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2007年发行的中海能源基金净值(老牌基金浦银安盛发行量“锐减”,基民坦言“没能力就不要发产品”)

老牌基金浦银安盛发行量“锐减”,基民坦言“没能力就不要发产品”

文|天峰   

来源|财富独角兽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作为银行系基金,浦银安盛基金成立时间长达16年,近年来基金发行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发行了21只基金,2021年发行20只基金,但2022年却降至14只,近期浦银安盛基金正在发行两款基金产品,基金经理分别为褚艳辉和蒋佳良。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数量已经很多,如果此次褚艳辉成功发行基金,那褚艳辉旗下管理基金就有9只,但从近一年来业绩看,有5只基金是处于亏损状态。而此次蒋佳良要是发行成功,那蒋佳良旗下管理的基金多达8只,近六月来来蒋佳良旗下基金业绩并不理想,旗下有6只基金出现亏损。

今年2月,浦银安盛光耀优选混合基金发行上市,募集规模为5.24亿元,该基金由蒋佳良担任基金经理,但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已经出现3.54%的亏损。有基民称,其实蒋佳良的业绩一般,但不知道为何还升职了。据悉,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尽管背靠浦发银行,有先天优势,但权益类产品表现不佳。

01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我们先看看蒋佳良2月份刚发行的基金的业绩,然后再来介绍新基金。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浦银安盛光耀优选混合A成立于2023年2月14日,属于混合型-偏股基金。截至4月14日基金净值为0.9646,尽管成立日期是情人节,但成立一个月不到就亏损了,其收益率-3.54%,基金刚成立就亏损,看看基民怎么说的。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有基民称,这个通过银行代销的基金特别特别的差,基金公司联合银行一起坑老百姓,能力差就不要发行基金,纯粹是送钱给基金公司了。也有基民发图表示,我不说,你们自己看,同个基金经理的杰作。甚至有基民表示,什么时候开,我赔钱也要出去,这个基金经理看来是真不行啊。我别的基金使劲挣钱,这个破基金使劲赔钱。

要说2月份刚发的基金,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出现亏损,以此来判断较为偏颇,那我们再看看蒋佳良旗下其他基金的业绩。如果说一个月的时间看不出基金经理真实实力,那咱们拉长些周期,以浦银安盛品质优选A为例,这是蒋佳良旗下管理规模最大的产品,基金规模为17.17亿元。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浦银安盛品质优选混合A成立于2021年12月28日,基金由蒋佳良和杨达伟共同管理,截至4月14日单位净值0.6939,该基金自成立来收益率为-30.61%,今年来收益率-5.72%,同类排名3305|3541;近3月来收益率-8.94%,同类排名3214|3547;近6月来收益率-15.21%,同类排名3225|3397;近1年来收益率-23.31%,同类排名2984|3002;业绩大幅下降,基金排名处于殿后位置,基金各周期状态均不佳。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业绩亏损,基民表示,管理层看不到基金业绩那么差吗?不管吗?这样会影响浦银基金的声誉的,以后没有人敢买你们的基金。也有基民表示,看到大家针对这个基金喋喋不休的走势倍感伤心,但又不知如何处置,是走还是留呢?我在这里提出一点建议,供大家参考:这个基很多不看好的基民大部分都赎回了,留在这里的,一部分人怀着对基金经理信任的态度,还是抱着侥幸态度苦苦期盼自己的辛苦钱能回本。

另一部分由于忙于自己的事情,开始没在意自己的基金涨跌,等发现跌的很多就一横心听之任之不管了(这可能就是基金公司最想看到的结果),但不管怎样,现在蒋佳良刚上任高管,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希望近期他能尽职尽力,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力和水平,力挽狂澜将此基快速回到0.8以上,并以此让还在这里的基民看到哪怕一点点留在这里的希望,否则个人感觉最好还是"欲擒故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为好吧!

