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糟糕的2019年:虽流年不利,但我心仍坚定
时光飞逝,物是人非,蓦然间,2019已成为历史。
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是17年毕业的,目前位于广州,学校就不说了,一个二流本科大学而已。
裸辞的时间是2019年的4月18日,算起来的话,当时辞职的时候我的工作经验大概两年左右,这个阶段是比较尴尬的,高不成低不就,我不知道具体的数据统计如何,但从我自身求职的经历来看,大部分公司社招很多都是要求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对于两年以下经验要求的岗位很少,加上行业寒冬,对这个经验阶段的求职者可谓是雪上加霜。
四月份的时候,在没有找到下家的情况下,我毅然决然的提出了辞职,在辞职之前,我已经多少做好心理准备去接受求职艰难的现实,因为从18年开始整个互联网行业就不太平了,996,裁员的消息开始不断涌现,那时的互联网已然是寒冬降临,寒冬后的春天似乎遥遥无期,糟糕的形势延续到了2019年之后的日子,尽管如此,基于个人规划和当时岗位的情况,我还是选择了裸辞(现在看来实在是不明智)。
离职的日期是19年的4月18日,当天拿着离职证明离开老东家后,我的心情并没有很焦虑,因为我自认为之前的面试准备做的很充分了,找一份工作应该不是问题(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所以,在休息了几天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期间也麻烦了部分朋友帮忙内推,然后就是严阵以待,在家里等着面试邀请。
收到入职邀请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稳定下来了。从之前HR的讲述,还有网上的评价得知,这家公司的技术氛围还是不错的,加班文化也并不严重,到点下班是比较正常的,这在互联网界简直就是清流啊,所以入职的时候我是满怀欣慰,一扫之前求职不顺的憋屈,决定在这里大展宏图。
殊不知,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因为入职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整个公司的气氛非常的压抑,工作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下班之后大家没什么事干也不敢着急回家,就是宁愿划水也要营造自己在加班的假象,总之就是跟我之前所了解的情况是大相径庭。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今年业绩不好,公司盈利情况不佳,甚至还不断在亏损,在我入职之前就已经裁掉了部分的员工,这也难怪整个氛围那么低沉了,毕竟每个人都怕自己成为那个被裁的人,所以就少说话,多做事,避免犯错。作为试用期的员工,我也很怕自己成为被裁的对象,所以工作之余我就又开始了复习相关的面试资料,预防被裁之后还能及时找下家公司。
这就是我2019年的求职之路,本来不想写那么多,感觉像流水账,但觉得如果日后自己回味的话,有这些清晰的经历能帮助我更加深刻的警醒,哪怕是现在回看这些经历,我都觉得当时的自己有很多不明智的决定,导致我入了不少坑。
其中最不明智的决定就是贸然裸辞,或许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或许是我低估了行情形势的严峻,虽然我知道自己一定会找到工作的,但是如果我再沉淀一段时间,等到自己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时,那时的适配岗位说不定会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也更多。
不过说起来,路都是自己选的,再怎么难也要走下去,回想这个糟糕的2019年,虽然波折不断,但我也成长了不少,技术上不说,至少我对很多公司的面试套路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也不乏几个大厂,关于这方面的心得我日后也会写一些文章做分享。
除此之外,我最大的成长就是心态方面的变化,老实说,从5月份开始到被裁员后的那段时间里,我的内心一直是焦虑的,因为我害怕不稳定,一直在为自己不确定的明天而担忧,焦虑的情绪每天充斥着我的大脑,如幽灵般挥之不去,更可怕的是,人一旦闲下来,难免会胡思乱想,尤其是境况不佳的时候,负面的情绪会一点点的堆积,连睡觉也不踏实,甚至有半夜惊醒的情况。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相同的经历,也许这只是因为我个人的心志不够成熟,但回想起那段时间的自己,面容憔悴,自信不足,这样的经历我是真的不想再去承受一次了。
从A公司离职后,刚开始的几天内我的内心依然很焦虑,但之后就逐渐的淡然了,即使知道要再次开始艰难的求职之路我也不再畏惧,从容面对,事实也给了我很好的馈赠,从老家回广州后没几天,我就通过了新东家的面试。想想也真是奇妙,为什么那时候自己的心态会有这么突然间的转变,回想起来,除了亲朋好友的安慰支持之外,帮助我走出低谷的可能是因为一部电视剧。
