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破际期罪度的区别
1、两者的概念不同。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没有上下限波动幅度,而由外汇市场来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2、两者的起始时间不同(1)浮动汇率制的正式采用和普遍实行,自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布雷顿体系终结,美元危机进一步激化后开始的。(2)固定汇率是在二战以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会员国的货币平价一律以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元来表示,成员国的货币汇率,仅能按金平价之比在一定幅度内作上下限各1%的浮动。zhidao当某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超过这一幅度时,该国官方有义务将汇率波动限制在规定上下限之内。2005年汇改之前的中国,采用的也是固定汇率制。
什么是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没有上下限波动幅度,而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
张明|为什么汇率浮动至关重要?
注:本文为《穿越周期: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自序,原载于《读书》杂志,2018年第2期。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工作已经有十余年时间,而我本人也经历了从而立到不惑的转变。从初出茅庐的经济学博士生成长为有转变为“中年油腻男”之嫌的经济学者,研究工作的酸甜苦辣可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有一个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工作十余年间,我与团队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与合作,我们在很多宏观经济与国际经济问题上,发出了独立的声音。这些声音有时与政策相契合,有时与政策相背离。但由于我们的声音背后有一以贯之的框架与逻辑的支撑,因此受到了很多学者、市场人士与政策制订者的关注。
在我们团队的核心观点中,汇率浮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观点。汇率既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也是本国贸易品(以制造品为主)与非贸易品(以服务品为主)的相对价格。如果汇率不能自由浮动,那么汇率的水平与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水平之间就可能存在持续的背离,这种背离就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并引发宏观层面的成本(这可以被视为国民福利损失)。
例如,如果人民币的汇率水平明显低于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水平(也即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这会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升,带来更多的贸易顺差,以及经常账户顺差。与此同时,这会使得贸易品领域的投资收益率上升,从而带动更多的国内资源由服务业流向制造业,造成制造业欣欣向荣而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事实上,以上情景就大致是2003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经济的现实。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经济不仅出现了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而且出现了持续的资本账户顺差,这种格*被称之为双顺差。在双顺差格*下,中国央行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实施了在外汇市场上持续用人民币购入美元的公开市场操作。
这种公开市场操作带来的成本之一,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迅速上升,从数千亿美元攀升至最高4万亿美元的水平。而问题在于,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原因之一,是由于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通常很低。事实上,尽管中国一直是一个全球净债权人,但由于中国海外资产中投资收益率很低的外汇储备投资占主体,而中国海外负债中投资收益率很高的私人投资占主体,这就导致中国是一个海外投资收益持续为负的国际债权人。这就意味着,中国不但一直借钱给其他国家,还在一直向其他国家支付利息。原因之二,外汇储备规模越高,那么由于本币兑外币汇率升值而造成外汇储备规模缩水的损失就越大。
这种公开市场操作带来的成本之二,是中国央行因为购买美元而释放的人民币(这被称之为外汇占款)规模也就越来越多。如果央行对外汇占款的上升视而不见,那么这会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进而造成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上升,影响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稳定。因此,为了避免外汇占款上升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中国央行采取了大规模的冲销操作。在第一阶段,中国央行主要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来吸收外汇占款。然而,随着冲销规模的上升,央行不得不提高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以吸引到足够的国内投资者购买),这就导致央行财务成本上升。因此,在第二阶段,为了降低财务成本,中国央行主要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进行冲销。由于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要显著低于央行票据的利率,因此冲销手段的上述转变的确降低了央行的冲销成本,但无疑将冲销成本转移给了商业银行。这是因为,原本可以通过放贷获得更高收益的资金,目前不得不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形式上缴给央行,并仅仅能获得一个很低的存款准备金利息。最后,商业银行又通过被政策压低的存款利率,将冲销成本传递给中国家庭。
综上所述,一方面,积累过多外汇储备导致的投资收益率损失与汇率风险,另一方面,冲销外汇占款而产生的财务成本,这都是中国央行为了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持续保持人民币汇率低估而产生的代价。
从2009年起,中国央行开始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迄今为止的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沿着两条路径来开展,其一是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投资过程中的结算,其二是推动诸如香港、新加坡、伦敦等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发展。
从表面上来看,在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期间,无论是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结算规模,还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人民币存款规模,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然而,人民币国际化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并不完全是真实需求驱动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事实上是由跨境套利行为驱动的。跨境套利行为之所以产生,恰恰是因为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形成了两个人民币市场。一个是在岸市场,一个是离岸市场。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包括利率与汇率)大致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的,而在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央行来确定的。这就意味着,在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之间,就通常会存在汇率差与利率差,这就无疑会给市场主体以跨境套利的巨大激励。
例如,在这一期间,一方面,中国国内人民币利率水平显著高于离岸市场利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存在显著升值预期(这是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的自然结果),导致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要比在岸市场上人民币汇率更贵。这就驱动了两类套利交易,一是市场主体倾向于到境外借入外币或人民币,并通过各种渠道转移至境内进行套利;二是市场主体倾向于将境内人民币携带至境外兑换为外币,借此赚得汇率差价。由于中国央行为了鼓励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的监管明显弱于对外币资金跨境流动的监管,这就造成很多套利交易用人民币跨境贸易或投资结算的伪装来进行。最终,这就形成了套利交易驱动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泡沫”。