也有基民跟帖表示,我们何尝不是希望蒋佳良和杨达伟能做出一些让人括目相看实力,但毕竟已经将近一年半过去了他们俩似乎越来越差了他们心思根本不在基金上而是在找理由与他的操作和选股无关只是最让基们受不了的,同样是中国市场同样交易天数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该基金共募集资金二十六多一点还有几个十亿能让他们玩的,我想大概你也买了吧也和我们同样着急吧。

笔者发现,对浦银安盛品质优选混合A发帖的基民与其他基民存在很大的不同,他们的帖子都很理性,都在苦口婆心的劝浦银安盛基金的管理层,应该重视基民的声音,基金亏损他们很无奈,但他们希望基金经理能够有所作为,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发新基金扩规模,老基金则是不管不顾的任其亏损。

据浦银安盛品质优选A,1月20日发布2022年四季度财报,本季度亏损1.64亿元,基金总规模为17.18亿元;单位净值为0.74元,本季度累计下跌8.56%;单季度申购赎回净额为-8185.26万份。据2022年四季报显示,前十大阳光电源、上海机场、吉祥航空、中国国航、天合光能、德新科技、德业股份、科华数据、爱尔眼科、美团-W。

基金经理在财报中表示,四季度,沪深300上涨1.16%,创业板指上涨0.59%;行业方面,社会服务、传媒、计算机、医*涨幅居前,煤炭、新能源、有色、汽车跌幅居前。四季度市场先抑后扬,一个是二十大带来的安全主题,一个是房地产政策出现了根本性变化,接连推出了信贷、债券、股权再融资的三支箭,防疫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反转,变成了乙类乙管。我们的组合在四季度仍然表现不佳,主要原因是既缺少了前期超跌的白酒配置,也没有博弈预期反转的计算机等板块,而超配的光伏等成长行业仍然处于阴跌状态。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基金业绩亏损,有基民称,我买了3万,亏了9千多,只因为浦发银行销售太会说话,经不住诱惑,最终上当,教训深刻呀,这回记住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再也不买他们的基金。尽管业绩亏损,有基民会选择坚守,但也有基民选择退出,从赎回份额上看,2022年基民一直在持续赎回,净资产也从26.25亿元,降至17.19亿元,一年时间基民赎回了9.12亿元。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除了浦银安盛品质优选混合A,近一年来蒋佳良旗下基金业绩也很差,旗下已出业绩的5只基金均出现下降,其中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混合A/C收益率分别为-23.71%、-24.02%。业绩回落如此之大,蒋佳良仍在发行新基金——浦银安盛景气优选混合基金,那接下来基民还会购买吗?

02

除了蒋佳良基金业绩差外,笔者还发现,即使基金业绩差,基民也是表达诸多的不满,但这些因素似乎都影响不了蒋佳良,一季度刚过,4月4日公司随即发布公告称,顾佳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蒋佳良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权益投资官,任职日期均为4月3日。

据公告显示,顾佳曾在长信基金监察稽核部工作;2007年10月加入浦银安盛基金,历任公司监察稽核部业务经理、监察部经理、合规风控部总经理,2021年4月起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蒋佳良则是行业内的老将,2009年-2011年在华宝证券的证券投资部担任投资经理,2011年后入职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经理。

2015年离职后蒋佳良进入中海基金投研中心,历任基金经理和研究部总经理。2018年6月,蒋佳良加入浦银安盛。截至目前,蒋佳良共管理8只产品,合计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48.11亿元。而近一年来蒋佳良管理的8只基金均出现不同程度回撤。浦银安盛基金如此操作,这又会令基民作何感想?

浦银安盛成立于2007年8月,是一家中法合资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由浦发银行控股51%,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持有39%、上海国盛集团资产有限公司持有10%。相较于其他基金公司频繁更换高管,浦银安盛基金管理层却较为稳定,公司现任总经理郁蓓华招商银行系统一路晋升,2012年7月起担任浦银安盛基金总经理。

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自2017年三季度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后,管理规模持续上升,2022年三季度管理规模升至3037.96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浦银安盛基金规模稍有下降,回落至3026.54亿元。尽管基金规模较为,但旗下权益类基金与固收类基金存在严重失衡。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截至2023年3月31日,浦银安盛基金旗下混合型产品规模为155.69亿元,占比5.14%,排名48|90;货币型基金规模为1473.01亿元,占比48.67%,排名22|83;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305.80亿元,占比43.14%,排名17|87。从产品结构来看,权益基金规模较小,公司的收入全靠固收产品维持。

