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到2023年银行降息几次?
2022年到2023年银行降息共4次,最近一次降息为2023年9月15日。央行宣布:2023年9月15日起再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根据人民银行公告,此次降准幅度为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
央行降准降息受益股有哪些
央行降息利好所有股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3月1日起对称降息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继2014年11月份降息后半年内第二次降息。同时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分析人士指出,这次降息在预期之中,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双管齐下,对稳定经济及稳定股市有非常正面的作用。从市场投资机会看,金融、地产、有色金属等三类个股将从中受益,并将推动股指上行。本文特对上述三板块进行仔细梳理,并挖掘相关个股的投资价值,以飨读者。 金融券商明显受益 继年前央行采取一次降息,一次降准货币宽松政策后,上周六,央行再次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自2014年9月份以来,有超过20个国家的央行实施了降息,以应对当前经济复苏动能不足且面临通缩风险不利*面;而我国当前经济基本面也比较严峻,降息条件成熟;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在经济与股市往往存在跷跷板效应情况下,降息将大大提升A股市场多头信心,对券商、保险、银行等金融板块将形成直接利好。 从市场表现来看,在节后投资者对货币宽松预期再起情况下,近期以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板块已经有所异动,其中国金证券(600109,股吧)上周累计涨幅高达19.39%;另外,东兴证券、西部证券(002673,股吧)、大众公用(600635,股吧)、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和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等多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3%。 值得一提的是,深港通渐行渐近,深交所拟试点新三板转板、注册制稳步推进均成为券商板块长期实质性利好,因此金融子板块中券商未来行情也最值得期待。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金融首席分析师罗毅表示,对于此次降息,非银应该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之一,降息可能对银行利差缩窄有影响,银行基本面有一点点利空,但大资金进场必会配置银行这样体量大、业绩稳定、高分红的行业,从而推动其估值提升。 另外,1月份、2月份金融板块没有出现明显的表现,但随着二季度开始优质的金融股去海外上市以及混改因素存在,金融板块会再次得到市场关注。 房地产四维度挖掘11只龙头股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于3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尽管看似是房地产行业最大利空来袭,但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3月份开始登记,完成登记还要好几年,房产税、遗产税如何收缴也是未知数,因此,现在谈不动产登记对房价的影响为时过早。 对此,也有市场人士表示,房地产板块受《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影响更为有限,相反当前降息对于地产股来说属于重大利好。从供给端来讲,降息之后,有利于降低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务费用;从需求端来讲,降息有利于减轻人们购买房地产的负担,从而刺激消费者买房。 从市场表现来看,上周房地产板块整体表现突出,尤其是部分二线房地产股,数据显示,上周国兴地产(000838,股吧)、大名城(600094,股吧)、宋都股份(600077,股吧)、天业股份(600807,股吧)、莱茵置业(000558,股吧)和合肥城建(002208,股吧)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10%,涨幅居前。 资金流向方面,中体产业(600158,股吧)(24286.62万元)、中华企业(600675,股吧)(13144.04万元)、新华联(000620,股吧)(12910.72万元)、天业股份(6091.23万元)、金融街(000402,股吧)(6004.13万元)、世茂股份(600823,股吧)(5984.78万元)、合肥城建(5809.08万元)等个股近5日大单资金累计净流入额均超5000万元,在资金的热捧下,上述个股或迎来短期交易性机会。 国泰君安称,地产股在经历前期的估值修复后,后续股价上行的驱动因素将主要于政策层面的边际改善(货币政策宽松和调控政策淡化),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量升价平”格*,政策收紧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出现。投资策略方面关注以下四大选股思路,1、龙头:保利地产(600048,股吧)、招商地产(000024,股吧)、万科A,华侨城A;2、国企改革:格力地产(600185,股吧)、天健集团(000090,股吧);3、转型之优质标的:中天城投(000540,股吧)、华业地产(600240,股吧);4、京津冀概念:华夏幸福(600340,股吧)、荣盛发展(002146,股吧)、廊坊发展(600149,股吧)。 有色金属稀土永磁行情值得期待 降息往往意味着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将上涨,因此有色金属股有望受益于央行降息。而去年9月份欧洲央行降息之后,有色金属股迎来短暂上涨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逻辑。 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节后3个交易日,盛屯矿业(600711,股吧)、鹏欣资源(600490,股吧)、云铝股份(000807,股吧)、洛阳钼业、南山铝业(600219,股吧)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10%,表现突出,值得关注。 个股方面,领涨股盛屯矿业未来或将继续强势表现,进入2015年,有多家机构对盛屯矿业进行了调研,并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其中方正证券(601901,股吧)表示,2014年,公司产业链金融业务发展迅速,全年取得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262.88%;有色金属矿山的前期投资规模较大,冶炼、加工行业的产品价值较高,在投资和生产中都有较大的融资需求,有色金属的金融服务市场是巨大蓝海。在矿业、金融业务齐发力下,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仍可期; 长江证券(000783,股吧)表示,稀土板块2015年上半年行情值得期待。2015年初稀土配额已经取消,持续半年的专项整治计划也将于3月31日到期,5月2日稀土关税到期,资源税出台呼之欲出。行业基本面上,磁材领域受益稀土上涨,钕铁硼价格出现回暖,而下游汽车领域需求将持续增长。由于“WTO败诉引发出口配额放开从而倒逼政策出台”的逻辑正步步兑现,因此对稀土矿业及下游永磁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银行利息下调了吗?最近一个银行利息下调时间是什么时候
哈哈...明天马上就要下调了!
