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为什么要加息?加息不是给经济泼冷水吗?
美联储加息至少有两方面因素:
一、经济发展强劲,通货膨胀上升
美联储加息是根据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判断,一般来说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通货膨胀,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通常考虑采取加息来给通胀预期降温。
另外在经济发展增速提升带动下,美国失业率创历史新低、股市创历史新高,一系列利好因素给了美联储加息底气。
二、加息吸引全球资本投资美国
美元加息周期基本上每隔十年左右时间,加息提高了美元资产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导致大量资金回流美国,美国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提高经济竞争力、回笼美元资产。
加息加大了新兴经济体货币压力,导致许多国家货币崩溃,提高了这些国家外资回流美国力度,美国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褥全球经济羊毛,弥补自身不断加重的债务赤字。
作者简介:财务专家、财经问题研究专家,本头条号解读大众关心的楼市、财经话题,用专业眼光帮你分析问题背后的真相。如果你对本内容感兴趣,请点击关注吧!
财研社丨美联储如果停止加息,意味着什么?
在美国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和债务违约的形势之下,美联储持续一年的密集加息可能要按下“暂停键”了。接下来,如果美联储决定停止加息转而降息,这意味着什么?对A股会产生衍生效应吗?
小财知你所想,懂你所需,全新推出市场观察专栏「财研社」,旨在聚焦市场一线热点话题,带来独家且有料的一手研习手记。首期「财研社」将以史鉴今,聊聊美国历次停止加息后的那些事儿。
苏绍许 :五月初,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加息25bp,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5%-5.25%。这是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的第十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到500bp。尽管美联储在议息会议后的相关发言中,依旧保持着谨慎,但市场普遍预期美国加息周期已经行至尾声。
数据来源:美联储、Wind,数据区间:1990.01.01-2023.05.26。
回顾此次加息历程,受到高通胀的困扰,美联储从2022年3月开始首次加息,并且节奏逐渐加快。从单次加息25bp,逐步增加至单次75bp,随后逐步放缓,直至今年再次降至单次25bp。而美股受到加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快速加息期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其中最典型的纳斯达克指数,从2021年11月最高的16212.2点,最低跌至2022年10月的10088.8点。截止2023年5月26日,纳斯达克指数收于12975.7点,距离高点依旧有一定距离。
数据来源:美联储、Wind,数据区间:2021.11-2023.5.26。
当前,市场开始对美联储停止加息后的市场走势进行展望,并且已经开始憧憬降息。
苏绍许 :我们考察了1990年以来至本轮加息周期之前,美联储历次加息周期前后的美股市场表现。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美联储共实施了四轮加息,具体情况请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此前美联储加息节奏最快的周期区间为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共加息425bp,但当时前后历时24个月。而此轮加息,在短短14个月内,美联储加息500bp。可见此轮加息,时间更短,幅度更大。
数据来源:美联储、Wind,以上为1990.01.01-2021.12.31之间的美联储四次加息周期。
我们统计了上述历次加息前后美国股票市场的表现,如下图所示。从历史情况来看,当美联储启动加息后,美国股票市场指数普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而在美联储停止加息后到首次降息期间的静默期,除2000年纳斯达克网络股泡沫破灭外,市场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最后一次加息,到首次降息这个区间称得上是美股市场的“甜蜜期”。从这个历史数据上看,当前市场对美联储停止加息的时点充满期待,或是有一定路径依赖效应的。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图示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分别为1992.12.31-1996.12.31,以1992.12.31收盘价为100点;1997.12.31-2001.12.31,以1997.12.31收盘价为100点;2002.12.31-2008.12.31,以2002.12.31收盘价为100点;2014.12.31-2020.12.31,以2014.12.31收盘价为100点。
苏绍许 :数月前,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先后倒闭,其他中小银行也一度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也有一部分观点认为,美国银行业危机将可能改变美联储的政策走向。
然而在今年5月,美联储依旧没有停下加息步伐。在5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鲍威尔重申“美国银行体系稳健且有韧性。3月初以来,银行的状况得到普遍改善(BroadlyImproved)”。对于银行业的压力,鲍威尔认为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稳定工具并不冲突,希望通过临时贷款便利支持银行体系,同时利用货币政策手段实现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目标。从这个表态来看,美联储对于美国银行业危机似乎并没有特别的担心。
