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姚译添从哪季开始录跑男(《奔跑吧》总导演姚译添,1988年出生的你别回答,直接脱鞋上指压板吧)

《奔跑吧》总导演姚译添,1988年出生的你别回答,直接脱鞋上指压板吧

李晨被学士帽砸伤倒在地上那一刻,姚译添心里第一个念头是难过,等候跟组队医来的那段时间,「一秒钟就觉得是一分钟一样的。」他很自责,作为这一档领跑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奔跑吧》的总导演,今年才刚刚满30岁的他肩上担子之重,超过了绝大多数同龄人。

《奔跑吧》总导演姚译添,

1988年出生的你别回答,

直接脱鞋上指压板吧

采访、撰文:吕彦妮

1.

2018年4月,山西太原,《奔跑吧》第二季新一期节目录制开始,这同时也是它的「前身」《奔跑吧兄弟》在四年时间里的总第六季。

山西,是姚译添的家乡。

早晨8点开工,第一站是晋商博物馆,闻讯而来围观的粉丝占据了周围整片迎泽公园,七位固定主持和几位嘉宾出场的红毯边,尖叫声不绝于耳。20多台摄像机围成一个半月型齐齐对准事先布置好的拍摄区域。摄像机脚架前面有四个小小的白色坐垫,是为导演组预备的。

姚译添站在清晨的曦光里,驼色帽衫,墨绿色运动长裤,白球鞋,耳边挂着对讲耳机,手里攥着当天的录制台本,一脸严肃不急躁。他的头发颜色比春节去维也纳录节目时又深了一些,「之前太黄了,染回来一点。」

后来,问与姚译添一起合作了四年的陈赫和Angelababy,这几年姚导的变化时,两个人都说到他的发型……陈赫上来就说:「发型变了蛮多的,也是很用心。」Angelababy跟上「补刀」:「对,为了抢镜头,也是很用心。」

网友戏称他是「戏精导演」,在社交媒体上坐拥30多万粉丝的姚译添也确实具备所谓的「网红」体质,但他的微博更新频率其实并不高,在非《奔跑吧》的录制和播出时段里他几乎处于人间蒸发状态,所发的内容也几乎都和节目、工作相关。明星主持人们打趣他的话里提到的「抢镜头」其实也是节目剪辑中的一种必要,因为在录制现场,姚译添要全程负责公布主题、讲解规则、控制现场*面等等。事实上,除了「海面之上」公众看到的他的作为之外,在幕后,他的责任更大。

两百余人——是一期《奔跑吧》录制的固定人马规模,其中包括编导、摄像、灯光、录音、制片、场务、后期制作、宣传等等。

「那么作为总导演,你的工作职责到底都包括什么?」我问姚译添。

他回答之前,长长叹了一口气。

此刻是山西这一站的第二天,不是录制日,因为这一天下午要开新一季《奔跑吧》的发布会,上午姚译添召集编导团队开会,商量接下来录制中的一个游戏规则的细节,会议拖延了半个多小时,就因为在这个细节的设置上大家意见不太统一。前一天录制是子夜结束的,姚译添晚上也睡得不好,黑眼圈挺明显的。

「事无巨细。」他用了这个词。从整个一季的节目主题、场地选择、游戏设置、艺人安排、商务广告植入甚至后期的宣传,几乎和这档节目有关的所有决定,大大小小都要过他的手。他没算过自己一天到底要做出多少选择,总之进入节目策划和录影周期之后,他就像上了发条一般运转不息了。

这个在一众明星、嘉宾和同事眼中永远从容不迫、冷静沉着、思维敏捷的30岁的总导演,现在露出了罕见的一点点疲态。他也不觉得大家都在说他30岁很年轻就负担起这么大的责任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他以为自己这些都是应该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2.

设计游戏环节其实很「痛苦」,而且需要反复论证,到底某一个环节怎么分组,怎么决定输赢,一个游戏是玩两轮还是三轮,「晋级」的人数是3个还是4个,一个小小的差别就可能会影响整期节目的流程、节奏和效果。

还有现场随时可能的突发状况。

姚译添跟我道歉。「很不好意思让你看到这个(艺人受伤的)事情……是伤筋动骨的一个意外。」但我在录制现场看到的,是有条不紊地应急处理。当时正逢第一个环节录制结束,转场。艺人们在宅院的阴凉里喝水闲谈休息,现场很安静,阳光很好,所有工作人员都很平静。半个小时之后,下一环节录制开始,姚译添盘腿坐在属于他的那个白色坐垫上,明星主持人分成两队,他用大喇叭念起游戏规则并公布「惩罚」机制——指压板,恐怖的指压板,明星们都哇啦啦求饶般喊着,和姚译添商量能不能减轻惩罚力度,他任他们撒娇、讨价还价、插科打诨,然后在*面最热烈的时候做出总结发言:「好了不要喊了都脱鞋站上去吧!」一语定乾坤。总之一切正常。

那之前众人休息的半个小时里,他在和同事们修改方案。少了一个人,游戏还要进行下去,怎么调整,必须临场作出判断,且这些判断里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我感叹他的效率之高,他说其实已经拖延了,如果不是因为突发,正常的转场就是10分钟,「大家上个厕所补个妆,就会马上开始。」

姚译添的临危不乱是练出来的。

「毕竟也干过那种早晨八点录节目,七点钟重新写案子的事情。」——指的是上一季Angelababy回归那一期。之前的方案也是策划、论证了很久的,却总觉得还是不够完美,邓超也帮忙出了很多主意。录制前一晚,姚译添翻来覆去睡不好觉。天亮了拉开窗帘发现暴雨如注,晴天里电闪雷鸣,所有设计好的外景都面临要「泡汤」的风险了。姚译添坐在窗边,看着雨,决定重新写方案。半个小时,就手写在酒店的便签纸上,没写好的稿子时间来不及也不顾了,很多话都是他到了现场即兴说的。后来那一期播出,效果很好。这种考验对姚译添来说都是历练。