然而,在公募基金考核标准还是以权益类基金业绩考核为主,这种格*对浦银安盛基金也是较为不利。除了权益类规模小外,进入2023年浦银安盛基金还有基金经理相继离职,外界最为关注老将离职,此前吴勇所管理的浦银安盛价值成长混合的基金经理变更为蒋佳良。

据天天基金网显示,作为一名老将,吴勇是2007年加入浦银安盛基金,2010年4月担任基金经理。离任前,吴勇在浦银安盛任职长达13年之久,是浦银安盛基金经理中资历最老的一位。除吴勇外,2023年以来,浦银安盛还有2名基金经理离职,包括许文峰、刘大巍。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

据同花顺显示,截至4月14日,浦银安盛基金经理数量为23,其中任职1—3年有6人,任职3—5年有6人,任职5—10年有7人,任职10年以上仅有1人。而经理绩效方面,虽然蒋佳良所占权重较大,但年化收益率却是-20%。所以,接下来刚刚高升蒋佳良还需继续努力。

毕竟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混合基金的业绩摆在那呢,据了解,截至2022年末,该产品亏损14.56亿元,而在2021年其净利润达3.99亿元。2022年全年,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混合A份额净值下跌37.77%,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混合C单位净值下跌38.02%,低于同类平均的-15.39%。

除了权益类基金投研能力弱外,笔者还发现,浦银安盛旗下的一只FOF基金业绩也不理想。所谓FOF基金是指“基金中的基金”。其他基金投资的是股票、债券等标的,FOF不直接投资这些标的,而是投资这些基金。FOF也属于资产配置型产品,为投资者解决了大类资产配置和基金优选的难题,提供了多种风险收益特征的解决方案,适合愿意通过较长时间持有产品获取收益的投资者。

现在全市场FOF重仓产品数量分布在300-1200只左右。将当期数据(2022年12月31日)与近三年披露的12期历史重仓基金对比发现,有71只产品均被FOF重仓持有,共涉及13类策略。公募FOF在底层基金产品筛选中,连续三年长期重仓持有的产品仅为6%,替换率比较高,长期持续被FOF重仓持有实属不易。

然而,浦银安盛基金的这只FOF有所不同,似乎持有越久亏得越多。据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披露2022年年报,基金全年净值下跌11.91%,跑输基准1.5个百分点。截止2023年3月31日(下同),基金累亏10.94%,同类排名靠后。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成立于2020年12月16日,基金经理为陈曙亮类型:FOF,基金资产规模为0.14亿元。截至4月12日,该基金单位净值为0.8829。该基金自成立来收益率为-11.71%,近1月来收益率-1.11%,同类排名679|679;近3月来收益率-1.43%,同类排名627|656;近6月来收益率-10.33%,同类排名471|471;近1年来收益率2.53%,同类排名84|364;业绩大幅下降,基金排名处于殿后位置,基金各周期状态均不佳。

据了解,在目标日期到达前即2040年12月31日前(含该日),该基金每份基金份额的最短持有期限为3年,目前首批认购份额尚处于封闭期,或被该基金深度套牢。该基金主要持有纯债基金、被动指数基金以及货币市场基金。该基金四季度末重仓的基金包括浦银中短债C、富国中证煤炭指数A、汇添富中证能源ETF等。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据了解,陈曙亮不仅管理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截至目前,陈曙亮管理的基金达10只,这存在严重的一拖多问题。由于管理的基金数过多,业绩也不理想,近6个月来,有7只基金出现亏损。其中,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亏损最大达10.33%。

由于以FOF形式运作,投资标的大多为公募基金,目前定期报告中并未要求披露清晰的权益类资产比例标识。因此,要看透养老目标基金真正的风险成色,需要投资者穿透标的基金的底层资产才能进一步确定。过去四年里,养老目标基金经理的更迭也不鲜见。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

截至2022年12月26日,有数据可统计的197只基金中,13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自成立以来始终管理着产品,另有三成基金已经经历过至少一轮的人事更迭。以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为例,该基金基金经理变换较为频繁,两年时间换了王爽、陈曙亮、许文峰,现在仅剩下陈曙亮,但是业绩还是亏损,这让那些长期持有的人作何感想?

