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年最强公募基金经理!他们的宿命和魔咒
如果从1998年3月,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这两只最早成立的封闭式基金算起,***公募基金行业刚好整整走过了25年。
但最初的几年,基金数量极少。那时候根本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不知道到底应该买哪只基金的烦恼,能抢到就不错了!所以也没啥冠不冠军的概念。
从2003年博时基金的肖华开始,公募圈才开始真正关注冠军基金经理。直到去年2022年,正好一共20年,共产生了20多位偏股型公募冠军(有的基金不止一位基金经理)。
对于这些冠军基金经理,很多人忍不住想买,认为这些基金经理已经证明了他们的牛***。的确有一些基金经理,在夺冠之后,业绩依然不错。但也有很多人,吃了亏,上了当,发现冠军基金经理也不是一直都牛***的。
所以,作为对国内公募基金的一个全景式的了解,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在过去这风云20年里,都有哪些人拿过冠军?他们现在又都怎么样了?这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人和故事。
文章稍微有点长,大家可以收藏慢慢看。
先来个简单粗暴的,直接上个汇总表。
接下来挨个儿说说他们曾经的风云故事,以及他们后来的命运。
2003年,肖华
博时价值增长(050001)
当年收益:34.35%
肖华在2002年5月加入博时基金,第二年因为把握住了蓝筹股,特别是汽车股的大行情,迅速拿到全市场偏股型公募基金的冠军。
但这个领先势头没能延续。夺冠之后的2004年,博时增长基金单位净值下跌7.77%,排名偏股基金倒数第三。
也正是从他开始,公募圈就有了冠军夺冠后第二年大幅落败的魔咒。再往后的2005和2006年,博时价值增长依然表现平庸,始终徘徊在行业中等水平。
或许是肖华自己也对这种表现感到不满,想变换一种投资模式,2006年底他从博时基金离职,紧接着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尚诚投资,可以说是***公募奔私第一人。
从他之后,奔私就几乎成为了国内公募基金经理宿命般的去向。
过去这么多年了,尚诚投资对外显示的私募基金依然只有1只,但业绩还不错,这长达16年的平均年化收益有将近8%,这其实不容易。
2004年,刘青山
泰达宏利成长(162201)
当年收益:17.09%
刘青山也是***第一代明星基金经理,在1997年参与筹建了华夏基金,01年加入湘财证券,又参与筹建了泰达宏利基金的前身湘财合丰基金。
2003年4月,刘青山开始担任新发基金泰达宏利成长的基金经理,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市场跌入熊市的泥潭,刘青山管理的泰达宏利成长却逆势获利17%,成为了全市场偏股型基金的收益冠军。但05年4月他就把这只基金转给其他人管理了。
倒是另一只基金,泰达宏利行业混合,他一直管了将近9年时间,平均年化收益达到20%,非常牛***。
后来刘青山顺理成章成为了泰达宏利的总经理,直到2015年5月离职奔私,创立了北京清和泉资本。
这家私募到现在也是非常活跃的,但业绩一般,2015年6月最早一批成立的新方程清和泉X期,到今年2月下旬,8年不到的时间,平均年化收益只有6%左右,而最大回撤超过了40%,略微跑输同类平均水平。
2005年,何震
广发稳健增长(270002)
当年收益:16.93%
何震是券商研究员出身,早年间在广发证券,后来在02年参与筹备了广发基金的成立,04年7月开始担任当时新成立的广发稳健增长的基金经理,2005年在市场整体震荡下行的情况下拿到了将近17%的收益,成为当年偏股型基金的冠军。
夺冠之后的06和07年,市场处于大牛市,何震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单位净值涨幅分别达到124.39%和126.97%,依然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领先。
带着这样的高光业绩,在2008年2月大熊市初期,何震选择了离职创业,成立了私募基金上海汇利资产。他管理的私募基金汇利X选,从08年到现在15年时间,平均年化将近7%,也算是还不错。
2006年,李学文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260104)
当年收益:182.27%
