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30秒更新一次。15点26分:美元对人民币现汇买入价624.52、现钞买入价619.51、卖出价627.02。向银行买外币看卖出价,外币换人民币看买入价。
如何查以前的汇率,每天的?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营业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加权平均价,公布当日主要交易货币“美元、日元和港币”对人民币交易的基准汇率,参照国际外汇市场的行情,套算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价。各外汇指定银行以此为依据,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自行挂牌办理外汇业务。各家银行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对汇率的浮动比例也有所不同。
查询以前的汇率中间价,可登陆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查询:
http://www.pbc.gov.cn/zhengcehuobisi/125207/125217/125925/index.html
关于银行买入/卖出价,和客户买入/卖出价?
银行报的买入价和卖出价,买卖方向都是站在银行角度的。 如USD/CNY=6.1200/6.1440,6.1200就是银行买入价,是银行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的汇率(对客户来说是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的汇率,1美元等于6.12元人民币)。6.1440是银行卖出价,是银行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的汇率(客户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1美元等于1.1440元人民币)。
银行挂出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是:USD1=CNY7.5865;3个月远期汇率是:USD1=CNY7.4992。这表明人民币远期()。
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汇率。银行挂出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是:USD1=CNY7.5865;3个月远期汇率是:USD1=CNY7.4992,这表明人民币远期升值,故选C。
哪个银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最高?
多数银行都有按自己的规则收取一定手续费,兑汇汇率也会和挂牌汇率有少许差别。一般国内几个大银行之间差距不大。国外银行收取的外币兑换人民币费用稍微高一点点,兑换时的汇率也不划算一点点。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
1美元=6.83人民币
请问2003、2004、2005年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
03——07年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 2003年1美元兑换8.2774 元人民币; 2004年1美元兑换8.2780 元人民币 (2004年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年1美元兑换8.1013 元人民币; 2006年1美元兑换7.8087 元人民币; 2007年1美元兑换7.3872 元人民币; 具体时间可以自己进行查询,汇率查询途径: 1.在期货外汇行情软件上附带外汇行情走势; 2.各大财经网站也有外汇报价; 3.通过手机自带的外汇查询工具也可查询汇率情况; 4.手机期货行情软件大多也带有主要货币汇率行情; 注意事项: 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使用时请参考自身所需当日当时汇率,在银行柜台和网银上兑换时依据的是当时的实时报价。
各种外币与人民币的兑换率
人民币外汇行情随时有变(人民币.元):100美元=769.30元,100日元=6.3940元,100英镑=1531.4070元,100欧元=1041.7861元,100港元=98.3747元,100瑞士法郎=631.7389元,100加拿大元=695.1297元,100澳元=639.9422元.
稳汇率大动作,多家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
6月30日,工商银行北京某支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某美元存款产品1年期定期存款仅有5000美元以上一档了,利率为2.8%,且需要到柜台办理。之前这款产品起存金额不同利率也不同,从现在起就只有一档产品了,原来5万美元以上年利率4.3%的产品已经取消了。
近期,以工商银行为代表,多家境内主要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引发市场关注。专家普遍认为,这是银行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策略、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后作出的主动调整,一方面可以缓解境内美元存贷款利率“倒挂”等问题,另一方面美元存款利率与人民币存款利率协同下行也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境内美元存贷款利率出现一定程度的“倒挂”,是近期银行降低境内美元存款利率主要动因之一。受美联储持续加息等影响,2022年以来,境内美元存款利率明显上升。202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3年3月,境内1年期美元大额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7%,同比上升4.15个百分点。而同期境内1年期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4%,同比上升3.74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在当前美联储持续加息预期有所降温的情况下,主要银行适当下调境内美元存款利率,有利于维护境内美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理顺境内美元利率定价机制,缓解境内美元存贷款利率“倒挂”等问题。
