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元兑换人民币汇率最新2022年12月31日 | 汇率网
2022年12月31日最新消息,今日澳门元(MOP)兑换人民币(CNY)汇率:1澳门元≈0.8681人民币,根据今日汇率1澳门元可以兑换0.8681人民币,本站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澳门币(澳门元;葡萄牙语:PatacadeMacau;货币代码:MOP;货币符号:MOP$),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货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符号CNY),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币符号为“¥”。
2023年11月10日最新消息,今日澳门元(MOP)兑换人民币(CNY)汇率:1澳门元≈0.9049人民币,根据今日汇率1澳门元可以兑换0.9049人民币,本站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2023年11月09日最新消息,今日澳门元(MOP)兑换人民币(CNY)汇率:1澳门元≈0.9045人民币,根据今日汇率1澳门元可以兑换0.9045人民币,本站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2023年10月22日最新消息,今日澳门元(MOP)兑换人民币(CNY)汇率:1澳门元≈0.9083人民币,根据今日汇率1澳门元可以兑换0.9083人民币,本站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人民币国际化(精选5篇)
时间:2023-04-0509:26:54
一、国际货币的职能
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国际货币具有传统的三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
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是指国际货币作为一种单位价格,可以用来衡量或表现国际市场上“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比较。在私人部门交易中,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作为计价货币在国际贸易中表示国际间商品与劳务的价格,或者表示国际投资时债权债务的关系。在公共部门中,国际货币发挥价值尺度是作为其他国家货币的基准货币来表现的。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以货币偿付债务。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经济行为的发生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的分离所引起的货币单方面运动。在私人部门交易中,是在商品劳务交易中充当交易媒介,被用于国际贸易支付和债务清偿等。在公共部门中,其作用是**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和为国际收支差额进行融资。
货币的储藏手段在一国国内表现为储藏一定的购买力,而作为国际货币其储藏手段则转化为货币的储备,表现为居民的价值保存和国家的外汇储备。
官方部门方面,迄今为止,我国已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俄罗斯、吉尔吉斯、朝鲜和哈萨克斯坦八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有关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协定。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六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0年3月24日,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及中国香港金融管理*总裁共同宣布:清迈协议正式生效。
私人部门方面,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2003年1月9日,香港开办人民币个人业务。2004年11月4日,澳门开始办理人民币个人业务。2008年7月1日,台湾开始正式开办人民币兑换业务。2011年年初中国银行开始在美国开放人民币业务,允许美国的公司和个人买卖人民币。国内学者从货币国际化发展的功能和空间划分,将货币国际化分成这样几个阶段:
有分析可知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可能人民币国际化会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
从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条件看,中国已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
(一)中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军事、**能力
中国的GDP总量在2010年达到397983亿元,较上年增长10.3%,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近年来中国的GDP在稳步提高,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可见其经济实力在逐步加强。
另外中国不仅国内政*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国际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重大会议上有较高的话语权。这也说明中国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因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其强大**实力的保证。
自从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同期数据(8501亿美元),跃居世界外汇储备榜首。有着良好的信誉可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汇兑要求。
2009年7月,***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的365家企业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试点地区扩大至20个省、市、自治区,区域则由我国的香港、澳门以及东盟扩展至全球,试点业务范围进一步明确为跨境货物与服务贸易以及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2011年1月,人民银行管理办法,试点地区的企业可以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进一步的展。
中国国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黄金交易市场等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尤其是已初步健立了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等组成的银行体系,可以很好地执行中央银行制定的政策,及时准确地看到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经济和不断提升的国际竞争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1.人民币还没有完全的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在1996年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并且资本项目在逐步放松管制。人民币若要实现自由兑换,必须要先实现利率市场化。中国的利率还是处于严重地**干预下,不可能在很短一段时间下完全放开。另外中国迟早会完全放开资本和金融市场,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但是在全球金融市场处于严重波动的当前,还谈之过早。
中国金融市场不发达表现在发达的和高度流通的二级市场不完善。实现货币国际化主要就是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外汇市场,尤其是要拥有离岸金融中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例如,美国、日本和欧洲都拥有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市场。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渐推进,中国的金融风险也将进一步加深。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监管职能还不完善。如果国外持有者恶意挤兑中国,中国将很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中国的监管体系还远不能应付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风险。
3.汇率形成机制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并且面临升值的危险
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中央银行对汇率的形成还是具有很强的决定权,由此形成的汇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汇率。
从2005年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逐步提高。一方面可以说明中国经济状况良好,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的压力。但更多的是不利方面的,例如,会抑制出口,不利于经济发展;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会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使中国的外债规模扩大;会吸引大量国外游资,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1]何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选择[J].金融与保险,2010(1):39.
[2]邱兆祥.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3]吴腾华.国际金融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张彦.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M].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2):62-66.
