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又可爱的大满贯基金经理——董承非
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张坤和傅鹏博两位经理的选股逻辑大致相同,都有巴菲特风格。
给介绍几个好的基金,有前途的?
国泰基金的程洲、杨飞中欧基金的曹名长东方红资管的林鹏兴全基金的董承非汇丰晋信的丘栋荣……很多,他们管理的基金天天基金网都能查到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型证券前基金经理是谁?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型基金经理 董承非先生,历任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行业研究员、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管理部副总监、兴全商业模式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现任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2013年10月28日起至今)、兴全全球视野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7年2月6日起至今)。
兴全新视野基金的基金经理是谁?实力如何?
兴全新视野拟任基金经理是董承非先生,现任兴业全球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是公募基金业最资深的基金经理之一,也是业界公认的“长跑健将”。 董承非管理公募基金的中长期业绩优异,其管理的兴全趋势基金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Tenbagger基金(十年翻十倍).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12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的复权净值增长高达1295.00%。董承非在历史管理兴全全球视野基金期间实现总回报488.87%,同类排名3/71。他管理的兴全全球视野基金、兴全趋势基金曾八次夺得基金界奥斯卡——“金牛奖”。
【基金经理测评】兴全基金——董承非
小总结
董承非拥有14年的基金管理经验,一毕业就加入了兴全,并且一直在兴全,非常稳定。
结合“投资目标”、“历史股票仓位”、“运作分析”等维度,基本可以确定董承非管理的两只基金都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
为了创造“绝对收益”,一方面,董承非敢于在判断市场泡沫比较大的前提下积极降低股票仓位;另一方面,董承非也曾积极寻找其他可投资标的,比如可转债,来增强收益。
在股票投资方面,董承非没有明显的行业和风格偏好,主要“以基本面为导向,重点关注长期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公司和具有新兴成长的行业,注重估值与业绩的匹配程度,在安全边际和进攻性之间做到平衡”。
但是,从过往的投资表现和访谈记录看,董承非并不十分擅长投资成长股,投资风格上,董承非目前还是一个偏“价值型”的管理人。
和,后者从定位上更偏向于“绝对收益”,但与我们理解的以“年化收益率6%”这种固定值为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相比,的“股性”还是比较强的——在市场回撤期间,他并没有表现出比更亮眼的“抗跌性”。
当然,如果跟全市场所有偏股型基金比较,董承非管理的这两只基金在市场回撤阶段表现是非常好的,这也是他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正文
资料来源:兴证全球基金公司官网
董承非,理学硕士,2003年大学毕业就加入了兴全基金,2007年2月开始管理公募基金,距今有14年的基金管理经验,属于公募基金经理中的老将了。
在管基金
目前,董承非管理着两只基金:
资料来源:天天基金网
2013年11月,董承非开始担任的基金经理,与杨岳斌一起管理这只基金;2015年1月,杨岳斌卸任,董承非开始作为“第一基金经理”管理。
2015年7月,董承非在成立时即担任基金经理,并且期间一直是他独立担任基金经理,算是他的亲儿子了。
目前,两只基金的规模合计约650亿。
兴全趋势>和的主要区别:
(1)开放or封闭:每三个月开放一次,开放月为1、4、7、10月,当月最后5个工作日开放申购/赎回;随时可以买卖。
(2)投资范围:的股票投资比重为30%-95%;的股票投资比重为0%-95%。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的业绩比较基准比较特别——年化收益率6%,可见基金自我定位为一只“绝对收益”产品。
管理过的基金
以下是董承非管理过的基金:
资料来源:天天基金网,choice金融终端
