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什么时候分红?会提前知道吗?
这个肯定不知道啊!不然人家都发了!
一般股票都什么时候分红
除权除息日当天,自己开证券账户查询及可,不知道自己本来可用资金,可以交割单中查询,会有注明一笔红利到账。不过分红没什么用,会除权,还要交税,除非你持满一年,否则不计股票的涨跌,多少你都会产生亏损。
平安保险和分众传媒在美国上市吗?什么时候的事
沪深股市好像还没上市吧分众传媒好像在美国上的市分众传媒以中国都市人群为核心目标人群,覆盖中国最广泛的高收入群体,以独创的商业模式、媒体传播的分众性、生动性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同。2005年7月分众传媒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纯广告传媒第一股,并以1.72亿美元的募资额创造了当时的IPO纪录。2007年12月24日,分众传媒正式被计入纳斯达克100指数,成为第一个被计入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中国广告传媒股。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腾讯分红买入分众和苹果
腾讯分红到账了,高兴之余不免吐槽:
但不管怎么说,腾讯这一年多来又是派送京东,美团股票,又是现金分红,加上现在这么便宜的股价,真的很对得起股东和投资者,不愧为一家优质的公司。
分红到账后拢了拢,决定还是买入分众传媒,不是不想再次买入腾讯,或者学习老唐买入洋河,实在是买不起,这些钢镚就只能给到分众传媒了,虽然目前的分众传媒市值在942亿元(高于理想买点——790亿元),成交价6.55元,写文章的此时是今天市场最高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另外一部分腾讯分红在港股账户里,就准备顺势兑换成美元,连带2月份以来美国银行,微软,台积电,阿里巴巴,和阿斯麦的分红,今晚都加仓给苹果。
看看苹果的走势真是舒坦,再看看账户,上次购入苹果是今年2月20日,成交价148.58美元(不复权)。
回顾下来,基本上账户里有了闲钱就扔给了苹果,目前账户里苹果收益率27.48%,虽然比我介入股市以来收益率最大的股票特斯拉(目前收益率为210%)要低很多,但是:
是的,老唐都在亦步亦趋地学习巴芒,我在想我又有什么资格,胆量和自我认知可以让我斗胆搞创新搞突破呢,老老实实买苹果吧。
2019.04.25-关于分众传媒近两年思考的汇总
2017年,分众传媒由于独特的商业模式和超高的ROE进入了我的研究视野,并一直追踪研究,也有过一些交易并获得了不菲的回报。如今分众正在进入拐点期,主要不利因素开始叠加并发挥作用,我一直热切期待的那个时刻也许正在来临,因此有必要进行汇总获得一个全面的图景,为接下来的交易机会做好充分准备。以下内容为我在印象笔记的日记和在雪球的发帖回帖之汇总(时间倒序)。
2019.04.24
我的回复如下:很明显,新潮和分众都很惨只是激烈竞争的结果,不能得出行业下滑的结论。要知道两年前分众还有大批设备计提完折旧继续使用,躺赚的日子让人怀念。关键就看新潮何时垮掉,从2018的结果看十分不理想啊,远低于我的预期,距离达到盈亏平衡点道阻且长。可以密切关注,反转可能会来得很突然。
个人认为在大盘行情无大幅变化的前提下,合理的买入点或许在500-600亿(虽然远高于悲观者的判断),相信目前的竞争格*不可能持续两年。毕竟如果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性,新潮的股东和团队都会动摇。猜测未来分众收购的可能性挺大,因为新潮的资产和点位也不少,有相当的价值。
公号的作者回复到:
新潮的体量和分众差太多了,能击败分众不太会是新潮,更可能是电梯广告行业本身。点位成本从海报变到了电视,意味着利润率肯定会下滑。当然,营收突然爆发也说不定,毕竟分众大多数成本可以看作固定成本,营收只要可以爆发,利润就会大增。只是现在的价格,博值率太低了,从去年半年报开始,基本面一直在走差,但价格并没有完全反映这一点
我的进一步回复:
分众目前的困境是不是主要由于新潮的竞争?我个人坚持认为是的。因为影响电梯广告这门生意的因素在过去几年并没有大的变化,至少没有大到彻底改变行业霸主营收和盈利结构的地步--除了新潮的搅*这一个因素以外。很多人看到年报和季报很吃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我多次用病毒入侵和感冒来形容:对于垄断整个行业达十年之久,ROE已经高达70%的分众而言,新潮体量虽小,却犹如流感病毒进入人体,让分众痛苦难当,必须通过高烧来抵御病毒的进一步增殖,这高烧就是足够难看的报表。自愈性疾病总是有一定病程的,所以难看的报表一定还有好几张。但只要没病死,感冒一好,又是一条好汉!