[5]王战.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06.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尤其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更加凸显,而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该业务的稳健发展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尤为重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经国家允许指定,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政策范围内,直接为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相关服务。为提高应对国际货币体系动荡的主动性,及时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对保障我国经济金融稳健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路径
(一)货币国际化:理论分析
从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实践历程和理论研究看,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满足如下基本条件:一要有足够高的国际贸易占比。Grassman(1973)认为在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贸易中,一般会选择出口国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贸易规模直接决定货币的国际需求。英镑和美元国际化初期,英国和美国进出口贸易分别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和15%左右,联邦德国和日本也分别为10%左右。二要有足够大的经济规模,Bergsten(1975)认为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应包括经济与**两个方面,关键货币是由最强的经济实力所支撑的。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时,其GDP分别占世界的5%和27%;马克和日元成为国际货币时,其GDP占世界的5%和7%。三要保持较稳定的货币币值,Krugman(1980)认为具有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媒介货币的前提,而稳定的价值对于一国货币保持低水平的交易成本至关重要。
1970-1989年联邦德国年均通胀率为3.9%,汇率年均变动仅为1%,为马克成为国际货币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金融市场发达、货币可自由兑换、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等也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成功发展成为国际货币的国家均对本国货币的国际化采取一定的制度安排。李建军(2003)认为英镑利用了殖民战略,美元利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制度,马克和欧元国际化依赖的是货币联邦制的区域性制度安排,而日元由于单边推进并实施了不恰当的政策,所以未达到预期目标。
李稻葵、刘霖林(2008)认为在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逐步改善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为人民币走出国门的创造成熟条件。任哲、王思程等(2008)认为应在时间、区域、功能上取向阶段性,先周边后区域再全球,先贸易后投资再储备。即在地域上先使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台三地及俄罗斯和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流通,逐步再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在货币职能上先使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使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并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
1.英镑与美元。英国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具备了绝对的经济优势,但其贸易收支却始终是赤字。已显现大英帝国逐渐走下坡的征兆,但从金融循环来看,贸易赤字(逆差)将本币英镑作为世界货币播种到全世界,由于英国实行金本位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在1870-1914年英镑发挥了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然而在二战中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的美国,为挤开传统世界货币―英镑,先是在大战期间对欧的军事援助都使用美元结算,战后再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提供了130亿美元的复兴援助,仍要求用美元结算,其目的实际上起到了保证有一定规模的美元外流的作用,并有效地将美元渗透入欧洲,然后实行自由贸易主义,开放国内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推进了美元全面成为世界结算货币的进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美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但美国却一直利用积累的贸易顺差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投资,以弥补美元的回流。美国利用其在二战中建立的世界霸权地位和世界第一的黄金储备量,通过布雷顿森林条约,将美元升级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并由此站稳了世界结算货币的第一把交椅。虽在1971年美国出现战后的第一次贸易赤字以后,且贸易赤字在1984年起还不断地扩大,其巨额的贸易逆差,对美国的国内经济产生了很多负面作用,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却从未受到丝毫撼动。至今,全世界已到了虽不想储备美元但又不得不储备的地步。可见,长期的贸易逆差在客观上起到的使美元净流出并被储备的效果。
2.马克与日元。德、日两国在20世纪60-70年代所处环境大致相同,大量的贸易顺差给两国货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经济都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在此背景下,德、日两国都选择逐步放松并最终放弃外汇管制,两国货币的国际化都始于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得益于区域货币联动机制的制度设计。德国在马克升值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通过资本账户逆差大量向外输出马克,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马克供应,减轻了国内的通胀和马克升值压力,避免了因美元贬值购买资产的损失。德国马克稳健的走势加上德国央行的公信力,导致马克在区域贸易投资中被广泛采用,并被广泛接受为国际储备货币,从而促进了德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本通过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国内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日元面临升值压力。但日元的不稳定和自由浮动,其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效能也无从发挥,这是扼杀日元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可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对国际化结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日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当今中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本币进入升值的通道。但当今世界金融格*已基本成型,人民币要想楔入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必将招致既得利益集团的极力抵制。
纵观历史上英镑、美元、马克和日元国际化的条件和路径:货币国际化与一国的经济实力相联系的,与该国资本账户的自由化进程和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在持续大额贸易顺差条件下,由**通过推动各种形式的本币对外融资输出金融资本,继而带动产业资本输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本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强化本国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储备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本币的境外自我循环,最终实现国际化。
(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1.经常项目层面: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人民币成为区内贸易货币结算奠定了基础。我国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进出口总额已超过GDP的60%。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巨大的经济体量和不断上升的全球经济影响力,使得人民币初步具备了越出国界发挥货币职能的条件;同时货币多样化的组合可以减少因为储备货币的币值波动,而带来的储备货币资产的缩水情况。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增加国际货币的币种和数量,形成多元国际货币的格*,有利于发挥“反格雷欣法则”,使处于强势的国际货币更好地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同时使处于弱势的国际货币减少其发挥效应[1],该机制的优势性在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很好验证。因此,我国境外人民币业务的范围逐步扩大,而且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或兼并收购,从事跨国投资、生产和销售。截至2010年底,参与试点的出口企业由最初的365家增加到67359家,为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奠定了基础。
2.走向资本领域:布林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动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信用货币本位和浮动汇率制为主的时代。发生在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美元“一币独大”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以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为此,各国迫切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币种。从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也让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受到欢迎,如人民币在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已经成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人民币跨境结算有效避免了美元汇率波动过大所造成的损失,实现了人民币作用范围从国内向国际的扩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与恶性循环不断演化的形势下,不但境内进出口企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强烈需求,而且那些希望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收益的境外出口商,及在内地有相当投资规模和人民币收入的外资企业,对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也具有较大需求。因此,应在全球多元贸易结算体系中增加人民结算的领域和空间,使全球多元结算体系更具有灵活性和活力。
3.**间合作层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继续扩展,需要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间合作是树立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保障和推动人民币的全球流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目前,合作内容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双边贸易本币结算,“金砖国家”等对此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向,中俄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已经签署;二是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我国已与韩国、香港、新加坡、新西兰等1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三是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即在边境贸易中推动人民币结算,已在中国和越南等国的边境贸易中付诸实践;四是与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ADB)、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等,在人民币参股、经济合作与发展、贷款、官方援助等方面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中委大额融资项目是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典型案例,实现了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部均衡和重大突破,这为跨境人民币结算谋求一般均衡提供了有益借鉴[2]。
4.企业效益层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积极效应。相对外汇结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优势明显。据统计,仅仅委托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的费用就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3%,同时还涉及到开信用证、结汇以及汇兑等费用。综合起来,采用人民币进行对外贸易结算可降低了企业4%-6%的贸易成本,进而有效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银行间合作层面:商业银行进行海外拓展、完成国际化布*,开辟新的盈利空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跨境业务逐渐在周边、区域、全球等不同范围,投资、融资等多个领域全面展开,提高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开辟新的盈利空间。随着人民币对外投资的放开,促使各商业银行加大境外扩张的步伐、加速完成国际化布*,商业银行通过海外网络扩张,拓展人民币跨境业务。