董承非从2007年2月开始管理公募基金,管理的第一只产品是:2007.02.06~2015.12.31,为期近9年,期间回报率360%,跑赢沪深300指数近260%,是同类基金平均/中位水平的2倍,排名2/188,非常优异。
顺便提一句,2013年12月,中国证券报刊登了一篇对董承非的采访,提到“在美国校园里‘沉淀’了近一年半的董承非于今年9月回到了A股市场,他的新角色是兴业全球基金投资总监,并同时担任兴全全球视野、兴全趋势投资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说明在2012年~2013年,董承非还去美国进修了一段时间。
然而,董承非后来短暂管理的两只基金和,期间表现一般:都管理1年左右,期间相对排名都在80%开外,甚至都没跑赢沪深300指数。
在管基金期间表现
以下是董承非在管的两只基金净值表现:
资料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2013.10.18~2021.03.19,为期7年又5个月,总回报率为343%,折合年化回报率约22.27%;同期【沪深300全收益指数】总回报率为146%,折合年化回报率约12.85%。
2015.07.01~2021.03.19,为期5年又9个月,总回报率为100%,折合年化回报率约12.85%;同期【沪深300全收益指数】总回报率为32%,折合年化回报率约5.02%。
对比两个基金,的收益率要比稍强一些。
用2015.07.01~2021.03.19这段同期比较,兴全趋势>总收益率130%,比多赚了30%。
——这样的收益率差异是符合我们预期的,因为从投资目标上看,比更像是一只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也是定的“年化6%”。这就决定了:在操作上可能更加趋于“见好就收”,操作上可能会更加保守一些,“进攻性”不会那么强。
但是,令我比较失望的是:在2018年下跌年份,并没有表现出比更好的抗跌性。
历史相对排名
资料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在管基金的七/五个完整年度里,只有在2020年排在了65%,其他年份两只基金都在前50%。
历史股票仓位
资料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董承非是一个会做积极仓位管理的基金经理。
在管理期间,股票仓位很多次调低到70%+,甚至在2015年Q3/Q4末调低到50%以下——积极主动的仓位管理是在下跌市表现亮眼的主要原因。(【基金测评】抗跌型选手——兴全趋势)
兴全新视野>在成立时即面临熊市,从2015年7月成立到2016年Q3这一整年,股票仓位一直在50%以下,直到2017年Q1,的股票仓位才到70%以上——是一个非常缓慢渐进的提高股票仓位的过程。
对比两只基金,大部分时候,的股票仓位比低一点点。
历史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大部分时候,和的重点行业分布是比较相似的,偶尔会有差异,比如:
(1)2015年末,重仓了15%的“传媒”,基本没有布*;重仓了14%的“房地产”,只配置了3%;布*了8%的“家用电器”,基本没有布*。
(2)2016年末,重仓了12%的“汽车”,只有2%的仓位;重仓了14%的“休闲服务”,只有2%的仓位。
为什么同样是董承非管的,两只基金在行业上有差异?
我认为有两个可能性:
①作为一只以“年化收益率6%”为业绩比较基准,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管理人在一开始可能会为产品积累安全垫,在初期选股上可能非常在意“确定性”和“安全边际”;
②从2015年7月成立到2016年Q3这一整年,股票仓位一直都很低,因此容易出现“买了一只股票,金额上看起来不大,但占股票投资比重很高”的情况。
总之,两只基金重点行业上的差异在2017年以后就看不太出来了,但是的行业集中度比略高一些,单一行业持有的股票数量明显比少。
历史重仓股明细
以下是基金每半年末前20大持股明细,黄底代表该基金独有的股票:
资料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2015年末,和的前20大的股票基本不同;2016年~2017年,前20大的股票相似度也只是差不多一半;2018年以后,两者的重点股票相似度就比较高了。
历史运作分析
资料来源:基金季度报告
从“运作分析”看,董承非确实在做非常积极的仓位管理,两个基金的目标都是获取“绝对收益”,投资上“以基本面为导向,重点关注长期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公司和具有新兴成长的行业,注重估值与业绩的匹配程度,在安全边际和进攻性之间做到平衡”。
兴全趋势>和的投资风格大体一致,但看起来更加偏“绝对收益”一些,股票结构上的调整更加是为了“增加持仓组合的安全度”。比如,
2016年Q3:
兴全趋势>基金一直维持一个比市场平均水平稍低的仓位水平,主要的精力放在挑选结构性机会。整个三季度趋势基金主要持仓比较稳定,主要重点参与了一些股票的定向增发。
兴全新视野>基金在8月份一度降低了股票的仓位,主要是将一些涨幅有些大的价值型蓝筹股兑现利润。而后自下而上挑选了一些性价比比较好的成长类个股。