李学文也是国内最早的基金经理,从98年开始就先后在博时基金、中融基金和银华基金任职,而且在这几段经历里就已经崭露头角,成为了首届金牛奖得主。
但他职业的最高光时刻,是在他2005年9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并担任投资总监,同年12月中旬,半路接手了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这只偏股型混合基金,然后在第二年也就是2006年勇夺全市场偏股型基金冠军。
这非常不容易。众所周知2006年是个大牛市,连沪深300都大涨121%,那一年偏股型基金可以说是一片火红,各大基金公司竞争非常激烈,但李学文管理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还是凭借182.27%的业绩力压群雄,也帮助景顺长城基金在业内声名鹊起。
李学文之所以业绩这么牛,很大一个原因是极度自信,他只要看好一只股票,就会尽全力砸上去,集中度非常高。这种做法当然是风险极大的,所以2007年,也就是他夺冠的第二年,业绩急转直下,大幅跑输同类基金。
可能也是对自己的投资框架产生了怀疑,李学文在2007年9月果断选择了离职。从那以后,这个公募圈的传奇猛人长久地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直到2011年他加入了债券型私募基金北京佑瑞特,担任权益投资总监。
但他的职业高光再也没有突破过2006年那个夺冠的时刻。
2007年、2009年,王亚伟
华夏大盘精选(000011)
2007年收益:226.24%
2009年收益:116.19%
作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拿了两次年度冠军的公募基金经理,王亚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媒体称作为“公募的传奇神话”。他的名字前面始终都会被冠以四个字——“公募一哥”。公募一哥王亚伟,这七个字就像是一个固定搭配的词组,牢牢地占领了一代基民的心智。
2007年,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获得惊人的226.24%的收益,一年收益翻两倍,这样的业绩前无古人,到现在也没有来者。
当然这背后也有罕见大牛市行情的配合,2007年连沪深300指数都暴涨了161.55%。但即便是这样,华夏大盘精选依然比第二名的中邮核心优选高出35个百分点。
紧接着的2008年是个大熊市,偏股型基金全军覆没,股票型基金跌得最少的是王勇管理的泰达宏利成长基金,跌了32.28%,而王亚伟的华夏大盘精选跌了34.88%,位列同类基金第二名。
再往后,到2009年,大盘再次反攻,沪深300全年涨幅再次接近翻倍,而王亚伟的华夏大盘精选获得收益116.19%,再次问鼎冠军。
从2006年到2009年,两次牛市年度冠军,一次熊市抗跌翘楚,这才让王亚伟奠定了公募一哥的地位。
2012年5月,万众瞩目的王亚伟突然选择从华夏基金离职。据他自己说的原因是,当时外界对他过度的关注,不仅影响了他的正常投研工作,也给了他巨大的心理压力。
可他并没有真正退出基金圈,同年9月,他就创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深圳千合资本,并且被投资者疯狂爆买,迅速跻身百亿私募行列。而业绩表现却陷入了王亚伟早年的尴尬,非常平庸。
2008年,胡建平
华夏回报(002001)
当年收益:-24.52%
在2008年历史罕见的大熊市之下,偏股型基金遭到重创。沪深300指数直接暴跌将近66%。股票型基金跌得最少的也跌了32%,而在股票仓位上相对更灵活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就体现出了优势。
胡建平的华夏回报就是这里面的代表,2008年跌幅最小,只有24.52%,成为了第一个靠少亏钱而拿到冠军的基金经理。
这种严控回撤的风格也成为了胡建平最大的标签。2014年1月,胡建平选择离任,创办私募基金拾贝投资,同样以风格稳健著称,在几轮市场大幅下跌中,回撤都控制得比大盘指数要小。
2010年,庄涛、梁永强、孙建波
华商盛世成长(630002)
当年收益:37.77%
2010年,市场表现不佳,但华商基金“三剑客”庄涛、梁永强、孙建波共同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抓住了成长股的投资机会,战胜了当时风头正劲的王亚伟,摘下了当年的偏股型基金收益桂冠。
