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基金和银从哪一门更难(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交易和基金哪个好考些?怎么去复习呢?)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交易和基金哪个好考些?怎么去复习呢?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银行和基金都考一考,对后续工作的帮助是很大的,具体怎么复习可以去乐考网了解了解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哪门最难?

展开全部一般人认为投资分析最难

请问投资基金短期是银,长期是金,是什么意思。长期是多久

基金:波段操作PK长期持有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唱着“同一首歌”:“基金是长期投资工具,不必在意短期的涨跌,不能像股票那样频繁进出,否则不但花了手续费,还会买个楼顶价,卖个地板价。只有长期持有才会获得丰厚收益。”许多理财师也加入了合唱队。然而,这一理念在实战中受到了无情的冲击和挑战。王先生在2007年6月5日买了易基价值成长基金,在同年10月16日收益率达到50%,本想“高位卖出,获利了结”。银行理财师告诉他,基金要长期投资,于是就继续持有。一年后的2008年6月5日,收益率降为16%,经过了2008年连续大跌的折磨,到年底亏损了25%,好不容易到今年2月26日盈利34%。他深有感触地说:“不看形势盲目长期持有,决非明智之举。如果当时在高位卖出,低位再买进,收益要高得多。”有王先生这样的经历和教训的基民大有人在。在07年10月上、中旬买进基金捂着不动到现在,已经持有两年多,不算短期了吧,但绝大多数人仍然亏损。从目前股市形势看,到年底也未必扭亏为盈。持有三年多,依然是亏损!只要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基金不失为大众长期投资赚钱的理财品种。但是“长期”是一个模糊概念,究竟多长算长期,没有明确的界定。长期投资也决不是买了基金后长期持有不动。投资成功的办法只有一个: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此外再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赚钱。如果已达到预期收益,股市即将进入下降通道,就应该适时清仓,获利了结。要是买进后股市一蹶不振,按照事先设定的“止损点”赎回,可以避免亏损继续扩大。如果这时坚持长期持有,只会使收益付诸东流或亏损越来越多。在趋势向上时,即便短暂回调,也不能轻易撤出,损失盈利机遇。对买进后表现差的基金,应该及时调仓。长期持有还是波段操作,历来就是两种相辅相成的操作方法,并不存在矛盾,更不是相互排斥。僵化地坚持哪一种操作方法不符合辩证法,都是不明智的,应该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灵活运用。正确的长期投资理念应该是“长期投资的心态+适度的波段操作”,即在坚信证券市场存在长期投资价值的前提下,通过阶段性调整的方式提高收益率。在合适的时候投资合适的基金,其投资行为连接起来,最终就是真正的长期投资。单纯强调买了捂着不动的长期投资,贬低、排斥波段操作,是对投资者的误导。当然,在一般情况下,基金不宜频率进出,以免既浪费了手续费,还可能丧失了上涨带来的收益。事实上只要稍有基金投资经验的都明白这个道理,用不着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一味僵化教条地强调长期持有,无视趋势,说什么“长线是金”,贬低甚至排斥波段操作,违反了投资基金赚钱的客观规律,对收益极为不利。有的理财师说:“股市行情难以预测,专业人士尚且看不准,何况散户?波段操作说来容做起来难,十之八九会做反。投资考验的是耐力和持久力,不能急功近利,还是长期持有为好。”这又是一种偏面的论调。短期股市行情固然谁也难以准确预测,但是中期趋势还是可以掌握的。例如自2007年10月16日起一路下跌,到2008年2月就应该看出弱市格*,如果这时再一味宣传“长期持有”,未免有故意误导之嫌。波段操作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波段转换,利用基金转换功能在股市转呈明显弱势时,把股票基金转换为货币基金,优点是时间短,T+2就可以再买进其它基金,缺点是只能在同一家基金公司转换;二是赎回后再申购,优点是可以买其它公司的基金,缺点是在途时间长,一般股票型基金需要T+5到T+7才能再操作。