姚译添是《奔跑吧》的「元老」,从第一季第一集开始就在。当时他是团队中一个导演组的组长,最重要的一个工作职责就是负责甄选、设计撕名牌的场地,这其中「学问」很是不少:「路够不够多,够不够复杂,够不够有趣,和当期主题是否搭配……明星行动动线、标志藏匿点、黑衣人的位置、『监狱』在哪里、迷路了怎么办……」所有细节都要考虑到,甚至包括明星饮水补给点的安排。很好玩,像一个游戏设计师,姚译添做得很开心,也相对轻松。第二季他被安排去参与了其他综艺节目,第三季回归做了副总导演,开始尝试***负责一整期的整个制作流程,到了第四季正式成为总导演。

他的成长很快。

陈赫还记得姚译添最早执掌「大权」的时候,偶尔还会和明星主持人们有「争执」,他对节目设置会有自己的判断,但因为新出茅庐,沟通方式偶尔会直接而急迫——其实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情,对一个当时才27岁的男孩来说,要撑起这样一个巨大的*面,面对背后数亿观众关注的目光,实在不是易事。但就在短短一季之后,陈赫就明显感知到姚译添的成长,「这是一件让我很惭愧的事情,我发现他的成长,完全是一个大幅度、跳跃式的提升,他虽然比我小,但是他让我学到了太多东西:他对节目的判断、大*观、让我们节目的格*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提升。」

曾经在第五季作为嘉宾前来参与《奔跑吧》的演员郭京飞在提到姚译添时也不吝赞美,说他的从容和沉稳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被业界称为「爆款」的真人秀节目,做到第五季,明星主持人阵容已经相对稳固,所谓「人设」也已经深入人心,游戏性质和规则也成型,要怎么突破和创新?这是接手时即摆在姚译添跟前的一道难题。

他知道,观众其实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第四季时我们也认证过,普遍的观众反馈就是节目也不差,也不是不好看,但就是没新意。」同一时间,大量电视节目和网络综艺开始层出不穷,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怎么在不动「跑男」这个节目的本质调性之外做出新意?在跑跑闹闹的欢快里衍生出新的意义?姚译添最终选择了一条更有「人情味」的路。

他在工作语境里是理智的,但本性上,他很清楚自己的感性更占上风,最终让《奔跑吧》开始改变些许风格的,恰就是他的感性。

他在一部纪录片里偶然看到一个故事,一对在上海街边摆摊卖牛杂的夫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工,日复一日风吹日晒地忙碌,欢喜又上进,记者问他们的梦想,两个人说,想在上海给自己的儿子买一套房子。小人物的故事给了姚译添灵感。其实身处在城市中的人,都各有生存的压力,谁也不比谁轻松,如果《奔跑吧》可以在简单的欢乐之外给人们以激励,岂不是更好?于是有了第五季第一集在义乌的「鸡毛换糖」环节。

节目这样做,开始真正有了不一样的灵魂。

3.

姚译添在录制现场哭过两次。

第一次是第一季结束那天,打板说收工,大家都有点控制不住了。当时压力很大,外界舆论也褒贬不一,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顶住了,都觉得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整个一季录制下来,被明星主持人们的状态以及团队的真心付出所感动。

再一次哭就是第五季陕西特辑,在黄河边,大家和合唱团歌者、交响乐团乐手一起完成《保卫黄河》大合唱之后,奔腾的河水就在身边,天高水远,歌声、乐声落,一时间四野宁静。当时本来姚译添应该说点什么的,或者明星主持人自己说点什么,但是都没有,现场一贯的声音也都消失了,没有人讲话,一瞬天人合一。

「那一刻我什么话也不想说。」

然后李晨开始抹眼泪,他想起了自己当兵的爷爷。姚译添也就有点控制不住了。那期节目播出后,向来不怎么对他的工作发表意见的父母还专门发来信息,「你爸爸觉得很好,赞不绝口,很棒。」这一期《奔跑吧》后来在网络上的流传和发酵给了大家信心,也同时解锁了很多不太关注综艺的年长一辈的收视人群。姚译添更坚定了要做「贴近老百姓、有社会意义」的综艺。在第六季中观众已经看到的联合国主题和即将看到的龙舟赛、山西特辑谈及家训、家风,都是力证。

他讨厌「路径依赖。」给人家一颗苹果人家觉得好吃,就再给一颗。这样的事情,姚译添没兴趣的。

《奔跑吧》跑了四年,六季,据不完全统计,点击播放量超五十亿,如此一艘巨大的真人秀「航母」,在行驶途中聚集着最多观众的目光,也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仅山西一天录制,就有包括「鹿晗穿学士服」、「鹿晗张韶涵唱歌」、「李晨学士帽」等数个关键词占据热搜,关于《奔跑吧》「爆款」之类的评价也一直不绝于耳。

姚译添在总导演之位,压力可想而知。

他录节目当天基本不会吃饭,在现场如果有人跟他谈及任何和节目无关的事情也会马上遭到他冷漠甚至不快的回应。「我整个人像个疯子一样。」我说可是我看到的你都是很稳的啊,走路也闲庭信步,没见过你用跑的。他说那是他在控制。如果说做综艺导演有什么必须要具备的天赋的话,姚译添觉得排在首位的就是「沟通能力」。

陈赫在前面提到的姚译添曾经和明星主持之间发生的「争执」,在他看来就是自己捅过的「篓子」,也是成长的必经,贵在他的悟性和自省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完成长大。

在维也纳录制的时候姚译添以为这就是整个团队可能会遇到的最难的境遇了,顶过去了以后什么都不怕了,结果回国之后去杭州录龙舟赛发现要沟通协调的事情更多更复杂,扛过去了,以为再不会有更难的了吧,到了山西,又有山西的不易。

「新的一天,新的难题。」他现在看明白了,没有可以松懈下来的一刻了。

那你为什么还要做?你图什么?