(二)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1.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展面临制度和政策约束,增加了宏观经济调控难度。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展面临制度和政策约束,如跨境人民币结算与边境贸易外汇管理的政策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增加了宏观经济调控难度。
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更大国际风险冲击,对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涉及央行、银监会、外汇*、海关、财政部、商务部、税务等多个部门,目前权责关系不明确,信息共享和管理机制容易出现不协调,难以形成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有效监管。由于货币壁垒的消失,国外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都有可能通过国际途径传递到我国。境外人民币资金将可能以热钱形式流入境内,增加境内流动性泛滥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压力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后,对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3.中资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制约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纵深发展。从交易成本看,境外企业一旦将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其交易惯性将持续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由于中资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人民币结算的境外推动力不足,境外企业人民币计价结算意愿不强,美元的世界货币功能短期内还难以撼动。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6月,在与中国相关的支付活动中,非人民币占到98%,美元占比约80%;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占0.24%,中国的贸易额在全球贸易中占11.4%,前者大大低于后者,而且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两地分别占总结算量的74%和13%。因此,在货币地位上难以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竞争,制约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纵深发展。
退税环节与边贸核销[]退税时提供银行入账单应与外汇管理部门出具的出口收汇核销单相匹配⑥。[]收汇核销时提供的核销单与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无需一一对应。[]人民币现金结算不享受出口退税,人民币出口退税与核销政策不匹配影响边贸企业正常退税,政策预期效果难以发挥。
真实性审核管理要求[]结算行应按规定负责人民币跨境交易的真实性与一致性审核,央行按日总量匹配核对,出口报关和退税均不需要提供外汇核销单⑦。[]边贸企业应按出口收汇核销管理规定向外汇*申领出口收汇核销单,办理出口报关、收汇及核销等手续⑧。[]企业出口只要用人民币申报,海关就允许不用核销单报关,且这部分报关数据不会通过电子口岸传输到外汇*⑨。二者要求不一致,真实性审核政策差异导致外汇*出口报关数据缺失。
4.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对我国专业人才队伍与交易系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我国商业银行人才队伍建设与后台系统建设面临挑战。尽管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功改制后,已逐渐培养出一批具备竞争力的人才,但与境外人民币创新业务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由于我国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后台系统仍处于本外币隔离的状态,不适应境外人民币创新业务的需求。第二,人民币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规避机制仍有待完善。人民银行与我国周边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之间尚未建立货币定价机制。由于周边国家的货币多为非自由兑换货币,与人民币无法形成基准汇率,结算需通过第三国货币(美元或欧元)进行套算;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经营业务相对简单,缺乏境外经营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利用汇差、利差的套利产品对商业银行的汇率利率组合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使境内外资金流通更加便利化,境内外融资产品的套利空间存在也引发了一些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跨境业务的产生。不仅为洗钱等金融非法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同时也加大了商业银行对贸易真实性审核的难度。
(一)进一步加强监管体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一是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制度。要建立高效运作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以利于中外金融机构能在符合国际惯例的健全的金融法制环境中进行良性竞争发展,维护本国经济金融的稳定[3]。二是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培育和发展人民币业务海外市场。注意认真选择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以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领域为引导,逐步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增强本区域货币联动。应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要求,制定相适应的外汇管理协调政策。鼓励境内外企业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各类外贸人民币信贷工具,降低人民币国际结算成本,不断完善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三是健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种货币跨境流动的监测机制,制定相应的检查管理制度,明确检查主体资格和检查流程,对违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各种行为实施处罚,有效维护正常的人民币国际结算秩序。
(二)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一是加快跨境人民币交易网络系统建设,提升清算质量。应加大本外币系统的融合力度、提升本外币系统的联动效率。应尽快将本币结算币种纳入到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会计核算系统升级,做到即时入账,及时平仓,提升境内外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质量,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二是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风险监测体系。应加强央行对本外币市场联动的分析、预警、预测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根据海外人民币的规模情况分析研究调控的渠道和效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同时,要避免出现像日元那样的大幅波动,导致非居民对人民币稳定缺乏信心,探索建立货币清算银行。应该建立区域性或多边性的货币结算或清算银行,解决多边货币结算所带来的众多问题。三是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增加其自动识别和分离人民币跨境汇款的功能,升级统计监测系统的银行接口程序,增加人民币会计账户系统向统计监测系统导入人民币跨境收支基础信息的功能,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三)搭建境内外信息资源平台,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举
一是依托人民银行RCPMIS系统,按照便利化原则,搭建人民银行、外汇、反洗钱、商业银行、海关、税务、环保信息共享数据服务平台。通过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网,建立起进出口人民币报关、人民币跨境收付、出口退税及绿色环保的联动监管机制;并提高决策部门的调控能力。**部门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决策体制,对新出现的经济问题及时反应、迅速调控。二是按照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搭建境内外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境外分支机构、外部评级公司、咨询公司等渠道,搭建境内外信息资源平台,力争尽快熟悉掌握境外市场规律和有效识别境外市场风险,有效提升包括境外信用风险、**风险等风险敞口的管理水平;并依法向有关部门公开披露信息,推动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举。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和海外分支机构建设,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一是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的人才储备,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跨境人民币业务对商业银行人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应进一步提高国内经济研究水平,建立一批高水平智囊机构,能对出现的各个领域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专业性研究,并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建议。为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进程,需要重视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国际结算及相关业务的人才,有效推动业务的发展。二是加快海外分支机构建设,提升对境外风险的识别能力。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定价能力,有效控制创新业务的汇率风险。应积极配合金融监管机构,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过程中新出现的操作风险、政策性风险进行研究,特别应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防控,防止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成为非法金融活动的温床。三是银行机构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的动态管理系统,引入适当的资产管理工具,面向收益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产品创新,将贸易融资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结合,推动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深层次发展,为各类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4]。
(五)加强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及协调,构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生态环境
应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及协调,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与周边国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稳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业务的开放[5]。积极开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合作,培育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加强**间的沟通,消除一些政策壁垒,共同营造互惠互利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环境;加强与香港、澳门监管当*协商,允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参加行在当地办理企业人民币存款质押融资业务,适当放宽企业在当地银行人民币账户取现限制。此外,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贸易对象国金融主管部门,促进在其境内银行开展人民币相关业务,帮助中资商业银行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支持中资商业银行在对方国家开设分支机构,构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生态环境。
注释:
①《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银发[2010]249号)。
③《国家外汇管理*关于边境省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核销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0]40号)。
④《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试点地区银行申请人民币购售额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10]162号)。
⑤《国家外汇管理*关于完善广西边境贸易银行结算账户结售汇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汇复[2009]274号)。
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关于边境地区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准予退(免)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0]26号)。
⑨海关总署《监管司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监管函[2009]255号)。
参考文献:
[2]卜凡玫.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资本推手:中委大额融资项目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1(1):33-37.
[3]曾.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法律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1):78-81.
[4]沈继伦.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9(5):47-48.
[5]马松峰.我国边贸结算本币化与人民币区域化问题[J].经济视角,2009(2):44-46.
[6]朱君.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10(9).