不过第二年,华商三剑客迅速陷入冠军魔咒,因为2011年市场风格大变,成长股大幅下跌,华商盛世成长的表现就在同类排名非常靠后了。
一起成名的三剑客也很快各奔东西。庄涛在2011年半途中就离职了,先是加盟了私募基金中信产业基金,再后来在2016年自己创立了知名私募盘京投资。
孙建波也在2013年从华商基金离职,他先是加入了知名私募景林资产,到2017年也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中阅资本,规模不大,小几十亿,业绩表现中规中矩。
梁永强后来的职业经历就更尴尬,他本来从基金经理一路做到了华商基金的总经理,但他在2020年离职和人一起成立了新的公募基金汇泉基金,表现很差,老基金亏***惨重,发个新基金也没人买。
2011年,夏春
博时价值增长(050001)
当年收益:-7.94%
2011年又是一个大熊市,成长股泡沫破灭,创业板指数全年大跌35.88%,沪深300也下跌25%,而夏春管理的博时价值增长,因为重仓低估值蓝筹,相对抗跌,所以全年只下跌7.94%,继华夏胡建平之后,同样以少亏钱而拿到偏股型基金年度冠军。
博时价值成长这只基金是不是看着有点耳熟?没错,就是2003年肖华夺冠的那只基金。这也是到目前为止,除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外,唯一一只两度夺冠的基金。2008年底,夏春被任命为博时价值增长的基金经理,管理了3年半左右时间,直到2012年7月离职。
夺冠之后的博时价值增长在2012年同样表现平淡,在同类排名靠后。但凭借前一年的冠军光环,夏春被挖到英大基金担任副总裁,可是当年年底就再次离职了,最终还是选择单干。2013年4月他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深圳天生桥资产,这家私募名气不大,但业绩还可以。
2012年,余广
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260116)
当年收益:31.70%
2012年是一个震荡市,沪深300全年小幅上涨7.55%,而余广管理的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正好是在2011年12月底,也就是熊市最低点的时候发行成立,时间点刚刚好,全年拿下31.7%的收益,夺得冠军。
夺冠之后的2013年和2014年,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虽然都不是最拔尖的,但也都稳定在同类前三分之一。直到现在,余广还依然在管理这只基金,长达11年的平均年化回报有16%左右,还是相当不错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余广的坚持。他在2005年初加入景顺长城基金,从一个普通研究员做起,五年后开始管理基金。即便早在2012年就加冕为冠军基金经理,在公奔私的大洪流中,他却依然坚守在原地。而且他的管理规模到现在都只有100多亿,可以说非常克制了。
2013年,任泽松
中邮战略新兴产业(590008)
当年收益:80.38%
2013年股市严重分化,金融、房地产、钢铁等传统蓝筹板块大跌,拖垮了整个指数,但以TMT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逆势大涨,这就使得一大波主攻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逆势拿到了惊人的收益。其中最亮眼的就是任泽松。
夺冠之后的两年,任泽松业绩完全没有拉胯。虽然2014年下半年市场风格重新切换到了蓝筹股,但任泽松管理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依然排名非常靠前。2015年成长风格再次崛起,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也再次冲到同类前几名,2013到2015年三年综合业绩做到了行业第一。
但从2016年开始,成长股泡沫破裂,任泽松陷入了极度低迷,直到2018年6月,他终于选择从中邮基金离职,自己去做私募了。
2014年,王君正、鄢耀
工银瑞信金融地产(000251)
当年收益:102.49%
2014年上半年还依然是成长股当道,下半年终于切换到了传统蓝筹股,所以工银瑞信金融地产这只基金的业绩也直线拉升。这个基金是在前一年8月底才成立,王君正和鄢耀不仅是第一次搭档,而且他们自己也都是第一次管基金。但市场风格恰好就契合了,所以第二年直接联手拿到收益冠军。