作为外围群众,尽管从数据上,我们无法确定美国银行业的经营和实际状况。但是有一点是相对确定的,那就是,拉长历史看,美国银行倒闭屡有先例,在多数年份,都发生过倒闭现象。
我们统计了2000年以来的美国银行倒闭案,如下图所示。截止2022年底,美国共倒闭了576家银行。银行倒闭数量的高点在2009、2010年,分别为140家、157家。最近十年来,美国银行业的倒闭数量低了很多,不过个别年份还是有四五家。
数据来源:美联储、Wind,时间区间为2020.01.01-2022.12.31。
苏绍许 :从市场预期来看,美联储与市场在降息问题上一直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前,市场预期下半年美联储会降息2至3次,但美联储的口风一直是不降息。在五月初的加息事件后,鉴于美国核心通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回落态势,就业市场出现放缓迹象,而银行业危机导致的信贷紧缩已经开始出现,市场一度认为五月份将是最后一次加息。
但是从5月下旬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GDP修正值、4月核心PCE(TheCorePCEPriceIndex,核心PCE物价指数)、就业、核心资本品订单等数据均超预期,市场预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对于美联储何时退出加息,根据长江证券的研究,经济增长显著放缓是美联储退出加息的最常见信号之一。在美联储实际决策中,当经济衰退信号足够“充分”时,美联储往往在一个季度经济增长转负时便停止加息进程,但降息的时点存在较大差异。
而在滞胀环境下,通胀和经济压力同时存在,增大了美联储决策难度。历史上滞胀期美联储选择退出加息通常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则,美联储已经明确且持续的向市场释放出货币政策框架稳定的信号,长期通胀预期相对稳定;二则,通胀核心驱动力趋势反转,环比增速回落并转负;三则,如果就业市场明显恶化,美联储也可能选择不再加息。[1](机构观点,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为2010.01-2023.04。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为2019.01-2023.04。
从四月份的核心通胀数据来看,美国当前的通胀距离目标区间依旧有较大的距离,而美国就业市场的韧性表明美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可能不大。综上情况分析,我们认为美国停止加息与降息的争辩将依旧会持续。不过,不管美联储是否还将继续加息,我们认为本轮加息周期进入尾声或许已经是大概率事件。相应的,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影响A股的预期也可能会适当消减。
数据来源:[1] 长江证券《美联储退出加息正当时? ——“后加息时代系列3”》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提及板块、行业不构成任何推介。文中市场判断不对未来市场表现构成任何保证,历史情况仅供参考;文中基础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的资料,基金管理人力求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获得报告的人士据此做出投资决策,应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债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充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
美元加息意味什么
环球外汇——加息是对现行的某种或某些利息率进行有目的的提高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的目标而做出的举措。美国加息,会导致美元升值,热钱从中国回流美国,引起一定程度的通缩。如果升值幅度巨大,而导致人民币剧烈贬值的话,那会引起严重的通缩甚至经济危机。
美联储为什么大幅度加息?
美联储加息是最近比较热的一个经济话题,对于一些非经济学专业的人来讲也许就没那么容易理解美联储加息了,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美联储,美联储是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就相当于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核心管理机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其次我们应该明白美联储加息加的是什么息,加息一般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的行为。而提高的利息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即美联储贷贷给商业银行的利息,就相当于中国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
美联储加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为了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加息能够提高收益曲线,对经济增长产生适度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经济能够在不过热的情况稳步增长。其二,为了避免市场过热,防止出现经济危机。其三,保护美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由于美元是当前影响力最大的货币,也是许多国家外汇储备货币,美国加息将一定程度上加大美国国债的需求量,国外投资者将本国货币兑换成美元买入美国货币,使得美国汇率上升,美元更加强势。其四,为了保持美元充分货币弹性,对经济形势能够做出有效的反应,使美联储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和调节经济。经济衰退时刺激经济增长,通胀时通过收紧政策来放缓通货膨胀。
美联储表示要继续加息,说明了什么?