货币是国家经济的体现,因此相当多国家发行本国货币并要求在本国境内的经济交易使用本币支付,外国货币必须兑换成本国货币在本国才具有购买力。例外的是,实行美元化或欧元化等的国家,本国不再发行货币,允许美元或欧元在该国境内使用。另外,也有一些中小国家,允许在本国境内使用外国货币。当人民币发挥诸如美元、欧元的作用,被其它国家广泛接受并用于跨国交易的支付结算以及官方储备时,人民币才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现钞、非现钞形式以及人民币标价的金融产品在境外流通并被非居民持有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人民币从境内持有使用到被非居民持有使用的过程,因此,不同时期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存在差异。通常,将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三个层次,即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国际投资和国际借贷中使用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纳入其它国家官方储备范围。当人民币完成这三个层次的国际化后,人民币即成为国际货币。根据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分析,货币国际化一般是从本国货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开始,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国际借贷和国际投资等跨境交易使用本国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是被其它国家普遍用于官方储备,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本文对有关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提出如下观点:
一、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以人民币自由兑换为前提
1.货币国际化与货币可兑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是适用范围和状态不同。货币可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可以自由地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其它国家货币,或者反向操作。根据国际间经济交易的限制划分,货币可兑换可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与资本项目可兑换。货币国际化是指该国货币可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在外国之间或者本国与外国之间相互购买和支付,即本国可用本币向第二国支付,第二国可用此货币向第三国购买商品,第三国可用该货币向第四国投资:本国货币为非居民广泛接受。目前世界上许多种货币都实现了可兑换,但只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少数几种货币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国际化。
二是实现的过程不同。货币可兑换取决于货币发行国**决策,属于政策供给决定的,**可决定该国货币随时可兑换,而国际化则取决于货币之间的竞争,并非**政策就可以决定,为需求导向。
理论上两者并不互为前提,但是持有一种不可兑换的货币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持有者的潜在成本。一国货币的国际化高级阶段必然要求该国货币可兑换,但未完全可兑换并不妨碍该国货币的部分国际化,这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货币可兑换为货币国际化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货币国际化是可兑换的肯定和发展。
如前所述,人民币可兑换取决于**的政策和判断,即根据人民币可兑换后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决定是否实现可兑换,而人民币国际化虽然也需要**推动,但能够国际化还是取决于国际货币之间的竞争,因此,人民币可兑换并不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前提,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必然对可兑换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如国际化后必然要求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3.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取决于人民币可兑换的程度
目前履行国际货币职能的均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货币之间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货币不可兑换意味着持有这种货币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增加持有这种货币的成本,进而削弱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愿望。如果人民币更广泛地实现自由兑换,居民可以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投资、跨境借贷,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可以投资境内金融市场,这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还不具备完全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但是,在人民币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借贷等方面发挥一定程度的计价结算功能。当然,人民币广泛用于储备货币及国际经济交易的结算还是要求人民币自由兑换。
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资本项目没有彻底开放,人民币不能完全可自由兑换,也就不可能完全国际化。应该看到,货币国际化比资本项目自由化包括更多内容,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例如,香港早已实现了资本项目自由化,港币可以自由兑换,但却不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货币,甚至不能说是真正国际化的货币。在世界各地都可以买到美元,但并不能在世界各地买到港元,如在**地区根本买不到港元。而且,实现了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国家并不一定希望实现本国货币的国际化。例如,新加坡很早已实现了新元的完全可兑换,但在相当长时间内新加坡对新元的国际化采取的是不鼓励政策。
二、人民币用于边贸结算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
分析人民币用于边贸结算的现状,不难发现现行的人民币边贸结算是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安排,与主流国际贸易结算相去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的边贸结算大多以人民币现钞方式进行,而没有采用采取银行汇款及信用证、托收方式等非现金方式。二是采用了两国央行代表双边**签约方式以及商业银行对开账户方式来确定人民币的结算地位,类似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部分东欧国家间开展的记账贸易模式,而未纳入银行主流结算渠道。因此,人民币用于边贸结算虽然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但其本身与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很大距离。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是用于货物贸易的国际结算与国际借贷、国际投资可以同步进行,无须界限分明,错失良机
这是因为:一是货物贸易的国际结算是建立在我国庞大的进出口贸易基础之上的,是有着实体经济发展这一厚实的物质基础的,也是应运实体经济需要而提供的一项金融服务。二是用于货物贸易的国际结算属于经常账户交易范畴。我国于19%年就实现了人民币经常账户的可兑换,因此人民币用于货物贸易国际结算在法理上是没有障碍的。只是在现行法律上仍受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三是货物贸易的国际结算是当今主流国际货币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功能,是一项基础性金融服务。货币的国际化应该从此功能开始。
四、发挥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作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离岸金融市场是为规避货币发行国的管制发展起来的,当时的离岸金融中心都是建立在货币发行国以外的地方并由他国来发起建立。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目的,是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前往交易其它国家的货币,以在确保本国货币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下发展国际金融业务。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境外离岸中心的竞争,在本国由非居民参与的本外币离岸交易也逐渐出现,如日本、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人民币是中国的本币,在中国外汇管制逐步放松、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情况下,由中国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并无太大意义,因为,就目前发展情况看,金融机构对于居民和非居民的本外币账户均可以在符合监管要求(如短债指标、会计系统上区分账户等)的情况下开立,设立离岸账户的条件已不复存在。此外,国际上己瞄住我国的金融资源,CME推出了人民币衍生品交易,新加坡交易所推出针对我国A股市场的A50股指期货,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人民币NDF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己成为影响中国人民币汇率远期定价的主要因素。在境外人民币市场日益壮大之际,在考虑在国内设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现实意义不大且未必有吸引力,现实的考虑是允许非居民直接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投资。
五、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关系
如前面分析的,国际货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否则持有这种货币的高成本导致其不可能被广泛接受,而自由兑换的货币一般采取的都是浮动汇率制,因为自由兑换意味着供求不固定,那么价格也就不能固定,否则失去价格调节机制会出现供求不平衡的情况,这种货币面临投机冲击将无法保证自由兑换了。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非居民可以开放式的赎回外币,内在要求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因为,跨境人民币的流动及其相伴的汇兑活动,势必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更大的影响,这需要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降低投机资金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
本文研究的是人民币为何和如何成为国际货币,但是未来的国际货币是货币,还是一种与无关的货币,是一个理论上存在争议的问题。创造与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现实可操作性值得商榷。
1.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的宗旨之一。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
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当前以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2.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