2018年Q1:
兴全趋势>本基金今年以来整体仓位水平变化不大,从中长期角度,我们仍然认可优质龙头公司长期竞争力和目前经济阶段下其所表现出的较为突出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仍然以此作为核心底仓品种,同时在市场剧烈波动中,积极关注行业、模式及公司管理能力良好但前期由于市场风格被边缘化的公司,关注其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和性价比,总体仍然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策略,从结果上看,目前的持仓结构较前期更为均衡。
兴全新视野>由于被市场追捧的核心资产去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本基金在一季度降低了这些品种的持仓,同时增持了一些过去两年表现股价表现欠佳,但是企业经营稳健,业绩持续增长的中等市值的品种。从结果上看,目前的持仓结构较前期更为均衡。
历史换手率
资料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董承非在管的两只基金换手率都非常低。由于是定期开放型产品,换手率更低一些。
历史持股集中度
资料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的持股数量有上百只,有时候甚至到200只以上;的持股数量不到40只——这个数量上的差异是我没想到的。
尽管的持股数量巨多,但前20大持仓股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剩下的超100只股票仓位都很微小,对基金的整体表现无太大影响。
基金经理访谈
董承非最新的会议纪要发布在今年市场大跌前夕,可以说是准的一批,引起了市场不小的反响,具体请看链接:https://xueqiu.com/3340475156/172691964
2020年4月中国基金报
1.问:现在美联储和全球都在放水,对于资本市场,你觉得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吗?
董承非:如果拉长历史看,股票指数永远是往上涨的,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日子越来越好过了,社会在发展;第二个原因就是纸币,而且现在你可以看到,自从有了联储、中央银行,一出现危机就开始狂印钱。
2.问:我前两天看了一个图,挺有意思的,说在2008年的时候,美国那个时候印钱其实等于是一点点水,现在都会把自己淹了。放水策略在未来还是有效的,对吧?
董承非: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也没想明白。第一,现在低利率这种模式,一危机就印钱,那做债的人怎么办?因为日子还得一天天地过。第二,我们未来5年可能是零利率,但是10年、100年都是零利率,我会觉得这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但这个问题你不要问我,应该问问最牛的经济学家。
3.问:美国现在负债也蛮高的,因为跟战争不太一样,战争是美国是受益国家,疫情是全球性的,都是受害国家。有一种说法说,未来中国的社会是稳定的,可能有一些企业会往中国转移,是不是说未来中国的经济会有一种变*?
董承非:我之前说了,我最感兴趣的是英国的故事,最感兴趣的是二战的时候,英国的股票市场是怎么表现的?因为它是没有被关掉的一个市场。你想想看,那时候,1941年的时候,你怎么知道英国后面会怎么样?会不会被德国给占领?如果被德国占掉,所有财富、所有财物都没了,那个不确定性是多大的啊。疫情,说句老实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是越来越好的,即使是最差的,西班牙流感也就搞两年。但我们现在整个的科技力量,比二战的时候要强多少啊,我相信这能够通过时间能化解。
其实对股票市场来讲,比如我们股票给30倍估值,开玩笑说,我要看这个公司看30年,但大家如果学过DCF模型、DDM模型就知道,在这个模型里面,对估值影响最大的是对未来的贴现值。一两年的估值对企业的估值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有可能今年企业赚100个亿,去年没赚钱,股价可能因为情绪产生剧烈的波动,但如果DCF模型来估的话,股价就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所以如果就疫情来讲,其实对资本市场没有太大的一个冲击,包括美国,我们要对市场有敬畏。
4.问:从公布的年报来看,你组合的行业配置较为分散,能理解为你是行业分散、个股集中的类型吗?
董承非:在兴全,不允许基金经理都只有一两个行业。一个专业的投资者,可以相对集中,如果是赌一两个行业,在我看来不是专业的投资者做的事情。
从历史上看,我一直跟我们基金经理说,只赌一两个行业的人最终下来不是太好,你怎么知道你赌的就是对的,我们对市场要有敬畏之心,对某个行业有自己的看法,但你要想,我赌那么大,万一错了怎么办?这个错误能不能承担?