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预期,以及套利行为驱动的人民币国际化泡沫,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开始逆转。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一期间,由于美联储在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包括停止量化宽松与启动加息进程),导致美元兑其他国际货币显著升值。再加上人民币在这一时期内大致盯住美元,这就造**民币兑全球主要货币的有效汇率过快升值。有效汇率的快速升值与国内疲弱的基本面形成鲜明反差,最终使得人民币汇率由低估转为高估,市场主体的人民币升值预期逆转为贬值预期。
2015年811汇改之后,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快贬值引发了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中国央行不得不着手抑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速度。为此,中国央行采取了三管齐下的方式:第一,央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持续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来稳定汇率,此举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快速下降至3万亿美元左右;第二,央行显著收紧了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此举不但抑制了跨境套利行为(戳穿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泡沫”),而且也影响到了一些正常的投资项目;第三,央行通过反复调整人民币兑美元的每日开盘价定价机制,重新提高了央行对开盘价的影响力。
换言之,如果说在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的时期,中国央行在努力抑制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话,那么在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时期,中国央行同样在努力抑制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不过,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努力无疑会带来各种成本。如果说,在升值阶段,汇率维稳的成本包括外汇储备的收益率损失与汇率风险、冲销成本以及服务业发展不足的话,那么在贬值阶段,汇率维稳的成本则包括外汇储备缩水、潜在的资本外流压力、资本管制带来的资源配置扭曲,以及制造业承受更大压力等。
很多学者更加强调维持汇率稳定的各种收益,而我们团队更加强调维持汇率稳定的各种成本,尽管很多成本看起来没有那么直接。过去十多年来,我们都始终认为,中国**有必要加快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市场化进程,让汇率水平更多地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维持汇率水平稳定的做法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是一个智库,我的职业是一名智库学者。智库学者的定位,是将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为决策部门提供独立客观的政策建议。本书反映了笔者试图运用统一的逻辑框架来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努力。或许在本书的每一章节中,读者都能看到这个框架的影子。
什么是自由汇率浮动汇率联系汇率固定汇率?
其实香港联系汇率制不应属于浮动汇率,金管*规定,港元按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钩,并在香港金融管理*的兑换保证下于7.75-7.85港元兑1美元的区间自由浮动。固定汇率制度是货币当*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围之内。这种制度下的汇率是在货币当*调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内进行波动,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浮动汇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相对于固定汇率制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汇率的上下波动幅度,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自由浮动。在这一制度下,外汇完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种特殊商品,汇率成为买卖这种商品的价格。从上述概念来看,港币在金管*规定的浮动空间内上下浮动,而且汇率变化由金管*管理,我觉得港币应是固定汇率。以上观点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户外www.gouwuwang.net.cn/listing-2203.htm
通俗点的解析浮动汇率固定汇率的优劣。
你说呢...
浮动汇率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确立的?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求变化,任其自由涨落,各国**和中央银行原则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担义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制。
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并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制度。浮动汇率制的正式采用和普遍实行,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元危机进一步激化后开始的。浮动汇率制按照国家是否干预外汇市场,可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又称“清洁浮动汇率制”)和管理浮动汇率制(又称“肮脏浮动汇率制”)。实际上,今天没有哪个国际实行完全的自由浮动,而主要发达国家都对外汇市场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当前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也有的实行钉住政策的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利弊
汇率就是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购买力越强,兑换外汇越多。
货币一般是与国家主权挂钩,建立国际货币体系,以某一国的货币在国际上通用,则这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必须是强大的。比如二战后的美国,实行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美元作为国际通用货币。
某一货币在国际上流通,则在经济上掌握一定的主动权,或者说在世界上的占领的经济份额越多。
固定汇率优点:
1、有助于贸易、投资的增长,也就是说外汇兑换方便,结算更方便,因为各国之间贸易使用同样的货币。犹如秦国的书同文、车同轨,促进国内各族的沟通、交流和发展。
2、能够防止外汇的投机行为,稳定汇率市场。
3、能够有效防止本国的通货膨胀,因为根据购买力平价原则,与国际货币是绑定一起。
但其缺乏灵活性和自由度,如果一旦失衡,则将引发剧烈震动。犹如二战后美元“双挂钩”货币机制,即黄金-美元,美元-各国货币。那时候黄金硬通货,各国兑换黄金导致美国的黄金量不足。因此后来执行赖账,废除了双挂钩机制。
本国会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自主性,也就是说外来货币的冲击,导致本国的调控变的艰难。
浮动汇率的优点:
1、各国对本国的货币政策具有自主性。可根据国内市场上汇率的变化,来觉得是否进行干预,保证汇率的平衡性或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
2、汇率决定的具有多样性。比如二战后美国的双挂钩机制,废除了机制之后。区域性的货币机制出现,例如欧盟的欧元,英镑、日元等在国际上流通。
浮动汇率对债权国,债务国的影响!
任务占坑
汇率市场化是否意味着实现完全的浮动汇率?
汇率市场化是指汇率有市场供求来决定,汇率市场化后,对应的汇率一定是浮动汇率。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实现了完全的浮动汇率,因为只有不受**干预的汇率市场化对于的才是完全的浮动汇率,在如果存在**干预,就不能称完全的浮动汇率,如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一种非完全市场化兑换的货币。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效力?
根据克鲁格曼的三角,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有效性只能选其中两个。一般国家都是资本相对自由流动的,所以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