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是无效的,因为多数国家货币都以该国货币为参照。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不仅储备货币的使用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发行国也在付出日益增大的代价。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
3.超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以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上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早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下称SDR),以缓解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超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4.从短期来看,由于意识形态和国情不同,国家之间在财政货币政策上的统一非常困难,而且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具有决定权,为了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不可能放弃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地位,因此,超货币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超货币的最大障碍是货币本身缺乏价值基础保障,一旦国际政策发生不协调,这种货币并没有国家的保障,购买力将难以实现。而诸如美元、欧元或日元等货币,尽管其价值存在不稳定因素,但仍可以在货币发行国实现购买力,缺乏价值保障可能是超货币发展的最大障碍。换言之,如果超货币得不到国家**的法律保障和国际政策安排保障,它得不到广泛认同和接受,因而不会有产生的现实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黄泽民:“分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融资》,2009年第5期
[2]黄泽民等:《货币银行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3]赵海宽:《人民币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之一》《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4]姜波克、张青龙:“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新金融》,2005年第8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探讨;对策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5日
美国金融危机暴露了现存世界货币体系的弊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实施货币多元化的呼声渐长,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值得考虑的发展对策。虽然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国际化持有不少争议,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利好大于其弊端。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及发展条件
货币国际化是指货币能够脱离本国国界,在国外范围内流通,成为世界人民普遍认可并充当世界货币职能的过程。蒙代尔认为,一国货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是有标准的,如货币流通范围大于原有法定的流通范围,或者是该货币被其他国家及地区在经济交往活动中大量模仿并广泛使用。一般来说,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中国范围,在国外流通,并且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使用货币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作支撑才能更好地进行,如稳定的***面、强大的经济实力、充足的国际储备、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金融市场等。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活动在货币领域作为世界货币形式的另一种表现。目前,国际边境贸易、旅游花费和价值储藏等是境外人民币使用的主要范畴和方面。香港是人民币国际流通量最大的地方,世界各国货币可以在香港兑换**民币,人民币也可方便地兑换成外币。在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和其他各国,人民币每年的国外流通量也都很大。人民币国际化正向更大更广的范围发展,世界上好多国家都允许和人民币相关的自由兑换活动。具体表现为:2000年,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一起签署了《清迈协议》,此协议将方便其协约国的货币互换,提高抵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2008年,***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先后与俄罗斯、韩国、蒙古、越南、缅甸等签订双边货币结算协议。2009年,先后与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10年,《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都是直接将法兰特兑换**民币来结算。2013年,第五次中英经济财经对话,中国和英国同意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
1、利于国际货币改革,促进货币多元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世界货币,美国**为获取更大利益,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发行不合理的货币计划,使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美元贬值造成各国外汇储备的相应缩水;相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对外贸易量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中国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等。这些将使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另外,我国有条件且有能力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也将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要求,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各方面改革,促进货币多元化,推进全球经济发展,减轻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负担。
2、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提供更多选择。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元贬值使不少国家遭到巨大损失。为了防范及应对金融风险,各国不得不考虑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货币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提供更多选择,满足各国不同的货币需求,防范、减少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如中国有价证券,中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短期存款,股票,储备人民币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我国相邻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决定将人民币作为可靠的官方储备货币。
1、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起步于贸易结算,广泛应用到直接投资、金融领域,特别是随着人民币贸易活动和范围的扩大,我国经济贸易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获得铸币税收入,与其他国家贸易合作加强。人民币结算的便利将使我国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另外,中国同其他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和贸易有助于避免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可简化贸易结算程序,提高效率,也利于减少我国巨大外汇储备风险。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2、促进金融业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促使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当前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将帮助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和相关金融方面改革,同时又要求我国的金融市场高稳定性。人民币进入国际化,需要我国拥有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如构建区域货币合作制度、推动国内金融体制各方面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等。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促进我国金融业更好地发展。
3、降低汇率风险,减少外汇储备压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使我国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如支付前支付后需根据相应情况兑换相应的外币,这就使我国大部分企业不可避免的需要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此外,金融危机及美元贬值使我国外汇储备含金量价值大大降低。相对而言,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有利于降低汇率变化的风险并减少外汇储备压力。
4、平衡国际收支。人民币国际化对平衡国际收支有很大帮助。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我国经济发展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减少这些问题,消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5、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然而人民币却并不是世界货币,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符合。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显现并提高我国的世界经济地位,提升我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相关事务中发言权,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人民币成为与美元、欧元并存的世界货币更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定会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努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1、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由于其相对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币值,人民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使用。由于国外人民币使用量的不断扩大,供不应求情况严重,人民币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汇率的波动也会随之发生。