我当时喜欢上了一部TVB的电视剧,就是罗嘉良主演的创世纪,剧中罗嘉良饰演的叶荣添一角可以说深深的影响了我,在剧中,叶荣添的创业过程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心中永远充满自信,就算经历失败也毫不气馁,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永不放弃。在看剧的过程中,叶荣添的精神不断的鼓舞着我,帮助我扫除心中的阴霾,重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也许你会觉得中二,毕竟那只是电视剧而已,但不可否认,好的影视剧是能引起人的思考的,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观众,至少对于当时处于低谷的我来说,这部电视剧就是一副心灵汤*。
从那时候起,我对求职艰难这种事就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那种焦虑,心态的转变让我重拾对未来的自信,我也相信,即使当时还没找到新东家,我也能像如今一样坚定的淡然面对了。毕竟人生总是要经历磨难的,晚经历还不如早经历,而且找工作这点小波折放大到整个人生道路上根本不值一提,这也是我2019年收获最大的心得。
2019总结完了,也写一下2020新年的一些期许吧,说实话,我没什么远大的理想,一个小老百姓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但发自内心也确实想做点什么,总结下来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1、锻炼一个强健的体魄。工作之后我就很少运动了,一开始还跟几个小伙伴有一周一波的篮球之约,后来经常因为人不齐就聚不起来。所幸现在新东家有个健身房,器材不多,但也够用,新年的计划就是一周至少要去健身房2-3次,不求练的跟泰森一样壮,只求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为了预防猝死嘛,嘻嘻,开个玩笑。
3、找个女朋友。这个估计不容易,看缘分了,哈哈。
本文为51Testing经授权转载,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来源于作者。如因内容或版权等问题,请联系51Testing进行删除
阅读☞果然,能成为月薪30k+的性能测试高人都是有理由的!
阅读☞实战经验分享,测试工程师求职高频问题
阅读☞测试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7大方面
阅读☞简单总结下能得到面试机会的简历的写法
阅读☞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诉大家写简历和面试的技巧
叶荣添和叶荣毅的关系?
叶荣添和叶荣毅是堂兄弟关系。
叶荣添是1999年TVB商战剧《创世纪》中的角色,是叶孝勤的大儿子,明大董事长叶孝礼的侄子,叶荣泽和叶雅汶的大哥,也是叶荣晋、叶荣毅和叶荣亨的堂哥。该角色由香港著名演员罗嘉良饰演,被认为是罗嘉良演过最经典的角色。
叶荣添积极进取,头脑灵活,观察力强,勇于创新,无时无刻不散发着领袖魅力。“贪,是上进的原动力!”,这是他的处世格言。主要成就是创立力天建筑公司,建造无烟城
我糟糕的2019年:虽流年不利,但我心仍坚定
时光飞逝,物是人非,蓦然间,2019已成为历史。
说实话,本来是不想写这篇总结的,因为我的2019年过得实在是糟心,从四月开始到年底,我的经历都是磕磕绊绊,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两个词,求职,裁员。我相信这两个词对互联网界的朋友们并不陌生,即使你没经历过,通过网络新闻和行业群体的发言就不难发现,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2019年的行情真的不算很友好,不说远的,两个月前菊厂251事件的血淋淋的职场事件仍是历历在目,寒冬降临,行业形势残酷,众多公司夹缝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渺小的命运兴衰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抱怨大环境形势有多差,而是希望通过记录这段经历总结,日后回味的时候能警醒自己,帮助自己看清脚下的路。除此之外,如果本文还能引起部分读者有所感触或思考的话,那将是我最大的欣慰。
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是17年毕业的,目前位于广州,学校就不说了,一个二流本科大学而已。
裸辞的时间是2019年的4月18日,算起来的话,当时辞职的时候我的工作经验大概两年左右,这个阶段是比较尴尬的,高不成低不就,我不知道具体的数据统计如何,但从我自身求职的经历来看,大部分公司社招很多都是要求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对于两年以下经验要求的岗位很少,加上行业寒冬,对这个经验阶段的求职者可谓是雪上加霜。