所以体现在我的配置上,我也不是按照沪深300那样,我会有些稳定增长的行业,比如消费、医*,这些是我一直在配的,这个是基金的压底仓的一些东西;然后可能会有一些攻击性的、一些阶段性高成长的、也有一些困境反转的。你可以说我是相对中庸一些,不会让自己犯巨大的错误,投资很重要一点,不要犯不可承担的错误。
5.问:你刚才介绍了一下公司整体的风格,公司有个投资文化,会不会因为投资文化影响了业绩的整体表现?就是每年很难去跑到前10,但基本上都在前1/2,然后保证了长期来看,业绩却跑在前面的这样的风格。
董承非: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6.问:从风险控制角度看的?
董承非:风控也是一面。另外一面,我这么多年,唯一进前10的就是2011年。回过头来想,那一年,你的每个动作都要做,我觉得真的是运气,可遇而不可求。
如果你的目标定在前10,会很简单,就是你一定要做出一些比较极致的配置决策和策略,才有可能大概会的跑起来。但如果是比较极致的策略,万一你错了怎么办?
所以我们公司在机制设计上,1/2是合格,1/3就是优秀了,但是我们希望你每年1/2、1/3以上,就挺好的。
7.问:有分析说你比较偏大中盘股,最近成长的因素好像多了一点是吗?
董承非:对。主要原因是什么?因为从我2007年开始管基金的时候,从来没管过30亿以下的,原来全球视野最低的时候,也有将近30亿。所以我基本上很长时间,管的都是50-100亿的规模,那时候市场容量还没那么大,所以对我来讲,我管的产品在市场上一直属于规模比较大的那一类。
我的重心肯定配置一些大中市值的股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现在也有一些很小的公司在里面,我也在持续训练我的择股能力。
8.问:你也说了,你是一个逆向投资者,但我觉得你选股票的时候,很严格,能大概说一下个股选择的标准吗?
董承非:我刚入行的时候,大家定义我是价值投资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每次熊市里表现的比较好的原因,因为低估值永远是有一些有些保护。
但我发现以前的这种方法,有很大的*限性,这两年我更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拓展了安全边际的概念。
原来理解的安全边际,更多是说低估值的就是安全边际足的,不是这样的。安全边际,本质上来讲,就是你对未来的贴现到现在为止,有一个值,然后现在股价和贴现过来的值差异越大,安全边际就越大。
所以,最重要的能力是对未来的贴现,未来你看得准不准?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企业看得准不准,所以如果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企业,我会预估这个企业三五年以后会是什么的状态,然后把它贴现到现在,我觉得它值多少钱,如果现在股价远低于这个贴现值,我就会去买它。
所以这两年我一直在着力训练自己看企业的能力,而不是看股票的能力,这两个是有区别的。
9.问:这个感觉研究员用起来都很难。
董承非:所以现在,我希望自己买一个股票不动,三年之内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有的企业在三年里面就会发生行业很好或者行业不景气的情况,或者是公司本身发生很多问题。
其实如果按这种标准要求买股票,那你就会考虑到各种因素,所以不会仅仅从单一的维度去看这个公司了。
10.问:在最新金牛评选中,你获得了金牛奖,你也是常常在榜单上的人。刚才聊了那么多,按我的理解,你觉得长期的收益来源还是在于企业的经营上面,短期的市场波动都是情绪,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董承非:对我来讲成就感最大的,是我投资的企业看没看准,这个事是我现在最care的。
11.问:你更看重行业还是公司?
董承非:不同的公司看点会不一样,但是总有一个看点能够支撑你,万一股票跌的时候,你不卖它的原因。
12.问:从去年年中开始表现很好的科技股,此轮杀跌也最凶猛,你觉得中长期该如何布*?