2、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可能遭到美国的不满。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虽然美元的地位在下降,但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它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霸权地位,必然会想尽办法继续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享受铸币税收益,阻挠它国货币的发展。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将有可能会冲击到美元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导致美国既得利益的减少。如铸币税,以美元表示的外汇储备,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等。相信美国也无法忍受这种情况,考虑到本国的利益,在以后的贸易或交流中也会防范阻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其他国家的阻挠。在亚洲,日元已成为国际强硬通贸,为维护本国的相关利益,日本绝不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不管不问,定会千方百计地进行打压和阻挠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样,欧元区国家考虑到自身利益也会如此。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1、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进入国际化后,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将会流入国际市场,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拥有。这样我国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也不能仅仅只考虑国内的情况,还应顾及国外的情况,货币政策的实施也将会受到牵制,其货币政策实施的效率也将大大降低,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国内的金融市场,影响央行宏观调控能力。这样,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度和有效度将被大大降低。
2、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由于其相对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币值和便利性,人民币必将成为国内人民争相疯抢的币种,人民币国内需求的增加,将会导致国内人民币供应无法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变化。
3、面临“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的,其大致意思是:美元为了维持国际货币核心货币的地位,须保持贸易逆差,让更多国家乐于获得美元;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要求,必须保持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拥有长期的贸易顺差。顺差逆差的相关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最近几年,这一难题导致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元贬值。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必会面临这一类似难题,人民币国际化要取得进展须让人民币稳步升值,这样人民币才能在海外受到欢迎,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的人民币数量才会增加。但人民币升值会削弱我国的出口竞争能力,进而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人民币在世界上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继而引发贸易逆差、人民币贬值、金融危机、信任危机等。
4、金融体系遭受国际市场冲击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将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好坏和金融危机将会波及并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再者,国际货币利率和汇率的忽高忽低将会刺激短期不合理投机性资本的流动,这些对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再者,由于央行对人民币境内外流动监测体系不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将和我国的利率、汇率产生碰撞,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稳步持续发展。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实力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基础,能够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显露出来,要想使人民币更好地走向国际,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稳步持续的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原始贫困的经济基础,维持经济增长、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重要。国内各行业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着重发展二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好好利用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动力,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科技创新并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积极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充足准备。总之,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才能为人民币的对外输出提供坚实基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汇率是货币兑换价格确定、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和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为改变过去落后的、缺乏弹性的汇率,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并完善现有的汇率浮动机制很有必要。如建立弹性汇率浮动机制。这样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避免套利资金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自由流动。利率的高低变化会引导资金配置的方向,正是如此,利率成为世界各国金融改革必须注意的核心因素。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我国急需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根据非对称利率市场化模式的要求,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率市场化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三)推动国内金融开放与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作支撑,这要求我国要推动金融开放与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如发展离岸市场、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加强金融监管、利率市场化等。只有拥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增强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自由流通提供可靠的环境和平台。
(四)建立完善离岸金融市场。离岸市场发展应与人民币国际化保持相符的步伐。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在境外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大,资本项目的开放及货币的境外流动需要建立并完善离岸金融市场,以保证人民币在境外的需求和自由流通。离岸金融市场可满足国外人民持有人民币的心理需求,构建境外资本融通通道,找到合适可靠的信用货币基准价格等。目前,我国有香港、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很有帮助。建立完善离岸金融市场有利于不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频率和交易范围,在境外尽快形成更好的金融市场。
(五)实现人民币资本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实现人民币资本可兑换。人民币资本可兑换才有利于扩大人民币的需求量及流通量,从而使更多的非中国人使用人民币。借机实现人民币周边化,继而逐步开放资本账户。人民币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其中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完全可兑换很有必要。尽管目前实现人民币资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汇率体制改革,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资本管制逐步放松等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保障。
(六)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学习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经验。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还不够有经验,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学习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避免重复走不必要的弯路,以更好地推进人民国际化。人民币要想更好地实现世界化,必须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邻国的理解和拥护。如德国马克的国际化的成功主要是得到欧洲许多国家的支持。鉴于此,我国要加强与亚洲货币合作。另外,学习其他货币国际化国家的经验也很重要。学习吸取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不足,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货币合作,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活动。如开展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体系的研究,与东盟就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展开交流与合作,建立中国-东盟区域国家之间的紧急救援安排等。从美国金融危机中认识货币国际化的风险,采取合理对策防范或减少风险危机。
货币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要想获得持久经济增长和相应的国际地位,必须进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有弊,从长远来看,利好远远大于弊端。我国需在分析了解其利弊的前提下,审慎、稳步、实事求是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科峰.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2]于孟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失衡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3]赵鑫.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制度条件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168-02