银行从业考试和证券从业考试哪个难

1、证券从业资格证适合证券从业人员,银行从业资格证的适合银行从业人员,进入证券行业必须要证券从业资格证,进银行不一定需要银行从业资格证。2、这两个证大学生都可以考的,考证券从业资格证考完后两年后不从业的话以后再从业就要参加证券业协会组织的培训,这两个证都是终生有效的,不会被取消。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证两门的就可以获得一级证书,通过全部五门就可以获得二级证书。3、大学本科毕业进入证券行业只能从客户经理做起,有一级证书就够了。如果你不想进银行建议你考下证券从业资格证,不管从不从事这个行业都会对你以后的投资有所帮助。当然如果你要考注会就毕业后直接报注会好了,这个有五门,很难考的,考过了从事证券行业和银行行业都没问题。4、这两个行业都是先上岗,再考证的。对于银行来说,没有证完全没关系,证可以慢慢考通过基础再+1门随便哪门都可以,不用4门都过。通常一口气就考两门的,不难认真复习都能通过,通过后会发证书,好像有有效期的,两年大概,证书要自己申请。5、证券因为行业规范性,需要考证的,是基础+1,或者+N,是根据你所在岗位来要求+1的科目的,考出来,有执业资格证书的,不过也是可以先上岗,再考试的,貌似对证书也不是很感冒。

基金是由银入氢频交红般研监所和证监所两者共同监管的,那会不会出现两者监管范围很模糊的空间呢?

中国目前的基金监管机构是以***下属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体,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国家计委、原国家体改委、地方**及有关部委、地方证券监管部门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和银监会无关

青岛和金汇银基金公司怎么样

好。1、待遇。青岛和金汇银基金物纤公司普通员工的薪资待遇在6500元左右,薪罩握仿资水平是较皮肆高的。2、福利。青岛和金汇银基金公司在每个节假日都会有假期和红包等福利活动。

基金公司和银行哪个前景更好

这个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基金公司和银行各有测重点,基金公司比较单一,基本从事和基金相关的业务。

银行业务包含的方面更多,银行为了增加中收,会代理各种第三方业务,其中有贵金属销售,保险销售,基金销售等理财产品,基金公司更善于理财,银行更善于销售。

证券从业考试中的基金那一门好考吗?

基本的从业考试很多学生在校5门都全部过了的不难对自己用信心认真看书做一些模拟试题基本就没有问题了再简单的不认真看书和学习都过不了这三门难度都差不多

【基煜基金&点拾投资】华宝基金|陈怀逸:擅长翻石头的潜力新锐

寻找“黑马型”基金经理,是基煜基金和点拾投资过去一年共同推出的独家合作。通过基煜基金的定量数据挖掘,和点拾投资的定性访谈,我们希望为市场找到规模还不大、业绩处在爆发期、驱动力还很强的“黑马型”基金经理。我们认为,大部分基金经理和企业一样,都会有自身的生命周期。买入他们的最好阶段,是在高速成长期的位置。

华宝基金的陈怀逸就是我们近期挖掘的“黑马型”基金经理。2021年12月14日开始正式做投资的陈怀逸,一上手就遇到了系统性熊市的大考。最初陈怀逸的组合中都是一些白马龙头,在出现了较大回撤后,陈怀逸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在一次次灵魂拷问下,他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硬抗“核心资产”的方式并不符合他的性格,好的行业贝塔和好的买入位置,才是一种更自洽的投资方式。

本质上,好行业和好位置,都对应着更强的置信度。陈怀逸是一名喜欢对个股进行重仓的基金经理,他深知只有足够重的仓位,才能对投资带来比较大的收益贡献。陈怀逸在投资的过程中,很难把信仰完全建立在个股的阿尔法能力上。相比之下,位置足够好的个股,他更容易重仓。行业贝塔向上的时候,他也能拿得住。

在选股的过程中,陈怀逸会适度避免过于拥挤的交易,即便是热门赛道他也希望找到位置更好的公司做重仓买入。随着投资经验的积累,他越来越发现买入位置的重要性。陈怀逸坦言过去一年多真正赚大钱的公司,都是能够在舒服的位置买入的,而要找到位置更低赔率更大的个股需要不断的进行“翻石头”的过程。

