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公司要怎么才能上市(公司该如何上市?)

公司该如何上市?

不同交易所上市的条件不一样。下面的是在深圳或者上海上市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股份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经***证券管理部门核准股票已向社会公开发行。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3。公司成立时间须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组而设立的,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的公司改组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成立时间可连续计算。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不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25%;如果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不少于15%。5。公司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6。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司该如何上市

1.商品进入市场。2.股票及其衍生品种经审查同意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条件:根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股票经***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3、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5、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6、***规定的其他条件。满足上述条件可向***证券管理审核部门及交易所申请上市。

公司怎么样才能上市?

http://wenku.baidu.com/view/ee4c6c2b3169a4517723a311.html这是公司上市的条件你可以自己去看看

三招:上市公司如何用好事业合伙人机制?

文/陆志庆,华夏基石产业服务集团合伙人、副总裁、投资银行部总经理、股权投资和风险控制专家

来源:华夏基石产业服务

各位企业家朋友,各位高管,华夏基石的同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陆志庆,今天晚上我们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分享《上市公司如何用好事业合伙人机制》。

今天我分析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上市公司使用事业合伙人机制的必要性;第二,事业合伙人机制的原理和模型;第三,上市公司使用事业合伙人机制的真实案例;第四,有关上市公司使用合伙人机制的注意点。

01

02

03

顶层设计与企业文化建设

机制创新与人力资源体系

战略与成长管理

变革与组织能力建设

集团管控

运营管理与效能提升

事业合伙人机制

产业服务与产业生态构建

阿米巴经营

华为管理训战与高层培训

咨询:15967150643宋老师

一来自家公司怎么样才能上市?

在规范的资本市场上市能给公司带来的好处就是:1、开辟了一个新的直接融资渠道,虽然在规范的市场,股权融资成本一般来说比债权融资的成本要高。2、企业上市后,成为一家公众,对于提升公司品牌有一定的作用。3、上市后,必须按照规定,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对于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成熟市场,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希望成为上市公司的,因为上市公司受到的监管比较严厉,而且成本也比较高。上市公司: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股份制度的,当然,如果公司不上市的话,这些股份只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发展需要资金。上市就是一个吸纳资金的好方法,公司把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推上市场,设置一定的价格,让这些股份在市场上交易。股份被卖掉的钱就可以用来继续发展。股份代表了公司的一部分,比如说如果一个公司有100万股,董事长控股51万股,剩下的49万股,放到市场上卖掉,相当于把49%的公司卖给大众了。当然,董事长也可以把更多的股份卖给大众,但这样的话就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有恶意买家持有的股份超过董事长,公司的所有权就有变更了。总的来说,上市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1.得到资金。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相当于找大众来和自己一起承担风险,好比100%持有,赔了就赔100,50%持有,赔了只赔50。3.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4.逃脱银行的控制,用不着再考银行贷款了。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6.提高公司知名度。7.如果把一定股份转给管理人员,可以提高管理人员与公司持有者的矛盾(agencyproblem)。坏处也有:1.上市是要花钱的。2.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机密。3.上市以后每一段时间都要把公司的资料通知股份持有者。4.有可能被恶意控股。5.在上市的时候,如果股份的价格订的过低,对公司就是一种损失。实际上这是惯例,几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都会把股票的价格订的低一点。

怎么样才能让公司上市?

做大

如何才能深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

深入了解一家公司,这是做投资的第一步,以下十步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第一,研究公司所属的行业。要知道行业的大致发展方向、脉络、增速、未来空间及最新进展情况,要知道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处于什么位置,了解行业的竞争态势和公司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劣势。

我选择的企业,一般都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或细分行业的优势性企业。因为只有行业龙头或优势企业,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如果一个行业连龙头企业都生存困难,赚不了钱,那么该行业基本是不值得投资的行业。

第二,研究公司的主营业务。必须明确知道公司主营业务是什么,有几块业务,上市以来的增速如何,利润主要是哪块业务贡献的,哪块业务未来可能潜力十足。这都必须要做到心里清楚。

第三,研究公司的募投项目。尤其是对于A股市场而言,还处于发展初期,许多小公司刚刚上市,业务不成型,竞争优势不稳固,融资渠道刚刚打通,利润几乎很少。

此时,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募投项目。看看公司上市融了多少资本,准备投向哪些项目,这些项目未来的潜力如何,何时投产贡献利润。这都是非常关键的,只有研究清楚了这些项目未来可能的产出和收益,我们的投资才能做到心里有底。

第四,研究企业的成长性。成长性的研究重点是营收和利润的增速研究。股价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企业的成长,成长才是股价的发动机和驱动力。在研究增速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同比,环比,更要看年均复合增长的数据,这样才能看到成长增速的真正变化趋势,看到企业何时业绩加速,何时业绩减速。

第五,企业盈利能力研究。盈利能力研究的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1、看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变化趋势,唯有毛利率、净利率不断提升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优势的企业;2、看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这些指标。