参与雪球讨论:#分众传媒2018年报解读#因为我们小区有新潮的屏幕,以我的观察得出一个结论:新潮的投放情况明显越来越好,饮料、汽车、电商都在上,本地广告也时有出现,刊挂率虽然比分众还差得远,但看不出走下坡路的痕迹。所以我坚持之前的观点,分众的报表必须再难看一两年耗死新潮,等不到干掉新潮的那一天,就不可能逆转颓势。难度主要在于无法把握具体哪一天会反转,导致无法上车。所以:一是密切关注新潮的最新动向,二是在现有盈利水平下重新给予估值,如果市场真的能给到足够低的价格比如五六百亿,可以择机入场潜伏。
2019.02.26-雪球上评价分众2018业绩预告
业绩预告最大的亮点是净资产收益率降了足足有21个点,到40%多了。这个趋势还得继续,最好降到20%。等到竞争胜负定了,到时候会有新的估值,确定性就比较强了,当然那个估值大概率比现在要低。
半年前我写的这段话:“分众报表难看才是打败新潮最好的武器,最好多难看几个季度,则新潮必亡。这就像感冒一样,身体感觉难受是为了消灭对手,如果分众还跟以前没事人一样才是真的危险呢。等到战斗结束,分众的总资产一定会大幅成长,给物业涨上去的租金也一定短时间下不来。届时电梯广告行业的收益率水平一定会大降。我个人觉得如果分众的ROE能降到20%左右就安全了,那时候又可以享受一轮十年的垄断期了,躺赚。”
2018.12.13-回应对分众估值的争议
六块钱,九百亿,值不值?现在大家争论挺多了。
我提一点思考:如果若干年后,最终新潮在全国范围内活下来,无论活得好不好那对分众的总体公司价值都是极大的挫伤。那么它能不能活下去呢?竞争的本质是拼资源,目前新潮一次次融资总体状态不错,但是烧钱的猛烈程度很重要,如果分众的报表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难看,就是好事,在现金流保持充裕的前提下,其他指标跌得约多越好。最理想的是未来一年营业收入和成本都大幅度提高,净利率降一半左右,就可以基本判断新潮危险,甚至直接断言胜负已定。
2018.10.31
说实话,从大半年前我看空分众以来,不断讲分众与新潮战争会带来的重大负面影响,而这场战争带来的对报表的冲击已经应验。但这不是早就该预料到的吗?无法预料的是这场争夺对分众的影响和最终的结*方式。但好的一面在于:一年来,我们看到的是,分众从安乐窝里面被拉起来以后表现出难得的战斗力,屏幕数大幅增加,多城推出第三套内容。如果不是新潮的鲶鱼效应,这个程度的业务进展至少推迟五年吧?新潮问题迟早会解决,无论是自己死、偏安一隅还是被分众收掉,最后一种情况新潮的投资人可能会赚到不少钱,但是竞争总归会在一两年内消失。所以,现在正是进入买入的关注期,等到解禁问题大规模爆发以后,逢新低买入一部分底仓,等到新潮问题基本明朗了再加仓,这才是真正的理性投资吧?