“翻石头”本质上是一个挖掘高性价比标的的过程,也是创造可能性的关键。首先在确保持仓的安全性和盈利的潜力的基础上,再不断地再去找新的公司,更好的公司,纳入到投资组合,或者替换掉原来的一些股票。就像彼得·林奇所言:“如果问我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翻的石头比别人多。”这是个苦力活,需要花费投资人足够的精力。

根据Wind的数据显示,陈怀逸管理的华宝新兴成长混合在过去一年取得了22.86%的正收益(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2023年4月13日)。相对市场平均水平实现了不错的超额。可以说,作为“新锐”基金经理的陈怀逸接受了市场的考验。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陈怀逸的投资“金句”:

生活中,大家都见过很多翻石头的场景,比如在赶海时,多翻翻石头,你会发现很多藏在石头底下的小螃蟹、小贝壳。投资也是如此,当我建立起成熟的投资框架和价值基础时,就会倾向于花更多精力去“翻石头”,通过自己的研究手段,去寻找更多的精细和可能性。

投资场景中的“翻石头”,本质上是一个挖掘高性价比标的的过程,也是创造可能性的关键。

就像彼得•林奇所言:“如果问我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翻的石头比别人多。”“翻石头“是个苦力活,需要花费投资人足够的精力。

在我的投资框架中,会把行业选择放在权重最高的位置,之后是对位置或者估值的判断,最后才是选里面的好公司。

我的性格有些保守,不太敢逆着行业贝塔做投资。相比于完全自下而上做选股的基金经理,我对公司的信仰没有他们那么强。

(合成生物学)作为这么一个高ROE、低渗透、大空间、轻资产、强技术壁垒的行业,就会成为我比较偏好的好赛道。

我觉得今年市场有两条主线:1)经济复苏中的顺周期方向;2)人工智能的产业链机会。

每一个人的性格不同,适合的投资方式也不一样。

从去年至今的一次次灵魂拷问下,投资框架变得更为自洽。

选股维度的三大排序:行业贝塔、股价位置、公司质地

基煜&点拾:能否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

陈怀逸:我是交大的本硕,读的偏工科方向的专业。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去卖方研究所做汽车行业分析师。之后也独立带过研究团队。但是我的性格不太适合做卖方拼新财富,于是在2018年从卖方分析师转型为买方研究员,加入了华宝基金。

加入华宝基金的第一年,我还是看老本行汽车行业,到了2019年又增加了建筑建材。再到2021年开始做基金经理助理后,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电子、半导体、机械等行业的研究。可以说,过去的从业经验让我在制造业和地产链的上下游,建立了自己的能力圈。

基煜&点拾:接下来能否谈谈你是如何做投资的?

陈怀逸:我的性格偏保守,整个投资思路也是用比较保守的思想做成长股投资。大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主要分为选公司、选行业、选价格三个部分。在我的投资框架中,会把行业选择放在权重最高的位置,之后是对位置或者估值的判断,最后才是选里面的好公司。

首先,投资要在一个好的赛道中,才会实现比较大的收益机会。我的性格有些保守,不太敢逆着行业贝塔做投资。相比于完全自下而上做选股的基金经理,我对公司的信仰没有他们那么强。而且,我觉得对贝塔的判断,比对个股判断更容易一些。何况即便是最优秀的公司,也很难抵御贝塔的周期波动。完全自下而上的基金经理,会对公司产生很强的置信度,这并不符合我的性格。

其次,只有公司在一个比较好的估值位置,我才敢上仓位。投资收益的关键是,你敢不敢重仓买。特别是过去一年多管理产品的经历中,给我贡献最大的股票,都是在比较好的位置重仓买入的。

最后,当然是选到好的公司。我对好公司的定义相对宽泛一些,主要避免一些有瑕疵的公司,买入的不完全是大白马,许多也是细分行业龙头。

我具体谈谈2021年底做投资以来的经历吧。刚开始接手华宝新兴成长的时候,组合中主要是一些白马龙头为主,在2022年一季度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调。之后,我开始做组合的调整,优选贝塔比较强的行业。当时组合配置了很多光伏和新能源车的公司,同时在个股的选择上,优选了进攻性更强的个股替代了原来的行业白马,在2022年二季度的反弹中体现了比较好的效果。

好位置介入,才能上足够大的仓位

基煜&点拾:能否具体谈谈,你选行业的标准是什么?