国际货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以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及旅游的发展,人民币开始逐渐走出国门。在中国的香港、澳门和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可以全境或*部通用,一些国家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并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币的比价,人民币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流通和自由兑换,正逐步为世界所熟悉和接受。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暴露了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美元充当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角色使美国有能力对外输出和转嫁危机,这一制度安排放大了危机的影响,使改革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空前高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同时,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在发行国强大的**、经济和金融力量之上,反过来又对发行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金融实力能否支撑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值得具体研究。本文将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提供有益的提示和有关建议。
当前,国际货币格*正在由美元单极本位向多元化发展,美元的国际地位呈逐步下降态势,而欧元等其他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拥有巨额美元储备的亚洲国家则越来越不信任美元,期望通过区内货币合作,构建新的媒介货币和储备货币。复杂多变的国际货币竞争格*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成长发展的空间。
美元目前虽然仍是最重要的关键货币,在国际贸易计价和结算支付、国际金融交易和借贷、全球外汇储备等多个方面,占据明显的领先优势,但与其顶峰时相比,美元地位明显下降。1973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曾高达84.5%,2009年降至64.9%目前美元在美国的对外贸易中和亚洲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还保持着较高的比例(50-84.9%),但是,在欧盟国家和**欧入盟候选国中,贸易计价结算地位远不如欧元,在统计的八个老欧盟国家中,只有希腊使用美元计价较多,其他国家出口美元计价多在30%左右,进口美元计价多在30-40%。
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来:欧元最有能力与美元共同承担国际媒介和储备资产功能的货币,而日元和英镑的国际地位大大低于美元和欧元。在2002年,统计到的八个老欧盟国家中,有五个国家在出口贸易的计价结算中,使用欧元的比例超过50%,有三个国家接近50%,只有希腊一个国家例外。同时,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2009年底,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已经提高到25.9%,欧元将在国际货币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调整了日元国际化战略,积极谋求日元在亚洲地区的国际地位,凭借其强势的出口和投资,日元在亚洲以至世界其他地区的商品贸易、资金借贷和外汇储备中占有一定份额。英镑则凭借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规模优势,也在国际货币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近些年日元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下降,英镑比重有所上升。事实表明,日本的日元亚洲化战略是不成功的。英镑则由于欧元的诞生和发展而失去了实现欧洲区域化货币的机会。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所谓的“赢者通吃”现在已经不是国际货币竞争的必然结*,多种货币都具有一定的需求发展空间,美元已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其他货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国际货币多样化趋势不可避免。这种趋势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人民币国际化的内部条件可以分为经济因素、制度政策因素、**军事因素三个方面。随着中国的全面发展和日益强盛,这几个方面的条件都在一定程度上朝着越来越有利于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基本经济因素是最具正面效应的因素,而制度政策因素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
日益强盛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基本条件。蒙代尔认为:“关键货币是由最强的经济实力提供的。”一个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可以为本国货币提供较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而为本国货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历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不断前移。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的较高份额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奠定了最基本的经济基础。同时,鉴于中国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大国地位以及与多个亚洲国家的紧密经济关系,一旦启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将使人民币成为周边国家与地区普遍接受的货币。
从国际贸易角度来讲,我国近年来进出口贸易发展很快,近五年达到平均26.4%的高增长率。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2073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高占比为人民币外部需求的增加,从而为人民币充当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定了需求基础。此外,中国已经成为11个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是外汇储备大国。这预示着人民币成为这些国家储备货币的前景是相当良好的。
从外汇储备上说,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际储备迅速增加,中国已多年保持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地位,2009年底,储备高达2.4万亿美元。国内物价稳定、国际收支顺差与外汇储备充足使得人民币稳步升值。连续多年的升值趋势初步建立了国内外对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和坚挺的信心及心理预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信心支持。
一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使人们对该币币值充满信心,而对某币币值的信心往往来自于该币的稳定程度。衡量货币稳定程度的主要指标为该币的通胀率(对内价值)和通胀率变动程度,以及该币名义汇率(对外价值)的长期稳定性。从通货膨胀角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为货币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人民币坚持不贬值的政策为人民币及我国中央银行树立了良好的国际信誉。
稳定的货币首先来自于货币发行国央行持续、稳定的货币政策。我国央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从理论上说,中国人民银行服从于***的领导,但独立于财政,独立于地方**,同时也具有资金和财务的独立性。但现实中,中国人民银行要接受**的管理和监督,在国家总体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指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央行在职能、组织、人事等各方面又存在独立性不足的缺陷。总体来说,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货币的国际化还取决于该货币发行国是否存在资本控制,是否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
首先,货币国际化要求金融市场不存在或存在极少的资本控制。其次,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必须拥有高度流动性的国库券市场,拥有良好保值手段,拥有活跃的回购市场。金融市场发达,市场参与者多,交易量大,效率高,将使更多的结算和融资通过该国市场利用该国货币进行,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满足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从而提升该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人民币已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人民币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即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交易仍然受到国家严格的监管,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尚没有时间表。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我国于2002年推出QFII和QDII制度,QFII和QDII的发展提升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也为人民币的国际流通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人民币自由流通仍存在诸多的障碍。而且,在金融市场的发展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晚,虽发展较快,但依旧存在市场规模偏小,广度与深度不够、金融工具单一等缺陷。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与国际接轨显然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
总之,从经济角度分析,我国在经济规模、货币的稳定性方面已经具备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这也是人民币当今在周边国家、中国人旅游集中地以及边境贸易中被广泛使用的根本原因。但是,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货币发行国拥有较强的**和军事实力,不但能维持国内**稳定,还能使该国免于其他国家的战争与动乱影响,保证本国的国家安全与货币安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国际地位明显大幅度提升。中国社会**和经济体制日趋成熟和稳定。同时,中国的军力和国家安全防御能力也有所增强,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在上升。中国社会**稳定和军事、外交影响力上升使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更加坚实。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国内各项制度的调整和变革是长期的。与美国和欧盟相比,中国在军事、**和全球影响力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