网友回复:短期竞争消失不等于没有长期影响不等于可以维持高毛利,只要高毛利还能吸引潜在的进入者,不管下一个是谁。
我的进一步回复:说得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分众报表难看才是打败新潮最好的武器,最好多难看几个季度,则新潮必亡。这就像感冒一样,身体感觉难受是为了消灭对手,如果分众还跟以前没事人一样才是真的危险呢。等到战斗结束,分众的总资产一定会大幅成长,给物业涨上去的租金也一定短时间下不来。届时电梯广告行业的收益率水平一定会大降。我个人觉得如果分众的ROE能降到20%左右就安全了,那时候又可以享受一轮十年的垄断期了,躺赚。
2018.09.20
关于新潮竞争的分析,我再次提醒:你们的论断有些草率。至少在我的小区分众已经换了最新的轿厢画框,但是大部分邻居抬头是看的新潮的影音讯息。我相信分众不会轻易落败,但是其超高的ROE和较低的门槛永远是致命伤。
2018.09.08
看到一个对规模优势的解释:一旦行业龙头做大,通过饱和市场、塞满渠道,使得竞争者拿不到盈亏平衡线之上的订单量。
这个解释很不错,用到分众传媒身上:因为这个行业的盈亏平衡线很高(至少可想象可对比的很高),所以很难压制对手到盈亏平衡线以下,特别是对于能找到一些钱来烧的竞争者。(注:这个观点看来似乎错的,以近两年新潮的实际情况来看,被分众压制到很难翻身的地步。)
2018.08.10
说下唱空的观点:今年新潮营收上十亿可能性很大。新潮的屏幕布点一旦到位,营收一旦再上一个台阶比如到50亿量级,没有可能他继续亏损而分众保持超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毕竟是一模一样的业务。另一方面,跟消费品不一样,广告客户投分众还是投新潮并不存在什么信念问题,企业主对供应商品牌的信赖度会轻易被性价比打败。我不认为规模、市占率本身构成很深的护城河。提醒一下关注这支个股的球友:分众独享一个超高收益率的业务不是历史的必然,新潮是不是那么容易败也言之尚早,即便新潮败了还有没有其他不信邪的挑战者更不好说,毕竟ROE高得让所有人流口水啊。
2018.08.03
2018.07.09
今天看到关于投资的一个观点,很受启发:增长和赚钱是两码事。特别是行业的增长通常意味着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和亏损--比如集成灶行业可能会属此类。最好的是找到一个不增长的行业,但是增长的公司。这种一般有两类原因,一是行业集中度不够,龙头企业将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只会有竞争者退出,不会有进入,东方雨虹,伊利蒙牛可能归入这类;二是市占率也已经很高,内生性的提价,具有垄断定价权,这是极好的,分众传媒本来算在内--在新潮的竞争出现之前。
2018.06.25
对分众传媒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想法:分众的模式是边际收益递减的,也就是说,电梯轿厢的渗透率虽然看起来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以后增加的每一个轿厢和展位,所带来的收益增长是边际递减的,因为客户的付费不会按你展示的增加线性同比例增加,而支出基本是线性增加的;相反看客户这边的增长空间,分众已经相当垄断了,所以广告客户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有限,反而面临新潮的大挑战。因此,这个市场的增量主要体现在客户的投放倾向增加,所以市场容量增速有限,天花板很明确。更进一步说,轿厢的渗透率低非但没给行业提供增长空间,反而是给竞争者的低门槛进入提供了机会。
2018.01.27
本周把分众传媒清仓了,因为价格确实涨得太高了,在1800亿市值左右我把剩余的两万股卖掉了,所有交易最终清算:9.2买进,13卖出。"发现一个好企业并长期持有",显然我没做到。分众的商业模式和垄断性收费是这家企业最大的价值。但较强竞争的进入让人不安。未来一两年密切关注新潮传媒竞争的态势。
2018.01.05
早上对分众的估值进行调整,于是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的研究,结论如下:
分众传媒因为受到对手的挑战,正在开始大规模投入研发和市场拓展,相应的研发费、固定资产投入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一定会大规模增加。我看到的所有研报,包括之前我自己对分众估值时采用的净利润增长率都采纳了15%以上的估计。但是从上述结论可以判定,2018至2019年的业绩肯定会低于预期,因此价格会有很大下调,迎来可能的买入机会。
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2016年报显示研发费用1.6亿,固定资产(根据附注,固定资产包含媒体资产即屏幕、框架等)仅2.6亿(即便2017年也才涨到3亿),合计才4.2亿;
2.2017年5月20日的公告回复深交所关于为何营收增加、折旧减少的问询函:“本公司对于楼宇媒体资产按照5年期限直线法计提折旧,残值为0。由于楼宇媒体资产的折旧年限虽然为5年,但实际保养情况较好,且经过对屏幕的镜框的更换和少量零部件的简单更换维修,往往5年提足折旧后能继续使用直到无法维修后方进行报废。由此,本公司存在较多已经折旧完毕但尚在使用的楼宇媒体资产。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经折旧完毕但尚在使用的楼宇媒体固定资产的原值约为8.23亿元,累计折旧约为8.23亿元,残值为0。”
3.2017年12月14日与分众重庆分公司销售人员陈X沟通,她表示“明年我们还要加大我们楼宇LCD和电梯轿厢看板广告的开发”、“明年我们全国要投11个亿在开发和改造上”。