董承非:在2019年金牛奖的颁奖典礼上,我做了一个主题演讲,题目叫《成长投资恰逢其时》。
当时是5月份,那时候整个科技板块还非常低迷,白酒等所谓的核心资产如日中天,实际上后来整个科技板块的表现也是远远超过我的预期。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中国未来整个的半导体会不会发展起来?这个我是坚定的认为,一定能发展起来,市场在我们这儿,下游的整机厂在我们这儿,我们肯定能发展起来。
但是科技股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发展是一波一波的,它像潮水一样,一波起来,它有可能会退回一波,然后再有一波起来。所以回过头来看,就像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灭,但后面移动互联网确确实实是发展起来了。
这种波浪式的发展就有两个问题:
第1,它的波动就是很大,你踩的不好,就可能会损失很大,但如果你是定力很强的人,能扛住,总有能够成功的一天。
第2个问题就很要命,就是说你扛出来的东西,它不像传统行业,传统行业里面叫龙一、龙二,基本上是定的,除非极小概率或者出现巨大的错误时候才会发生转变。
但是科技行业是日新月异的,问题在于退潮之后再起来,你坚持的企业是不是被淘汰掉了?所以我觉得科技股确实是一项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投资,当然,如果对了,也会是高回报的投资,我觉得这个需要专业的投资者去做。
13.问:你现在组合中偏周期的仓位多,主要是处于什么考虑?
董承非:目前周期类确实占比大一些,像工程机械、建材、有色,你们可能会疑惑,经济这么差,怎么会持有周期股?
我给大家讲一下我的想法,在我看来这个市场分三类:
一类叫做核心资产,很贵,我觉得这不是我参与的。
TMT,当然我也有一些配置,但在我看来也挺贵的,所以也不是我的菜。
相对来讲,现在跟宏观相对紧密一点的大家都不看好,所以它估值压缩的蛮厉害的,我前面说了我是一个逆向型选手,这个板块对我来讲,性价比会好一些,因为现在有些有些板块,你看它的分红收益率都4、5个点。
现在新视野超过100亿,趋势也是100多亿,加起来是300多亿的规模。所以,第1,产品不会是“船小好调头”;第2,我感觉还没有太吃力,因为我是一个逆向型的选手,我要买一个东西的时候,那个东西很不受欢迎,所以我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买它,所以这可能跟我的方法也有关系。
第3点,我要表达的是,我不知道我最终能管多大规模,所以我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而且我蛮想测试一下自己管理规模的上限,在国外我这种不属于大基金,人家单只产品一两百亿美金的还挺多的。
提问部分
1、您认为今年全球是否会出现低利率环境?这种环境如何影响股票资产?
董承非:为什么说拉长时间股票永远看涨,我觉得一个是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大家生活质量变好,另一个是货币政策,一出现危机就会释放流动性。
2、怎么看今年的行情?
董承非:对于今年的市场,我的看法是,有两种力量会交织在一起并取得一种平衡,这两种力量是:非常宽裕的流动性+较差的基本面。
年初有很多流动性往市场中来,如果真的是基本面情况稍强一些的话,流动性会源源不断往市场里来,而纯流动性推动的市场就会暴涨暴跌。
3、震荡市下,如何进行基金操作?
董承非:今年大概率会是一个高波动率的市场行情,而在这样高波动的市场中,多看少动,可能是次优的选择,但也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4、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投资基金需要择时吗?
董承非:资本市场每天在波动,时间越短越没有确定性,但看得越远有些问题会看的更加清晰。其实权益产品最怕的一个心态就是好消息来的时候想赚钱冲进去,负面消息来的时候又很紧张想杀出来。
《二战股市风云录》这本书里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有时候消息传来可能是糟糕的消息,但对股票市场来讲,只要不是更糟的消息,可能都是好消息”。
5、许多经理都无法掌控一只百亿以上航母,董总是用什么策略和方法打理好两只航母级基金的?
董承非:“船小好调头”确实没错,但我是逆向型选手,所以目前还没有感觉到吃力,一方面是我的择股不集中在热门,有足够的空间买入。另一个,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我想这也是对我管理能力规模上限的考验。其实国外单只基金一两百亿美元的也有很多。
6、兴全新视野主要投资什么?
