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冠幅冠福家用还会有多少个会有个跌停?
问题不对很多*ST股还会连续涨停的看该股有没有重组可能性扭亏可能性除非是停盘后变*ST利空跌停的但是很多股票跌停也没多少比如五矿稀土一个跌停而已
两个国资的ST冠福资本暗战
2015年1月12日,电视台演播大厅灯火辉煌,陈烈权阔步走到舞台中央,双手接过荆州市领导递上的奖杯。
奖杯上刻着一行字:第四届荆州十大经济人物——能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烈权。
这算是陈烈权人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在成为荆州十大经济人物的四年多前,他受命接管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医*化学公司。
随后,这家叫做美中能特的公司在陈的手中,一年扭亏。
那几年,赶上湖北省“壮腰工程”,要重振荆州,一批荆州本土的企业迅速崛起。其中,“湖北能特科技有限公司绝对算得上是成长速度最快的一个。”
“从边缘小厂到全国行业翘楚,再到上市公司旗下的核心企业,实现这一转变,能特仅仅用了4年时间。不仅业内少有,全国更是罕见。”
获奖词里,陈烈权被形容为荆州式奇迹的创造者。评选方还不忘提及能特科技“成功上市,插上资本腾飞的翅膀”。
就在陈烈权被列入2014年荆州十大经济人物候选名单前,证监会刚刚批复通过了A股上市公司冠福股份(002102.SZ)资产重组能特科技的方案。
恐怕连陈烈权本人也未曾料到,这个重组方案在七年之后,会勾起一场产业资本间的暗战大戏。
对手盘
两个国资鸣冠福
一气呵成。
从5月18日“关于大股东签署《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的公告,到5月26日发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再到次日官宣ST冠福正式易主,仅仅8个交易日。
荆州城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下述“城发资本”)成为了ST冠福的最新实际控制人,尽管城发资本只持有上市公司9.79%的股份,但同时也拥有26.94%的“可支配表决权”。
单从城发资本的公司名称就不难揣测其是荆州市国资委的资本运营公司。
这一次,在A股市场上飘荡了这么多年的冠福股份,从民营资本属性摇身一变,成为国资实控的上市资产。
其实,荆州国资入驻ST冠福,早有动作。
2021年的最后一天,一笔3700万股的ST冠福股权,在京东拍卖经历了41轮的激烈竞价后落锤成交。
这笔由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执行裁定的拍卖标的,是当时ST冠福流通股第八大股东蔡佼骏名下账户的3700万股及所产生的孽息,而蔡正是ST冠福原控股股东林氏家族的关联人之一。
而在这份法院裁定书中,申请(股权拍卖)执行人正是最终拍下了这3700万股股权的“132503910”竞拍者——荆州城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竞拍起拍价127,954,500元,评估价140,230,000元,最终成交价则为168,594,500元,也就是说城发资本以每股4.56元的价格,压倒了另两个竞拍号,最终拍下了这笔股权。
要知道,这个竞拍价格比当天二级市场ST冠福3.94元收盘价,溢价了15.6%。豪横出手的背后,是城发资本的势在必得。
而这3700万股股份,恰是两个地方国资争夺ST冠福控股权的一道分水岭。
时间回到2021年10月27日。
回车键被敲下之后,宁波维明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二级市场买入ST冠福2万股,这笔仅占比公司总股本0.00076%的股票交易,触发了ST冠福发布上一次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在此之前,宁波维明与宁波叁钾、宁波伍砷、宁波拾铂、北京天宇等共13个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自2021年9月27日起的短短16个交易日买入ST冠福股票79,691,912股。
而触发持股5%的信批线时,宁波维明与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ST冠福131,671,912股。
除了上述近8000万股从二级市场买入的股份外,北京天宇还在2021年10月12日通过竞拍,以1.93亿元的总价拿到ST冠福原大股东之一林文智手中的5200万股股权。
一个月时间,13家一致行动人的法人机构就收集了ST冠福5%的股份。
此时由于债务追偿被法拍股权的林氏家族,早已失去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ST冠福处于并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
而举牌方宁波维明等一致行动人背后的宁波兴雷则是宁波市奉化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旗下的资本运营公司。
地方国资委的公司举牌ST冠福,显然不是奔着的炒作一家ST上市公司来的。
要知道,宁波奉化不远之处的绍兴新昌县有两家能够影响全球维生素E的A股上市公司——浙江医*(600216.SH)与新和成(002001.SZ)。
在全球维生素E行业,除了荷兰帝斯曼之外,当属新和成与浙江医*的VE产能规模最大了,而陈烈权治下的能特科技正是凭借着VE的中间体技术,与帝斯曼结盟而一飞冲天的。
趁无实控人之机,宁波奉化国资欲“偷塔”ST冠福,难免让人联想是为当地产业集群做某种战略上的筹谋而来。
但从“壮腰工程”里好不容易孵化出来的能特科技,荆州人又怎么可能随便被宁波帮轻易破防?
