少的人知道粮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尤其城市居民,在超市购买一袋袋精细的白米面,根本想象不到每一粒谷子都是日月之精华、天地之造化。因为人们普遍缺乏种子到作物,再到粮食的见识。
即使在课堂里熟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没有种过田,也是苍白的言语。如果你曾经种过蒜苗、花生、豆子或其它任何一种植物,就能深刻地理解到,每一种饭桌上的食物都曾经是鲜活的生命。
人类虽然自称万物之灵,但离开其它动物和植物,连个*都不是。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吃动物、吃植物,但绝不应该践踏其它生物的尊严。如果粽子能说话,一定会说,“去你大爷的!自己贪得无厌吃胖了,我任你宰割,怪我咯!”
健康的人不需要害怕吃粽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他们不会吃很多,因为吃到饱就刚刚好了。仅仅是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能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如果人在这么重要的传统节日,想到的不是文化记忆,而是热量和GI值,那充其量只能算是个机器而已。
发胖的人也不需要害怕粽子,根本就不用纠结热量和长胖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种食物,每一种都能让你发胖。躲得过端午,躲不过中秋。
我想起一个笑话:一胖子想减肥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要想减肥你只能吃馒头片。胖子问:大夫,那馒头片我是饭前吃啊?还是饭后吃啊?
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食物,而是你自己。
抛弃计算热量、斤斤计较的可笑想法吧,你应该要学会用正确的动物式眼光来看待任何一种食物。动物吃食物的时候,从来不会计算热量和升糖指数,它们只专注在吃这件事情上。作为人类,还能享受烹饪的美味。
大部分人之所以执着于细枝末节,归根到底,是由于他们的食物得来全不费工夫。在只会吃的人看来,粽子是几口就能吃掉的东西。但对做的人来说,从泡糯米、准备馅料、包竹叶、缠稻草、到上蒸笼,新鲜出笼的粽子俨然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因为那里面既有自己的一份苦劳,也是创造力的释放。即使你只是帮忙打打下手,那个过程也其乐无穷。带着蒸腾热气和清新香味的粽子,和再次加热的冷冻粽子,味道也完全不同。只有亲手制作过食物的人,才能理解那有什么样的意义,根本就舍不得随便吃掉,而是会细细品尝。
所以说,粽子根本就不可怕,不知餍足的人心才可怕。
◆ ◆ ◆ ◆ ◆
上一篇:蠢人减肥日记(15):运动才是最好的减肥*
雷神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运动12年的普通人。
粽情上美:端午节是什么味道?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
大家闻到了放假的味道...
你还记得端午的那些传统习俗吗?
端午节是我国2000多年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悬钟馗画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配香囊,备牲礼。历经两千多年的演变,端午节的习俗也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印鲜明的地域特色。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顺利结束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悬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物。
可见,古人悬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相传钟馗为唐代人,到长安应试考中状元,因其貌不扬被废,愤而触殿阶而亡。后来托梦给唐明皇,决心歼除天下魔鬼。当时皇宫内正闹鬼邪,唐明皇召大画家吴道子依梦中所见,画《钟馗捉鬼图》。并将此画悬挂后宰门用以驱妖镇邪,宫中遂得安宁。唐明皇加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钟馗像因此遍行天下,剪除鬼魅,立下大功,后神话传说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躲五、驱五毒、送时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古时称五月为"恶月"。并认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父母要将未满周岁的儿童带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像,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中原地区端阳节到来之际,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节前或节日里要给男方送草帽、雨散扇子、凉席等物以备防热防雨,故端阳节又称做“送时节”。
剪彩葫芦、饮雄黄酒、菖蔳酒、悬挂艾虎
用彩色纸剪成葫芦状,于端阳节倒贴于门首,取将毒气倒出之意。
雄黄是一种中*材,中医*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菖蒲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粽子!
又到了一年端午,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
那么问题来了
继争论已久的甜豆花与咸豆花之争
现在又开始了
到底是甜粽子好吃还是咸粽子好吃
然后呢
然后今天小SU并不是来给大家介绍传统的粽子的
没想到吧
今天小SU带来的是类似粽子的奇葩食物
(切,说到底还不是粽子?)
此句为吐槽
呃……为了方便,我就暂且把它说成粽子吧
这样说屈原会不会来找我啊,有点担心的说
嘛,无所谓了
突然发现好像有点歪楼了
那么,赶紧开始吧!
NO.1
达玛尔
墨西哥粽子,主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馅,用玉米叶子或香蕉叶子包成的墨西哥人的粽子。
(看文字介绍感觉好像是包子,看图片,呃……我也不知道为啥能成为粽子了,这个设定也太扯了吧,喂!)