陈怀逸:我还是举个具体的例子吧。我非常看好合成生物学这条赛道。合成生物学是一门以基因编辑技术为基础,定向地改造生命体以获得期望物质的新技术,未来很多物质的生产可以用生物合成的方式替代原来的化学合成。目前这个行业渗透率低代表了未来空间大,轻资产且高ROE代表了业绩爆发力强,高技术壁垒代表了格*好,具备这些特征的合成生物学自然就是我比较偏好的赛道。

我们再对比前几年的新能源产业,一旦出现渗透率的加速,会有业绩爆发的阶段。即便中长期看,有些方向的竞争格*并不清晰,并不妨碍行业贝塔爆发时,相关的公司出现比较大的涨幅。即便我们知道有些行业未来的格*会恶化,但眼前可见的三年内增速有10倍、甚至30倍,这些公司还是能带来很好的投资收益。

基煜&点拾:但是也有像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还在提高,股价已经下跌了,这种风险你如何防范?

陈怀逸:我觉得这其中核心是对趋势的理解,以及对个股阶段性终*市值的判断,对增速放缓的成长行业要尤为警惕。潜在增速放缓的赛道需要给予更为苛刻的未来估值假设。我自己一般以3年为标准,以较苛刻的估值测算的3年回报空间较小时就应该卖出,当然这非常难,我自己也还在摸索。

基煜&点拾:关于好位置,能否再展开讲讲你怎么能买到好位置?

陈怀逸:我比较喜欢翻石头,算公司内部研究公司数量比较多的,研究的速度也挺快,通过翻石头时而能找到一些有较大预期差具备优秀成长性的公司。而且,我天生不是很喜欢特别热门的公司,这种公司不会给你一个特别舒服的买入位置,也就一定程度降低了收益率的空间。

当然,这里也要说明一下。因为我在汽车产业链和地产产业链有自己的能力圈,找到好位置的公司就相对容易一些。在一些自己能力圈还不是很强的领域,我也是先买一些传统的龙头公司,再去挖掘有没有弹性更大的机会。

基煜&点拾:关于翻石头,这些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你如何提高翻石头的效率?

陈怀逸:说实话也没有特别的技巧,唯有让自己保持勤奋。我自己可能是公司内聊专家数量最多的,和公司沟通的数量也很多。一旦某一个产业发展起来,我就会和许多产业链专家沟通。

我发现很多投资机会,不是来自刻意的精心准备。反而有时候自己不想研究了,再去看看的时候,突然能找到好的公司。所以勤奋是一名翻石头风格基金经理必要的品质。

基煜&点拾:最后我们说说选股,你选的公司会有什么特点吗?

陈怀逸:我选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细分行业龙头,只是这些行业可能不是那么亮眼。我比较看重资产负债表,选的公司现金流要健康,资产负债率不能太高。最后,我选的公司ROE最好不要低于15%。

基煜&点拾:市值相对小的公司,会不会面临管理层的瑕疵风险?

陈怀逸:我喜欢的公司,是比较踏实的,聚焦主业,这种公司通常和资本市场走的不是很近,估值也不高。通常有瑕疵的公司,业务线会很杂乱,并不踏实。这类公司我一般不会去投。

基煜&点拾:组合构建上,你是怎么做的?

陈怀逸:我是很愿意在个股上进行重仓的。我之前组合中有许多公司买了8%-9%的仓位,有时候一个行业配置20个点,我可能就买了三个股票。当我对一个方向判断没有那么清晰时,组合的集中度就会下来。行业的配置上,如果不是超强贝塔,一般单行业配置不会超过30%。

基煜&点拾:你如何建立对重仓股的置信度?