「我图什么,是吧?」他重复了一遍问题,嘴角露出一瞥转瞬即逝的笑,那笑里有点无奈又有点傲气。

「我能说真心话吗?」

当然。

「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意气,就是有点『对着干』的性格,所以我有点图一种尊严。」

电视行业不像过去那么繁华了,这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在一个信息量高度碎片化,更新迭代极速变化的时代,姚译添想「守一守」,「把一些尊严给拿回来」,「我不想轻易被人家说,他不行,这个节目就这样了。」

他不服气,人家说这个节目就是「爆款」,就是「惯性」,就是靠「热搜」和「流量」,这些话他嘴上说听了不在乎,其实还有不甘心。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好,所以哪怕很多现实层面本来一个娱乐节目不用承载的责任感,他也想要承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是不是很难?他偏要试试。

INTERVIEW

很多人说你这个年龄做到现在这个位置也罕见,你自己有这种自豪感吗?

姚译添:经常跟后期剪辑通宵,到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情绪极度脆弱又急躁;或者开会想节目方案,游戏逻辑圆不上的时候,我就想,为什么要做这个总导演,为什么?有时候我觉得我在这个年龄承担了我不该承担的一些压力跟事情,但这些情绪只是偶尔。

你跟你的同龄人在过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姚译添:是,看人家都在朋友圈发出去玩干嘛的,我真的每天都没有心思想这些,我饭也不想吃,为什么要过成这样,是为什么?但是录的时候每次看到明星们空出档期一定要来,就又回想人家在图什么。有时候感觉真的不是在做一档节目,是一群人,要来守护一个东西的感觉,所以你会愿意去投入更多。

你在现场留意和观察过那些摄像或者场工的状态吗?

姚译添:有。其实都不用观察,因为我太了解他们。三百个人,谁怎么样,我心里都清楚。

他们的一些工作细节,会在你问自己为什么还在做这个行业的时候,给你答案吗?

姚译添:我们就说摄像,我说我不吃饭,摄像经常也不吃饭,我只是动脑子,他们还要跑,也没吃,扛在那里,痛不痛苦?一整天,从来不叫,不会抱怨任何东西。龙舟那一期,我就很感动,大太阳底下晒,摄像扛个机器满场跑,就很心疼他们,他们就是默默地做了。音频老师经常有时候也让我哭笑不得,跟明星是跟得很紧,拿着杆,一直要收音,生怕有个声音收不到。我却太在意他们穿帮,我就「*」,反正他们也不听,「我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个声音收到,收不到你后面不要『*』我」,真的哭笑不得,我「*」完了,下一次照样,也不管你。大家都很可爱。制片组也是,我想要一个场地,他们搞了半天说搞不定,我就提了一个备选,隔两天之后他们又来说,你原来想要的那个搞定了,我都觉得没关系了,他们还在努力争取。每一个工位都是如此,还有技术、道具、灯光等等,都是自我要求非常高,配合很默契,大家都很敬业。

我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但是每次熬夜,领导们也都陪着一起熬;有一天你会感觉艺人好像有点辛苦状态不太亢奋,结果到下一个环节出了一些意外他们又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挺你。

「网红」身份给你额外的压力了吗?

姚译添:我没有成为网红,关注度高,说白了,大家还真不是关注你,是在关注这个节目。网友经常说:「这个戏精导演又来了……」,就感觉导演戏特别多,这是节目需要,艺人讲一些有趣的话,需要有个导演的反应,是个笑点,就剪进去了。我其实并不喜欢表现自我。你是幕后的人,就好好做幕后,没必要因为人家说你「网红」,你就一定要去表现乱七八糟的这些。

但你身上确实有所谓的「网红」体质,比如你的发型颜色会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

姚译添:头发早就染了,我确实挺臭美的。大概因为我家庭原因,爸妈都是搞文艺的,我也算是从小耳濡目染。五年级读书的时候,我妈还要我考美术,因为我画画挺好的,或者去当演员,但是我爸不太同意,他似乎不太愿意我做他们这一行。

你面临过误解吗?比如大家会说,觉得综艺就是搞笑,不够有艺术深度?

姚译添:有遇到过,很多的。从艺术性来讲,那一定是电影比电视更高吧,电视是快餐文化,是个大众传媒,但是不代表我们就不追求艺术。

你怎么定义「真人秀」?

姚译添:它是一个集体创作,好像一桌菜,食材、锅、炒菜师傅,都要好,每一个细节都要讲究,水温、火候……还要把菜品搞得新鲜一点,才能让更多的食客满意。

如果《奔跑吧》是一桌菜的话,你是这当中的什么?

姚译添:我是张桌子吧,我不是当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也不是说要靠我撑住全*,大家如果觉得某道菜好或者不好,满意、批评,也不会在意桌子是怎么样的。但是没这个桌子,菜也放不下来,很微妙。

你在创意节目和后期制作时,会被热搜「绑架」吗?