这种主题鲜明的基金,只要不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业绩就基本上是跟着行业板块走的。所以2015年中小创被资金极度追捧的时候,王君正和鄢耀再牛,也赶不上趟。
去年9月,身为工银瑞信基金投资总监兼金融地产研究负责人的王君正,已经离职了,但去向不明。鄢耀还在继续坚守岗位。
2015年,宋昆
易方达新兴成长(000404)
当年收益:171.78%
2015年上半年,A股进入到了全面牛市状态,特别是成长风格,更是疯牛。这一年,一共有20只主动偏股基金年度收益翻倍,而宋昆管理的易方达新兴成长夺得冠军。
但夺冠后的2016年,因为行情急转直下,成长板块跌得最凶,易方达新兴成长也跌入谷底,全年暴跌40%,直接被甩在了同类最末尾。在业内已经声名大振的宋昆,也体验了一把冠军魔咒的痛苦。
2019年1月,在经历了煎熬的2018年后,宋昆选择离职。但他的去向跟常规奔私略有些不同。他并没有创立自己的私募基金或者加入其他私募公司,而是转岗到了易方达基金的全资子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专门做私募股权和基础设施等另类投资。
曾经头戴闪耀光环的冠军基金经理,最终还是黯淡地离开了A股。
2016年,腊博
兴业聚利(001272)
当年收益:29.85%
这一年年初,A股实施熔断机制,结果造成股灾。虽然后来市场有所修复,但全年上证综指还是下跌12.31%,创业板指数更惨,下跌27.71%。
腊博管理的兴业聚利,刚好在年初暴跌时空仓,后来又逢低加仓了蓝筹股博取反弹,所以全年拿下29.85%的收益,问鼎冠军。但随后的2017年和2018年都表现不好。
腊博跟其他冠军基金经理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并不是研究股票出身,而是卖方策略研究和债券投资出身,所以在股票投资上的相对保守,正好在2016年帮了他一把。之后,腊博还是回归到了自己更擅长的偏债型基金和债基领域,目前依然在兴业基金担任固定收益投资部公募债券投资团队总监。
2017年,林鹏
东方红睿华沪港深(169105)
当年收益:67.91%
2017年市场出现了所谓的“漂亮50”行情,有点像2003年的“五朵金花”,就是业绩优秀的白马股、价值蓝筹股更受资金追捧,没有业绩支撑的个股就下跌惨重。
在这种极致的风格下,东方红资管的林鹏大出风头。他管理的三只公募基金,东方红睿华沪港深混合、东方红沪港深混合、东方红睿元,在2017年分别排名偏股型基金第1、2、5名。
随后的2018年,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下跌22%,其实比同类平均跌的要少,2019年又上涨将近51%,排名同类靠前,所以林鹏当时在业内还是积累了挺好的口碑。
于是和很多公募基金经理一样,2020年5月,林鹏在事业的高点从东方红离职了。毫不例外,他也创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和谐汇一,但是业绩不太和谐,屡屡出来给投资者道歉。
2018年,王曦、过钧
博时鑫瑞(002558)
当年收益:9.87%
2018年又是一个大熊市,股票型基金全军覆没,平均收益率为-25.55%,但却有一些股债平衡型基金勉强拿到了正收益。王曦和过钧共同管理的博时鑫瑞是其中涨幅最高的。
但硬币有正面就有反面。这种股债平衡型的基金,在随后2019年,特别是2020年的牛市行情中就有些跟不上趟了,业绩处在行业中游水平。
王曦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拿到偏股型基金年度收益冠军的女性基金经理。她的履历非常简单,也很励志,08年硕士毕业后就加入博时基金,从研究助理开始干起,一路沿着研究员、投资分析员、投资助理、基金经理的漫长路径,在入行10年后拿到冠军。2021年底,王曦被挖到华泰资管,担任多资产公募投资部总经理。
至于过钧,是主要研究债券的基金经理,目前依然在博时。
2019年,刘格菘
广发双擎升级(005911)
当年收益:121.69%
2019年在全球流动性极度宽松的背景下,科技成长股迎来了一轮迅猛的上涨行情。广发基金主攻科技成长板块的老将刘格菘在这一年出尽了风头,他管理的三只基金,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多元新兴,分别以121.69%、110.37%和106.58%的收益夺得全市场偏股型基金收益前三名。
这是国内公募基金史上第一次由一位基金经理同时包揽年度榜单前三名。
在随后的两年,因为科技成长股整体表现依然不错,刘格菘的这几只基金也基本都排在市场相对靠前的位置。但最近一年表现比较拉胯。他的管理规模在成名之后迅速飙升到大几百亿,对他的业绩还是会有比较大的拖累。