可见:整个公司固定资产原值11个亿,已经折旧掉了80%(考虑到房产等其它折旧缓慢的资产,屏幕和框架的实际折旧率可能更高,说不定有90%),说明分众从2009年完成突飞猛进式的大收购之后,逐渐实现了90%以上市占率,垄断了轿厢广告市场,过了好几年安稳的垄断经营的日子。而现在,以新潮传媒(最新研报及公开报道显示新潮已完成10万块屏幕安装,2017营收为3亿,以欧普照明最新的入股价,其估值50亿,各项指标大致为分众三十分之一的规模)为代表,竞争者虽小,但其背景实力雄厚,高调挑战,分众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无论是增加研发、更新设备、拓展市场、封杀竞争者的安装位、调高向物业方的报价、调低广告主刊挂价格或者最后不得已出钱收购,总之,都是对年度利润的严重侵蚀,分众本轮周期的舒服日子快到头了。
基于上述分析,我将2018-2019年净利润预测做了下调,在仅调整这两年的增长率数据之后,分众传媒的估值下降了16%。以此来评判,当前1700亿的市值几乎可以清仓了。
2017.12.14
不锈钢的新框架我今天在星光天地的电梯里面看到了,还有一个让我吃惊的地方是分众把传统上新潮的屏幕位也占了,安装了一台长条形的屏幕,这样搞的话就真的实现了有效卡位,让竞争者无漏洞可钻了(大概唯一剩下的位置就是轿厢门上的开关广告了)。于是与重庆分公司的陈X沟通,她表示:“我们现在也在安装电梯内的19寸机,这个是打击新潮用的,重庆我们现在安了3000多块了。还要继续增加。”
2017.12.13
另外又分析了一下新潮传媒,并在雪球上向另外关注此股的用户发了如下私信:
您好!最近半年我重仓分众收益还不错。但是最近我看到新潮传媒高调的竞争态势,官网看宣传说已经完成D轮融资,投入十亿元,完成了十五万台梯内屏幕布*,此外刊例价是分众电梯内框架的一半,轿厢外屏幕价格的三分之一。考虑到分众超高的ROE,潜在的竞争者随时蠢蠢欲动,这次新潮的竞争是不是对分众而言很棘手?你怎么看?
她的回复如下:新潮目前还没达到那个量级,从未来1-2年,短期从财务和股价都构不成威胁。但是你也知道,分众传媒超高的毛利实际上来自于其垄断性,所以这个对手是必须重视的。还有就是2018年很多物业会重新签合同,可能有压低价格的需求(以前物业太傻,不知道电梯广告这么赚钱),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从我的角度来看,分众传媒作为一个长线标的,这个位置我是会考虑逐渐止盈了。
此外,欧普照明发布公告,以1.5亿元入股新潮传媒,占股3%,估值50亿。公告提到了新潮的主要数据:截至6月末,总资产2.6亿元,净资产-228万(烧钱烧到资不抵债?),营收7000万,利润-5800万。烧钱可谓厉害!按一个屏2000元计算,2.6亿的资产如果全是屏幕,会有13万台屏幕。新潮在下半年动作力度很大,所以可能15万台的数字水分不大。
2017.10.27
读格雷厄姆《证券投资学》某章的前言,是另一个后世投资家写的,里面有一个观点让我豁然开朗:对于一个给定PE范围的不同公司,如果PB很高和PB很低有什么区别呢?显然根据数学公式,PB高意味着净资产回报率高,意味着其他资本会眼红你的生意,吸引来竞争者,所以这种高收益率往往不能无限期维持。显然对于分众传媒来讲,他面临的挑战正在于此。分众高达70%以上的净资本回报率,就给了以新潮传媒为代表的新进入者以巨大的烧钱和杀价的空间--毕竟投入一个亿的资本,头部公司一年能赚七千万,我只赚一千万总可以吧。这样的态势下,分众原本的收入和利润水平必然难以维持,增长预测也极不可靠。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公司的PB很低而有一个正常的PE,就说明这个行业没有什么额外利润,不仅难以产生新的竞争者,反而可能有竞争者退出,因此该企业曾经获得的利润有很大把握是能够长期维持甚至提高的。这让我一下醍醐灌顶:买PB低的股票真正意义不在于花了一块钱买回去一块二的账面资产,公司如果破产的时候能分到处置资产,而是说明它的竞争环境不会恶化甚至会优化,从而保证过去的收益水平一直保持。理解了这一点应该更能理解巴菲特对科技股敬而远之的原因了。
显然,那些能长期维持高净资本收益率的公司是伟大的,他们一定拥有自己独有的护城河。分众有这样的护城河吗?首先由于利润率过高,一般能做到20%以上ROE的公司就已经很优秀了,而他是超过70%,诱惑太大,实在难以杜绝其他人跃跃欲试;其次,楼宇广告业务的独占资源似乎太少,没有面向消费者的品牌优势,电梯口轿厢内的场所也缺乏独占性,像六街区在分众框架先进来的情况下,又安进了新潮的屏幕,而且在电梯里的视频内容明显更夺人眼球。据我的观察,新潮刚安上的时候只有几家股东的内伙子广告和极少的质量不高的外部广告,现在已经有网易、苏宁这样的大牌企业和许多重庆本土广告了。
那么竞争对手发展到有一定威胁时就给他收购了能不能解决分众的问题?仔细想想显然不科学,因为你收购必然有八倍十倍的溢价,能赚取如此暴利,后来者只会更来劲,前仆后继。
那么分众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打价格战会怎样呢?要考虑能来发起挑战的也不是等闲之辈,新潮的股东就是四家上市公司,一上来就号称十亿现金铺场。不管最终输赢如何,分众的即期回报率会大受影响,或许也正是买入的好机会。
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1.分众的业务模式太聪明了,不比那些"笨"行业带来的安全感?2.在一个不应该出现垄断者的行业分众实现了明显的垄断,独自一家上千亿,连百亿的体量竞争者都没有,只是暂时过几年好日子?3.从长期看,分众的业务只有断臂求生的份?把业务收益率一路降低,降到一个不那么离谱的水平?或许这些结论都是错的,未来继续思考。
2017.09.11
$分众传媒(SZ002027)$最近雪球上有网友问"影院广告有无前途,能不能支持公司利润增长?"