董承非:兴全新视野定开混合采取市场中性的投资策略,并结合多种绝对收益策略。
关于兴全新视野主要投资什么,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新视野最新披露的一季报,当然,一季报的数据是截至3月底的,实际持仓可能有差别。
7、请问基金经理采取什么样的投资方法来进行选股?
董承非:刚入行时定位自己是价值投资,所以熊市表现得更好,现在觉得以前的方法有*限性,所以现在会预估公司三五年后的状态,如果预估出来市场价格低于企业内在价值,可能就会选择买了以后长期拿着,坚持两三年,让时间发生变化,比如行业景气度或者公司自身的经营发生变化。
现在更注重锻炼自己看企业的能力,而不是看股票的能力。
8、目前A股市场个股众多、板块分化显著,其实选股的难度很大。请问您在挑选个股时是从行业出发在精选个股的“自上而下”方式,还是从公司基本面出发“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
董承非:自己绝大多数仓位会自下而上根据基本面挖掘性价比高的股票,不过,过去多年也曾经采取一些相对灵活的投资方法,作为补充性进攻手段,比如综合运用定增、大宗交易、可转债、现金选择权等套利型的方法。
但总体而言,自己比较重视评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选择胜率较大的投资路径,不会采取极致的操作。
9、现在股市这磨底的行情真是不好做,您怎么布*的使得净值很少回撤?
董承非:我的配置会比较均衡,当然并不是我按照沪深300配置,我会将稳定的医疗和消费作为底仓,另外加一些进攻性的高成长科技股,这样的组合可能看起来比较中庸,但不会犯大错。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犯难以承受的错误。
10、科技兴国,但近期科技股回调较大,是否回调到位了,今后还值得投资吗?
董承非:我个人还是比较坚信未来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可以发展起来,但科技股的特点是发展过程中有涨有退。
小总结
董承非拥有14年的基金管理经验,一毕业就加入了兴全,并且一直在兴全,非常稳定。
结合“投资目标”、“历史股票仓位”、“运作分析”等维度,基本可以确定董承非管理的两只基金都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
为了创造“绝对收益”,一方面,董承非敢于在判断市场泡沫比较大的前提下积极降低股票仓位;另一方面,董承非也曾积极寻找其他可投资标的,比如可转债,来增强收益。
在股票投资方面,董承非没有明显的行业和风格偏好,主要“以基本面为导向,重点关注长期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公司和具有新兴成长的行业,注重估值与业绩的匹配程度,在安全边际和进攻性之间做到平衡”。
但是,从过往的投资表现和访谈记录看,董承非并不十分擅长投资成长股,投资风格上,董承非目前还是一个偏“价值型”的管理人。
和,后者从定位上更偏向于“绝对收益”,但与我们理解的以“年化收益率6%”这种固定值为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相比,的“股性”还是比较强的——在市场回撤期间,他并没有表现出比更亮眼的“抗跌性”。
当然,如果跟全市场所有偏股型基金比较,董承非管理的这两只基金在市场回撤阶段表现是非常好的,这也是他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分享全球资产配置干货
排雷基挑好基
为你寻找基金中的战斗基
国内真的没有比朱少醒更厉害的基金经理吗?
最牛基金经理朱少醒,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从业时间足够长,公募开放式基金2001年9月诞生,到现在也就19年多点,朱少醒入行15年,平均年化22.47%,按照入行时间来看,他就是A股市场公募基金第一人,没人能和他平起平坐。
不过有几位基金经理虽然从业时间比朱总略短,但是年化回报却比他高,这几位也同样是公募基金的国宝级基金经理。
睿远基金傅鹏博同样也是公募基金的老将了,从业时间11年,虽然资历比朱少醒短一些,但年化回报达到24.53%,比朱总还高出两个点,19年三月份开售的睿远成长,募集资金达到了600亿的惊人数字,当时创造了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最高募集规模。
易方达张坤,清华大学毕业,2012年开始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8年时间创造了782%的成绩,近5年排名前三,如果可以继续保持现在26%的年化回报,也是有希望超过朱总的名星基金经理。
泓德基金王克玉,从业10年,年化回报23%,对基金的最大回撤控制的非常到位。
纵观投资界,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就是在21%,重要的是他可以一直保持,复利之下可以让他坐稳富豪榜前几名,由此可见保持长期稳定的复利回报有多么的重要。
还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比如董承非.谢治宇.萧楠等等…他们的年化回报都在20%左右,长期持有就应该选择这些长期表现优秀的基金经理。
如果觉得有用不妨点赞支持一下。
基金经理董承非管哪些基金?