5月26日,信批人陈烈权公告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关于此次“权益变动的目的”说明中,“维持公司实际控制权的稳定”的字眼,格外惹人瞩目。
两家地方国资,狭路相逢。只是,这个对手盘的一开始,天平就在向一头倾斜。
好资产
要做大的中间体
不是好资产,两家地方国资公司会如此大费周章?
荆州市沙市区北湖路8号,是ST冠福最新的实控人——城发资本的驻地,在此14公里之外的荆州开发区深圳大道上,能特科技的新厂区今年初已经启用。
自2019年起,作为“荆州医*化工产业龙头企业”之一的能特科技,就响应《荆州开发区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方案》,总投资8.8亿元,将不符合规划的老厂区搬迁到开发区绿色循环产业园区。
为此,ST冠福董事长、能特科技的实控人陈烈权还多次质押了自己手中股权,为帮助能特科技搬迁新厂区。
新厂区是能特科技的新起点,也是关乎ST冠福未来发展的“核心资产”。
按照此前公示的规划,占地面积近17万平方米的能特科技新厂区,在建设完成后将年产120吨孟鲁司特纳,也就是能特赖以起家的“MK5”,250吨瑞舒伐汀中间体R-1、200吨医*中间体异丁酰乙酸甲脂、200吨医*中间体噻二唑等等……。
外界对能特科技关注更多是在VE业务上,但实际上医*中间体才是其全貌。
全球医*工业的专业化分工是医*行业的发展必然,过去投资人本能将目光投向大厂终端,往往忽略了这些*厂的背后一批拥有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的医*中间体公司的价值。
能特科技正是这种遗珠。
根据ST冠福的2021年报数据,作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能特科技医*中间体当年营收8.61亿元,其中占比45%的是VE中间体业务,客户正是当初能特科技与帝斯曼成立了合资公司——益特曼健康产业(荆州)有限公司。
曾一度在VE业务上,能特科技有过“大跃进”式产能建设,3万吨VE油的产能规模甚至大幅超过新和成、浙江医*、巴斯夫的产能。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拥有异植物醇和三甲基氢醌这两个VE中间体革命性技术的能特科技并没有在VE终端上爆发,而是将自己手里75%的益特曼股权,在2019年时悉数卖给了“CP”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
这个让投资者看起来有些迷惑的操作,恰是显现出陈烈权对于能特科技发展战略的清醒把控。
将益特曼丢给帝斯曼,分得五成账面收益,但省去了在VE终端市场上与老牌厂商的展开直接竞争,更专心将医*中间体做大做强才是能特科技该走的正道。
今年3月24日,ST冠福公告,能特科技拟使用5000万元对原有产线进行改建,用于年产260吨原料*中间体卡龙酸酐,也就是辉瑞的新冠特效*用到的中间体原料之一;
次月,公司又公告能特科技拟使用自筹资金1亿元和4亿元,分别投资建设年产240吨R系列医*中间体项目和年产360吨慢性病*物关键中间体项目。
新厂区启动,陈烈权又可以撸起袖子大干医*中间体了。
就在能特科技新厂区的旁边,还有一家叫做天科(荆州)制*的新公司。其大股东是持股60%的天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二股东正是持股40%的能特科技。
而天津*研所则是央企招商*集团旗下唯一发展医*板块的企业,天科制*则是其原料*的基地所在。
天津*研所与能特科技的合资,是二者产业链的深度嵌合,未来将在心脑血管、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领域进行联合研发。
在陈烈权口中,这将是能特科技“未来增长最快的项目”。
好一盘医*中间体的产业大棋,好一块未来可期的优质资产。
集权治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对于ST冠福而言,荆州国资要扮演的不只是“白衣骑士”。