美联储**鲍威尔表示,美联储预计会出现更多的紧缩力量,并重申「多数决策者预计今年将再加息两次」。本来外界都以为美联储加息应该会停止了,但是现在鲍威尔又表示要继续加。看来美国的金融攻势没有达到目的之前,还要继续加码,未来1-2年的经济形势还不容乐观。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有两个,对内降低通胀,对外进行金融收割。虽然鲍威尔从头到尾一直都说是为了控制通胀,但是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进行金融收割。通胀固然致命,但是如果完成了金融收割,也就又能力解决其他一系列问题了。美国一直都是通过对外金融掠夺来度过危机的。之前已经成功过多次,屡试不爽。不过这一次,由于很多国家和中国签署人民币贸易协议,拿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中国进口则用美元支付。他们拿了美元去还债,等于将他们的美元债务换成了人民币债务。虽然这种操作一定程度上造**民币汇率波动,但是给美联储带来的损失更大,美联储加息都到5%-5.25%了,还没有造成其他国家的经济崩溃,导致美国无法进行金融收割。
美联储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加息,虽然美国经济看起来还能扛,但是其他国家也能扛,继续加下去,就看谁先扛不住。可以预计人民币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贬值,不过央行绝对可控。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经济也会比较困难,更大的刺激政策也许会安排上。
2万亿美元逆回购说明什么问题?美联储为何缩表?对市场影响有多大? - 哔哩哔哩
在5月23日,美联储隔夜逆回购规模,历史上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
美联储逆回购,就是市场借钱给美联储,等于是美联储收水。
这个逆回购规模居然能达到2万亿美元的天量,这是美国金融市场当前十分扭曲的一个体现。
在去年7月,美联储逆回购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时,我当时就基于这个指标,跟大家明确预判,美联储会很快开始讨论缩表,并且在今年开始缩表。
大家可能也知道,美联储缩表是最直接抽取市场流动性的方式。
所以,一直到今年3月份,美联储首次加息后,还有很多人不相信美联储会这么快缩表。
因为他们觉得缩表对美债和美股影响太大,美联储没胆子这么做。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了解一下美国过去这一年来,逆回购的规模,就应该很清楚,不是美联储想缩表,而是美联储在天量逆回购面前,不得不缩表。
如果美联储不缩表,那么市场就会通过逆回购的方式,来实现变相缩表。
去年开始的天量逆回购意味着,美联储左手印钞大放水,右手却通过逆回购在收水。
所以,天量逆回购这本身就是一种扭曲的异常现象。
美联储不加息,面对高通胀,市场就会通过国债收益率帮他加息。
美联储不缩表,面对天量逆回购,市场也还是会帮美联储缩表。
美国作为世界上金融最发达的国家,也确实设计了一套十分复杂的金融体系,但也因为这套金融体系的层层机制,让美联储实际上是没有那么随心所欲。
本文会就天量逆回购和缩表,来做一个详细分析。
为了让大家能看懂这篇文章,我还是先跟大家重温一下去年介绍过的一些金融知识。
1、扩表:美联储扩大资产负债表,通俗理解为印钞,美联储印钞购买美债,就会让资产负债表扩大。
2、缩表:美联储缩小资产负债表,美联储可以主动抛售美债,或者等美债到期不继续买,就会让资产负债表缩小,是抽水。
3、我们央行的逆回购,是央行购买有价证券,所以是放水。
4、美联储的逆回购,是美联储卖出有价证券,所以是收水。
美联储的逆回购,相当于机构把手里的现金借给美联储,换回美债作为抵押,然后美联储会给一个利率,在约定一个时间,美联储会把美债买回来,现金+利息就还给机构。
隔夜逆回购,就是机构把手里的钱借给美联储一晚上,第二天美联储就会把钱还给机构,并给一些利息。
一般我们所说的美联储逆回购,主要就是指隔夜逆回购。
然后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既然隔夜逆回购只是把钱收走一晚上,第二天就还给市场,那为啥还有收水效果?
