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期利率是什么意思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掉期利率SwapRate,是作市商交换LIBoR浮动利率而给出的固定利率的提供价和收进价的平均值。比如一个两年期的交换合约,作市商提供的交换固定利率是2.2%,而收进的固定利率是2.0%,那么掉期利率就是2.1%。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证券从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有谁知道libor利率是怎么浮动的吗?如:6mlibor+0.8%,意思是计息期为6个月,并按6个月浮动一次来理解吗?
你好!1楼说的对。补充一下,通常,一个利息期的利率所用LIBOR为该利息周期起始日前第二个工作日的LIBOR。打字不易,采纳哦!
什么是LIBOR利率
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指伦敦的第一流银行之间短期资金借贷的利率,是国际金融市场中大多数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
你想知道的掉期都在这里
掉期交易(SwapTransaction)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这样的解释太枯燥,大学里金融市场学的期末考卷上才会出现的名词解释。那么究竟什么是掉期呢?小编结合自己的实际业务,整理了目前常见的5种掉期,希望看完后客官们会对掉期有一个更清晰的轮廓,疏漏之处难免,欢迎探讨学习。
掉期交易1:人民币与美元掉期
在13年之前,基于人民币单边升值背景下,企业将美元结汇**民币,同时锁定同金额的美元购汇。因为远期美元对人民币贴水,这样的掉期可以套取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是掉期业务?其实就是“一笔结汇+一笔购汇”(先结后购或先购后结),但是金额是一致的,比如结汇是100万美元,那么掉期里的购汇也是100万美元。在目前背景下(远期美元对人民币升水),企业为了获取美元升值好处,往往先购汇成美元,同时锁定一笔远期结汇。购汇可以是即期也可以是远期,但往往期限不会长于后面锁定的那笔结汇。
似乎这样说有点误导人,掉期=?=赚取人民币升值(贬值)的好处,其实是不等的。掉期的存在,其合理性总是与企业的实际经营需求一致的。
比如客户目前收到100万美元,3个月后有660万人民收入。企业有两个需求,一个是现在支付国内供应商货款650万人民币,以及3个月后支付境外供应商100万美元货款。那么当然解决方法有很多,但是掉期交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客户先即期结汇(以6.5的汇率),同时锁定远期购汇(以6.6的价格)。这样客户收入和支出的时间、币种错配就可以被解决。
掉期交易2:外汇买卖掉期
外汇买卖掉期的结构就是两笔外汇买卖,以USD和CHF为例,先USDBUYCHF,同时锁定CHFBUYUSD。同样USDBUYCHF可以是即期也同样可以是远期,但无论如何期限不会比CHFBUYUSD长,这就是外汇买卖掉期。那么就要讲讲其存在的价值了,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这个掉期交易呢?举例。目前CHF为负利率币种,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其对于美元等主要币种是远期升值的,那么如果即期把USD换成CHF,然后以活期价格存入银行,同时锁定远期CHFBUYUSD,那么就可以坐收CHF远期升值的好处。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就是活期价格定价机制的独特性导致的,因为境内银行的外币存款利率会参考境外的主要利率指标libor,但是主要还是看自己手头持有的外汇头寸,所以把活期存款利率定为0.0005%,而非libor(负值)。之所以这样,负利率货币的外汇买卖掉期才有了“收益”。
掉期交易3:人民币利率互换
人民币利率互换IRS(Interestrateswap)也是掉期的一种。换什么?换利率。和谁换?客户和金融机构换(一般是银行)。目前我国境内人民币贷款1年期基准利率是4.35%,一般是按月收息。那么如果在贷款的第二个月基准下调整了怎么办?不好意思,降的再多也和你没关系,因为贷款合同里写的很清楚“利率按年浮动”。那么如果你是借款人,对于央行下调基准有很大的把握,那么怎么办呢?找银行做人民币利率互换。
简单说,利率互换就是你与银行交换利息。双方拿出的利息所基于的利率不同罢了。比如客户办理一年期贷款,利率为固定的4.35%,贷款基础利率(LoanPrimeRate,简称LPR)为4.3%。现在客户要求每个月以LPR+0.05%支付一笔利息给银行,银行以4.35%的利率支付一笔利息给客户,客户原来贷款项下的利息仍旧按4.35%支付。那么结合起来看,客户把自己的贷款利率从4.35%变成了LPR+0.05%,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很显然,如果央行下调贷款基准,那么LPR跟着下降,其支付的利息就变少了,减少了财务成本。
掉期交易4:利率掉期
这个的结构和人民币利率互换一样,只不过在人民币贷款中叫利率互换,在外币贷款中就叫利率掉期。以Libor和Euribor这两个利率指标为例。比如客户做了3年期的美元贷款,利率为Libor+300bp,利率按年浮动。客户认为Libor有上涨的趋势,那么可以采用两个方法,一个是以Libor+300bp换固定利率4.5%(举例),或者以Libor+300bp换Euribor+400bp。前一个是基于libor会上涨的背景,而第二种是基于Euribor会继续走弱的预期。
掉期交易5:商品掉期交易
商品掉期交易与以上的掉期都不一样,但同样是掉期,直接上例子。