2020年,赵诣
农银工业4.0(001606)
当年收益:166.57%
2020年虽然爆发了新冠疫情,但市场在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依然涨得不错。这一年,医*、白酒、光伏、新能源汽车热点板块接连不断,抓住了板块趋势的基金经理,最终都拿到了远超大盘指数的惊人涨幅。
这里面,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农银汇理基金的赵诣。他甚至直接打破前一年刘格菘的记录,一举包揽偏股型基金年度收益前四名。当然这种现象以后会变得越来越常见。他们手里管的这些基金,大部分都是采用完全复制的操作,一牛全都牛,一熊熊一窝。
在夺冠后的第二年,赵诣这几只基金依然排在市场前列,原因就是新能源行情在2021年还在延续。
就在自己业绩高点的时候,2022年3月,赵诣从农银汇理基金离职,跳槽去了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泉果基金,并且发行了一只封闭三年的基金,追随的人还不少。
2021年,崔宸龙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005669)
当年收益:119.42%
这一年市场就开始震荡下行了,但新能源行情还在逆势崛起。崔宸龙,这个当时只管理了1年多基金的新人,击败了一众老将,以全年超过翻倍的业绩夺得冠军。
随后的2022年,新能源板块开始大起大落,如果基金经理能大致把握节奏,收益应该也会不错,但崔宸龙这一年的业绩非常靠后,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全年下跌26%,比同类平均跌得更多。
其中也有一个原因是,他的名气大了之后,规模迅速变大,让他的交易也变得困难。他在22年的换手率只有21年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不到,明显被束缚了。这就是当了冠军的困扰。
2022年,黄海
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519212)
当年收益:48.55%
2022年市场整体下跌,全年只有一个板块逆势上涨,就是煤炭。万家基金的一个年轻基金经理黄海,正好抓住了这个板块趋势,于是一举拿了2022年偏股型基金的收益冠军。
从黄海有限的2年多基金管理情况来看,他基本上是一直在煤炭和房地产板块之间打转,所以在他夺冠的前一年,2021年,业绩在同类排名垫底。今年是黄海夺冠的第二年,他还能继续牛***吗?可以期待一下。
最后
1、这些冠军基金经理,几乎清一色是在管理得冠基金的第二年就夺冠,只有两个人是在第三年夺冠,没有晚于第三年的。看来证明自己要趁早。
2、拿到冠军之后,第二年业绩依然处于同类前1/2的,刚好是一半。而另一半,几乎都是垫底。
第二年能不能逃脱所谓的“冠军魔咒”,关键看基金经理的风格是不是跟市场风格契合,其次才是他的选股和交易。时势才能造英雄。不然即便再牛,也无力回天。
3、这些公募冠军基金经理,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在事业的高点奔向私募,但奔私之后的成功率并不高。
私募对他们的吸引力,一个是赚得更多,除了管理费照收,如果基金赚钱了,收益部分一般还要分走20%甚至更多。另一个是自由空间大,都拿到全市场冠军了,还在公募的条条框框下,还得看着那些领导的脸色,心理多少得有点不得劲,还不如自己出来干,名利双收。
问题是有些人就是没搞清楚,自己过去的成功,到底是自己的能力,还是团队给力。公募跟私募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公募,特别是一些大型公募,都会有一个强大的投研团队,很多分析师、研究员的水平并不比基金经理差,他们承担了大部分的调研工作,但推到台前的是这些基金经理。而奔私创业,投研这块立马就跟不上了。
这也是为什么,奔私失败的冠军经理大有人在。因为他太自信了,冲到大街上,以为自己穿着裤子,其实没有。
不过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还是有很多基金经理,不管是在公募还是私募,长期表现都不错。他们确实是在用自己的决策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也给基民、给行业创造了价值。还是值得一个大拇指的。
当然,冠军永远只是那一小撮人。能成为冠军,说明他有能力,但运气成分也不小。有更多的基金经理,一辈子没有成为冠军,表现却都一直不错,发挥很稳定。这些基金经理虽然不够惊艳,不够性感,但可能更接近于大家心目中的“理想型”。