四月份的时候,在没有找到下家的情况下,我毅然决然的提出了辞职,在辞职之前,我已经多少做好心理准备去接受求职艰难的现实,因为从18年开始整个互联网行业就不太平了,996,裁员的消息开始不断涌现,那时的互联网已然是寒冬降临,寒冬后的春天似乎遥遥无期,糟糕的形势延续到了2019年之后的日子,尽管如此,基于个人规划和当时岗位的情况,我还是选择了裸辞(现在看来实在是不明智)。
离职的日期是19年的4月18日,当天拿着离职证明离开老东家后,我的心情并没有很焦虑,因为我自认为之前的面试准备做的很充分了,找一份工作应该不是问题(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所以,在休息了几天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期间也麻烦了部分朋友帮忙内推,然后就是严阵以待,在家里等着面试邀请。
虽然刚开始我是激情满满,但现实很快狠狠的给我打了脸,从4月20号开始投递简历,直到5月左右才有第一个面试机会,面试完后那家公司的hr说,我们的面试官觉得你能力还可以,不过你要的薪酬太高了,以你的工作经验我们只能给你9k。妈的,听到这里我都快炸了,这都什么行情啊,老子离职之前都不止这个价,然后到你这里还得自降身价,走人,后会无期。临走前看到那个hr的鄙夷嘴脸我真是恨不得抽一巴掌过去,但气归气,工作还是要继续找,之后又不断的投简历,可是收到的面试邀请仍然很少,而且有面邀的公司大多数是一些不入流的公司(你懂得),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简历写的不好,然后就请教了一个阿里的大佬帮我过了下关,看完之后他却表示我的简历总体没什么问题,就是可以把个人的亮点(比如博客地址)放在较为显眼处,这样,我按照大佬的建议整理了之后又去开始投简历,但收效甚微,直到6月份左右才有一个勉强过得去的公司来邀请我去面试,这家公司是做支付的,规模并不大,但看准网上的评价还是比较高分的,所以我对之也比较心仪(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面试的结果没什么意外,因为之前都复习的差不多了,薪资要的也一般,最后就顺利的入职了。
收到入职邀请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稳定下来了。从之前HR的讲述,还有网上的评价得知,这家公司的技术氛围还是不错的,加班文化也并不严重,到点下班是比较正常的,这在互联网界简直就是清流啊,所以入职的时候我是满怀欣慰,一扫之前求职不顺的憋屈,决定在这里大展宏图。
殊不知,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因为入职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整个公司的气氛非常的压抑,工作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下班之后大家没什么事干也不敢着急回家,就是宁愿划水也要营造自己在加班的假象,总之就是跟我之前所了解的情况是大相径庭。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今年业绩不好,公司盈利情况不佳,甚至还不断在亏损,在我入职之前就已经裁掉了部分的员工,这也难怪整个氛围那么低沉了,毕竟每个人都怕自己成为那个被裁的人,所以就少说话,多做事,避免犯错。作为试用期的员工,我也很怕自己成为被裁的对象,所以工作之余我就又开始了复习相关的面试资料,预防被裁之后还能及时找下家公司。
果然,墨菲定律说得好,越是担忧的就越会到来。临近转正前十几天,我的部门领导找到了我,说什么公司经营不善,现在对试用期员工要求高之类的,然后又扯到我试用期的表现还达不到优秀的程度,因此最终的结论是我不适合在这里转正,想要我自己申请离职。听到这里,我知道自己最担忧的事情还是出现了,我被裁员了。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的降临时对我来说宛如晴天霹雳。
公司亏损,我作为试用期的员工自然是第一批考虑劝退的人员,而且据我所知,跟我同一批进入的人员几乎都被裁了,这绝不是因为什么所谓的不够优秀的原因,就是很正常的裁员降低成本。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对于我们劳动者来说可不是小事,大环境不好,本身找工作就不容易,在临近转正之前还被裁员,换做是任何人都难以第一时间适应,但无可奈何,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最成熟的方式就是坦然面对。
这就是我2019年的求职之路,本来不想写那么多,感觉像流水账,但觉得如果日后自己回味的话,有这些清晰的经历能帮助我更加深刻的警醒,哪怕是现在回看这些经历,我都觉得当时的自己有很多不明智的决定,导致我入了不少坑。