今年第二次降息日期
2015年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央行最近到底会不会降息?
央行昨日发布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显示,央行28天期正回购中标利率持续下降,并再次创下近年新低。对此,昨日有观点指出,央行试图通过此举施压银行,鼓励银行对企业放贷。根据公告,央行昨日进行了交易量为5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仅为1.81%。此前的11月20日,央行曾在公开市场进行了交易量为6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而自11月以来,央行正回购中标利率一直都维持着显著的下降态势。在11月20日正回购中标利率大幅下降之时,曾有分析人士猜测,正回购利率的持续下降和创出新低说明央行即将再次降息支持经济,并且幅度至少在54个基点。其中的道理很好理解。所谓正回购操作,就是央行以央票、国债、金融债等从银行手中回笼现金。一旦正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急剧下跌,也就意味着银行将资金投入在这部分的收益将大幅降低。自然而然的,央行需要为银行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否则银行将“入不敷出”。但耐人寻味的是,央行并未在上周末如“期”降息。央行副行长易纲还在上周末表示,我国现有利率水平比较合适,今后会按照货币政策要求,适时适度调整利率。不少机构预测,这番表态或意味着短期内不会降息。那目前对于央行来说,另外拥有的选项显然包括:优先针对近期争论颇多的“银行惜贷”开刀。央行此前已宣布,为了保证充足的流动性供应,将由每周发行的央票改为隔周发行。央行已连续三周在公开市场净投放,其中上周净投放155亿元,前周净投放845亿元。一位银行业人士昨日表示,当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是充足的,“从各大银行纷纷出手争购央票就可看出来了”,不过出于对经济不景气的预期,银行针对部分出口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放贷日益谨慎。而据一位近日跟随某知名外资行研究部赴温州调研的人士透露,当前温州的中型出口企业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已经很难。在此情况下,央行正回购中标利率的降低,或许确实将在客观上起到促进银行放贷。银行交易员介绍,银行资金成本最低约在2%,若银行以1.81%中标央行央票,“太不合算了”。但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央行此举对于银行放贷的刺激还有待观察。“如今的银行是已经上市的商业机构,很有可能的情况是,这些银行宁可牺牲点利润、甚至亏损,也不愿发放些可能有去无回的贷款。”鲁政委说。(姚伟)央行停发1年期央票国债回购中标利率降至1.81%昨日,央行停发1年期央票,进行了50亿元为期28天的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1%,较上周1.90%的水平再下降9个基点(1个基点=0.01%)。这也是正回购利率连续第10周下滑。10周累计下滑139基点昨天进行的正回购操作交易量为50亿元,较上周减少了10亿元。此外,此次正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继续下滑,中标利率1.81%,较上周1.90%的水平再下降9个基点。9月16日以来,28天的正回购利率连续10周下滑,下滑幅度累计139基点。央行释放资金信号明显。所谓正回购,就是央行与某机构签订协议,央行将自己持有的国债按照面值一定比例卖出,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后,再将这部分国债买回。买卖之间的差价,就是这段时间内资金的使用成本。与发行央行票据一样,正回购也是回笼货币的一种手段,正回购越少市场的资金就越充裕。如果回购利率高的话,说明央行想向市场要钱,回笼资金,回购利率低则说明央行不想向市场要钱,想释放资金。或随全球央行同步降息央行副行长易纲前日表示,我国现在的利率水平比较合适,缓解了短期内的降息预期。但市场机构仍坚持认为,国内大幅降息确有必要,下次降息最可能发生在下月中旬,降息幅度市场预计为54个基点。市场人士认为,2009年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加大的风险,目前国内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降息刺激企业融资需求,缓解企业成本及亏损压力的意义不容忽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10月以来,全球央行纷纷大幅降息,相比之下,中国利率水平偏高,大幅降息具备可操作空间。