这是因为,这个隔夜逆回购规模,每天都维持在上万亿美元,意味着市场每天都不断把钱借给美联储,变成一个固定的收水额度。
举个例子,我今天借你1万块钱,明天你还给我。但你还给我之后,我又马上借给你1万块钱。
也就是,你一直都欠我1万块钱,这1万块钱,就持续被你占用,从市场上收走了。
同理,去年7月份,美联储逆回购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然后一直到这个月,美联储逆回购规模突破了2万亿美元。
意味着过去这半年多,市场有2万亿美元的资金,被美联储通过逆回购收走。
要注意的是,美联储这个行为是被动的,并不是主动的。
如果市场不借,美联储是不能强行通过逆回购去把钱收走。
美联储缩表,是不需要经过市场同意,可以主动进行的行为。
了解这些概念,我们就可以知道天量逆回购意味着什么。
说明,美国这些大机构,手里有高达2万亿美元的天量资金,不知道要拿去投资什么。
这一方面说明,当前美国金融市场,仍然是美元泛滥成灾。
另外一方面说明,当前美国金融市场处于一个“优质资产稀缺”的状态。
虽然有这么多钱,但这么多钱却不知道要拿去干嘛。
这些大机构拿着这么多钱,不想投资美股、也不想去买美债、黄金、大宗商品等等。
结果,天量美元无处可去,只能最后通过逆回购借给美联储。
这种资金泛滥,其实说明,当前美元是极度过剩的,是供大于求。
而逆回购,其实就是应对这种美元泛滥成灾的一道堤坝。
这个我去年也跟大家科普过,估计大家也忘得差不多了,这里我就再介绍一下。
第1道防线则是:隔夜逆回购利率O/NRRP。
第2道防线是:存款准备金利率IOR;
第3道防线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IOER;
美联储一直承诺,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为正,不会跌成负的,就是靠着3道防线形成。
2020年疫情之后,美联储短短一个月就印钞3万亿美元,海量流动性虽然挽救了崩盘的美国金融市场。
但在完成救市后,这些泛滥的美元,没有被及时收回去,在推动全球通胀失控和全球资产价格泡沫化后,仍然有海量美元无处可去。
面对泛滥的美元,美国就是通过这三道防线来抵御。
如果把泛滥美元比作洪水,每一道防线就是一个蓄水池,如果有一道防线水池蓄满,多余的美元水量,就会蔓延到一下到防线。
这样可以确保市场上的美元不会“供大于求”,来动态调节美元供应量的平衡,这个也有利于维护美元币值的稳定。
但是任何堤坝的蓄水量都是有极限的,当前超过2万亿美元的天量逆回购,肯定是一种扭曲的异常表现。
如果美联储不缩表的话,任由天量逆回购增加,这只会把美国金融市场当前缺乏信心的一面表露无疑,等于把伤疤往外揭露,暴露美国金融市场扭曲的一面。
美联储今年两次加息,联邦基准利率已经提高到0.75%。
这也使得美联储逆回购的利率也是水涨船高,也提升到0.8%,这个是折算成年利率,也就是比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多了0.05%。
但这些美国大银行机构,就为了多吃这0.05%的利率,就把2万亿美元的海量资金,借给美联储,也不愿意拿去做其他投资。
这实际上是美国这些大机构信心缺乏的最直观体现。
虽然美联储缩表的确容易戳破资产价格泡沫,给美债市场带来更大崩盘压力。
但美联储不缩表,市场通过逆回购帮美联储缩表,这不但会动摇美联储的信用,也会暴露美国金融市场更多问题。
这种情况下,美联储缩表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一定会做的事情。
按照美联储5月4日议息会议宣布的缩表计划,美联储会在6月1日开始缩表,初始缩表力度是每个月缩表450亿美元,然后会用3个月的时间,逐步提高到950亿美元的缩表上限。
同时,美联储在5月25日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一开始的缩表方式,会采取相对温和的“被动式”缩表。
一种是美联储主动在市场抛售债券,这种缩表对市场影响最大。
一种是美联储等手里的债券到期后,减少再投资。
后面这种属于被动式缩表,有点像我们MLF到期后不续做性质差不多。
举个例子,美联储印钞是通过购买国债和房地产债券(MBS)来实现的。
假设,美联储1年前买的1年期国债今天到期了,到期规模有100亿美元,如果是扩表周期,美联储可能会选择到期后,再购买150亿美元的国债,这等于是扩表了50亿。
但在缩表周期,美联储就会选择100亿美元到期后,只购买50亿美元债券,这等于是缩表了50亿。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种被动式缩表的方式,是不是收水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呢?