2007.9.11基金590001净值

110003基金2007年11月月初和月底净值1.5251--1.3431此基金从2007年11月来没有分红记录。

2007年基金净值查询基金代码519180是多少钱

0.5798元万家180

中海能源是什么意思?

1. 中海能源是指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2. 中海能源是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之一,主要从事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它在国内外拥有多个油气田和油气资源项目,致力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3. 中海能源在海洋石油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海外项目开发。中海能源的发展对于中国能源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7年8月15日买的519018基金查当时的净值

汇添富均衡增长基金(519018)07年8月15日基金净值为1元,是刚分拆后的基金净值状态。

能源类基金有哪些?

1、能源类基金目前只有景顺长城的能源基建和中海能源策略混合。  2、能源基金(EnergyFund):  属于产业型基金,目前在国内销售的能源基金主要投资标的,为全球各地与能源生产、加工和销售相关的能源类股(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并非直接投资现货市场,因此也可以算是一种全球股票型基金。能源基金的净值涨跌受到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最大,由于油价近几年长期低迷,因此这类基金的近一、二年的报酬率表现都不是很好,但五年的长期报酬率大都有70%左右的水准有,平均年报酬率则为10%左右。因此除非油价出现飙涨行情,投资人不宜抢短介入,较适合长抱。

中海能源基金怎么样?基金净值怎么查询

可以到各大基金公司平台(如天*天,同*花顺,好*买等),输入该基金代码查询。

中海基金姚晨曦:一名成长股猎手的炼成

一纸超乎预期的降息公告,让光伏锂电等成长板块“起飞”,成长股再次成为近期市场中最靓的风景。那么,谁是市场里的“成长股猎手”,自然更受基金投资者的关注。

作为华尔街投资大师,因为成功投资成长股,而被誉为“成长股之父”的费雪,曾经说过:“要抱紧成长股。买进真正优秀的成长股时,除了考虑价格,还不能忘了时机因素。”

很显然,作为基金行业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之一”,中海旗下基金经理姚晨曦,凭借对于成长股的准确把握和发掘,成为市场公认的“成长股猎手”。

那么,财富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看看这名“成长股猎手”是如何炼成的?

(1)业绩突出

在介绍姚晨曦之前,财富君还是不得不承认,之所以能够注意到他,还是因为其所掌管的基金业绩,值得引起投资者注意。

从今年二季报来看,截至2022年6月30日,由姚晨曦管理的中海消费混合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净值增长率高达459.4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75.44%,超额收益率高达283.96%。最近五年、最近三年的净值增长率均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超额收益率显著。(数据来源:基金2022年第2季度报告,业绩比较基准:中证内地消费指数涨跌幅×80%+中国债券总指数涨跌幅×20%)

为此,姚晨曦的能力也得到市场专业评价机构的认可,他管理的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基金,过去五年、三年、一年涨幅分别达115.30%、107.10%、21.69%,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在同类排名维度,根据海通证券统计,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基金最近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分别为27/321、5/251、19/173、18/100,同时还斩获海通证券三年、五年、十年五星评级,硬核实力彰显。(数据来源:基金2022年第2季度报告,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65%+上证国债指数*35%,最近一年、三年、五年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7.60%、17.23%、24.95%;排名来源:海通证券基金业绩排行榜,偏股混合型,截至2022.07.29;评级来源:海通证券,评级时间:2022.07.29)

财富君发现,上述两只基金的突出业绩,与投资成长股不无关系,尤其是在这波反弹中能够领跑,更是显示其成长股的仓位不低。

(2)姚晨曦

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上述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均为同一人,即姚晨曦。