我认为影院广告并不能形成持续高速增长,因为资源有限。其次,影院广告的利润率一定比电梯广告低,因为分众的交易对手主要是连锁影院,他们的议价能力显然比楼栋物管高多了,类似的,你去回顾一下公交车广告为什会做不下去,为什么华视传媒会失败,就知道映前广告利润率不会太高。我的总体判断如下:分众传媒的主业清晰,由于市场占有率高,导致护城河高筑,而且作为资本市场上的千亿级企业,对于一些真正的有威胁的对手分分钟可以收购过来(比如现在很高调的新潮传媒)。分众传媒的主业天花板已在眼前,刊挂率和刊例价的上升可以维持不错的内生型增长,但现金奶牛的身份已经确定了。所以现在钱没地方花,买了上百亿的理财产品,而且能维持高股息率。从价值投资来判断,目前的估值较为合理。公司的主业、收入和利润的确定性很高。未来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江南春这种不安分的人,会如何利用手头的金矿,会不会整天琢磨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会不会找到极具发展前景的新业务注入到上市公司?会不会头脑发热把大把的钱投入到贾跃亭曾经讲过的故事之中,短期推升股价上涨之后把大家都毁掉?
2017.07.30
另外,雪球上回复文章《分众传媒的进一步研究》:
分析得很好,点赞!关于公司成长空间方面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刊挂率上升的空间,毕竟继续新增屏幕和框架的外生型增长边际效益递减很厉害。但是我认为即便完全不考虑规模的继续增长和**补贴,公司通过刊例价和刊挂率提升就能支持不错的内在增长。如果全凭垄断优势和内在增长就能维系净利润在较长时间有15%的增长率,就会是一家足够牛的公司了。当然这种股票不能被归入"成长类",毕竟购买百亿规模的理财产品,以及很高的分红率,还有全国开花的参投私募基金,都说明分众是一只典型的现金奶牛公司。这种情况下最怕的是江南春头脑发热乱搞多元化,讲完故事短期拉升股价最后糟蹋公司的钱。另外公司的管理确实如你所言不够成熟。
2017.06.14雪球上回应对分众传媒屏幕和框架数据的质疑
【当然,除去下面的一堆复杂的假设和计算,回到问题的本源:分众如果对屏幕、框架数量造假,比如夸大一倍,那么目的是什么呢?我想无非两点,一是做大资产、做大折旧,这一点以分众这种轻资产公司似乎没有意义;二是为公司过高的收入和利润提供支撑,但是按我的计算方法,媒体数量少一半都足以支撑了,没起到这个作用啊。所以,如果公司一年赚40多亿,第二年能分红30多亿现金,大概也不需要质疑那么多吧。】
雪球上我的回复:
我再来算一笔账你看算对没有:我在网上查到的分众的2016年执行的刊例价,包括加盟在内的123个城市中,十五秒广告最低的48800每周(比如云南曲靖、安徽芜湖),我就取这个全国最低价来计算。一线城市的屏幕数量没有查到,我们就按照2011年浑水做空时公司报告的5万台计算,那么除北上广深以外一共有23.6-5=18.6万台,除以123-4=119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有1563台显示屏(显然曲靖和芜湖不可能达到这么多量),那么每则15秒广告每台每周的报价是48800/1563=31.2元,由于平均计算大大拉高了显示屏台数,所以这个价格绝对远远小于实际价格。
后面的计算跟我之前的差不多,15秒广告每天轮播60次占用15分钟,每天按八小时工作时间算可以播放32则广告,按刊挂率60%算,每年按50周算,31.2*32*0.6*50=29952,为了计算方便就按每年三万吧。那么23.6万台屏幕是不是应该收入70.8亿?