多少有点出乎预料的是,在最终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中》,城发资本以4元每股的价格受让陈烈权与金创盈持有的合计1.35亿股ST冠福股份。
此前的公告中,关于股份转让的价格只约定“不低于股份转让协议签署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95%”。最终三方谈拢的4元价格,比公告前日3.54元的收盘价,溢价了13%。
竞拍来的3700万股股权,城发资本是4.56元的价格收入囊中的。
不仅如此,在1.35亿ST冠福股权受让的几天前,还接受了荆州国资另外8家公司在二级市场买入的72,367,863股ST冠福股份的划转。
此外,按照5月27日的《股份转让协议》公告信息,在过去6个月时间内,除了竞拍、无偿划转以及协议转让之外,城发资本并不存在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城发资本目前持有的257,892,798股ST冠福股份中,有13,524,935股应当是在去年11月25日之前就买入了的。
荆州国资显然不是仓促入*的,从一开始其目的就是为了集中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股份转让协议》公告中,能特科技陈烈权与ST冠福的另一全资子公司塑米科技的实控人邓海雄均将两方的可支配表决权委托给了城发资本。
七年前,陈烈权曾意气奋发的说“通过冠福股份的并购重组,能特已经变成了面向广大股民的公众公司。下一步,能特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机遇,将企业发展推上快车道……”
然而,与冠福股份的并购不但没有为能特插上资本的翅膀,反而受累于冠福林氏家族的激进并购与违规债务担保,始终如鲠在喉、如芒刺背。
现在,随着荆州国资对ST冠福控制权的集中,能特科技与塑米科技这两家极有潜力的子公司,终于可以专心搞发展,不再落陷于林氏家族遗留给上市公司的历史问题。
集中了公司表决权后,城发资本的国资背景与控股方身份更有利于解决ST冠福的债务纠纷并对林氏家族发起追偿。那3700万股权的竞拍,便是开始。
不过,ST冠福的两大子公司控制人与新入主的城发资本形成一致行动人,也意味着宁波奉化国资几无可能染指ST冠福的控制权,即便是谋求公司董事会席位也都难度颇高。
待未来
产业投资的逻辑
眼下,A股市场国企改革与国资概念风起云涌,一些国资入主公司股价揭竿而起,但ST冠福股价走势显然是让二级市场投资者失望的。
按以往市场规律,近半年发生在ST冠福身上的各种变动与利好消息,足以拉起一轮幅度可观的炒作行情,但现实公司股价却给预借利好赚价差的投机者兜头一桶冷水。
不过,股价的平稳恰是利于城发资本这样的产业资本方,帮助上市公司更低成本,更快速度解决林氏家族债务纠纷的历史遗留问题。
何况,国资背景的产业资本已经为ST冠福带来了诸多的确定性。
比如,城发资本持有上市公司的近2.58亿股股份,粗略计算其持股成本都应在4元左右,等于大股东交给了二级市场一个“铁底价”。
一般而言,国资投资时的风险考量会更甚。对于控股或参股ST冠福这样的“高风险”公司,国资必然是对上市公司资产状况做过详尽尽调,也必然笃定其未来发展才会出手。
虽然ST冠福身上还缠绕着债务纠纷,但从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和解”公告中,也不难感觉债务问题正在加速解决,在国资控股方出现后,ST冠福摘帽就变得更加明确了。
无论是荆州国资还是宁波国资,其投资上市公司的第一逻辑肯定不是在二级市场“割韭菜”,而是出于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考量,长期稳定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壮大,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就目前而言,持股已过5%的宁波奉化国资至今并没有公告减持,按其大致持股成本推算在二级市场也没有“套利”的空间。
况且,在荆州国资的价格“兜底”,宁波国资长驻ST冠福无论是套利,还是产业筹谋上,都还有很大的机会存在,两个国资之间的产业合作也未必不是一种可能。