此外,6月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行均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因此,近期境内美元存款利率的适当降低,也与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降具有一定的协同性。“这有利于降低境内企业居民的美元存款需求,对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温彬表示。
目前境内主要银行的1年期美元储蓄存款利率最高不超过2.8%,而1年期人民币存款平均利率约为2%,利差在0.8个百分点左右。
不过业内专家也提醒,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汇率的波动很容易就会抵消美元存款的收益。当前单纯博取美元存款的高息收益可能并不适宜,甚至会得不偿失。
针对上述结论,温彬举例分析称,根据市场机构预期均值,2024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升值至6.8元,较目前水平升值约6.5%。按此预期测算,如果现在换汇购买美元存入银行,综合计算一年后的存款收益和汇率升值影响后,实际将损失约5.7个百分点。
对于当前的汇率形势,不久前,人民银行**书记潘功胜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4月中旬以来,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美元指数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中小银行风险问题推升避险情绪、美联储加息预期有所升温的推动下走强,叠加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汇率预期和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相对稳定。
“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主要受到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升等因素影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尽管美国一年期存款利息处在高位,但一年之后汇率波动或抵消由于存款息差带来的收益。因此,储户博取美元存款高收益的策略可能并不适宜,储户应该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根据自身需求合理管理美元头寸。
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背景下,需要明确的是,金融机构在开展对客美元存款业务时,也要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引导客户基于真实需求管理美元头寸。“如果片面地以美元存款利率高等理由‘诱导’客户留汇不结或是换汇存款,而不详细说明其中蕴含的汇率风险,很可能会误导客户。”温彬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
人民币大消息!央行、外汇*出手,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连破五大关口,离岸人民币一度升破7.18,稳汇率还有哪些工具?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盘7.2258,此后一路升破7.22、7.21、7.20、7.19、7.18,截至发稿报7.1778,日内涨超400个基点。同时,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收复7.20、7.19两大关口,截至发稿报7.1820,一度升破7.18,日内涨超500个基点。
20日早间,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于7月20日实施。
图:央行网站截图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及高级分析师冯琳表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越高,意味着企业和金融机构可跨境融资的上限越高。这既有利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也会直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意味着境内企业跨境融资敞口空间有所扩大,增加外资流入,相应地我国整体外债规模有所增加,反之亦然。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上调该参数可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同时,随着境内外汇资金增加后,相应结汇需求增加,也能起到稳汇率的效果。
01外汇市场既没有“大妈”,也没有“大鳄”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7月14日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当前看,人民币汇率虽然有所贬值,但是没有偏离基本面,中国人民银行也已经综合采取措施管理预期,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结售汇行为理性有序,市场预期基本稳定。
“用一句俗话说,目前外汇市场既没有‘大妈’,也没有‘大鳄’。”刘国强表示,总体看,有“三个大盘”作支撑,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单边市”,仍然会保持双向波动、动态均衡。
刘国强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目标,以预期管理为核心,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必要的时候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
从宏观经济大盘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经济循环畅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我国经济运行将持续整体好转。
从国际收支大盘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保持在2%左右的适度水平,跨境资本流动基本平衡。近期,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债券继续保持净流入态势。
从储备大盘看,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余额仍然稳居世界第一。而且这个余额是比较高的,超过了3万亿美元。
02稳汇率有哪些工具?