下一期我就打算盘点这些无冕之王,敬请期待。
关注,就是最好的赞赏
博时曾豪的「选股四维」
曲艳丽|文
本材料所有提及产品过往会计年度业绩和基金经理任职情况展示:
曾豪当前在管3只基金(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以A份额列示):①博时价值增长混合成立于2002年10月09日,曾豪任职日期为2022年07月06日至今,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为王凌霄(任职日期为2022年04月06日)。2017-2021年年度收益率为:-3.47%、-19.49%、46.02%、40.24%、-3.3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4.5%、-15.78%、26.19%、20.12%、-1.71%。②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成立于2006年09月27日,曾豪任职日期为2022年07月06日至今,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为王凌霄(任职日期为2022年04月06日)。2017-2021年年度收益率为:-4.85%、-20.52%、45.83%、41.01%、-3.2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4.5%、-15.78%、26.19%、20.12%、-1.71%。③博时成长精选混合成立于2021年04月20日,曾豪任职日期为2022年09月21日至今,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为陈鹏扬(任职日期相同)。A类2021年年度收益率为:9.19%;C类2021年年度收益率为:8.7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72%。
曾豪过往管理3只基金(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以A份额列示):①华宝竞争优势:成立于2020年12月8日,曾豪任职日期为2020年12月8日至2021年12月21日,2020-2021过往2年每年收益率和业绩基准分别为0.30%/2.11%、6.50%/0.62%。②华宝研究精选:成立于2020年8月26日,曾豪任职日期为2020年8月26日至2021年12月21日,2020-2021过往2年每年收益率和业绩基准分别为1.77%/5.11%、14.38%/0.64%。③华宝先进成长:成立于2006年11月7日,曾豪任职日期为2017年12月27日至2021年12月21日,2017-2021过往5年每年收益率和业绩基准分别为-0.99%/6.59%、-17.99%/-24.60%、46.37%/22.39%、67.41%/13.91%、19.83%/4.78%。
风险提示:本产品由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净值存在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时关注本公司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本公司的适当性匹配意见并不表明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本材料中所提及的基金详情及购买渠道可在管理人官方网站查询-博时基金-基金产品,博时基金相关业务资质介绍网址为:http://www.bosera.com/column/index.do?classid=00020002000200010007。特有风险:本产品可投资于境外证券,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
基金净值之前是几毛钱又变成一块是怎么回事?
因为3月6日博时价值增长(050001)每100份分红152.20元,如果你设置的分红方式是派发红利的话,应该分红的资金已经到你的账户上了,如果是红利转投资的话,你的份额相应的增加.你应该察看你的账户,是不是分红到帐了!看是否亏***,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以现在的累计净值-申购时的累计净值如果正数就赚了,反之亏***.