最后,从A股市场的发展基调看,抑制非理性市场炒作,提升对实体产业的融资支持,凸显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愈发成为主流。
只要有足够耐心,陪伴优质上市资产的成长,回报也必然是可期的;而只想靠短期基本面改变或者市场波动来套取价差的做法,恐怕会越来越难奏效。
产业投资、价值投资与二级市场套利投机存在着逻辑上的本质差别,时间也会区隔开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或许发生在ST冠福身上的资本暗战已经进入阶段性的尾声,但可以肯定的是,国资压阵的能特与塑米,必将迎来新的发展良机。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我们会在每周留言点赞前三名(统计周期为7天)的评论中选出1位网友,送出德鲁克管理书籍套装一套。
▽“点赞”是喜欢,
“在看分享”是真爱
现在有的公司一上市就等着减持,然后身价倍增,其他国家有这种情况吗?
每个国家的股市都有减持,但是大部分欧美股市的股东减持意愿是比较低的,一般公司如果出现业绩亏损股东都是不会随意减持,主要是担心被同行收购,失去控制权,但是A股市场就不是这样了,都会出现股东清仓式减持的行为,宁愿失去控制权也要套现,可想而知,不同的市场,上市企业的使命和责任感是不同的。
而近年来随着新股上市的速度不断加快,场内面临着万亿解禁潮,2018年将近4万亿的解禁就让股市常年下跌,2019年仍然有2.6万亿解禁规模,仍是股东们想要疯狂减持的一年,眼下来看,股市长期的低迷和股东疯狂减持也存在一定联系,只要股东出现清仓减持股价即会跌停,一只股票股东频繁减持也难有出色表现。
所以,每个国家都有,但是没有A股市场这么密集和强烈的减持需求,很多股东减持完股票就不管不顾了,公司业绩也是持续下滑,导致整个股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希望能尽快对减持完善新规,避免股市成为只融资不能投资的市场。
ST冠福:“马桶”里的VE天王
疫情影响使得2019年取得和解的债务纠纷又生变数,而眼下又陷入刑责程序的林氏家族似乎已经没有什么选择了,或许林氏父子四人手中的ST冠福那5.5亿股份的股权拍卖已是弦箭待发。
作者 / 严 睿
来源 / 多肽链
从2018年度巨亏27.12亿元,到2019年度净利润近7亿元,ST冠福(002102.SZ)的扭亏为盈却没有换来股价的翻盘。
就在4月28日ST冠福发布2019年报&2020一季报的同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通过的消息使得正在年报煎熬期的整个ST板块集体沉没,ST冠福股价也被钉在跌停板。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意味着市场纳新吐故加速,也因如此,曾经炒翻天的ST类“壳资源股”再度遇冷。
加之从2018年开始,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各个方面监管趋严,尤其对是失去发展动能甚至有严重财务、债务问题的上市公司,很难通过资产重组或财技保壳。
但也并非所有ST公司都正在失去价值,只有退市一条道。
若不是因为控股股东暴出惊人的债务黑洞,造成巨亏从而“带帽”,ST冠福三四年前就已经通过资产投资并购,完成了转型脱困。
尽管刚刚扭亏为盈的ST冠福能否摘帽还并不能就此确定,但如果仅从公司实际运营的资产价值而言,绝非其股价所体现。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投资者以为ST冠福是一家生产销售等家居陶瓷品的公司,但它实际的经营资产早已与马桶无关。
ST冠福在2019年实现营收159.36亿元,同比增长11.49%;净利润6.89亿元,同比增长1.25倍。这根本不像一家2元股的财报业绩数据。
进一步分解这两个数据就会发现,冠福的营收、利润贡献,主要来自两个业务板块:
占据冠福主营收入占比近93%的贸易,实际上是来自ST冠福的控股子公司塑米信息。塑米信息实际上是塑料原料交易的产业电商平台。