陈怀逸:首先,我对重仓的个股会做大量的专家访谈和调研跟踪。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喜欢跟踪的人,许多重仓股都是自己跟出来的。另外很多重仓的股票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给我买入的位置特别好,位置代表赔率,好的位置买能覆盖掉很多不确定风险。

看好市场两条主线

基煜&点拾:能否谈谈你对今年的市场,有什么看好的方向?

陈怀逸:我觉得今年市场有两条主线:

1)经济复苏中的顺周期方向,这一块我自己配置较多的是机械+建材。

2)人工智能的产业链机会。即便短期这个方向的许多股票涨了很多,中长期我还是很看好的,会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更多精力和仓位。

基煜&点拾:人工智能属于一个比较新的方向,你如何拓展自己在这一块的能力圈?

陈怀逸:我自己相对来说是比较擅长电子的,这个行业本质上也是顺周期板块,大部分公司的基本面和经济呈现同向的波动。相比之下,我在传媒和计算机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这一波买的人工智能也偏向硬件多一些。我觉得硬件的确定性相对高,但是赔率相对低。后面人工智能会在应用端出现大级别的机会,但是应用端相对来说胜率会低,需要高强度的研究发掘。

基煜&点拾:胜率和赔率,你更看重哪个?

陈怀逸:这两个是互相平衡的,我组合里有高胜率低赔率的公司,也有高赔率低胜率的公司。举个例子,我又买一家电子公司,市值只有200亿。另一家龙头在一级市场的估值就有800亿,这种公司赔率就很大,赔率足够大且有一定胜率我也会选择一定仓位买入。

不过,我绝大多数时候,更追求胜率,如果胜率很低的品种,我就不买了。

基煜&点拾:你的背景比较复合,即看过制造,也研究周期。你觉得这种复合背景对做投资有什么帮助吗?

陈怀逸:同时研究汽车和建筑建材的研究员很少,这是两个上下游和商业模式都差距比较大的行业。汽车本身是科技的载体,对汽车行业的多年研究让我更容易去打通新能源,电子,机械这些偏硬科技制造的板块。而看了建筑建材后,我更多的是加深了对周期的理解——周期的底部要用更乐观的眼光去看待未来,对不同商业模式的理解——不是所有竞争力都体现在技术上,渠道和品牌可能是更深的护城河。

投资是一个不断拷问内心的过程

基煜&点拾:你是熊市开始做投资的,这段经历有什么体会吗?

陈怀逸:我做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助理的时候,也没想过什么投资框架。等到2021年12月14日接管产品后,市场就出现了第一波下跌。那时候我接手的组合中,主要持仓都是一些优秀的龙头公司。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些优秀公司的第二年增速都很好,回调不应该卖出。

之后,这一批优秀公司越跌越多,我开始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这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性格,是比较保守的,不适合去抗太大的波动。特别是当这些公司的贝塔恶化后,我内心对个股的阿尔法没有那么强的信仰。当时我觉得,光伏和风电的行业贝塔,比组合中的锂电池要好。于是我开始修正自己的投资框架,把选择行业贝塔作为投资框架中最重要的部分。

积累了更长时间的投资经验后发现,真正让我赚到钱的公司,都是能够买在足够底部的位置上仓位的。通过这一年的反思,我逐渐了解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有些基金经理做投资的优先级是好公司、好行业、好价格。对于我来说,行业贝塔和买入位置,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人的性格不同,适合的投资方式也不一样。

基煜&点拾:其实熊市中更能感受到投资的压力,你如何抗压呢?

陈怀逸:做了投资之后,确实会不断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心理的压力比较大。从去年至今的一次次灵魂拷问下,我的投资框架变得更加的自洽。以前我的组合会有许多不符合自己框架的个股,做得很变扭。今年我的股票,都是非常契合自己框架的,做的决策就比以前顺滑很多。另一方面,我也会做一些健身,在生活上淡化一些工作带来的影响。

基煜&点拾:你有没有一个中期的投资目标?