当然上面是按刊例价算的,但是我其他每一步计算的假设都极度保守,比如一线城市的台数肯定远远超过2011年公布的5万台,再比如各个省会城市和其他二三线城市的台数必定远远大于曲靖,所以曲靖的台数说不定只有500台,那上述计算全部可以乘以三倍,还不够刊例价打折吗?
2017.06.13
研读《分众传媒经营状况与浑水报告之再分析》:
1.图1显示,自2012年以来,分众的净利润每年的增长率都高于收入增长率,其中2012、2013和2015都是大幅高出,而图3显示的各业务板块的毛利率都没有大幅上升。分析结果如下:以2016年年报为例,102亿总收入,营业总成本59亿,其中营业成本30亿,销售费用19.4亿,管理费用4.7亿,税费3.6亿,资产减计2.6亿。毛利保持不变是营业成本占营收的比例稳定,但总成本中有一半即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未随着收入增长同比例增长,这样净利润就大幅提高了。(当然,净利润率这个指标肯定大幅提高了。)
2.映前广告指电影开始前5-10分钟,由影院主导的广告,覆盖影院内的所有影厅和观影人群,与具体片子的关联度低,该类广告灵活、风险低、起投价格低;贴片广告指电影开始前0-5分钟内由制片或发行方主导的广告,该类广告效果好,但是周期长,且如果影片改档会影响营销效果,按场次计算,30秒的贴片广告每场60元,一般3万场起售。
3.对浑水当年做空报告的论述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进行的大量收购和资产减计,赤裸裸掏空公司资产,而公司内部人士自己去把购买减值后的公司股权然后又高额变卖,直接的高买低卖利益输送,江南春这样的牛人干出这种事,真是令人心寒,从这一点来看,分众不值得购买。如今这些高管也都财务自由了,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干这种勾当,特别是下一步公司的任何投资和收购都必须严加观察。
2017.06.22
读网文《好耶沉浮背后:那些事和那些人》,对于了解分众的往事和对管理层的理解都有很大帮助。
2017.06.12
分众传媒2016年度报告笔记与解读
P9、19-21:
截至2016年末,公司已形成了覆盖全国约290多个城市的生活圈媒体网络,其中自营楼宇屏幕媒体约为22.5万台(其中14.6万台液晶视频播放器,7.9万台带液晶屏的平面数码海报),覆盖全国约90多个城市和地区,加盟楼宇屏幕媒体约1.1万台,覆盖31个城市和地区(合计23.6万台);自营框架平面媒体约115.8万个,覆盖全国48个城市,外购合作框架平面媒体覆盖61个城市,约32.8万块媒体版位(合计148.6万块);影院媒体的签约影院超过1530家、银幕超过10000块,覆盖全国约290多个城市的观影人群;卖场终端视频媒体约5.4万台,主要分布于华润万家、家乐福、物美等大型卖场及超市约2,000家。
框架平面媒体的资源数量从2015年末的约108.4万块增至2016年末的约115.8万块,上涨6.83%,租赁成本较上年增加了约11,765.9万元。2016年框架平面媒体资源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版位数量从2015年末的31.6万块增加到2016年末的35.9万块,增幅13.7%。影院媒体签约覆盖的影院数量从2015年末的1000家影院、接近6500个银幕,继续增至2016年末的超过1530家影院、超过10000块银幕,因此,影院媒体的租赁成本上升58.89%,达28,154.1万元。
收入分类
(亿元)
2016
占比
2015
占比
收入增幅
楼宇媒体
78.47
76.83%
69.45
80.50%
12.98%
影院媒体
20.44
20.02%
13.53
15.69%
51.06%
其他媒体
3.21
3.15%
3.29
3.81%
-2.18%
成本方面,2016营业成本合计30.2亿元,其中媒体租赁成本22.74亿元,占比75%。
2017.05.31
初步结论:分众在重庆开展业务的时间不长,但是一个框架每天能收到10元以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一块屏按单则广告每天播放900秒即15分钟,则按工作时间计算每天可承载8小时*60分钟/15分钟=32则广告,每则广告每天至少投10元(与框架的单价相似),每天能收到至少300以上,而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增加一块液晶屏的设备成本仅为1800元,的确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另外有一个关键数据即刊挂率需要认真研究:根据中信证券的报告,楼宇媒体刊挂率逐年增长:2015年54.22%,随后每年预期增长一点几个百分点。