2019年度10家上市的产业电商财报数据看,塑米信息的营收水平次于1226亿元的上海钢联(300226.SZ)、729亿元的卓尔智联(02098.HK),与148亿元的慧聪国际(02280.HK)相当接近。
但2016年被冠福作价2.77亿元收购的塑米信息,2019年全年录得3亿元的净利润,完成了被并购时承诺的盈利目标,更是远超其他9家上市的产业电商。
不过,在冠福的经营资产中,更值得被关注的是2014年末作价18亿元并购而来的能特科技。
这家主营为维生素E与孟鲁司特钠、他汀系列、索非布韦系列的医*中间体公司,虽然只占比ST冠福总营收的近7%,但其利润贡献却高达53.37%。
同比化学原料*行业的上市公司,能特科技42%的销售毛利率能排在同业的TOP10以内。并且在细分的行业赛道上有绝对竞争力。
当前ST冠福的公司业务范围里,除医*中间体和贸易电商外,其他诸如黄金采矿、投资性房地产租赁、保理等业务的营收、利润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2015年是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的“冠福家用”和在此之后的“冠福股份”从运营资产角度而言,完全是两家公司。
以家居陶瓷为主业上市的冠福家用,在2006年上市之后便开启了业绩连年下滑的走势,2010年、2011年两年亏损,公司“披星戴帽”,2012年才勉强通过财技保壳。
尝试各种资产并购与腾挪,涉及矿业、地产等多个领域,直至2014年末和2016年初的两笔关键交易:能特科技和塑米信息,并在2015年将陶瓷业务资产剥离出上市公司之后,更名“冠福股份”的新公司才算是迎来转机。
如果了解维生素E(以下用VE表示)行业近些年的发展,就能明白做“马桶”生意的冠福并购能特科技,简直堪比中了六合彩。
仿佛是天命缘分,冠福上市同年刚刚注册公司的能特科技,在头十年的发展中似乎默默无闻,直到“曲线上市”后,才突然开挂一样的在VE行业横空出世。
甚至可以说,能特科技改变了全球VE行业的整体格*。
在2015年之前,巴斯夫、安迪苏、北沙制*、帝斯曼(并购罗氏维生素业务而来)等巨头与国内浙江医*(600216.SH)、新和成(002001.SZ)等企业形成诸侯混战之势。
但随着安迪苏的彻底退出,巴斯夫与北沙制*市占率的日渐式微,斜刺里杀出来的能特科技却与帝斯曼、浙江医*、新和成,组成了眼下VE行业的四大天王。
更为重要的是,能特科技在合成VE的两大关键中间体异植物醇和三甲基氢醌领域所创造的新技术路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行业的技术话语权。
图源:西南证券化工团队《维生素产业链分析框架》2019年7月
通过石化原料合成上述两种关键中间体,早先是被罗氏、巴斯夫等巨头控制的底层技术,但随着中国成为维生素生产大国,国内企业才逐渐形成技术突围。
能特科技开创的法尼烯工艺合成异植物醇以及对叔丁基苯酚法、对二甲苯法合成三甲基氢醌均是行业新晋的工艺,质量与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并且具有技术垄断性。
因此,VE中间体“技术帝”能特科技惊雷般的成了行业领军级公司,其产能规模也飞速提升。
能特科技2020年将在湖北武汉新增2万吨VE产能 数据源:西南证券
不过,2016年在武汉投产2万吨VE产能,次年3月开始外售VE产品,并且不断扩张产能的能特科技似乎并不想成为VE终端产品的竞争者,而更愿意强化技术帝的角色。
更有意思的是能特科技选择与行业魁首的帝斯曼(DSM,荷兰)资产结盟来做大做强。
2019年1月,能特科技与帝斯曼就VE与中间体(三甲基氢醌)业务组建合资公司“益曼特”,并以全资子公司石首能特(异植物醇业务)33%的股权作为出资注入益曼特。
几个月后,能特科技又按照此前约定,作价10.66亿元将其持有的益曼特75%股权转让给帝斯曼,也就是说能特科技把VE产品业务卖给了帝斯曼。
在2019年ST冠福6.89亿元的净利润中,实际上有3亿多非经常性损益是来自出售益曼特股权带来的。而VE产品业务的营收利润也将从ST冠福2020年的财务报表中消失。
表面上看,能特科技放弃了当红的VE业务,但实际上其与帝斯曼形成了产业链互相深度嵌入的关系,而能特科技则会将中间体业务优势发挥到极致。