姚译添:「热搜」只是传达一些信息给我,但是我不会依靠它,因为我最讨厌「路径依赖」,没意思。回到刚才那个话题,这些外部的东西都是参考,面对这么多声音,你更要清楚,自己到底是做什么的,就踏踏实实把节目内容做好,别做本末倒置的事情。

你让我看到一个和《奔跑吧》有关的内容上了热搜我也会很开心,我也会想这些大家事先热议的东西我可不可以在后面的剪辑里留下来,但是只是一个参考,如果逻辑或者效果不好,我还是会拿掉。

你会把在山西这一期的节目里把李晨受伤的画面剪进去吗?

姚译添:不会。

▼▼▼

-近期文章精选-

从今往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笑,好不好。

「郭京飞快跑,它有阴谋!」

段奕宏回响

刘嘉玲:卸掉那些华丽的东西,我愿意的。

陈伟霆:「我真的想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

不说话,不唱歌⋯⋯」

罗晋:独自玩蚂蚁的男孩

鹿晗:当一个北京人说爱你

「后来」,我们还会再见吗?

蒋雯丽:像个孩子

不担心生死,只担心你的未来与我无关

周一围:荒原、弓箭与马

想听你对我说一个永远的谎言

俞飞鸿:若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宋佳:黏人的「小孩」

大家好,我是相声演员,我叫……

-部分人物故事精选-

| 萧玮 | 黄璐 | 张雨绮 | 张榕容 | 好妹妹乐队 | 秋微 | 

| 大鹏 | 陈萨 | 黄舒骏 | 余文乐 | 周一围 | 文咏珊 | 

| 陈凯歌 | 陈红 | 安悦溪 | 乔梁 |「极限男人幫」| 

| 范伟 | 迪丽热巴 | 胡歌  | 杨玏 | 江一燕 | 张艾嘉 | 

| 叶蓓 | 宋慧乔 | 霍建华 | 王学兵 | 马龙 | 董洁 | 

| 雷佳音 | 陈小春 | 吴彦姝 | 蓝天野 | 李屏宾 | 冯小刚 |

| 朱亚文 | 廖凡 | 窦靖童 | 陈坤 | 周迅 | 邓超 | 

| 陈奕迅 | 林青霞 | 王菲 | 梁朝伟 | 刘嘉玲 | 金城武 | 

| 章子怡 | 张震  | 赵薇 | 舒淇 | 杜鹃 | 鹿晗 | 易烊千玺 | 

| 刘雯 | 马伊琍 | 黄渤 | 井柏然 | 倪妮 | 孙俪 | 

| 李媛 | 李健 | 朴树 | 陈柏霖 | 董子健 | 黄磊 | 王凯 | 

| 李冰冰 | 宋佳 | 李荣浩 | 王千源 | 白百何 | 高圆圆 |

| 刘若英 | 王子文 | 吴秀波 | 岳云鹏 | 李宇春 | 

| 祖峰 | 吴彦祖 | 胡军 | 郭麒麟 | 宋仲基 | 南派三叔 

| 刘昊然 | 蔡健雅 | 张鲁一 | 彭于晏  | 何炅 | 陈数 |

| 张天爱 | 海清 | 韩庚 | 李淳 | 陈妍希 | 袁泉 | 

| 姚晨 | 梅婷 | 杜江 | 韩童生 | 李雪健 | 赵又廷 | 赵文瑄 | 

| 柯蓝 | 王珞丹 | 周冬雨 | 马思纯 | 张孝全 | 杨千嬅 | 

| 林依晨 | 靳东 | 罗晋 | 吴刚 | 金世佳 | 春夏 | 

| 吴越 | 吴亦凡 | 万茜 | 吴尊 | 陈粒 | Papi酱 | 

 | 李治廷 | 李现 | 华晨宇 | 饶雪漫 | 黄晓明 | 钟欣潼 |

| 惠若琪 | 钟楚曦 | 辛芷蕾 | 谭卓 | 杜江 | 祖峰 |

| 欧阳娜娜 | 孙强 | 张歆艺 | 袁弘 | 景甜 |

| 俞飞鸿 | 陈伟霆 | 周一围 | 蒋雯丽 |

▼▼▼

-更多往期文章请点击以下目录页-

往期文章目录:人事万千写不尽读不够

-全部往期文章请点击-

文字均为原创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转载联系作者或本帐号。

微博:@吕彦妮Lvyanni

转载、合作、工作联络

362011091@qq.com

姚一天怎么不在跑男了

姚译添退出是因为接档了新综艺,他开始执导另一档综艺节目,科学实验类真人秀《嗨放派》综艺由他来制作,恰巧与《奔跑吧黄河篇》第二季撞档,所以他便辞掉了这一季跑男的总导演职位,由新一任导演王璐来掌舵。

跑男总导演姚译添的联系方式是什么?跪求

查找了好久,查不到的,这些信息基本都是比较保密的。如果流露到外界,马上就会换的,所以不要找了!感觉有帮助,请采纳!!!!!!!!!!!还有什么疑问继续追问!

姚译添多少岁开拍的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的导演名叫姚译添,年龄仅有32岁,却有如此作为,属实令人敬佩。

他22岁就被分配到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工作,刚入台就只做了《麦霸英雄汇》,随之参加了6季《***梦想秀》、2季《爸爸回来了》、3季《奔跑吧兄弟》等

跑男继承人篇对应的runningman是今年几月几日的

e155130721命运的一对嘉宾:裴秀智(missa)但镜子提示的不是继承人和外族人,runningman目前为止没有镜子提示是否是继承人或外族人的内容

你只知姚译添曾是《跑男》来自总导演,可知他还有一层身份?