陈怀逸:我希望自己在未来2到3年把能力圈再拓展1-2个行业。比如说,医*、计算机、传媒都是未来一年我希望多投入精力研究的行业。对于管理的规模,我认为最终是我们把业绩做好后的一个结果。

往 期回顾

【 固收及固收+ 】

广发基金-谢军 | 万家基金-苏谋东 | 建信基金-黎颖芳

兴证全球基金-高群山 | 华富基金-尹培俊 | 博远基金-钟鸣远

安信基金-张翼飞、李君 | 招商基金-侯杰 | 兴业基金-丁进

融通基金-张一格 | 中银基金-陈玮 | 信达澳亚基金-张旻

南方基金-林乐峰|信达澳亚基金-方敬|创金合信-黄弢

华商基金-厉骞|东方基金-吴萍萍|嘉实基金-赖礼辉

中欧基金-华李成|东方基金-杨贵宾|华宝基金-李栋梁

华安基金-周益鸣|工银瑞信基金-徐博文|兴证全球基金-朱喆丰

工银瑞信基金-张略钊|招商基金-侯杰

【 消费主题】

泰达宏利基金-吴华 | 华安基金-王斌 | 申万菱信基金-刘含

【 科技主题 】

农银汇理-赵诣|万家基金-黄兴亮 | 宝盈基金-张仲维

融通基金-林清源|财通基金-金梓才 | 华宝基金-代云锋

农银汇理-赵诣 | 泰信基金-董季周

【 医*主题 】

信达澳银基金-杨珂 | 招商基金-李佳存 | 融通基金-万民远

创金合信-皮劲松 | 宝盈基金-郝淼 | 农银汇理-赵伟

上投摩根-方钰涵 | 银河基金-方伟 |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王大鹏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赵伟捷 | 大成基金-邹建|东方阿尔法基金-乔海英

【价值风格 】

中泰资管-姜诚 | 银华基金-王海峰 | 中泰资管-姜诚

汇添富基金-温宇峰 | 信达澳亚基金-李淑彦 |  国投瑞银-綦缚鹏

浙商基金-贾腾 | 安信基金-袁玮

【均衡风格 】

万家基金-莫海波 | 浙商基金-贾腾 |国富基金-刘晓

创金合信基金-王浩冰|安信基金-聂世林|淳厚基金-陈文

中银基金-黄珺|诺安基金-张堃

【成长风格 】

农银汇理-张峰|建信基金-周智硕 | 泰达宏利-孟杰

同泰基金-杨喆|上投摩根基金-杜猛|鹏扬基金-邓彬彬

中金基金-许忠海 | 博道基金-袁争光 | 泰达宏利-孙硕

【 权益QDII基金 】

南方基金-毕凯

【 量化策略 】

西部利得基金-盛丰衍|富荣基金-郎骋成

【 先进制造 】

前海联合基金-张志成

【 基煜基金&点拾投资 】

泰达宏利张晓龙,FOF投资的关键是控回撤

华夏基金许利明,专业基金“买手”

华夏基金许利明长期业绩背后的FOF投资体系

创金合信王浩冰,冉冉升起的“未来之星”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姜诚

中欧基金桑磊,FOF投资既要抬头看天也要低头赶路

浙商基金贾腾:机构的底仓黑马新锐

东吴基金张浩佳:致力在景气产业中翻石头

风险提示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本资料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以及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同时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基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上海基煜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煜基金”)编制,旨为发给基煜基金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内部参考。本报告基于合法取得的信息,但基煜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基煜基金不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版权归基煜基金所有。未经基煜基金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转载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流传,否则,基煜基金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基金是由银监所来自和证监所两者共同监管的,那会不会出现两者监管范围很模糊的空间呢?

中国目前的基金监管机构是以***下属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体,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国家计委、原国家体改委、地方**及有关部委、地方证券监管部门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和银监会无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基金和银从哪一门更难(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交易和基金哪个好考些?怎么去复习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