只能说,主动抛售的方式来缩表,对市场影响更大,更直接。
但不能说等债券到期的被动式缩表,对市场就没有影响了。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只要是缩表,对市场的抽水效应就是客观存在的。
即使在“不缩、不扩”的阶段,美联储通常会在债券到期后,购买等额的债券,来维持市场流动性。
但现在到期100亿,只买50亿,市场是确确实实少了50亿的流动性。
只不过这种流动性的减少,是以一个相对比较温和的方式来实现。
同时,美联储这次会议纪要也显示,未来可能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去主动抛售债券来缩表。
美联储也强调,任何抛售机构MBS的计划都将提前公布。
美联储之所以这样小心翼翼的缩表,是因为美联储很清楚,缩表对美债市场巨大的崩跌压力,会进一步推动美债收益率上涨。
美联储之所以缩表,是迫于天量逆回购的压力,所以美联储只能先被动式缩表,来尽可能降低对美债市场的压力。
另外,关于缩表和天量逆回购的关系,我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
美联储逆回购,相当于是一个蓄水池,市场上多余的资金,可以放到这个水池里借给美联储,可以比市面上多0.05%的年利率。
缩表,相当于美联储直接朝市场抽水,抽出来的水是直接注销掉。
市场是一个大水池,以前多余的资金溢出大水池后,灌入逆回购这个蓄水池。
现在因为美联储直接接了个水管对大水池抽水,来缩表。
这会降低整个水池的水位,从而减少大水池的水溢出到逆回购这个蓄水池。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美联储6月1日开始缩表后,美联储逆回购规模可能就会开始持续下降。
2万亿美元的规模,应该是美联储逆回购一个很重要的历史高点。
美联储缩表,相当于把逆回购这2万亿美元,持续抽取一部分出来注销掉,减轻美国货币市场的压力。
从这个角度说,2万亿美元的逆回购,虽然逼迫了美联储缩表,但也相当于是美联储缩表的一个“缓冲垫”。
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市场本来已经多出2万亿美元资金无处可去,这时候缩表抽取流动性,在这2万亿美元抽干之前,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会有一个缓冲。
另外可能有人会说,按照当前美联储公布的缩表计划,一年大概会缩表1万亿美元。
但这里也要注意,这2万亿美元,并不是只靠这一个月几百亿美元缩表来慢慢抽干。
虽然我之前也跟大家说过,缩表比起加息,对市场的影响更加立竿见影。
但实际上,从长远角度来说,加息对抽取流动性的影响,比缩表来得更大。
美联储当年的缩表计划,相当于一年加息90个基点的效果,如果这个缩表计划持续4年,则会达到加息210个基点的效果。
也就是,当前美联储激进的加息缩表,实际上是给市场这个大水池,插入两根抽水管,缩表是其中一根,加息是另外一根大水管。
另外,美联储缩表,也并不是说这个逆回购规模不降为0,就不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冲击。
隔夜逆回购规模激增,其实更像是市场信心缺失的一个体现。
如果市场一直没有信心,一些主要投资标的泡沫化风险不解除,这个逆回购规模在缩表后,虽然会降低,但可能也不会一下子降低太多。
只有在美联储持续大力度加息缩表后,戳破了市场泡沫,让全球资产价格的估值回归到一个合理估值,那么市场自然会用脚投票,开始从美联储的蓄水池里跑出去投资。
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美联储天量逆回购,只能说明,大机构对当前全球资产价格的估值,还不是太有信心。
2万亿美元逆回购说明什么问题?美联储为何缩表?对市场影响有多大?
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有什么影响
会是肯定会有的,不过有专家研究判断过,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虽然是构成了挑战,但是加息的预期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其实已经体现了,所以,当美联储第一次加息时,人民币汇率不会明显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