贸易结构:某外贸公司进口铜然后内销给境内企业,船期45天-50天,与境外供应商采用M+1定价方式(1月下单以二月LME均价结算),与境内采购商采用市场实时价格成交方式。存在风险:比如1月初下单,2月中旬货物到港,但是此时二月均价还未出现,也就是货到港了,但是成本没有确定。如果二月均价暴涨,那么成本就会上升。但是即期市场上可能在成交时又是下跌的,这里就会亏钱。解决方法:在一月底,以X的价格买入一个1个月的掉期,支付固定端价格X,收获二月均价Y,比如支付5000美元,到期均价为4500美元,那么客户支付银行500美元。但是客户在现货市场上以4500美元价格支付,结合期货市场上的500美元支出,等于进口铜的综合成本是5000美元,这个价格是一开始在1月底就是确定的。
所以商品交易中的掉期其实就是支付一个固定价格来收获未来某一段时间内的价格(均价),如上面案例中就是第二个月的均价。
写在最后:
需要明确的是,文中提到的一些依靠升值或贬值来赚取收益的方法,任何操作必须符合外汇管理*的相关规定,以上事项仅作理论探讨,实际业务可行性和外管风险各位自行把控。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怎么看美元掉期利率
掉期利率SwapRate,是作市商交换LIBoR浮动利率而给出的固定利率的提供价和收进价的平均值。比如一个两年期的交换合约,作市商提供的交换固定利率是2.2%,而收进的固定利率是2.0%,那么掉期利率就是2.1%
掉期利率是什么意思?
掉期利率( Swap Rate), 是作市商交换LIBoR浮动利率而给出的固定利率的提供价和收进价的平均值。
掉期利率( Swap Rate), 是作市商交换LIBoR浮动利率而给出的固定利率的提供价和收进价的平均值。
请问6个月美元libor的来自十年掉期利率是多少?这种数据在哪里可以查到?
libor是一年以内的。短期利率。一年以上有掉期利率,你说的十年掉期利率应该是USDCMS10Y。3个月libor与6个月libor是不一样的,就像我国的三个月定存,六个月定存,1年定存利息不同是同样的道理。还有,你问的是利率掉期还是掉期利率?利率掉期又叫利率互换,是利率衍生品的一种。而掉期利率是长期利率的一种。在路透和彭博等专业咨询系统能轻松查到各种利率工具的报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哦亲
什么是掉期利率?
掉期利率( Swap Rate), 是作市商交换LIBoR浮动利率而给出的固定利率的提供价和收进价的平均值。
比如一个两年期的交换合约,作市商提供的交换固定利率是2.2%,而收进的固定利率是2.0%,那么掉期利率就是2.1%
两个金融术语的区别(LIBOR&LIBID)
搜一下:两个金融术语的区别(LIBOR&LIBID)
全球基准利率鼻祖LIBOR退场
在过去几十年里,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堪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准利率,在金融市场交易和资产定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球数万亿美元的金融工具和贷款产品以LIBOR为参考利率。如今,LIBOR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无疑也标志着一个属于它的利率时代彻底落幕,替代它的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或许将对全球金融产品定价产生重大影响。
前世今生
随着英国金融行为监管*(FCA)周一发布公告称,隔夜和12个月美元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设置现已永久停止,目前仅剩的最后一个LIBOR银行小组——美元LIBOR银行小组已于2023年6月30日结束运作。这也意味着,过去长达数十年金融市场的利率定价基准——LIBOR,已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希腊银行家MinosZombanakis组织了一宗为伊朗国王提供价值8000万美元的银团贷款,并将贷款利率与一些参考银行报告的平均融资成本挂钩——这就是LIBOR报价机制的雏形。
随后,全球利率市场开始发展,利率掉期、货币衍生品等金融产品逐渐普及,国际市场急需一个统一的利率衡量标准以用于各种金融机构和实体间交易。
于是1986年,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将LIBOR变为一种报价机制,协会选定20家(最初为16家)银行作为参考银行,每天伦敦时间11点前这20家银行将各自的拆借利率报向ICE(美国洲际交易所),ICE剔除最高及最低的25%报价,将剩余一半报价的算术平均数,作为LIBOR当天的定价。
几十年来,LIBOR曾广泛应用于英美等国金融市场,影响全球数百万亿美元债券、工商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利率期货等金融产品的定价。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LIBOR曾是全球利率市场化的鼻祖,其特点是在50年前就创造性设计了一种利率动态平衡机制,其能及时反映并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适时调整。如果不熟悉LIBOR或者国际货币市场交易,可以参照目前的SHIBOR以及LPR等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
陈佳进一步分析称,起初,英国银行业大量采纳LIBOR机制,并将其主要应用到了银行间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市场,即后来广为人知的信用贷款。但随着后期华尔街将大量国际业务放在伦敦市场进行交易,以及美元体系在国际交易、结算、清算的全球扩张,LIBOR的使用场景被极速放大。在巅峰期,从抵押贷款到信用贷款,从房贷到车贷、气球贷,全球有数以百万亿美元级当量的交易都挂钩着LIBOR,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利率市场化标杆。
