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是指由私有企业向公众出售股票或招募股份,成为公众公司,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一旦公司成功上市,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上市了的公司能否退市呢?小编将从多个方面解析这个问题。
1. 法律法规不完善
退市制度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现有的退市制度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规避退市的风险。监管部门在处罚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导致对造假行为的惩罚相对较轻。
2. 基于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
退市新规中增加了“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这个指标指向的是没有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为防止公司通过虚构收入规避退市,上市规则中做了以下调整: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为负数且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小于1亿元的公司,将被暂停上市;连续三年内扣非净利润为负数且连续三年营业收入小于1亿元的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3. 净资产为负退市制度
新退市制度还增加了净资产为负的退市标准。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将被暂停上市;连续三年净资产为负的,将被强制退市。
4. 主动退市
主动性退市是指公司根据股东会和董事会决议主动向监管部门申请注销"许可证",一般有如下原因:
(1)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定不再延续;
(2)股东会决定解散;
(3)因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
(4)破产;
(5)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决定放弃上市地位。5. 被强制退市
被动退市是指上市公司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要求,未能达到上市条件或满足退市标准,被监管机构强制终止上市。具体原因包括:
(1)连续三年亏***,且累计亏***超过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三十五;
(2)连续三年未强制聘任会计师事务所;
(3)连续两年未按时公布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
(4)违反信息披露要求;
(5)***意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司上市了是有可能退市的。目前的退市制度逐渐完善,对于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会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暂停上市和强制退市等措施。上市公司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主动申请退市。这样,通过完善的退市制度,能够提高市场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保护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