2017年间,帝斯曼并购的Amyris巴西公司正是能特科技合成异植物醇业务的上游供应商,而能特科技中间体异植物醇又全部供应已经被帝斯曼收购的益曼特,等于能特是帝斯曼VE产品的上游核心供应商。
无论从产能规模还是技术实力看,帝斯曼与能特科技这对CP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拥有绝对实力的“擎天柱”。这也意味着,VE行业的集中度还将因此而提升。
VE产品业务虽然不会在ST冠福的财报业绩里体现,但并不能说明能特科技的盈利能力减弱,相反未来会通过*物中间体业务更强劲的表现出来。
2020年一季报,ST冠福净利润仅8371万,同比下降46.88%;从2019年报中也可以看出,去年四季度冠福的净利润较三季度小幅增长。这是因为能特科技的厂房升级、停产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
ST冠福并购能特科技与塑米信息所带来的占比公司资产近半的商誉风险,此前一直是二级市场投资者普遍担忧的问题。
而在2019年度的财报公告中,商誉风险尤为被关注的塑米信息也略超增长承诺的达标撞线,与能特科技一并消弭当年度的资产减值风险。
对于ST冠福至关重要的两大主要资产无论具体数据还是同业比较,显然资产运营状态良好,但令投资者失望甚至绝望的是公司股价始终在2元附近徘徊。
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ST冠福控股股东林氏家族所挖下的深坑。
“我知道,这些钱都不是我的,都是社会的。”14年前,德化首富林福椿将其缔造的冠福家用(后更名“冠福股份”)送上A股市场花名册时所说的这句话,在今天听起来简直不能再厚颜无耻了。
2018年6月间,几张法院传票掀开了林福椿及三子林文昌、林文洪、林文智陷入民间借贷和债务危机的深坑全貌。
事发4个月后,随着林氏家族被追讨的债务数额越来越大,证监会的一纸处罚也让林氏家族控股的冠福股份,又一次“带帽”。
突然间多出来的ST的股票简称前缀,让数万名幻想着维生素E市场价格上涨带来股价美好预期的ST冠福二级市场投资者们,惶惶不安。
最终,在2019年4月30日发布的2018年度年报公告中,投资者才看到了林氏父子四人仅在当年度就“违规资金占用”16.34亿元。
自2016年至2018年末,作为ST冠福控股股东的林氏家族以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控股公司上海五天的名义,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对外担保和借款等违规事项,合计23.66亿元。
按照当年度冠福股份53亿元的净资产算,林氏家族相当于掏空了近一半的上市公司。也由此,ST冠福2018年全年净亏损27.12亿元,其中大部分是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
实际上,2018年全年ST冠福的扣非净利润是3.95亿元,同比增长40.44%。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这笔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当年度公司的账面数据是4亿元左右的盈余。
也正是在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这个时间段里,林氏家族不断尝试着资产并购的动作,包括上海山钢、找钢网等公司一度成为ST冠福的标的。
如果2018年8月间林氏父子与诺鱼科技的那笔冠福股权交易达成,林氏家族惊人的债务黑洞也许没完全揭开盖就会被搪塞过去,冠福股份也不至于流落到突然巨亏带帽的窘境。
按照当时的公司公告,冠福股份控股股东林福椿及其子林文昌、林文洪、林文智,以及林文洪控股的闻舟实业筹划将其所持有的3.84亿股股份,以不低于4.5/每股的价格转让给深圳诺鱼科技有限公司。
原本这笔价值不低于17.3亿元的股权转让,足以让已经身处债务泥潭的林氏家族迎来转机,但危机比转机来得更早一些。
由于公司控股股东林氏家族所持有的冠福股份被司法冻结,并涉嫌信息披露未发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因素,已经对这笔股权转让造成实质性障碍,2019年8月间林氏家族最终决定终止向诺鱼科技的这笔股权转让。