他预测,下次降息可能发生在12月中旬,即跟随美联储和全球央行同步行动。央行28天正回购近期操作情况时间交易量中标利率9月16日400亿元3.20%9月18日160亿元3.16%9月25日310亿元3.12%10月9日50亿元3.03%10月14日600亿元3.00%10月28日100亿元2.86%11月6日100亿元2.60%11月11日100亿元2.16%11月20日60亿元1.90%11月25日50亿元1.81%(新京报)央行50亿正回购利率再降9个基点继上周四央行开展了一项60亿元28天的正回购操作后,央行昨日又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一项正回购操作,期限28天,涉及交易额为50亿元人民币,中标利率1.81%,较上周1.90%的水平再下降9个基点。此前两周,央行正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已经分别下降了44和26个基点。早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加强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决定隔周发行1年期及3个月期央行票据。对于央行频频发出的“释放流动性”的信号,东方证券分析师冯玉明指出,央行进一步降息和降存款准备金率是必然的趋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这些政策举措对于实体经济的拉动效果难以量化。而高盛高华首席策略师邓体顺同样表示,“虽然央行投放流动性、放松信贷的举措非常积极,但流动性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只要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那么钱还是不得不停在银行体系里面。”(每日经济新闻)50亿正回购利率再降12月中旬可能大幅降息央行25日进行了50亿元28天的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1%,较上周1.90的低位水平再度下降。此操作行预示央行继续流动性宽松的同时,降息预期再度提升。上周五,央行周末降息的消息一度风传,不少专家及机构认为有降息54个基点以上的必要。昨天央行正回购50亿,较上周减少10亿,中标利率降9个基点。此前11月1日进行的正回购操作交易量为100亿,中标利率为2.16%。从三周以来的数据对比看,一是利率不断降低,二是正回购交易量不断缩小。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中标利率看,金融机构规避风险倾向在不断加强。投标的金融机构数量很多,虽然中标利率仅为1.81%,但由于无风险,在目前情况下银行情愿减少投资的收益水平。鲁政委说,“从几周来央行正回购的交易量来看持续缩量。表明其不愿更多回笼流动性,发出保持流动性宽松信号。”央行本周停发一年期央票,早前把央票发行频率改为隔周发行,且发行量大为较少。正回购的操作数量及交易量也在减少,预见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将以净投放的宽松货币政策为主。鲁政委表示,从近几次正回购操作来看,考虑到央行不同的货币政策一致逻辑,降息预期在不断加强。12月中旬有快速降息的必然,存贷各项基准利率降息幅度有可能达到54个基点以上。判断12月中旬和美联储的降息时间较为吻合。中国央行前两次降息,均有联系全球共同降息的背景。由于在金融危机中,单方面降息可能导致热钱以及投资资本的净流出,全球共同降息将可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2023年六月银行降息是真的吗?
央行降息,是指央行下调存贷款的基准利率,意味着以央行基准利率为执行利率标准的银行贷款利率会有所下降,根据官方发布的相关信息,2023年央行未来降息的具体时间和降息情况为:
6月进行一次降息,利率降低0.5%;9月进行一次降息,利率降低0.75%。
央行降息的信号,意味着金融市场会更加宽松,有利于投资、贷款。若未来央行成功实现降息,那么借款人可以凭借个人良好资质申请到更低利息水平的银行贷款,能够有效提高市场经济的活力。
央行6次降息分别是什么时间
展开全部央行6次降息分别是:2014-11-22、2015-03-01、2015-05-11、2015-06-28、2015-08-26、2015-10-24
央行四次降息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央行6次降息分别是:2014-11-22、2015-03-01、2015-05-11、2015-06-28、2015-08-26、2015-10-24
关键时刻!央行又“降息”!一次20个基点,你看懂了吗?