既然刊挂率这么低,那么即便分众未来不进行外延的扩张,只把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就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因为增加的刊挂都是纯利润啊!(比如,如果刊挂率提升10%而假设成本不增加,收入可增加10%/54.22%=18.4%,相当于增加10亿元的收入和利润,扣除所得税还有8.5亿,2016年净利润44.5亿,相当于增长近20%,同时毛利率将变为(1.184-0.25)/1.184=78.9%)从这个意义上讲,分众的天花板还远没有到。根据中信证券的分析报告,分众的楼宇广告业务毛利率75%(影院为60%,总毛利率70%),租赁成本占营业成本近70%,刊挂租赁的成本率大致为(1-0.75)*0.7=17.5%,相当于每块框架20左右每周、每块屏350每周,考虑到60%的刊挂率,应下降一半左右,即10元每周和170每周(可大致按这个数据去核实)。
网上查到2012年热心网友回答一块屏进楼费三千到六千一年。大致符合上述测算。(注:2017.10.30信达国际楼下的电梯广告新装,碰到调试的工作人员,问了他一块屏要给物管多少钱,答200元每月。相当低,可能是信达入住率太低,只值这个价)
2017.05.19
最新分析的股票:分众传媒
1.是中国第二大的传媒集团(仅次于CCTV),市值千亿、年营收百亿,去年竟有13亿元买理财产品,感觉护城河已经建立,进入稳步收入期。2015年底借壳七喜控股回归A股,当时股价最高达30元左右,随后一路下滑到13-17元平台维持一年,上月最低10元,目前价格13元,股价在近几个月市场整体走弱的环境下还算可以的。目前股东以江南春、七喜易贤忠家族以及复星集团为大股东。
2.根据网上查询的资料,分众一般要求客户1000块框架、一个月起买,价格23万还算全国最低价(来源: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58056)。这样算来,一块框每天收10元左右,一部电梯3个框架可收入30元,像鲁能六街区一栋楼有4部梯,一天120,一个月3600元,我们这个小区17栋楼,一个月能收入5万以上,真像巴菲特说的“收费桥梁”了。
3.关于竞争,这个行业感觉门槛不高,网上看来包括一线城市都有很多小型竞争者,由于分众的起买金额高,就把很多小客户特别是创业型客户排除在外了,所以小型竞争者的生存空间会一直存在,但是既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竞争,那么这种护城河就是有效的。
4.关于发展,分众以前一直在一二线城市发展,重庆感觉也就最近一年才出现,所以一是一二线城市的深耕,扩大优势,二是往三四线城市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不过根据公司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提到的内容,公司会把一二线城市作为重点,三四线城市的布*谨慎开展,另外影院广告发展很快、卖场的业务以维持为主。
5.去年朋友推给我一个产品,是分众某股东拟违规高额打折卖出手头的限售股,所以感觉公司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股东中间投机者太多,而占总盘子一半左右的限售股解禁应该是使股价极不确定的因素。另外2016年公司净利润才36亿,就准备每股分红0.4,合计分红33亿,这给人的感觉很不好。毕竟公司主业要大发展,对外投资也需要加强。当然,考虑到公司负债极低,而且又拿到了几十亿的发债批文,也许是管理层准备提高一些负债率,增加股东价值吧(2016年报总资产121.3亿元,净资产79.9亿元,负债仅为41.4亿,负债率34%。2017年3月公告获批中期融资券18.9亿,短期10亿,超短期20亿合计48.9亿元的发债批文,2年内发行。按2016年末的资产负债静态计算,债全部发完资产负债率变为53%,更为合理)。
6.2017年一季报每股收益0.1267,且上半年一般是广告也淡季,如全年收益按0.1267*4=0.5068,则目前的PE为25.6倍(对应年收益率3.9%)
结语:那个静静等待的深V型走势也许即将开始。
分众传媒的股票可以长期持有吗
单纯就现在技术面客观分析而言,处于均线空头排列股价处于均线之下的明确下跌趋势,股票里没有主力,只有散户和游资,那么在新主力完成进货动作打出一个完整的底部形态之前,不是盘整就是下跌,从长期持股角度显得没效率
股票一般什么时候分红股票分红多久到帐
有1110股的(21日收盘时的持股数量)分红,红利已经在28日自动到账(在资金流水一栏可以看到)。
股票分红都是在每年几月份开始分?