工商银行博测风演厂着图兵力士价值增长基金050001,下午封盘时,明明是赚了,咋晚上又跌了?
博时价值增长基金(050001)2015-04-29基金净值1.0160元.
关于博时增长前基金
基金管理人: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建设银行基金经理:杨锐余洋成立日期:2002-10-09投资类型:配置型投资风格:平衡型项目数据项目数据基金名称博时价值增长基金代码050001基金净值1.7730最新累计净值3.4930一个月净值增长率0.20最新规模2882253615.27三个月净值增长率0.37最近两年累计分红1.57半年净值增长率0.24基金份额本期净收益873593163.33一年净值增长率1.37资产净值收益率%0.00今年的净值增长率0.53基金净值增长率%0.02单位:元还不错的基四星。。不过因为刚刚分红净值归1意味着要开始波动期近期表现可能会一般
什么叫博时增长基金
基金名称: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050001(前收费),051001(后收费)基金类型:契约型开放式基金成立日期:2002年10月9日基金存续期限:不定期基金单位面值:每份基金单位面值为1.00元人民币投资目标:在力争使基金单位资产净值高于价值增长线水平的前提下,本基金在多层次复合投资策略的投资结构基础上,采取低风险适度收益配比原则,以长期投资为主,保持基金资产良好的流动性,谋求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长。投资范围:本基金的投资范围仅限于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债券及***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但本基金不会使用财务杠杆放大金融衍生产品的作用。业绩比较基准:7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30%×***债券总指数收益率
050001博时价值增长基金,有何评价?川谓卫
时精选在最近一年的时间内,总体规模高于同类基金的规模;分红风格方面的表现为不偏好。在风险和收益的配比方面,该基金的投资收益表现为一般,在投资风险上是中等的。在该基金资产净值中,投资的股票资产占比一般。博时精选基金经理的管理综合能力今年来讲相对一般,不过稳定性好。在选择基金投资对象方面,偏好投资大市值类的股票,该类型股票具有成长与价值的混合性。该基金重仓股的集中程度中,股票所属行业集中度很集中。从该基金所属基金公司的总体管理水平来看,该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整体收益大于其他基金公司平均整体收益,收益差异度稍大于平均水平,整体风险水平相当于平均水平。所以,建议您对该基金持观望态度。
0管理费的基金不止一个,顺带盘点几个低费率的绩优产品
前几天写了一篇《产品总监手一抖,造就了一个旷古烁今的0管理费主动权益基金》,结果被网友指出错误:设置类似价值线的产品并非只有东吴新趋势价值线(001322),博时和海富通都有类似的产品设计,而且还有成功收取管理费的。
第一个是博时基金从华宝基金挖来的均衡大佬曾豪,他的博时均衡优选也是今年募集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之一(首募规模达到30亿左右)。
注意,曾豪管理的博时价值增长混合(050001)和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050201)这俩产品都有价值线的设置,而价值增长贰号是价值增长的完全复制策略。
注意,博时价值增长是2002年的,没想到这个策略,居然已经是在20年前被设计出来的,而价值增长贰号是2006年成立的。
不过,博时价值增长也没收到管理费:
两个复制策略的产品,当然是买没有管理费的那个,所以博时价值增长规模是博时价值增长贰号的两倍多,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难以理解的是,去年年底,居然进了一些机构资金,申购的有管理费的贰号:
这些机构资金,是不是没研究过基金合同?还是为了得到更好的乙方服务,所以选择了有管理费的产品?
毕竟你作为机构投资者去薅羊毛,人家公募是不是也不乐意?