一般来说,这些指标低于15%,基本是不值得研究的企业,说明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还没有形成,对股东的回报能力和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但是这里有一个区别,那就是这些指标针对的是高价值高竞争优势企业。而对于刚上市的小企业,这类指标不适合评估,对于这些小企业,另有一套评估标准。

第六,企业的营运能力研究。企业营运能力研究的核心,其实就是通过对企业营运过程关键指标的分析,识别企业的管理运营水平。

我个人通常是一方面比较企业多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通过发展趋势的变化,透视企业的营运管理水平和管理层运营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把这些指标放在同类板块中进行比较,看看企业在同类企业中的运营效率和水平如何。

第七,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研究。其实就是阅读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看看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大项如何,资产是否优良,是否存在很大的负债风险。重点是看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长短期借款、预收账款等大项。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占比分析,我们基本能确定企业的营运模式,究竟是先款后货的模式还是先货后款的模式,可以确定企业的资产是轻资产模式还是重资产模式,因为资产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资产在二级市场是该享有折价还是溢价,决定了资产的定价。

第八,企业的现金流分析。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和血液,不能创造现金流的企业,是严重失血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虽然可能有资产,但也只能是苟延残喘。

在现金流分析中,我重点看经营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即在经营现金流的基础上考虑了资本性支出)和净利润现金含量、销售收入现金含量四项指标。

第九,估值分析。估值就是对企业估价,也就是确定企业值多少钱,你只有明确知道企业值多少钱,你才能与当下的股价对比,确认是低估还是高估,决定买不买,否则就无从下手。

对于估值,最权威的估值方法是现金流折现法(即DCF模型法),但这个方法变量太多,变量稍微偏离一刻度,计算的结果就千差万别,事实上很不好用。

在实践中,我多采用历史估值法和格雷厄姆的内在价值估值法。有时候也参考PE、PB或市值估值法。

第十,企业的看点分析。也就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看点有哪些,这些看点也是股价爆发的驱动力和导火索。光是好企业没有引爆点,没有催化剂,价值的实现过程也比较漫长,所以在立足企业的同时,我也侧重研究股价的驱动因素和催化剂,这样做可能让投资更加锦上添花。

通过以上10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我觉得大致能搞清一个公司的基本信息,能识别出这个企业的质地如何,是不是值得投资。但投资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对企业的认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的跟踪研究、不断的评估和聚焦,才可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企业。

如何识别好企业、好生意,是投资的第一课,如何识别好价格,好时机,是投资的第二课。两者都重要,都不容易做到。识别好企业好生意,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和研究;识别好价格、好时机需要长期的跟踪和耐心的等待,是对心性、耐心、自控能力的考验。真的不容易!

投资,知易行难,这个市场根本没有老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修行的路上。

企业递交ipo申请要多久才能上市?

IPO上市是一件上市繁复的工作,准备的时间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以上,公司的规范程度、业绩情况、是否涉及投资者引入及股权激励等因素均会影响上市准备时间。以向证监会申报材料为基准时间倒排时间表,关键时间点如下:基准时间:向证监会申报材料。    1、申报材料之前3-6个月内:完成上市辅导的申请及备案工作。同时,各中介机构应完成上市申报材料的制作工作。    2、上市辅导申请时间之前3个月内:完成股份公司改制。    3、改制之前N个月内:改制之前通常应完成拟上市公司的规范工作,并按照设计的上市方案完成相关工作。此步骤是影响IPO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根据不同公司的规范程度以及设计的上市方案复杂程度,不同公司的时间跨度存在很大区别,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判断上市准备的时间。以下将拟上市公司经常存在的,对上市时间可能有较大影响的问题,简单列示,企业可以自行比较是否存在相关问题,来判断自己准备时间的长短。    4、历史上存在改制、剥离、设立需要上级部门或相关机构审批但审批程序及手续有瑕疵的,需重新取得相关手续。    5、存在代持、职工股导致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等情况的,需要逐一清理并作出承诺,相关中介机构需逐一核实。    6、出资时存在瑕疵的,例如实际出资未到位、以没有实际用途或价值明显偏低的专利权出资、缺少相关验资、评估程序等等,需要补足或补充相关程序。    7、收入核算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为少交税而隐匿利润等,需重新追溯调整,补缴相关税金。此情形需企业尤其注意,其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是否具备上市申报的条件而导致申报时间大幅后移。企业未上市时,通常有隐藏利润少交税的动机,甚至部分地区税务机关满足征税指标的情况下,授意企业不要超额交税,然而如果企业想要上市,一方面IPO对拟上市公司有业绩要求,另一方面,IPO审核时关注会计核算的规范及纳税守法问题,因此为顺利上市,企业需要释放原隐匿起来的利润,这样就会带来大幅的账务跨年调整。若这种账务调整涉及补缴税金的金额较大,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滞纳金、罚金,以及无法开具税收守法证明,保荐机构、律师无法发表税收守法意见的情形,从而导致不具备IPO申报条件,相关年度无法作为IPO申报期的问题。此情形实务中非常多,若有上市打算,必须及早规划业绩及税负。    8、财务核算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需进行相关规范后才能申报材料。例如,未进相关明细核算、成本核算无法与收入相配比等,需企业重新对申报前三年一期的账务进行调整。且需聘请有资格的会计机构进行相关审计确认。    9、为解决上市前资金需求或改变单一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需引入投资者,从寻找合适的投资者、谈判、方案设计到最终投资到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些企业还涉及自身股权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也需要预留充分的时间。    10、上市前为激励高管、稳定员工,可能涉及股权激励等事项,相关方案设计、持股公司设立等也需要一定时间。    但由上可见,上市准备时间因企业而异,很难泛泛而论,有时也与企业一把手的性格特点以及中介机构的专业程度有很大关系,从实务中一年内申报出去的算是很快的,准备三五年的情况也不少,这还未考虑期间证监会停止受理或对特殊行业限制等政策因素的影响。

