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的合同未列明增值税税款,如何缴纳印花税?
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为进一步规范印花税征收管理、加强印花税纳税服务,特推出“印花税小剧场”专题系列视频,解答纳税人在申报缴纳印花税过程中的疑惑难题。
今天税小夏带大家来学习
纳税人提问:
签订的合同未列明增值税税款,如何缴纳印花税?
税小夏解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第五条第(一)项规定,应税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所列的金额,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因此,合同未列明增值税税款,应按合同总金额计算缴纳印花税。
文章源自厦门税务
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收入不包括增值税!为什么?
一般纳税人的销售收入也不包括增值税
增值税已交税金借方贷方什么意思
法律主观:贷方表示:本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借方表示:本月多慎举交的增值税和本月上交上期应交的增值税。“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发宽蔽碧生额是由“并斗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贷方结转过来的,一般都是贷方余额,表示本期应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金额,出现借方余额的时候比较少,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多交增值税,一般多出现在增加购票额时预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
增值税为什么不通过税金及附加
增值税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不属于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范围的。税金及附加核算的税种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消费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等,不包括增值税的。增值税是不计入税金及附加的,而是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中。应交增值税是指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活动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金及附加是不包括增值税的。增值税是负债性质的,不通过损益性质的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增值税是负债科目,发生的时候计入贷方,缴纳的时候计入借方,而不需要通过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增值税已经成为中锋尘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增值税由国家税务*负责征收,税收收入中50%为中央财政收入,50%为地方收入。应交增值税是指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活动本期应交纳的增值税。所以会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的是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填报此项指标时应注意,实行新税制后,会计上规定应交增值税不再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无论是一般纳税企业还是小规模纳税企业均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中单独反映。【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条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滚腔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大基衫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增值税免抵税额是来自什么意思
在增值税纳税期间,纳税槐野人可以根据国家规定的一定标准,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扣除的固定金额。这个固定金额就是免抵税额。纳税人的实际纳税额是应纳税额减去免抵税额后的金额。免税额是指在一定的情况下,某些商品或服务可以免除增值税的者森征收。免抵铅嫌喊税额的设定是为了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能够减少一定的税负。在中国,不同的纳税人类型和行业有不同的免抵税额标准。
谁知道会计上的存货成本里为什么不包括增值税啊?
增值税是价外税.你购进货物时,这个增值税税款是别人交纳的,只作为你公司的进项税.
现金流量表里面支付的各项税费包不包括增值税啊!
不包括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在“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反映。现金流量表之支付各项税费新准则现金流量表编制说明:“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支付的各种税费,包括本期发生并支付的税费,以及本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税费和预交的、税金.如支付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预交的营业税等。不包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实际支付的耕地占用税等。也不包括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在“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应交税金”、“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请问,内账的应交增值税税金应放在哪个科目?可以计入费用吗