姚译添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很陌生,但是如果说到《跑男》,那应该是人尽皆知,那姚译添就是跑男的总导演。一个出生于1988年的大男孩儿,不要嫌弃人家年纪小。他可是先后参与了《***梦想秀》,《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等大型综艺节目的制作,也是浙江卫视最年轻的节目总导演。看着这样的履历,是不是会对这样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大大点赞呢。年轻、时尚、有能力,姚译添每期都会换一个新的发型,被baby戏称为“最爱和演员抢镜的导演”。姚译添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因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才华,毕业以后就去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工作了。而且刚刚参加工作,就参与制作了《麦霸英雄会》。如果只是《跑男》总导演就已经让你折服的话,那说出姚译添的另一个身份,大家一定会更加叹服: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助理。这是多么高大上的一个称谓,被一个80后小鲜肉占据,可见实力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姚译添在节目中的想法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他的能力被很多人认可。这么小的年纪就委以大任,那也是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一切。年轻是资本,有能力和才华更是锦上添花。姚译添的也是很多年轻人的榜样,努力的人生都会开挂。

姚译添为什么退出跑男?

档期不适合。姚译添,出生于1988年,浙江卫视导演。2010年,从浙江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后考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被分配到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工作,一入台便参与制作了每周直播的《麦霸英雄汇》。2011~2013年,参与制作了六季《***梦想秀》。2014年开始,参与制作了两季《爸爸回来了》,第三、四季《奔跑吧兄弟》以及《奔跑吧》。2017年,“***蓝”九周年,领衔出演浙江卫视台歌《梦想天空分外蓝》“员工版”MV。2018年,与陈学武共同担任浙江卫视燃情贺岁夜(《2018***蓝燃情贺岁夜》)总导演。2019年,担任浙江卫视《各位游客请注意》总导演。2020年9月,成立浙江卫视节目中心“星图工作室”2021年8月,担任真人秀《嗨放派》的总导演。

姚pd拍了几季奔跑吧?

8季

从第4季到第11季。姚pd录了第4季到第11季的跑男,跑男一共经历了三任主导演,姚pd是最长久的一位,从第4季开始担任主导演,一直到第11季都是他。

因为姚译添是导演,还参与许多综艺节目的录制,所以大家会称他为姚pd。

姚译添,出生于1988年 ,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 ,现任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 。先后参与制作《麦霸英雄汇》《***梦想秀》《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奔跑吧》等大型节目,是浙江卫视大型节目年轻的总导演。2017年,姚译添领衔出演浙江卫视台歌《梦想天空分外蓝》"员工版"MV 。2020年,成立浙江卫视节目中心"星图工作室" 。

《奔跑吧》幕后工位大起底!这支500人团队架起了“奔跑”的永动机

文|「广电独家」冷成琳

 

“跑男”的强劲生命力,与背后这支经过多年磨合愈发专业高效的团队密不可分。

从2014年到2020年,《奔跑吧》(原名《奔跑吧兄弟》)共推出8季近100期节目,用7年时间折射出浙江卫视综艺力量的传承,勾勒出***电视综艺图谱的演进。

 

不管是主MC阵容的调整,比如老成员因为事业规划的改变而暂别,黄旭熙、宋雨琦、沙溢、蔡徐坤、郭麒麟的陆续加入,还是几次总导演的更迭,关于“跑男”的每一次变化都会掀起波澜。

 

5月29日,《奔跑吧》第四季正式开播。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跑男”背后有一个约500人规模的制作团队。

近日,「广电独家」专访了《奔跑吧》执行制片人以及制片、宣推、摄像、技术保障、后期、艺统六大部门,起底幕后工位,探寻《奔跑吧》逆生长的秘诀。

▍创作过程很欢乐,想落脚点和立意的时候比较崩溃

自《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姚译添开始担任节目总导演,尤敏超首次作为跟拍导演参与到项目中,也正是在这一季,“跑男”开始了本土化改造和自主创新。

总导演 姚译添

第四季时,尤敏超成为编剧组的一员。此后,《奔跑吧兄弟》全新升级,改名后推出《奔跑吧》第一季,不再只有娱乐和竞技,在“有意思”的同时,更注重“有意义”,尤敏超也开始担任编剧组组长。从《奔跑吧》第三季也就是去年开始,他开始担任执行制片人,主要负责节目的内容创意。

《奔跑吧》第一季主打“新青年”,更加年轻化;第二季主打“走出去”,以联合国演讲、世界名校龙舟赛等为代表;第三季则在新***成立70周年的背景下推出了鞍钢父子、垃圾分类等正能量主题;而这一季则与今年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是最治愈和最有力量的一季。

尤敏超告诉「广电独家」:“创作过程比较欢乐,大家都玩得很挺开心,但是想落脚点和立意的时候就比较崩溃,因为我们想让节目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该认真的时候大家也很严谨,尤其是游戏测试时,会根据不同天气和不同时间段,多次测试以达到相当的精准度,百分之百杜绝风险,杜绝不了的就干脆换掉。”

综艺编剧有时会让人产生误解,事实上,这是和影视剧编剧不尽相同的一个职业。《奔跑吧》编剧的职责是构建游戏规则和情境,以及提前写好导演在现场需要说的话。

《奔跑吧》每轮录制开始前,导演组、编剧组以及其他组负责人会进行至少三轮踩点。

第一次踩点会将城市走一遍看一遍,了解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搜集创意灵感,判断拍摄条件。第一次踩点结束后,负责本期的两名编剧需要给出这个城市拍摄的方向,大家一起开会进行完善和调整。

第二次踩点,总导演姚译添、执行制片人尤敏超、编剧组、游戏组等会带着初步拍摄方案,确认拍摄场地和方案的可行性,回去后对案子涉及的细节进行细化,并跟各工位详细传达。在进入录制流程之前,还有一轮技术踩点。

在开封踩点时,编剧想到用现在年轻人特别喜欢的烧脑题材来展现古都历史和大宋风貌,推出一期复古包装的清明上河图谜案,便通过制片组去跟清明上河园园区协调,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漕船撞虹桥”这一场景。