不过你细看这俩产品的净值曲线,会发现一个特征:回撤很低。
是不是很有意思,好像是刻意在控制回撤一样。
原因有个网友提过:价值线的设计太离谱,这个线没有回撤,而且一旦基金业绩上涨X,价值线下期就上涨0.7X,像个追影子的游戏;也就是说它业绩好也不行,因为会推高价值线……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回撤,否则再也追不上价值线,就彻底和管理费说拜拜了。
第二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大佬周雪军,也是均衡之王,去年被FOF买爆的选手,他的海富通改革驱动可谓是风靡一时,FOF和投顾们几乎人手一只。
海富通收益增长混合(519003)是2004年成立的,也是周雪军到海富通之后接管的第一只产品。
还好,这个产品成功收到管理费了:
其实除了这类不达标不收管理费的产品,还有一些本身费率就低于行业水平的绩优产品,我之前也提过几个。以下仅为举例,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
1、英大国企改革主题股票(001678)
去年很火的产品,我关注不多。其实汤戈跳槽去方正富邦后,英大国企改革二季度立马就平庸化了,后续有待观察,这个产品的管理费仅1%,托管费仅0.15%。
2、中融鑫思路混合C(004009)
郑玲是我非常喜欢的基金经理(见《管理经验只有一百来天的新人业绩很好?两大女投资总监浮出水面》),绝对收益思维的风格轮动女王,她接手这个产品后,二季度短期超额***,当然也是和仓位较低有关。
她讲过一段话,解释为什么要做绝对收益,大意是:不关注短期排名,只希望不给持有人亏钱,亏钱会***福报。
这产品堪称C份额之王,管理费仅0.6%,托管费0.1%,销售服务费仅0.1%!
3、永赢鑫享混合A(008723)
基金经理曾琬云,我的读者们都比较熟悉(见《民工调研第5期:永赢基金曾琬云》),但大家熟悉的是代表作永赢华嘉和永赢合享,这个产品可能大家比较陌生,其实这是曾琬云最标准的一个固收+产品,转债股票都可投,权益中枢在20%左右,在管期间业绩优异,而且还出了C份额。
管理费0.4%,托管费仅0.05%!而正常的偏债混费率在0.6~0.8%左右,请问你们是来做慈善的吗?
当然永赢也确实是费率屠夫之一(另一家很著名的费率卷王叫做防火防盗防易方达),旗下最经典的两个低费率宽基产品,一个是沪深300,还有一个创业板指数,管理费0.15%,托管费0.1%,C份额的销售服务费0.1%。
4、长安鑫旺价值混合C(005050)
徐小勇也是成长老将了,他已经干了快12年基金经理,但还是没躺平,还在努力折腾创造阿尔法,当然波动有点大,你们忍一下。
管理费仅1%,托管费0.1%,C份额销售服务费0.15%,这个费率也非常良心了。
5、信诚量化阿尔法股票A(004716)
我在微博提过,提云涛其实是做量化的,这个产品可以看做是沪深300指数增强,一般是拿来当底仓配置的,所以费率低一点可以理解。管理费仅1%,托管费0.25%。
信诚还有一位基金经理江峰也很有意思(见《民工调研第2期:中信保诚基金江峰》),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6、国投瑞银瑞泰多策略混合A(161233)
这是个比较冷门的产品,前任基金经理吴潇还是颇有名气的,历史业绩不错,但不久前刚离职,现在接管的这位还需要观察下,我也不熟。其实看这个产品历史仓位,瞅着就像个平衡混,权益仓位一直没打满。管理费仅0.9%,托管费0.15%,C份额销售服务费0.1%,这个费率也不错了。
不论业绩如何,上述产品都是值得表扬的。估计还有很多漏网之鱼我没盘点上,认知有限,还请大家多多补充。
如果是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的同策略产品,肯定是优先选费率低的,无论怎么样,蚊子肉再少也是肉。坚决支持降费,让利投资者、做普惠金融是公募基金义不容辞的责任;合理有序降费,也是公募基金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人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人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或者服务情况、听取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市场,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博时价值增长050001赎回几天到帐?
一般T+3到账,这个是债务型的
今天在农行买的博时价值增长(050001)1W,份额是多少?申购费率是1.8%吗??
申购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