其中最不明智的决定就是贸然裸辞,或许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或许是我低估了行情形势的严峻,虽然我知道自己一定会找到工作的,但是如果我再沉淀一段时间,等到自己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时,那时的适配岗位说不定会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也更多。
还有就是没有事先了解足够的信息就贸然入职那家支付公司(为了避嫌,原谅我不能透露真实的名称,下面用A公司代替),入职之前我只是简单的看了一下A公司的官网以及看准网的介绍,觉得还不错就贸然入职了,入职之后才得知原来支付行业也不好过,因为监管的严格,A公司从19年年初就开始业务萎靡,整体运营出现亏损状态,亏损后就开始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而作为试用期的我自然是第一批的被优化对象,虽说这个结果对于入职之前的我来说是意料之外的,但归根起来我自己也有部分责任。诚然,我对A公司本身的了解比较有限,但如果事先我对其所处行业的情况有做深入的了解的话,我就有可能了解到支付行业的形势有多严峻,从而帮助我在抉择之前创造更多的退让空间,比如当时跟A公司的HR约定入职时间推迟一些,然后用这段时间再去试试有没有更好的机会,也不用急着骑驴找马,把所有的希望都捆到一根绳子上。如果事先有这样的觉悟并且做了准备,也许我就不需要走那么多的弯路。
不过说起来,路都是自己选的,再怎么难也要走下去,回想这个糟糕的2019年,虽然波折不断,但我也成长了不少,技术上不说,至少我对很多公司的面试套路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也不乏几个大厂,关于这方面的心得我日后也会写一些文章做分享。
除此之外,我最大的成长就是心态方面的变化,老实说,从5月份开始到被裁员后的那段时间里,我的内心一直是焦虑的,因为我害怕不稳定,一直在为自己不确定的明天而担忧,焦虑的情绪每天充斥着我的大脑,如幽灵般挥之不去,更可怕的是,人一旦闲下来,难免会胡思乱想,尤其是境况不佳的时候,负面的情绪会一点点的堆积,连睡觉也不踏实,甚至有半夜惊醒的情况。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相同的经历,也许这只是因为我个人的心志不够成熟,但回想起那段时间的自己,面容憔悴,自信不足,这样的经历我是真的不想再去承受一次了。
从A公司离职后,刚开始的几天内我的内心依然很焦虑,但之后就逐渐的淡然了,即使知道要再次开始艰难的求职之路我也不再畏惧,从容面对,事实也给了我很好的馈赠,从老家回广州后没几天,我就通过了新东家的面试。说来也真是奇妙,为什么那时候自己的心态会有这么突然间的转变,回想起来,除了亲朋好友的安慰支持之外,帮助我走出低谷的可能是因为一部电视剧。
我当时喜欢上了一部TVB的电视剧,就是罗嘉良主演的创世纪,剧中罗嘉良饰演的叶荣添一角可以说深深的影响了我,在剧中,叶荣添的创业过程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心中永远充满自信,就算经历失败也毫不气馁,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永不放弃。在看剧的过程中,叶荣添的精神不断的鼓舞着我,帮助我扫除心中的阴霾,重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也许你会觉得中二,毕竟那只是电视剧而已,但不可否认,好的影视剧是能引起人的思考的,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观众,至少对于当时处于低谷的我来说,这部电视剧就是一副心灵汤*。
从那时候起,我对求职艰难这种事就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那种焦虑,心态的转变让我重拾对未来的自信,我也相信,即使当时还没找到新东家,我也能像如今一样坚定的淡然面对了。毕竟人生总是要经历磨难的,晚经历还不如早经历,而且找工作这点小波折放大到整个人生道路上根本不值一提,这也是我2019年收获最大的心得。
2019总结完了,也写一下2020新年的一些期许吧,说实话,我没什么远大的理想,一个小老百姓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但发自内心也确实想做点什么,总结下来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1、锻炼一个强健的体魄。工作之后我就很少运动了,一开始还跟几个小伙伴有一周一波的篮球之约,后来经常因为人不齐就聚不起来。所幸现在新东家有个健身房,器材不多,但也够用,新年的计划就是一周至少要去健身房2-3次,不求练的跟泰森一样壮,只求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为了预防猝死嘛,嘻嘻,开个玩笑。
3、找个女朋友。这个估计不容易,看缘分了,哈哈。
裸辞、减薪、试用期被裁,我亲历了互联网寒冬|掘金年度征文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特意收录了部分优秀的“掘金年度征文”文章,不定期为大家放出,希望你也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看清自己的人生方向。