利率操纵
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基准利率,LIBOR为什么会被抛弃?不少人认为,LIBOR操纵案是触发国际基准利率改革的直接动因。
经过多年使用,LIBOR的固有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被诟病的是其形成机制并不依据利率市场交易数据,而是根据国际银行业巨头提供的报价来计算。而由于报价行大多在全球利率衍生品交易中持有大额头寸,其中大部分是以LIBOR为基准进行定价,在缺乏约束机制的背景下,报价行难免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串谋、操纵LIBOR定价。
从2005年起,多家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通过操纵LIBOR报价并从中获利,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LIBOR的可信性问题首次浮出水面,当时某些银行担心根据真实流动性报价会暴露自身的流动性状况,因而刻意压低报价,使得计算出来的LIBOR低于市场的真实利率。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金融监管机构调查了涉嫌操纵LIBOR的行为。陆续出现的利率操纵案让LIBOR声名狼藉,公信力受到重创。
2012年,美国和英国监管机构调查发现,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瑞银集团、法国兴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花旗集团等大型机构均涉嫌操控利率。从2012年6月至今,美国和英国司法机构先后向瑞士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大型投资银行开出70多亿美元罚单。
陈佳则指出,随着全球发达市场金融业加速创新,交易日趋复杂,尤其是衍生品市场高度发达结合高频交易飞速崛起,LIBOR的利率市场化地位遭遇严重挑战,其作为利率标杆在大量运用的同时则被高度虚拟化,形成了事实上的架空。用15年前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的话说就是“LIBOR在很多方面就是银行交易中不采用的那个利率(水平)”——这才是LIBOR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源所在,至于后期一连串操控LIBOR等丑闻,不过是加速了LIBOR退出进程。
改革加速
事实上,LIBOR管理机构也曾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但未获得市场广泛认可。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LIBOR利率急剧飙升,主要因为危机爆发后,银行无法估算短期借贷存在的风险。而较高的LIBOR利率不仅意味着巨大的信用风险,一些银行甚至会因此而破产,进而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震动。
在陈佳看来,LIBOR的退出侧面反映了当前国际基准利率改革迫在眉睫。此前因为察觉到了LIBOR的交易基础被深度蚕食,包括中国、美国等全球大型金融市场很早以前就着手进行LIBOR替代,尤其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项工作在宏观审慎金融监管体系全球化推动下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一方面,FSB曾在G20授权下开发了升级版的IBOR并给出了替代原则框架;另一方面,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开始着手进行LIBOR替代方案。
其中,在LIBOR退市后,美元采用的新基准利率被选定为SOFR。在业内人士看来,SOFR更能真实反映市场融资利率,且不像LIBOR那么容易出现人为操纵风险。据了解,SOFR衡量了美国货币市场上使用美国国债作为抵押的隔夜现金借贷成本,是一种无风险利率,由负责具体执行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纽约联储按日发布基准利率。
由于早有部署,LIBOR对当前金融市场的影响远比预期的要小。陈佳指出,比如中国多年前就已启动替代预案,2019年中资银行就在离岸市场发行过以SOFR为基准的债券,并于2020年正式由CFETS推出了新基准利率衍生品。目前经过三年筹备,中国外汇市场LIBOR敞口规模和期限风险都处于可控范围,LIBOR退出影响实际上已被最小化。
6月3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发布了《关于LIBOR终止后银行间外汇市场相关业务安排的通知》,表示为推动新旧基准利率平稳更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调整银行间外汇市场相关业务,货币掉期和外币利率互换的公开报价品种从挂钩LIBOR调整为挂钩SOFR。
陈佳坦言,LIBOR退出的教训再次体现了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的必要性,金融市场过度虚拟化和套利交易只会造成破坏和毁灭。“在当今全球格*风高浪急的条件下,LIBOR被替代的发展路径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但无论是哪条路径,全球基准利率改革必须秉承公正公平诚实之原则,这一点毫无疑问。”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