增值税是价外税,一般是从收入中直接计算出税额形成对国家(税务*)的负债,与费用科目无关例如:发生收入10万元,(含税)则入账分录为:借:应收账款10万贷:营业收入85470.09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14528.91另外,在采购时,取得可抵扣的凭证,则从支付的款项里直接计算出增值税额,做为偿还了对税务*的负债,(即视同已经缴纳部分税款)例如:发生采购8万元(含税)借:原材料68376.07元借: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11623.93元贷:应付账款8万元这样,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里,有贷方14528.91元(销项),有借方11623.93元(进项),期末余额在贷方,2904.98元表示还欠税务*2904.98元也就是说,你本月需缴纳增值税款为2904.98元。不管是内账还是外账,都应该按此会计理论入账。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小型企业,税务对其监管是以**来管理的,所以存在很多票外收入,这些小企业一般是不会主动将没开票的收入主动申报纳税的。那么,为了使营业收入科目的金额与应收账款科目对应上,以使销售对账方便进行这种情况下,可按营业税处理方式发生收入时,借:应收账款贷:营业收入月末根据外账计算需要缴纳的增值税款,不考虑与收入的关系,直接做计提入账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增值税然后次月申报缴纳借:应交税费-增值税贷:银行存款这种处理账账,老板看的明白,销售人员对账明白,与客户对账更明确
印花税:不包括单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合同与结算金额不一致,多方当事人共同书立合同
来源:中国税务报 2023-07-07
供稿单位:国家税务总*宁夏回族自治区税务*纳税服务和宣传中心
印花税法实施一年来宁夏纳税人很关注计税依据问题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以下简称印花税法)实施一周年。国家税务总*宁夏回族自治区税务*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数据显示,2022年7月1日以来,印花税咨询总量超过1万通,计税依据问题最受关注。
合同所列金额不一定包含增值税
营改增后至印花税法实施前,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否包含增值税,始终是业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印花税法第五条明确,应税合同和应税产权转移书据的计税依据均为所列金额,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
一般来说,在企业实际经营中,合同所列金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仅列一个金额,此时无论合同所列金额是否包含增值税税款,均以合同所列的这一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另一种是合同包含两个金额,即除合同约定总金额外,还单独列明增值税税款,部分合同进一步拆分为不含税销售额和增值税税款。此时,根据印花税法第五条,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不包括单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仅以不含税金额作为计税依据。
例如,2023年5月,A公司向B公司购买一台设备,双方签订合同约定总金额为113万元;同月,A公司与C公司签订购买器械的合同,约定含税金额亦为113万元,且在合同中记载了增值税税款为13万元。已知A公司印花税属于按季度申报,买卖合同的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三,且A公司、B公司、C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A公司与B公司所签订的设备买卖合同未列增值税税款,只有总金额113万元,那么,计税依据为113万元,也就是说,A公司购买设备应缴纳印花税为1130000×0.03%=339(元)。
A公司与C公司签订的器械买卖合同中,列明不含税金额100万元,又列明了增值税税款13万元,依据政策规定,印花税计税依据不含列明的增值税税款,即为100万元,A公司应缴纳印花税1000000×0.03%=300(元)。
合同所列金额与结算金额不一致
合同所列金额与结算金额不一致,该如何确定印花税计税依据,也是很多纳税人较为关注的问题。例如,常见的建筑工程合同,预算与结算时会出现价差;再如,交易执行**定价或者**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价格调整,需要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纳税人如果遇到上述问题,应分情况处理。
情形一:金额不一致,所列凭证金额未变更。例如,6月初,D公司与E公司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金额为20万元,合同约定执行**定价。6月底,因**价格调整,实际货款结算金额为18万元,双方未对合同金额进行修改。也就是说,合同所列金额与结算金额不一致,同时未变更合同所列金额。《财政部税务总*关于印花税若干事项政策执行口径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公告2022年第22号,以下简称22号公告)明确,此时应以合同所列金额为计税依据,即应以20万元作为计税依据,D公司与E公司均应缴纳印花税为200000×0.03%=60(元)。
情形二:金额不一致,所列凭证金额已变更。例如,3月,F公司与G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约定金额为50万元,且已按规定申报缴纳印花税150元(500000×0.03%)。6月,因移送时货物损坏较多,实际结算金额为45万元,当月签订补充合同,将原合同约定金额改为实际结算金额。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根据22号公告,变更后所列金额减少的,纳税人可以就减少部分的金额向税务机关申请退还或者抵缴印花税。即F公司可以申请退还多缴的印花税50000×0.03%=15(元)。需要注意的是,F公司如果是以贴花的形式,完成印花税纳税义务,由于印花税税票是在骑缝处盖戳注销或者画销的,因此无法退还、抵缴税款。所以,当合同涉及金额有变动时,纳税人需要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既可以准确计算印花税税款,又可以避免其他经营风险。
多方当事人共同书立合同
日常生活中,合同多为双方签订,但也有一些印花税应税凭证,如多人合租、多个承包方承包建筑工程等,涉及多个当事人。对此,印花税法和22号公告规定,同一应税凭证由两方以上当事人书立的,按照各自涉及的金额分别计算应纳税额;对涉及两方以上且未列明各自涉及金额的,计税依据以纳税人平均分摊的应税凭证所列金额确定,也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
例如,李某将自有上下两层的商铺出租给张某、孙某、王某,签订合同约定年租金共计22万元,其中张某租用第一层租金为12万元;第二层由孙某和王某共用,租金共计10万元。基于此,四位当事人均为印花税纳税人,租赁合同税率为千分之一,依照印花税计税原则,李某应就合同全额缴纳印花税,缴纳220000×1‰=220(元);张某就涉及的12万元缴纳印花税,缴纳120000×1‰=120(元);由于第二层商铺由孙某和王某共用,合同中未列明各自所承担金额,按政策规定,双方应平均分摊所列金额10万元,所以,最终孙某与王某分别确定的计税依据则为5万元,孙某、王某分别缴纳印花税50000×1‰=50(元)。
:()是指税金不包含在价格中,在价格之外的税种
价外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