时光飞逝,物是人非,蓦然间,2019已经成为历史了。
说实话,本来是不想写这篇总结的,因为我的2019年过得实在是糟心,从四月开始到年底,我的经历都是磕磕绊绊,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两个词:求职,裁员。
我相信这两个词对互联网界的朋友们并不陌生,即使你没经历过,通过网络新闻和行业群体的发言就不难发现,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2019年的行情真的不算很友好,各种大厂裁员,血淋淋职场事件历历在目。
寒冬降临,行业形势残酷,众多公司夹缝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渺小的命运兴衰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抱怨大环境形势有多差,而是希望通过记录这段经历总结,日后回味的时候能警醒自己,帮助自己看清脚下的路。除此之外,如果本文还能引起一些感触或思考的话,那将是我最大的欣慰。
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是17年毕业的,目前位于广州,学校就不说了,一个二流本科大学而已。
裸辞
裸辞的时间是2019年的4月18日,算起来的话,当时辞职的时候我的工作经验大概两年左右。
这个阶段是比较尴尬的,高不成低不就,我不知道具体的数据统计如何,但从我自身求职的经历来看,大部分公司社招很多都是要求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对于两年以下经验要求的岗位很少,加上行业寒冬,对这个经验阶段的求职者可谓是雪上加霜。
四月份的时候,在没有找到下家的情况下,我毅然决然提出了辞职,在辞职之前,我已经多少做好心理准备去接受求职艰难的现实。
因为从18年开始整个互联网行业就不太平了,996,裁员的消息开始不断涌现,那时的互联网已然是寒冬降临,寒冬后的春天似乎遥遥无期,糟糕的形势延续到了2019年之后的日子,尽管如此,基于个人规划和当时岗位的情况,我还是选择了裸辞(现在看来实在是不明智)。
离职的日期是19年的4月18日,当天拿着离职证明离开老东家后,我的心情并没有很焦虑,因为我自认为之前的面试准备做的很充分了,找一份工作应该不是问题(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所以,在休息了几天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期间也麻烦了部分朋友帮忙内推,然后就是严阵以待,在家里等着面试邀请。
虽然刚开始我是激情满满,但现实很快狠狠地给我打了脸,从4月20号开始投递简历,直到5月左右才有第一个面试机会,面试完后那家公司的hr说,我们的面试官觉得你能力还可以,不过你要的薪酬太高了,以你的工作经验我们只能给你9k。
听到这里我都快炸了,这都什么行情啊,劳资离职之前都不止这个价,然后到你这里还得自降身价,走人,后会无期。
临走前看到那个hr的鄙夷嘴脸我真是恨不得抽一巴掌过去,但气归气,工作还是要继续找,之后又不断的投简历,可是收到的面试邀请仍然很少,而且有面邀的公司大多数是一些不入流的公司(你懂得)。
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简历写的不好,然后就请教了一个阿里的大佬帮我过了下关,看完之后他却表示我的简历总体没什么问题,就是可以把个人的亮点(比如博客地址)放在较为显眼处。
这样,我按照大佬的建议整理了之后又去开始投简历,但收效甚微,直到6月份左右才有一个勉强过得去的公司来邀请我去面试。这家公司是做支付的,规模并不大,但看准网上的评价还是比较高分的,所以我对之也比较心仪(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面试的结果没什么意外,因为之前都复习的差不多了,薪资要的也一般,最后就顺利入职了。
收到入职邀请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稳定下来了。从之前HR的讲述,还有网上的评价得知,这家公司的技术氛围还是不错的,加班文化也并不严重,到点下班是比较正常的,这在互联网界简直就是清流啊,所以入职的时候我是满怀欣慰,一扫之前求职不顺的憋屈,决定在这里大展宏图。
殊不知,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因为入职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整个公司的气氛非常的压抑,工作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下班之后大家没什么事干也不敢着急回家,就是宁愿划水也要营造自己在加班的假象。
总之就是跟我之前所了解的情况是大相径庭。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今年业绩不好,公司盈利情况不佳,甚至还不断在亏损,在我入职之前就已经裁掉了部分的员工。