 

节目中,嘉宾们以参观博物馆为开场,欣赏《清明上河图》长达500多厘米的画卷上隐藏着的许许多多故事,突然穿越到惊心动魄的“漕船撞虹桥”一幕中。

 

虽然景区里有虹桥这个景,但当所有MC站上去,拍摄出来的画面还是跟原画存在偏差。为了精准还原“漕船撞虹桥”的画面,他们通过道具组找来清明上河园的专业工程队,从岸边向湖面搭建了一个3米×4米的延伸平台,最终在节目中完美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情景。

▍打造一支户外真人秀摄像“军团”

这一季《奔跑吧》的摄像师在40人左右,主要来自卫视节目中心的摄像部门,另外还外请了10人左右作为补充,由谢军担任总统筹。

2014年8月,这个时间清晰地刻在摄像师袁源的记忆中,那是《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开始录制的时间,也是他跟随师父谢军正式成为“跑男”团队一员的日子。

从第一季到第八季,袁源担任过ENG(注:定点拍摄机位),拿过如影(注:一种减震稳定器),在摄像的每个工位都锻炼过,而他大多数时候是主MC成员杨颖的FollowVJ(注:跟拍摄像师)。这一季中,他的主要职责是FollowVJ组统筹。

ENG用大机器(蓝光)负责每一个环节的定点拍摄;拿如影的摄像师负责在艺人运动的过程中跟拍一段距离,补充镜头;FollowVJ则用比较便携的索尼280一对一跟拍艺人。由于这样的细化分工,摄像在各个岗位上越来越专业、高效。

虽然“跑男”每轮录制所有的人都是动辄十七八个小时“连轴转”,但毫无疑问,摄像是对体力要求最高的岗位了,尤其是FollowVJ,即使肩扛的手持摄像机已经是非常轻便的型号,摄像机加上艺人的收声小蜜蜂、机头灯、备用电池和储存卡,重量也超过4公斤。

录第一季的时候,有“小猎豹”之称的“速度担当”郑恺的FollowVJ跟丢了好几次,第三季跟拍王宝强时更因超负荷跑吐了。

 

据袁源介绍,现在“跑男”摄像师们已经达成共识,也养成了习惯——在新一季节目开始之前进行系统健身训练。摄像组组长还组织过两三次集中拉练,在电视台的大院里扛着机器相互追拍。

 

而对于对体力要求更高的FollowVJ组来说,摄像师的平均年龄更年轻,以二三十岁为主。

除了需要很好的体力,适应性、协作能力、快速反应对于“跑男”的摄像师来说也是基本素质。无论风吹日晒还是雨天雪天,都要调整好心态,百分之百地完成摄像组组长和导演组布置的拍摄任务。他们在拍摄中不仅要全身心地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还要快速反应,及时用镜头捕捉细节。

 

经过多季合作,FollowVJ和MC之间已经默契十足,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FollowVJ就知道应该站到哪里,镜头指向哪里。有时为了不让自己跟拍的艺人暴露,他们甚至会在其他艺人面前假装跟丢了自己的艺人。他们跟拍的艺人如果准备偷袭的话,他们就在他身后保持着距离,看着艺人的手势,随时准备进或退。

 

袁源表示,户外真人秀拍摄瞬息万变,永远要准备“后手”,以备不时之需。比如在往季节目中,有一期在成都录制,最后一个环节原本要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录制,但由于现场人流超负荷,他们只能取消录制计划。他们连夜飞到上海,再坐中巴赶回杭州,当“大部队”赶到时,杭州的场地已经布置好了。

可以说,《奔跑吧》制片、导演、技术、摄像、音频等部门高度默契,已经形成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突出的户外真人秀“军团”。

 

▍为了实现导演想象中的效果,技术保障被***成“发明家”

 

从《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到《奔跑吧》第四季,卢昶作为技术部门的一员,全程亲历了节目的不断突破。而这最新的一季,在创新驱动下,几乎每一期导演组都会提出一些非常规技术需求和定制化技术需求,这给技术部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比如《奔跑吧》第四季第一期,两位常驻MC在国外,因为疫情无法赶回国内参与录制,导演便提出希望让现场的MC与他们视频连线。对于卢昶和同事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规需求,因为不是每一期都会用到。为此,他们通过反复测试,敲定了一个低成本、低延时的方案。

 

在开封录制以“时尚”为主题的“情侣特辑”时,开场环节设计的是女嘉宾们躲在一个密室里面,并且能够看到男嘉宾们穿着睡衣在外面走秀。为了实现导演的这个想法,技术部门在户外搭设了一套演播室系统。

还有一些定制化需求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的,必须得自己开发。

 

比如在第三期节目中,嘉宾们穿越到了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中,最后一个环节是登船验证嘉宾身份。导演希望当嘉宾把木牌插进验证台后,验证台上的灯就开始闪烁,验证台也开始抖动,铃铛跟着震动,整个平台慢慢升起,同时桥下的水幕屏会出相应的字效。

如果用蒙太奇手法将这一连串动作拼接起来,虽然在电视上也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但是现场嘉宾的参与感就会不足,烘托悬疑气氛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这种联动控制在市面上是找不到的,它涉及灯光、音效、视频、机械等多个岗位。于是,卢昶和同事们研发了一个控制程序,最终将导演脑中的效果在现场震撼地呈现了出来。

第六期“密室打头”事件中有一个追逐环节,嘉宾们在一条长长的隧道里限时打开密码锁,时间一到黑衣人就开始追赶,嘉宾被追上则任务失败。导演希望嘉宾揭开墙上密码时,警铃会“嘟嘟嘟”地响起并开始倒计时,灯光会出特效,倒计时结束后红外线开始闪,同时黑衣人跑出来。