国际货币格*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国际金融体系正在酝酿着重大改革。市场期待拥有大规模产出与出口且市场高度开放的世界大型经济体提供币值更稳定、交易成本更低、投资平台更大的新国际货币。外部需求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货币国际化的内部条件来看,中国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及其占全球比重的提高、物价稳定、人民币稳步升值以及巨额外汇储备等都对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社会稳定、**军事外交实力上升,国际影响力趋于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在于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制度安排。因此,要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必须承受更大的市场冲击风险,加快制度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中国带来多方面的收益,但在条件不完具备时,过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可能会给经济、金融体系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视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的程度,审慎积极地推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使国内金融业运行尽快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大力推进区域内贸易发展和人民币区内贸易结算;建立有效合理的人民币流通渠道,能为人民币充当贸易结算货币提供便利条件,进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1]凌星光.试论人民币升值和中国国际货币战略[J].管理世界,2002,(1).
[2]陈雨露,王芳,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2).
汇率走势今天5月来自25日人民币对澳门币汇率报价多少
澳门元对人民币汇率: 1澳门元(MOP)可以兑换0.8569人民币(CNY) 汇率:0.8569汇率日期:2017-05-251
澳门钱和香港钱哪个值钱?1人民币可以换多少澳币和港币?
今天的汇率是: 100 元人民币 兑换 126.71 港币 100 元人民币 兑换 128.65 澳门币 因此,港币和澳门币差距很小!
【会员观市】交通银行:近期澳门元汇率走势观察
“浮天非水力,一气日含空。舶口三巴外,潮门十字中。鱼飞阴火乱,虹断瘴云通。洋货东西至,帆乘**风。”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座极富特点的城市,妈祖庙的香火缭绕与天主堂的钟声回响之间,时代的巨变与文明的碰撞,使得这个南中国的海隅渔村发展成为中外贸易与文化荟萃之前沿所在。
澳门北邻珠海拱北,西邻珠海湾仔、横琴,主要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澳门统计暨普查*数据显示,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澳门总人口为678,800人,土地面积33.3平方公里。历史上,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入居澳门,不过彼时澳门仍隶属于广东省香山县管辖,葡萄牙每年需付地租银予明朝**以及其后的清**,直至1887年清葡签订《里斯本草约》、《和好通商条约》,葡萄牙完全占领澳门。20世纪80年代初,邓公等老一辈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86年中葡双方围绕澳门问题展开四轮谈判,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元(MacauPataca,MOP)是澳门的法定货币,又称澳门币、葡币。“葡币”并非指涉葡萄牙(葡萄牙加入欧元区之前的法定货币为“葡萄牙埃斯库多”,Escudo),而是来自“Pataca”发音,原为葡萄牙人对曾经在亚洲广泛使用的一种墨西哥银元之称谓,前葡萄牙殖民地东帝汶也在1894–1959年期间使用过“Pataca”作为本国货币的名称。大西洋银行(曾用中文名“大西洋国海外汇理银行”)是葡萄牙昔日在其殖民地设立的银行,1902年在澳门成立分行,1905年获得在澳门发行钞票的特权。1980年葡澳**成立了具有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澳门发行机构”(IEM),又于1989年成立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AMCM,后于2000年更名为澳门金融管理*,简称“澳门金管*”)以取代IEM,标志着澳门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当澳门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期后,中资银行参与澳门元发行事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基于雄厚资本实力和澳门社会信赖,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于1995年成为澳门第二家代理发钞行,支持澳门地区繁荣稳定。时至今日,澳门元纸币由澳门金管*授权大西洋银行与中国银行分别代理发行,发钞比例各占50%,硬币则由澳门金管*直接发行。
澳门元与港元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澳门元在20世纪70年代前曾经挂钩葡萄牙埃斯库,此后转向与港元挂钩,历经多次调整,1983年以来港元兑澳门元(HKD/MOP)的官方汇率固定在1.03。类似香港金管*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外汇储备支持美元兑港元汇率稳定,澳门金管*在运行“港元版布雷顿森林体系”时,同样要求中国银行、大西洋银行等发钞行必须按照1港元兑1.03澳门元的固定汇率交付等值港元,作为发行澳门元的法定储备,以保证澳门元对于港元的完全可兑换。澳门金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底,澳门外汇储备折合约273亿美元。考虑到港元与美元之间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澳门元实际上也间接挂钩了美元,美元兑澳门元(USD/MOP)在今年2-5月期间曾多次触及上限8.0855水平(7.85×1.03),目前汇价在8.06。港元、人民币在澳门亦可流通,其中日常消费上港元兑澳门元汇率常被简化为1:1,而人民币兑澳门元则是浮动汇率随行就市。近几年,离/在岸人民币兑澳门元整体保持了双向波动的态势,今年以来澳门元表现相对人民币较强,目前人民币兑澳门元汇率在1.1附近。澳门金管*公布的9月澳汇指数为105,自7月以来连续上涨,显示近期澳门元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总体有所升值。
图1 美元兑澳门元汇率
数据来源:彭博,作者整理,下同
图2 人民币兑澳门元汇率
澳门与香港的基准利率保持一致。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历经11次加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0附近抬升到了5.25%—5.5%。香港基准利率设定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下限加50基点,或隔夜及1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5天移动平均数的平均值,以较高者为适用。今年7月香港再次跟美联储加息步伐,上调贴现窗基本利率至5.75%。鉴于澳门元与港元挂钩,两地利率水平变动必须基本一致,以防止套利行为并维持港澳联系汇率制度的有效运作,因此,澳门金管*始终跟随香港金管*同步调整货币政策。今年7月,澳门金管*宣布贴现窗基本利率调升至5.75%。
图3 澳门贴现窗基本利率
澳门经济逐渐从疫情影响中复苏。2002开放博彩经营权和“自由行”后,澳门经济快速发展,人均GDP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不过作为微型经济体,澳门经济整体规模较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而上下大幅波动。文化旅游休闲作为澳门支柱产业之一,2020–2022年期间受新冠疫情影响,赴澳门旅游人数急剧下降,2022年访澳游客只有570万人次,而2019年数据为3940多万人次,给澳门当地经济、就业、民生等方面造成较大冲击。今年以来,随着人员流动限制放开,澳门旅游业迎来积极复苏*面。今年中秋国庆8天长假期间,访澳游客达到93.2万人次,日均客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4%,酒店平均入住率接近88%。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数据,澳门第三季旅游物价指数为141.16,按年升22.22%,主要由酒店房价、餐饮服务收费和首饰售价上升所贡献。澳门经济学会发布最新澳门经济景气指数走势报告显示,今年澳门前三季GDP料恢复至疫前的75%。
澳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寄语澳门:“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更好发挥自身所长,增强竞争优势。”澳门具有自由港及独立关税区地位,也是连接内地和葡语系国家的重要桥梁。在近年来疫情冲击下,澳门经济高度依赖旅游业博彩业的单一性、脆弱性充分暴露,经济多元化发展迫在眉睫。澳门特区**于今年11月1日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对综合旅游休闲业、中医*大健康产业、现代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会展商贸及文化体育产业作出细化规划和部署,开始走向“1+4”多元发展阶段。其中,现代金融业作为澳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及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的重要抓手,发展前景广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十四五”规划文件中,明确支持澳门建设成为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绿色金融平台。今年2月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广东省人民**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支持澳门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债券市场、财富管理、离岸/跨境人民币、绿色金融等业务,充分利用澳门特殊地位发挥独特优势。
图4 2008—2021年澳门金融业占产业结构比重
数据来源:澳门统计暨普查*,作者整理
乃生男子,载弄之璋。短期来看,四季度澳门本地旅游以及节庆活动较多且集中,有望进一步带动澳门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活跃兴旺,支持澳门经济持续复苏。美元方面,多项数据显示美国经济韧性有所松动,例如薪资增速、离职率、非农增速回落到疫情前水平、信用卡逾期率新高、家庭消费增速放缓、房地产销量持续环比下跌,美国经济前景有待进一步观察,11月美联储再次暂停加息,美元指数上行动能趋缓;又近期港股IPO活动延续回暖、港元拆息高位波动,美港利差有望重回趋势性收敛态势,且香港特区**施政报告释放政策利好提振市场信心,预期澳门元将跟随港元对美温和走强。中长期看,考虑到澳门特区**充足的外汇储备,港澳联系汇率制度料持续稳健运行。伴随澳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尤其加强横琴粤澳深合区建设与大湾区的合作,将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新动能、开拓新空间。其中,金融业应当勇于实践、敢于担当,为推动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近期部分**货币汇率走势观察
近期美元指数走势观察
近期南非兰特汇率走势观察
近期英镑汇率走势观察
近期瑞郎汇率走势观察
近期澳元汇率走势观察
近期日元汇率走势观察
近期欧元汇率走势观察
近期港元汇率走势观察
澳门币的兑换?
答:1澳门元=0.8437109783672人民币。
澳门币(澳门元;Pataca de Macau;货币代码:MOP;货币符号:MOP$),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货币,澳门的货币政策由澳门金融管理*管理。1澳门币可被分成100仙 (Avos)。
今日澳门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为:1澳门元=0.8437109783672人民币。
要注意一点就是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曾经澳币跌到不认娘】2016年,帮你全面分析澳币汇率新趋势|帮你省钱,你还能不看?
除08年,澳洲受经济危机影响,导致汇率下跌
但2012~2015这汇率明显的是持直线下降趋势
如果,我们除去2008年的金融意外,
可以看到澳币最高时的汇率为7.12(2011年)
最低时汇率为4.25(2015年末)
知道这是什么概念么
让我们来看一组对比
▼
比如你买一个100万的房子,2011年需要约700万,但你要是忍几年,就贬值到了约550万。中间差值为150万(计算结果为2015年,房价上升后的价格和汇率平均值)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近年来,大批中国富豪到澳洲疯狂买房。
面对阴晴不定,拿捏不准的澳币汇率
经历过2011年的孩子默默吐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