公开资料显示,姚晨曦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二级分析师。2009年5月进入中海基金工作,历任分析师、分析师兼基金经理助理,现任权益投资部权益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姚晨曦累计任职时间超过7年,妥妥的“中生代基金经理”,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超28亿元。目前掌管的基金包括中海能源策略、中海消费混合、中海信息产业精选等基金。

被誉为“成长股猎手”的他,研究扎实,覆盖面广,核心能力圈覆盖金融、周期、消费、化工、TMT、新能源等板块。在浩瀚的资本市场中,前瞻式把握投资机遇,猎取成长股中的“真金”,再根据市场环境以及行业景气度的变化顺势而为,是姚晨曦十几年来恪守的投资纪律。

“做投资一定要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同时对新兴事物保持高度敏感,否则你无法在变化莫测的资本市场中保持长期‘优秀’。”谈及自己对于投资的认识,姚晨曦如是总结。

而他,确实也做到了!

(3)进阶

回顾他的从业经历,财富君发现,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一名“成长股猎手”,姚晨曦的成长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研究。

大学毕业后,姚晨曦的第一份工作,是就职于券商研究所,他希望通过卖方的工作经验积累,去系统完整地学习研究框架和方法,经过在卖方的两年工作历练,他按照初始职业规划,加入中海基金。

第二个阶段,投资。

从一开始,他做研究员,专门研究大金融,后又转入电子、计算机、传媒互联网等以成长股为主的科技行业。借助中海基金的成长平台,姚晨曦不断解锁学习新行业,一步步从研究做到了投资。

在这一段时间,他最主要的投资心得,就是要享受投研工作,不停与时俱进。因为对投研人员而言,虽然投资的基本原理是不变的,譬如合理股价=盈利*合理估值水平,但决定这些的基本面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且不会重复的,不断向前发展的。投资人没有时间和机会在原地停留,必须不断前进,一旦落后就跟不住市场。

第三个阶段,均衡。

面对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姚晨曦认为要做两点:第一点就是风险和流动性,要做到动态平衡,尤其是对一些系统性风险,还需要保持120分的警惕;第二点就是心态要端正,不会跟风热点炒作。

如何寻找好公司?对于这个市场关注的问题,他认为,首先找行业里的龙头公司;第二,找有核心竞争力或技术优势、在市场中能够提前布*的优势,以及有成本方面优势等的公司;第三,找管理层比较强的。比如,老板自身修养和能力,战略布*的眼光等。

“我仓位择时很少,更多的择时是体现在板块配置和结构上的调整。”姚晨曦坦承。

事实证明,在成长股的投资上,姚晨曦确实做得不错,从而成为一名市场公认的“成长股猎手”。

(4)风控

对于姚晨曦来说,还有一点值得他自豪,就是对于风控的把握和控制,这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场里已经得到证明。

关于风控策略,姚晨曦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据他回忆,“2015年4月刚接基金,6月份就股灾了,那时主要配置计算机和供应链金融,市场预期许多计算机公司未来都可以间接通过金融来赚钱,市值抬升的很高,还有兼并收购主题,但最后被证明都在‘裸泳’,那一波真的惨烈。在熊市里,因为仓位较为集中,经常坐过山车。”

有了这样痛苦的经历,他对市场更加敬畏,这也奠定了他现在的风控策略,一般分为三个维度:

第一,单一行业都会控制在20-30个点,相对均衡配置赛道(行业);

第二,选行业就是为了避免单一公司的风险;

第三,在不同行业间组合时,不同行业属性,进行搭配,比如,消费行业和科技行业搭配在一起,就具有一定的对冲属性。用这样的方式来做一定的风控规避。另外,在投资新兴产业时,考虑到股价提前透支的可能比较厉害,特别是从0-1的这个阶段,往往估值提升先行,市场通常会过于狂热,这时就必须结合产业空间和发展阶段做必要的波段操作,进行单个行业的仓位管理,进而赚取超额收益。

(5)启航

对于未来,姚晨曦依旧看好成长股,尤其是三个领域的投资机会:

第一个是集中在能源转型相关的一些新能源领域和碳中和领域,这个也是过去一年最火的领域之一。虽然最近有一定幅度的调整,但姚晨曦认为整个能源转型才刚刚开始,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是有机会从进口替代走向全球扩张的先进制造业。我们的产业发展必然需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从低端制造业往先进制造业转型,不断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这个也是我们现在大力推动的“专精特新”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也能够最大发挥我们人力资源上的“工程师红利”。

第三个是科技板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的最终出路还是要靠新的技术革命,因此投资机会一定还是会回到成长股和科技股上来。虽然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哪些科技板块在什么时候真正爆发,但科技股始终是我们需要密切跟踪随时准备的,最后的大机会一定是来自这里面。

日前,由姚晨曦担纲的中海新兴成长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015986)正在发行,该产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专注高成长性,并进行A+H跨市场资产配置,有兴趣的投资者不妨多多关注。

附录:

姚晨曦,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曾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二级分析师。2009年5月进入本公司工作,历任分析师、分析师兼基金经理助理,现任权益投资部权益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2016年4月至2021年7月任中海沪港深价值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4月至今任中海消费主题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4月至今任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6月至今任中海信息产业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姚晨曦目前在任管理的基金:

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本基金成立于2007年3月13日,姚晨曦于2015年4月开始管理本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65%+上证国债指数×35%。近五年历史业绩:2017年净值增长率31.6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4.06%;2018年净值增长率-35.5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5.25%;2019年净值增长率21.8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24.54%;2020年净值增长率45.4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9.11%;2021年净值增长率66.4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63%;2022年第1季度净值增长率-19.7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9.27%;2022年第2季度净值增长率10.9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4.54%。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近五年基金经理任职情况:姚晨曦(2015年4月17日至今)。

中海消费主题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本基金成立于2011年11月9日,姚晨曦于2015年4月开始管理本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中证内地消费指数涨跌幅×80%+中国债券总指数涨跌幅×20%。近五年历史业绩:2017年净值增长率37.4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38.10%;2018年净值增长率-35.2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20.25%;2019年净值增长率62.5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44.35%;2020年净值增长率71.3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51.23%;2021年净值增长率12.2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8.68%;2022年第1季度净值增长率-17.1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5.58%;2022年第2季度净值增长率-0.3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5.78%。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近五年基金经理任职情况:姚晨曦(2015年4月17日至今);何文逸(2022年2月15日至今)。

中海信息产业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本基金成立于2013年7月31日,姚晨曦于2021年6月开始管理本基金。原为中海安鑫保本混合,业绩比较基准:2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税后)。2017年9月16日正式转型为中海策略混合,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3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70%。2019年5月15日正式转型为中海信息产业混合,业绩比较基准:中证TMT产业主题指数收益率x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x20%。近五年历史业绩: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15日净值增长率2.0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50%;2017年9月16日至2017年12月31日净值增长率1.1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20%;2018年净值增长率-12.3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2.31%;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4日净值增长率15.4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7.15%;2019年5月15日至2019年12月31日净值增长率29.6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8.82%;2020年净值增长率36.1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2.69%;2021年净值增长率-10.6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4.40%;2022年第1季度净值增长率-25.3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8.76%;2022年第2季度净值增长率3.2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0.85%。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15日、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4日、2019年5月15日至2019年12月31日净值增长率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数据已经托管行复核。近五年基金经理任职情况:刘俊(2013年7月31日至2021年6月19日);姚晨曦(2021年6月19日至今)。

免责声明:本材料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其中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本材料中的投资操作思路不构成对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基金实际投资行为的约束。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不对因使用本材料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而负任何责任。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本资料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公告及相关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确认已知晓并理解产品特征和相关风险,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08年6月中海能源基金净值

2008年6月中海能源基金净值2008-06-051.17092008-06-041.18362008-06-031.20322008-06-021.2085

我是2007年买了中海分红基金,想卖出,现在能亏多少

超过两成以上。幅度不小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2007年发行的中海能源基金净值(老牌基金浦银安盛发行量“锐减”,基民坦言“没能力就不要发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