NO.2
雪冰粽
糯米包裹着冰淇淋的雪冰粽,既可以吃到现代的冰淇淋,又有传统节令的味道,传统和现代结合。精选糯米,研磨而制成的外皮,Q弹软糯,香滑可口。水果口味内馅甜美可口,菠萝口味、椰子口味、杨梅口味,伴着椰果粒,冰凉可口。
(里面的冰激凌可以加盐不?笑)
NO.3
星冰粽
自2009年起,星巴克就推出了旗下的“星冰粽”,销量一直不错。其口味灵感源自星巴克经典饮品系列,裹以清新粽叶,里层是Q滑爽口的冰皮包裹着健康而缤纷的馅料,冰凉爽口,可谓是一款时尚的新型“粽子”。
(星巴克:我对做混合粽子也是很有信心的)
NO.4
越南粽子
越南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取天圆地方(越南语:ThiênViênđịaphương)之意。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越南粽子包有糯米、绿豆、猪肉和胡椒粉,味道十分独特;另外使用横竖两根竹篾扎起来,外形像田地,代表新年五谷丰登的意思,而猪肉则表示出入兴旺。
(话说古时候越南好像也算是古中国吧,好像是吧)
NO.5
七彩粽子
壮族的美味粽子,可以制作的五颜六色,而且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的作用,并且都是天然原料。比如这款蓝色的粽子,是由板蓝根熬制的养生粽,不仅可以提高免疫力,营养更是丰富,口感也细腻的很,香香甜甜软软糯糯。
(这个粽子还算是很传统的,只是变了颜色而已,但是,板蓝根做的粽子让我不禁想到板蓝根泡泡面,可怕)
NO.6
长情粽
寓意久久长情、“越长情越重”;连皮肉意味着好事成双、永不分离。长情粽是个大工程,需将十几张的箬叶叠放均匀,铺上糯米,再洒上梅干菜,放入土猪肉,最后才用龙须草绑好。
40厘米长的长粽、切成两半但连着皮的大块五花肉必不可少。
(大块五花肉,好吧,我宁愿死也是不会吃的)
NO.7
日本粽子
日本的粽子是奈良时代之后的平安时代从中国传入的,当时的粽子只在皇宫中举行端午节时作为供品的,后来才得以普及。日本的粽子皮也是多种多样,有白茅、竹叶、蒿叶等等。所以,日语里又称粽子为"茅卷在日本,人们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状也与中国的不同,他们习惯于包锤形粽子。
(日本的粽子里感觉啥都可以加啊)
NO.8
泰国的粽子
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绿色,味道十分清香。
泰国因有众多华人聚居,自然也延续和传承了这样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粽子自然是少不了的,由于在泰国的潮汕人居多,所以粽子的口味也比较潮汕一些,粽子除了用糯米,还加入了香菇、小虾干、香肠、花生、莲子、咸鸭蛋、五花肉、咸菜等!
(别拦我,我还能吃10个)
今天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
说了这么多都饿了,回去就抱着粽子啃一口
最后,听说拜一拜屈原再吃粽子味道会更好哦!
祝大家端午快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生会
全媒体中心出品
文案:周二全组
(柯宇孙立利张瑶珺陈爽段亮谭心睿代港荣放达)
排版:赵振远谭心睿
五见喜部子飞刑情答视谷粽子的做法和配料?
材料主料:糯米1000克,莲子25克,辅料:柑橘12克,葵花子仁15克,葡萄干15克,梅子10克,黄瓜20克,核桃25克,调料:红丝30克,小麦面粉50克,白砂糖250克,猪油50克做法1.将糖擀碎;莲子、各种果料、核桃仁切成末;面粉25克加入少许水打成糊,再加入猪油和另25克面粉一起拌匀,然后将原料混合揉匀,用刀背拍平,切成方块,即成莲子八宝馅。2.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2小时,干马兰用凉水浸泡。3.将粽叶30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软捞起,沥水,备用。4.取3张粽叶,毛面相对,先放入1/3糯米,加入八宝馅,再放入2/3糯米包成三角形粽子,用湿马莲草拦腰捆系好,即为粽子。5.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约2小时,再用小火焖约3上时,即可食用。
五谷杂粮粽子配方
五握穗谷杂粮粽子配方一般为:糙米、黑米、小米、血糯米、高粱米、薏米仁、黑豆、红腰豆等。在包粽子前需要把各种杂粮分别用清水浸泡3-4小时左右,一般浸泡到杂粮吸水膨胀变软即卖皮漏可。五谷杂粮粽子配方五谷杂粮粽子一般是做成无味的或者甜味的,不同颜色的粗粮混合在一起色彩丰富,糯香营养。五中烂谷杂粮粽子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放糯米、薏米、紫米、高粱米、绿豆、黄米、荞麦仁、薏仁、小黄米等。杂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适量食用对人体健康有好处,还可以防止热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
五谷粽是甜的还是咸的?
可以甜也可以咸,看个人口味来包。
粽子有什么味道的?
主要有甜、咸两种味道的
甜味的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
咸味的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
闽南五谷红豆粽的特点?
闽南五谷红豆粽里面的杂粮都是提前泡好煮好的味道,吃起来特别的香糯。
粽子都有什么味道的!~~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粽叶篇〕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两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口味篇〕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辅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闽南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北京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黏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曰“黄金裹玛瑙”。*浙江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两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四川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后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广东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造型篇〕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粽叶篇〕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两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口味篇〕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辅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闽南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北京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
越南粽叶什么味道?
越南粽叶是清香的味道,越南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当地居民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
越南粽子包有糯米、绿豆、猪肉和胡椒粉,味道十分独特;粽子的外形呈四方,另外使用横竖两根竹篾扎起来,外形像田地,代表新年五谷丰登的意思,而猪肉则表示出入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