招商宏观研报指出,回顾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使用的汇率预期管理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汇率沟通、价格形成机制调整以及广义的外汇管理政策。
1、汇率沟通
汇率沟通是指货币当*通过各种渠道与市场主体进行交流,传递稳汇率的信号,以达到引导市场预期,实现币值稳定的政策目标。
汇率沟通通常包括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相关的重要领导人在有关会议或公共场合就汇率变动发表的意见,以政策解读、信息公开或新闻发布等方式构成引导机制;后者则是通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纪要》等书面载体,释放稳定预期的信号。
2、价格形成机制调整
人民币汇率价格形成机制的调整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关于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自2005年汇改之后,央行择机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不断增强汇率弹性,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交易价日浮动幅度从2007年的千分之三逐步扩大至目前的百分之二。
关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2017年5月央行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了逆周期因子,将中间价定价机制扩展为“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从实际使用角度来看,逆周期因子是人民币贬值期间的重要调节工具。例如: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触发人民币贬值压力,人民币汇率明显偏离经济基本面,从接近6.20的高位快速走贬,且与美元指数出现明显的分化:无论美元指数维持不变还是走弱,人民币始终表现出明显的快速贬值趋势,尤其是6月至8月的短短32个交易日,贬值幅度达到6%。
同年8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消息称,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重启,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消息发布后,离岸人民币涨幅超过600点,在岸人民币的涨幅也超300点。
3、外汇管理政策
外汇管理政策指货币当*以调整货币政策间接干预或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等方式影响汇率。
1)间接管理
间接管理主要通过利率、准备金率及商业信贷等手段参与外汇控制,具体又根据其主要的作用范围分为境内工具(包括外汇存款准备金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与跨境工具(包括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和离岸人民币池的缩放)。
2)直接管理
相比于间接管理,直接管理的手段更显“简单粗暴”,效果也更立竿见影,人民银行一方面可以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本管制限制资本跨境流动。
2015年“8·11”汇改后,外汇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累计超过3.5%,同时引发了较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和人民币贬值的恶性循环。监管当*及时加强了对跨境资本流动管理,配合外汇储备的降低尽可能缓解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性问题。但随着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人民银行已宣告退出常态化干预,汇率预期管理手段也逐渐成熟,当年近万亿美元规模的“干预成本”已不复存在,外汇储备规模自2017年以来始终保持在3万亿美元左右的水平。
03人民币阶段性弱势可能接近尾声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4月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从6.88左右贬值到7.28左右,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4月以来国内经济恢复放缓,经济内生动力不强。二是国内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债券利率下行,可能导致部分资金外流。三是国内政策预期、中美关系以及美国货币政策等也构成一定扰动。
中信证券预计,短期人民币汇率还有贬值压力,但是去年7.37的低点是较强阻力位,经济偏弱和政策温和托底已经反应在汇率中,没有重大超预期事件应不会轻易突破。
招商证券分析,三点积极变化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处于贬值尾声,下半年大概率重回升值通道。首先,8月中国出口将再度转强。第二,美联储加息尾声、欧央行则势必继续加息,这一反差下美元或将重新加速下行。第三,今年并非避险大年,今年底到明年初之前美元由避险需求带来的上行动能减弱。波动加大很可能是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新常态。
华泰宏观也指出,6月底开始,无论在表述还是操作上,货币当*都开始有所变化。央行6月30日发布的2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稿强调稳定汇率预期、防止汇率大幅波动。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整体呈震荡走势。
华泰宏观也分析,本轮人民币汇率向下波动可能已经开始接近尾声——即汇率波动的“自限性”或将发挥作用。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尤其下浮周期呈现较强的“自限性”——每一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均不超过8%。且往往在央行开始关注汇率波动后,向上/向下浮动周期就接近尾声。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也提到,考虑到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跌至95%分位区间以上,且央行中间价已经多次释放干预信号,因此再贬值的动能不高。
华泰宏观认为,虽然央行表态和人民币汇率趋势改变间未必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但几个“间接”的机制推动下,人民币波动速度会明显放缓、直至触及周期底部。
国君宏观判断,后续三季度之中人民币汇率预计在7.0-7.3之间波动,单向升贬值均无强逻辑支撑。
一方面,促使人民币贬值的市场力量还在。主要是海外经济放缓下出口动能的进一步下行,经常账户结汇需求面临下滑;美联储至少一次加息导致美中利差仍在高位震荡,并且不排除后续两次加息的可能性;中国经济在三季度之中复苏可能仍旧偏缓,在战略定力下,预计短期政策仍将锚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刺激可能性不高,三季度大概率仍处于弱复苏的节奏中,美国经济短期在服务业支撑下,韧性比预期更强。
另一方面,在美联储加息放缓、美国经济下行和汇率政策引导下,贬值压力预计不会太大。前期7.3的高点仍是重要的心理支撑位,接近7.3之后大概率仍有政策引导,防止形成单边贬值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