这也难怪整个氛围那么低沉了,毕竟每个人都怕自己成为那个被裁的人。所以就少说话,多做事,避免犯错。作为试用期的员工,我也很怕自己成为被裁的对象,所以工作之余我就又开始了复习相关的面试资料,预防被裁之后还能及时找下家公司。
果然,墨菲定律说得好,越是担忧的就越会到来。临近转正前十几天,我的部门领导找到了我,说什么公司经营不善,现在对试用期员工要求高之类的,然后又扯到我试用期的表现还达不到优秀的程度。因此最终的结论是我不适合在这里转正,想要我自己申请离职。
听到这里,我知道自己最担忧的事情还是出现了,我被裁员了。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的降临时对我来说宛如晴天霹雳。
公司亏损,我作为试用期的员工自然是第一批考虑劝退的人员,而且据我所知,跟我同一批进入的人员几乎都被裁了,这绝不是因为什么所谓的不够优秀的原因,就是很正常的裁员降低成本。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对于我们劳动者来说可不是小事,大环境不好,本身找工作就不容易,在临近转正之前还被裁员,换做是任何人都难以第一时间适应,但无可奈何,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最成熟的方式就是坦然面对。
离职之后,因为家里发生了点事,我就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当然,这段时间我依然是在准备面试题的复习,并且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又美化了一下自己的简历,回到广州之后就继续找工作。
这一次求职之路,我的运气还不算太差,投了几家公司都有面试机会,其中就包括我很想去的大厂Bigo,虽然最后面试挂了,但通过面试也学习了不少东西,回去后又做了总结,写了一篇面经分享(欢迎阅读《Bigo的Java面试,我挂在了第三轮技术面上.........》) ,在两天后就找到了新东家,然后国庆后直接入职工作至今。
虽然新东家不算什么大厂,而且也免不了要加班,但是这里的技术氛围很好,同事们都很好相处,我的老大也很照顾我,这也算是我2019年最幸运的转折了。更重要的是,就在昨天,我转正了,之前被裁的阴影让我的心一直犹如悬着一块石头,现在这块石头终于可以落地。
这就是我2019年的求职之路,本来不想写那么多,感觉像流水账,但觉得如果日后自己回味的话,有这些清晰的经历能帮助我更加深刻的警醒,哪怕是现在回看这些经历,我都觉得当时的自己有很多不明智的决定,导致我入了不少坑。
其中最不明智的决定就是贸然裸辞,或许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或许是我低估了行情形势的严峻。虽然我知道自己一定会找到工作的,但是如果我再沉淀一段时间,等到自己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时,那时的适配岗位说不定会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也更多。
还有就是没有事先了解足够的信息就贸然入职那家支付公司 (为了避嫌,原谅我不能透露真实的名称,下面用A公司代替),入职之前我只是简单的看了一下A公司的官网以及看准网的介绍,觉得还不错就贸然入职了。
入职之后才得知原来支付行业也不好过,因为监管的严格,A公司从19年年初就开始业务萎靡,整体运营出现亏损状态,亏损后就开始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而作为试用期的我自然是第一批的被优化对象,虽说这个结果对于入职之前的我来说是意料之外的,但归根起来我自己也有部分责任。
诚然,我对A公司本身的了解比较有限,但如果事先我对其所处行业的情况有做深入的了解的话,我就有可能了解到支付行业的形势有多严峻,从而帮助我在抉择之前创造更多的退让空间。
比如当时跟A公司的HR约定入职时间推迟一些,然后用这段时间再去试试有没有更好的机会,也不用急着骑驴找马,把所有的希望都捆到一根绳子上。如果事先有这样的觉悟并且做了准备,也许我就不需要走那么多的弯路。
不过说起来,路都是自己选的,再怎么难也要走下去,回想这个糟糕的2019年,虽然波折不断,但我也成长了不少,技术上不说,至少我对很多公司的面试套路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也不乏几个大厂,关于这方面的心得我日后也会写一些文章做分享。
除此之外,我最大的成长就是心态方面的变化,老实说,从5月份开始到被裁员后的那段时间里,我的内心一直是焦虑的,因为我害怕不稳定,一直在为自己不确定的明天而担忧,焦虑的情绪每天充斥着我的大脑,如幽灵般挥之不去。
更可怕的是,人一旦闲下来,难免会胡思乱想,尤其是境况不佳的时候,负面的情绪会一点点的堆积,连睡觉也不踏实,甚至有半夜惊醒的情况。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相同的经历,也许这只是因为我个人的心志不够成熟,但回想起那段时间的自己,面容憔悴,自信不足,这样的经历我是真的不想再去承受一次了。