四只基金:兴全全球视野股票型证券投资、兴全商业模式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兴全新视野灵活配置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董承非先生:1977年生,理学硕士。2003年加入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行业研究员、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管理部副总监、兴全商业模式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兴全全球视野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任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兴全全球视野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7年2月6日起)、兴全商业模式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兴全新视野灵活配置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7月1日起)、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
我买入的兴全趋势基金(163402)已经拿了四年了,现在是亏损的,应该怎么处理,请高人指点!
您好! 这只基金过去几年的业绩还是很不错的,目前你应该亏得不多,在过去四年来说,很好了。这只基金是兴业全球的旗舰基金,有投资总监、明星基金经理王晓明亲自执掌多年,业绩斐然。但是去年由于公司内部一些问题,王晓明无法专心打理这只基金,最终离开了公司,这只基金的业绩也大幅滑坡,位列同类后1/4,十分惨淡,新任基金经理还是投资总监,但是貌似并不重视这只基金,更重视自己原来管理的基金,这只貌似权当挂名了,由新人担纲主要投资管理。未来我不看好,建议还是转换为这个新总监原来管理的兴业全球视野吧,或者干脆换成其他基金公司的产品。 如有不懂之处,真诚欢迎追问;如果有幸帮助到你,请及时采纳!谢谢啦!
给介绍几个好的基金,有前途的?
国泰基金的程洲、杨飞中欧基金的曹名长东方红资管的林鹏兴全基金的董承非汇丰晋信的丘栋荣……很多,他们管理的基金天天基金网都能查到
股票投资如何克服“思维定势”
股票投资如何克服“思维定势”业内有一句戏言:牛市还是熊市入市,会影响你未来的投资模式。比如过去几年的震荡向下的行情让不少投资者心灰意冷,尤其是刚刚入市的投资者,可能会在“熊市思维”的作用下对股市投资谨小慎微,投鼠忌器,这种行为模式在未来的投资之路上也许仍将如影随形,甚至有些投资者干脆愤而离场,从此做个股市的看客。而对于那些在2006、2007年入市的投资者来说,动辄翻番的股价和投资收益可能让其乐观的情绪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一种“牛市思维”,对股价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有些人甚至会患上传说中的“金钱厌恶症”,逢有余钱就想投入股市,反而在风险控制方面有所不足。如果一定要寻找科学依据,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在作怪吧,从一个侧面再次说明,人们往往难以挣脱情绪和经验的怪圈。遗憾的是,而这往往是投资的天敌,牛市思维会让投资者在下行的市场中损兵折戟,而熊市思维同样可能会让投资者坐失投机良机。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呢?除了要在投资中善于正反两面想一想,不断检查自己的决定外,同样重要的则是重视资产配置的重要作用,不要把鸡蛋放在股市这唯一的篮子里,但如风险承受能力允许,完全放弃投资股市投资也并不是个好主意。1963年11月道指处在740点时,大投资家格雷厄姆宣布说:“在华尔街摸爬滚打近50年,我发现我对股市的将来走势知道得越来越少,但投资者应该怎样做,我是知道得越来越多。”他然后提出忠告说,“投资者投在股市的资金一定不要少于25%或多于75%,当市场下跌时,投资比例就要更接近75%,上涨时就更接近25%。”除了仓位之外,选股注重分散风险同样很重要。事实上,“不走极端均衡制胜”正是2011年晨星中国股票型基金兴全全球视野基金的基金经理董承非的投资心得。他分析称,A股市场板块轮动速度极快,如果押重注在某一板块上,某一段时间的确可以享受到一骑绝尘的成功,但风格切换时很容易从云端跌落。一直以来,他倾向于相对均衡的配置,投资风格中庸,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因而避免了犯致命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