公告刚一发出,很多媒体都解读为“降息”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需要注意的是,之前看降息,主要看贷款基准利率。央行一调降就完了。如今看降息,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央行的“引导”逻辑,为啥是引导?且听小编分解~
首先,央行是什么?央行是银行的银行。银行借钱给企业有利息,央行借钱给银行同样也要有利息。所以,贷款利息的调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央行给银行的利息低了,理论上,银行给企业的利息才能跟着降。
然后我们再看看逆回购,简单来说就是央行借钱给各大银行、证券公司,这钱不是白借的,银行得把手头的债券、票据等交易给央行,然后支付一定的利息。过段时间,这些金融机构再从央行手里把这些债券买回来,相当于还本付息。
这次央行逆回购利率降了多少?20个基点!之前就算调降,幅度也只有5或者10。
事出反常必有妖。逆回购利率一降,意味着商业银行给央行的利息降低了,获取资金的成本大幅下降。
央行的逆回购利率一降,其他放水操作的利率也得降啊!相应的,各种酸辣粉(SLF)、麻辣粉(MLF)的利率也会下调。
酸辣粉、麻辣粉,是央行通过各大商业银行放款给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重要工具。酸辣粉是短期,一般是3个月内,麻辣粉期限更长,3个月到1年。
而银行想要用麻辣粉从央行手里拿钱,就需要把自己手里的国债、票据等作为抵押物,抵押给央行,再支付给央行一定的利息。
然后,银行再把从央行手里借来的钱,转借给中小微企业。等贷款到期,银行需要连本带利把这笔钱还给央行,换回自己的抵押物。这样一来,大家就想通啦。
央行大幅下调逆回购利率20个基点,传导至一年期MLF利率,也可能下调20个基点。MLF下调带来的结果,意味着企业实际获得贷款的利率下调。
这个贷款利率怎么看?就是LPR,它是多家银行给大客户还有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报价,每个月20日都会更新。
所以,在上游逆回购和MLF大幅调降的情况下,下游的LPR大概率也会下调。看来4月贷款利率很有可能会下降。
我们看到,财政政策目前也祭出了三板斧,分别是:发行特别国债、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专项债规模。财政赤字提高,代表官方的态度,今年很可能超过3%。地方**专项债,主要用于各地的新老基建、公共交通、医疗设施等领域。
动静最大的,还数特别国债,时隔13年再次重启。
特别国债特别在哪?主要就是它不纳入财政赤字,历史上也仅仅用了两次,认购方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
第一次是1998年,当时国企下岗、企业三角债严重,银行呆账坏账岌岌可危。财政部向四大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来补充国有大行资本金。
第二次是2007年,发行了1.55万亿特别国债。当时A股还在牛市中,这些特别国债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中投公司资本金。
今年发行的特别国债的用途是什么?目前官方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结合之前的例子,很有可能用于补充商业银行和国有大行的资本金,以及用于支持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失业救济等民生领域。
对特别国债的发行过程,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表示,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方式一,由财政部定向发行特别国债给商业银行,利率参照再贷款利率,央行通过降准或者再贷款为商业银行提供等量流动性,财政部借此进行财政贴息、转移支付和支持基建投资等。为了提高商业银行持有特别国债的意愿,也可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将特别国债用于存款准备金缴纳的方式。
方式二,参照2007年特别国债的发行方式,可由央行借道政策性银行的方式购买部分特别国债。
方式三,还可进一步创新特别国债的使用方式,用于支持银行永续债发行,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意愿。
在疫情稳步控制的背景下,中国大概率不会像美联储那样无限量放水,引导降息+特别国债组合拳,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政策布*的重点。
来源/A股你莫愁、中国证券报、快生财 编辑/苏小财
您的转发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2020年7月降准又降息是哪天?
2020年7月降准又降息是7月15日。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降低贷款利率。这一决定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投资和消费。降准和降息可以提供更多的流动性,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鼓励更多的投资和消费行为。这一举措延伸了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通过降准和降息,**希望提振市场信心,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增长。需要注意的是,降准和降息的具体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因此,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及时了解并适应这些政策变化,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