随着这笔股权转让交易的流产,林氏家族至此彻底无力翻盘,其控制的20.88%的冠福股权至今都处于冻结、轮候冻结的状态。
2018年9月20日,林文昌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随后林文智也辞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之后,林氏家族彻底消失在ST冠福的董事会的权力榜单中。
对于ST冠福而言,“切割”掉林氏家族的公司董事会一再申辩冠福公司不应承担责任,但早已资不抵债的林氏家族的债务清偿从2018和2019年度的财报相关数据中对比就可以看出,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控股股东债务纠纷问题的确存在由冠福来代偿的风险可能,这也正是公司股价始终无法提振的梦魇。但这个问题似乎正在加速解决。
就在公布年报的同日,冠福发布了一则公告:2020年4月25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林文昌先生、林文智先生的通知,其分别于2020年4月8日收到德化县公安*《取保候审决定书》:
“我*正在侦查德化县林文智等人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决定对其取保候审,期限从2020年4月8日起算”。
疫情影响使得2019年取得和解的债务纠纷又生变数,而眼下又陷入刑责程序的林氏家族似乎已经没有什么选择了,或许林氏父子四人手中的ST冠福那5.5亿股份的股权拍卖已是弦箭待发。
不过,按照4月29日ST冠福的收盘价计算,林氏家族控制的这部分股权案值也不过11.5亿元,恐怕与填平债务缺口还相去甚远。
© 往期回顾
▼
一点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武汉信托投资公司是什么公司
注册地在武汉的只有两家——交银信托和东亚方正信托,前者是交通银行控股的信托公司,后者前身是武汉国际信托公司,后被方正集团重组翻牌。外地在武汉展业的就比较多了,不一一例举了。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中山西路11号海曙大厦8F是什么公司
你好!我上周也去买东西了,真实惠!还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购呢是叫天使宝贝母婴用品有限公司东西很便宜如有疑问,请追问。
2023年摘帽潜力股?
ST科华 【3季报净利 11亿, 体外检测 】 3.23
ST冠福 【3季报净利 6.63 亿, 原料* 】 4.20
ST龙净 【3季报净利 6.36 亿, 环保设备 】 3.18
ST瀚叶 【3季报净利 5.47 亿, 热力 】 3.30
ST澄星 【3季报净利 5.14 亿, 磷肥及磷化工 】3.29
ST广珠 【3季报净利 3.09 亿, 冶钢原料 】 4.27
ST大集 【3季报净利 2.66 亿, 百货零售 】 4.29
ST泛微 【3季报净利 1.24 亿, 软件开发 】 3.21
ST大洲 【3季报净利 0.76 亿, 煤炭开采 】 4.29
ST熊猫 【3季报净利 0.71 亿, 其他家用轻工 】 4.29
ST洲际 【3季报净利 0.64 亿, 油气开采 】 4.26
ST时万 【3季报净利 0.63 亿, 电池 】 4.10
ST森源 【3季报净利 0.57 亿, 输变电设备 】 4.27
广州市番禺致丰微电器有限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有谁进去过的?介绍下呗。
港资企业。薪水一般,福利都还比较的完善。
陶瓷行业概念股有哪些?
陶瓷行业概念股有1,长城集团,主要从事艺术陶瓷,2,开尔新材,做高端搪瓷,3,国瓷材料,4,蒙娜丽莎
冠福股份有什么核心产业?
冠福股份是一支以玻璃制品、不锈钢制品的加工、制造、销售等为主营业务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