 

卢昶和同事们又研发了一个联动装置,在密码上做了一个传感器,当密码上的纸被撕开,控制信号就发给所有需要被控制的灯光、音效等。他们甚至考虑到了嘉宾撕开这张纸的角度和幅度,以保证无论是撕一个角还是撕一条边都能触发传感器。

 

“真人秀虽然是个‘秀’,但前面那个‘真’很重要。力求环境的真实,我们是正儿八经地去实现的。”卢昶说。

 

在录制过程中,由蔡志高担任主任的技术部会把11个人分为3组,A组5人,B组5人,A组B组跳点拍摄,还有1个人负责素材整理的设备管理。

 

对于技术保障来说,特别怕临场变化,所以所有突发情况都会被充分考虑并做进预案中,并做好备用方案。其中他们最常应对的就是天气等外界因素,这也是最不可控的,所以所有的设备在预案中就已经做好了防水、防风,每个场地中只要涉及到电也一定会有备份。

 

▍“家人”概念在艺人环节贯穿始终

如果说导演组是一个内容生产部门,艺人就是内容的载体,艺统组则起到了衔接和润滑的作用。

 

由浙江卫视工会**、节目中心艺统部主任更生,以及副主任袁元带领的《奔跑吧》艺统组,深受“跑男团”的“Wearefamily”文化的浸润,也是这一团队文化的添柴者。“家人”概念在艺人、艺统、艺人经纪团队台前幕后的互动中贯穿始终。

每一季,艺统组的工作都始于和导演组一起为固定MC选角,随后开始核对艺人档期和合同往来,并根据每一期的主题邀约“飞行嘉宾”。

艺统部告诉「广电独家」:“前几季的时候,娱乐圈里有太多人想来‘跑男’。随着国内综艺节目越来越多,艺人们也慢慢开始挑自己适合录制的类型,形成对自己的综艺定位。对于我们来说,艺人邀约就像打靶一样也越来越准。有些艺人可能咖位很大,但未必适合户外游戏类综艺节目;有些艺人知名度可能并不高,但有一个有趣的灵魂,那就是适合‘跑男’的。”

 

艺统组会把市面上所有综艺节目中艺人的表现全部看一遍,每年也都会根据电视剧或者新节目,关注或冒出芽尖或“翻红”的艺人,并将他们推荐给导演组。

 

《奔跑吧》第四季是7年来第三次MC阵容大调整。

 

沙溢一直都是“跑男团”的好朋友,经常以“飞行嘉宾”的身份参与节目,本身又非常有经验,跟《奔跑吧》的匹配度非常高。郭麒麟近两年的影视和综艺表现都呈上升趋势。蔡徐坤是一个非常爱惜羽毛的艺人,出道后接的综艺节目不多,而且以歌舞类为主。老成员李晨、郑恺、杨颖在“老带新”上也非常用心,这使得新MC阵容的磨合期非常短,录了两期之后,彼此就都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

 

在袁元看来,不管是从“跑男”粉丝还是从导演组的角度,这都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阵容。

 

在录制筹备中,当导演组确认了当期游戏内容后,艺统组会跟导演组一起提前五六天飞到录制城市“踩点”——导演组的工作是看游戏场地及测试游戏;艺统组则根据场地和游戏,判断和准备需要为艺人做的服务。

 

录制那天,艺人随行会在当天早上把艺人全权交给艺统组。艺统组会为每位艺人配备一个相对固定的一对一艺统,晚上录制完再把艺人交还到艺人团队手上。

 

艺人录制其他综艺节目时,一般会有一个团队跟着,包括执行经纪人、宣传、化妆、造型、服装等,但是《奔跑吧》的艺人全天都由艺统组照顾,他们彼此间建立了很高的信任度。

 

有个有趣的小故事,本季新加入的MC成员蔡徐坤是出道以来第一次录制户外真人秀,第一期录制到第二个环节时,蔡徐坤的经纪人给袁元发私信问:“坤儿今天怎么样?他今天怎么一声都没喊过我们?”袁元回道:“挺好的,没有任何事情,他玩得可开心了,没空理你们。”

 

▍总导演每一季都会给后期下“死命令”

 

在浙江卫视,与制片组、摄像组一样,后期组也属于公共团队。他们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做,几乎全年无休。

 

第一次参与“跑男”项目时,厉小逸还是一名“小小的剪辑师”,如今她已经和“跑男”一起“奔跑”了6年,已成长为《奔跑吧》后期统筹。

 

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助理、《奔跑吧》总导演姚译添(左);《奔跑吧》后期统筹厉小逸(右)

每一季“跑男”的后期制作难度都很大,今年的时间又格外紧张,几乎每期节目从录到播只有两周左右——通常,十几个小时、50个机位的素材量,不算包装等其他后期流程,光剪辑就需要两周时间。

 

每一季“跑男”,总导演姚译添都会给后期下“死命令”——一定要创新。每一期节目的难度都在升级,后期团队也要跟着“大部队”创新剪辑思路、剪辑手法。

 

从上一季开始,《奔跑吧》的后期开始在剪辑手法上追求流畅化和无剪辑痕迹,向电影质感靠拢,结合案子将主题贯穿始终,让环节之间丝丝相扣。

 

包装风格上,这一季趋向于简洁,在简洁中寻求亮点,并强调整季风格的统一。随着黄、蓝、白3个主色调全新LOGO的推出,黄、蓝、白元素贯穿片头到片内包装。

厉小逸表示,《奔跑吧》后期二度创作的空间非常大。比如本季第一期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位MC都要走进“人生之城”,作出不同的人生选择,迎来不同的人生结*。如何剪辑才能让观众既能看懂游戏设置,又避免视觉重复,还能凸显MC们或哭或笑的反应?由于这是第一季的第一期节目,每个人都想要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厉小逸和姚译添讨论不休,“都快掐架了”,剪辑师剪了不下5个版本,几近崩溃。