看你在哪里上市.一般来说,在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报材料,香港向联交所做A1filing,在美国向SEC做F1filing.这些filing提交之后,分别由这些机构进行hearing,中国就是证监会审核。具体从提交材料到审核,中间还有一段回答审核机构提问和修改招股书的时间,这就看发行人自己的问题多少,还有审核机构的心情,还有宏观市场形式了。还有,如果审核机构觉得你的招股书不完善,也可以直接给你打回去重新来过。过了审核,在中国就叫国会了,然后你可以拿着这个通过的批示,或者叫approval去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所以其实从递交申报材料到上市,时间是不一定的。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依具体情况而定。

一个IPO企业,在申请文件被证监会受理后,还要经历预审员的沟通反馈,反馈完成后的预披露更新和初审会,才能走到发审会,通过发审会后,还需等待证监会核发正式的发行批文,方可进行发行事宜,最后在交易所挂牌上市

一个IPO企业,在申请文件被证监会受理后,还要经历预审员的沟通反馈,反馈完成后的预披露更新和初审会,才能走到发审会,通过发审会后,还需等待证监会核发正式的发行批文,方可进行发行事宜,最后在交易所挂牌上市

看材料是否齐全。还要看ipo排队的人多不多。如果现在还有500多家公司排队,那么现在申请至少要二年。当然不排除会加快审批速度还有中途不合格的会很多。

中国证监会在收到申请文件后,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中国证监会自受理申请文件到作出决定的期限为3个月,自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上市公司应该在6个月内完成增发,超过六个月的,核准文件失效,需重新申请核准。

有限公司是否要日伟指改成股份公司后才能上市?

按照我国的法律要求,一般是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然后才能IPO,之后才能上市。其法律逻辑是:如果连股份有限公司都不是,如何发行股票?顺便说一句,也有IPO后未能上市的公司,比如著名的“胜景山河”。

公司怎么才能上市,需要哪些条件!上市后股权的分配是由公司老板决定还是根据什么分配的?

必须是已经成熟了的股份制企业,连续两年以上的盈利。报告交国家证监会审批股权的确定得区分投资者的类型,一般来说个人投资得看投资人的个人特性了,机构投资则更多有一套价值评估的系统,这些评估方法很多,大家如有兴趣可以去参考《创业融资实践》这本书,写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这里我只是想谈谈对个人投资者的对待方法。投资者为什么要投您的团队,最重要的一般都是看重人,其次才是项目。因此,我们也应该首先从人的角度来对待投资资金占的股份比例的问题。比如一个投资者的控制欲特别重,很可能您就不要去奢谈控股了,而不如把精力转到如何通过扩大盘子让团队的收益增大;如果投资者是特别豪爽的,或许您可以获得控股权。总的一句话,更多的还是尊重投资人的看法吧。如果真的觉得不合适,看来你选择的投资人错了,应该变的是你,而不是他。至于经营股权部分,总的比例定好了之后,就可以考虑每个人在团队中担任的职责和能力来评估了。这个方面可能有争持的地方,我的建议是设立一些简单的虚拟股权绩效评价系统。就是说在创业过程中让股东的股权随着个人绩效的变化有一定调整幅度的激励制度。这个制度是中立的,因此经营股权的分配比例也是按照职责、岗位来分的,而不是按照人来分的。如果您觉得还应该考虑创意角度的股份,那把这个方面单列。让最开始提出这个创意的人获得一定的股权回报。因此,对待股权分配最基本的就是没有必要不好意思细谈,股权不谈好,在创业过程必然会发生各种问题。让股权不按照人来分,而是按照客观的资金、职责、岗位、创意等角度来分,能尽量避免随意的拍脑袋分配方式带来的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公司要怎么才能上市(公司该如何上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