从A公司离职后,刚开始的几天内我的内心依然很焦虑,但之后就逐渐的淡然了。即使知道要再次开始艰难的求职之路我也不再畏惧,从容面对,事实也给了我很好的馈赠,从老家回广州后没几天,我就通过了新东家的面试。
说来也真是奇妙,为什么那时候自己的心态会有这么突然间的转变,回想起来,除了亲朋好友的安慰支持之外,帮助我走出低谷的可能是因为一部电视剧。
我当时喜欢上了一部TVB的电视剧,就是罗嘉良主演的创世纪,剧中罗嘉良饰演的叶荣添一角可以说深深的影响了我。在剧中,叶荣添的创业过程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心中永远充满自信,就算经历失败也毫不气馁,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永不放弃。
在看剧的过程中,叶荣添的精神不断的鼓舞着我,帮助我扫除心中的阴霾,重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
也许你会觉得中二,毕竟那只是电视剧而已,但不可否认,好的影视剧是能引起人的思考的,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观众,至少对于当时处于低谷的我来说,这部电视剧就是一副心灵汤*。
从那时候起,我对求职艰难这种事就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那种焦虑,心态的转变让我重拾对未来的自信。
我也相信,即使当时还没找到新东家,我也能像如今一样坚定的淡然面对了。毕竟人生总是要经历磨难的,晚经历还不如早经历,而且找工作这点小波折放大到整个人生道路上根本不值一提,这也是我2019年收获最大的心得。
叶荣添的博客哪里会经常出现来自
新浪财经博客
有哪位朋友知道叶荣添的博客和Q是多少?谢谢
就算有人告诉你,你相信吗?我还有杨幂的Q相信吗?
创世纪经典语录叶荣添?
《创世纪》中叶荣添的经典语录为
1、在这个市场想赚钱,想当高手,首先你必须学会的是对好公司的耐心,这就是唯一的出路。
2、在2个月前第一眼看准银行今年会大爆发的只有我们,这个奇迹由叶家军创造。
3、有点资本历史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国际市场,放眼100年它永远都是牛市。因为底部会逐渐上移。
4、2009年个人语录大盘回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惶恐不安的内心然后做出非理性的事。
5、等待是每一个满仓股民的准则,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伟业和伟大的帐户。
中国炒股最牛的人都有哪些?
炒股没有最牛的人,只有相对厉害的人,在国内炒股相对厉害的有以下几位:
杨百万:
原名杨怀定,人称“中国第一股民”。在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风云人物,当时与其同时代的那批大户们现在只剩下杨百万一人还活跃于证券市场。
李小山:
异常低调的股市超级大牛,曾任国内某大证券公司的第一操盘手。因为其过于低调,很多普股大众都不知有此高手。但是其名声在金融圈绝对赫赫有名。据中信证券的一个朋友说,由于公司高层意见不合,小山兄已离职单飞。现在靠自己在股市的摸爬滚打,身价已超过数十亿。其投资理论非常务实,应该是最接地气的投资高手了。
叶荣添:
股市“叶荣添”,新浪博客名博主,山东创世纪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球最年轻的基金董事长,真名胡斌,1986年出生,曾就读于昆明学院。自2008年起,以1999年的TVB商战剧《创世纪》的主角“叶荣添”为名,预测股市行情。
李大霄:
李大霄拥有深圳1号股东代码,也是最早参与投资股票的股民,在挂了将近五年的股民身份之后,大概从1997年开始,才正式进入东莞证券公司,成为一名股市研究者。从参与炒股到进入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研究,从证券“草根”到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职位。
徐小明:主要吸引股民的地方就在于他提供的盘中同步分析精辟、准确。而截至2013年4月,徐小明的博客点击量高达21亿次以上,目前在新浪博客中高居第一,远远超过韩寒和徐静蕾的博客。他在博客中记录的盘中同步分析提示以及每天的操作策略,对热衷于股票的趋势炒作的股民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大盘见顶暴跌后的反弹,徐小明对反弹阻力位的预测和反弹见顶出逃时机的把握有着独到的见解。
博客地址是什么?谁可以给我一个博客地址啊?要有用的哦。
http://www.zencarthosting.org这个是一个wordpress的博客。
大家看过叶荣添的新浪博客吗?有何感来自想呢?
不用看啊。多看看新闻。听听d怎么说。要听d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