 

《奔跑吧》后期制作由星驰传媒承担,后期团队大概有70人左右。作为后期统筹,厉小逸扮演着导演和剪辑师之间的沟通桥梁的角色,负责后期总体方向的把控。

 

▍“带着焦虑去创新”

 

2014年,《奔跑吧兄弟》“落户”浙江卫视,开启了该频道节目宣发重大创新的一年,这也是***户外真人秀迎来大宣发时代的起点。

 

彼时,现任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奔跑吧》宣推总统筹的彭榆博是节目视觉包装的负责人,她提出以“跑男”队长邓超为灵感的“邓感超人”等宣传概念。

 

如今,她的工作已经发生了从点到面的变化,要负责节目所有的宣传推广。从开策划会、工位会到节目录制,再到节目播出时的直播,宣推组都要在场,除此之外,他们还要负责相关公益活动、发布会、见面会。

 

彭榆博告诉「广电独家」:“我觉得浙江卫视已经找到了户外真人秀逆生长的秘诀,就是带着惴惴不安,带着焦虑去创新,不计“成本”地突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还能让浙江卫视这样不计“成本”做节目,只能说《奔跑吧》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

 

所谓成本,就是不走捷径,与自己死磕。

 

比如这一季的第一期,为了凸显“人生选择”的主题,节目组专门在西溪搭建了一座“人生档案馆”。节目最后一个环节是让6个常驻MC进行人生可能性的选择,8-9轮问题,每轮2个选择,导演组为此提前拍了100多条不同可能性的小片,最后只用到了二三十条。

 

与以往相比,本季《奔跑吧》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首先是媒体格*已经发生了变化,短视频、直播市场挤压着电视的市场空间;其次,“跑男”作为“综N代”迎来了遭遇瓶颈的年龄;最后,疫情的发生对户外真人秀的拍摄造成了很大困扰。

 

对于浙江卫视的内容团队来说,更大的挑战是“拉新”。

 

“如何让已经久违了‘跑男’的人喜欢‘跑男’,让已经成长起来的能够理解综艺节目寓教于乐的观众喜欢‘跑男’,让年龄大的观众通过破圈的社会话题来喜欢‘跑男’,如何用新媒体互动破屏的方式,让其他的用户群体喜欢‘跑男’,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彭榆博说。

 

《奔跑吧》节目组敏锐地察觉到,疫情之后,国民情绪正在发生变化:平凡的快乐、幸福、满足被更加重视,大家也更加注重对自我的审视。所以他们在这一季的主题上动了很多脑筋,比如关于人生选择、时尚和审美、偶像包袱、网络谣言,还有唱歌、电影演技大赏等,已有多个主题登上了热搜。

 

全新MC阵容的化学反应,也成为助力《奔跑吧》“破圈”的关键之一。蔡徐坤、郭麒麟、沙溢的加入,组成了“砂锅菜”“沙尘暴”组合,起到了黏合70后、80后、90后观众的作用。

 

全网互动营销和短视频传播,让这一季《奔跑吧》“破圈”又“破屏”。微博节目主话题“奔跑吧”阅读量达316亿,讨论量达1亿,前6期获得全网热搜562个;“奔跑吧第四季”抖音播放量达270.3亿,“奔跑吧”主话题抖音播放量达51.4亿;“奔跑吧”主话题快手播放量达11.6亿,本季发布的243条内容播放量总计2.7亿,点赞量总计1157万。

 

此外,2019年推出的“奔跑吧,宝藏”主题公益活动在本季升级,将延川布堆画、朱仙镇木版年画和桂林团扇引入节目中的时尚大片拍摄,并将“公益电子刊”售卖的全部收益用于定向帮扶桂林阳朔县高田民族学校开展非遗教育。

▍制片不能决定节目好不好看,但能决定节目的成败

 

以前浙江卫视各个栏目都有自己的制片组,浙江卫视副总监周冬梅在兼任节目中心主任时,将每个栏目的制片组进行资源整合,统一调配,成立了统筹制片组,相当于公共团队,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桂林是一座旅游城市,由于疫情,旅游车都没活干,制片组得以跟他们谈价格。去开封录制之前,制片组给清明上河园沟通:节目播出之后游客量能增加多少。结果,清明上河园最后还为节目组提供了200多位群众演员。节目合作的香格里拉、铂尔曼等连锁酒店的房间都空着,价格自然也被谈得较低。

 

对内,制片组有一套问题搜集和反馈系统——向各个团队派一个制片跟组,记录问题和需求,晚上制片组开会统一解决。

 

某次录制时,张培国偶然听到几个外请摄像师和灯光师在聊天,他们说:“合作过这么多电视台,浙江卫视的制片组是我见过全国最牛的,面面俱到,每个环节都捋得特别顺。”他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在张培国看来,能够成为同行眼中“全国最牛制片组”,得益于“火车头”——制片组主任倪卫良。

 

姚导演玩跑男游戏是第几期?

是第十季第八期。

蔡徐坤参与录制的节目《奔跑吧》的总导演就是姚译添,而蔡徐坤在节目中也会和导演姚译添互动,例如在第十季的时候早上刚醒来的时候做玩那个可以让大家更清醒的游戏之后,蔡徐坤和白露周深等人一起向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姚译添从哪季开始录跑男(《奔跑吧》总导演姚译添,1988年出生的你别回答,直接脱鞋上指压板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