1 股票分红一般在三、六、九、十二月份。
2 这是因为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往往是按照季度披露的,而分红是基于公司每个季度的净利润进行的。
所以分红时间通常是在季度结束后,随着财务报告的披露而确定。
3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股票可能存在一些差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周记168
工薪者实盘2023/11/12第168周净值:家庭基金本年净值1.3311,本周3.91%。2020年8月2日起始记录,20年收益7.4%,21年收益49.33%,22年23.68%,本年33.11%。复利收益率164.03%。
本周各大指数表现如下:上证综指本周0.27%,本年-1.63%;深成指本周1.26%,本年-9.42%;沪深300本周0.07%,本年-7.38%;中证500本周0.59%,本年-4.97%;科创50本周1.64%,本年-7.31%;创业板本周1.88%,本年-14.55%。
持股点评:回血的周!太极集团(仓位30%)本周5.18%,本周震荡上升为主,小幅上涨。从高点到彽点基本算腰斩过了,现价也是可上可下,仓位已够,不在进了,成本较低,基本面没大变化前只好忍受波动不进行操作。
再升科技(仓位25%)本周2.24%,本周继续小幅波动,有所企稳,应该是整荡整理筑底中,估计还会有反复,持有亏损较大,但年内下降幅度较大且已经熬了很久了,继续熬吧,不知何时起风?唉,不敢加仓呀!
硅宝科技(仓位25%)本周2.66%,业绩不错,但大环境如此,能企稳吗?估计还需要整理,只好用时间换空间了,慢慢熬吧,希望在前方!
计划:已满仓,无具体操作计划了,观察的几个股都到位过,可惜没钱啊!
现观察股有:鲁西化工,中国海防,当升科技,莱美*业,分众传媒,乐山电力等。
股票定投试验:
汤臣倍健,本周-0.22%,本周仍小幅波动,已有较大调整。本月已定投,已持有1000股,(计划用两年左右慢慢建仓,21元下每月一手,共计不超5万元。)
ETF网格投资试验(512170):严重亏损中。本周1.45%,已持有57800份了,已超计划,唉还没机会卖出过(2023年5月计划用2万元试验,以0.47为基准,3分为一个单位网格)反思:网格不成,深套中,看来自己并不适合网格的操作方法或标的选错了?
基金持仓:300加强,500加强。
仓位建议:股票可满仓,300和500指数基金有钱可倍投。
附阅读摘录:长线投资,一定要看的养老股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你付出了什么,可以换来确定性的增长呢?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躺平瞎想,那我劝你试试看,把低估值、低风险放在第一位来考虑,这样子的投资布*或许会给你在意想不到的稳定回报,巴适得很。
此前在推荐养老股投资模型的时候,就给大家提到过$长江电力(SH600900)$ ,12-13年也就是10来倍PE的估值,15年就升值18倍,对标同时期的美国资本市场,水电行业的PE都是20倍起步。现在24倍TTMPE,十年翻了一倍多,这就是长期持有的稳健幸福。
价值洼地再挖掘,高速公路行业崛起的“养老股”新星
投资的另一种强健来自于低估值,确定性和高成长兼而有之的资产有没有呢?有,低估值、高分红的高速公路板块,是下行行情中值得超配的高股息标的。高速公路股票收益主要由资本利得+股息收益两部分组成,回顾过去十年,高速公路板块高股息标的复合年化收益率为11.76%,资本利得的复合年化收益率为7.82%,股息收益的复合年化收益率为6.71%。这一层稳健的高股息提供了一层天然的“防御层“,再加上高速公路企业业绩稳健、估值低,股价下跌空间有限,因此高速公路板块在下行行情中防御性更明显、更容易跑出超额收益。
具体来看,宁沪高速,皖通高速,山东高速,深高速股息率都很高,市场为什么给岀低估状态是因为高速公路有收费年限这个因素,这些其实大家无需太过担心,看一下目前最新的进展。
$山东高速(SH600350)$ 近几年一个比较大的看点是济青高速和京台高速这两条干线的改扩建,济青改扩建后收益情况还是非常好的。2016年,济青高速实施“四改八”扩建工程,2019年12月15日全线通车。改扩建前年通行费历时峰值27.07亿元,改扩建后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通行费分别达29.68亿元、36.65亿元、33.55亿元和28.30亿元。山东高速到2022年为止,分红股息率行业第一(1/19)。
$深高速(SH600548)$ 三季报归母净利-23.75%,剔除本期投资收益的影响,同比增长15.94%,股价总体向上,主要是即将有新建公路外环三期开张收费了,广深高速的改扩建也即将推进。
高速公路板块股价主要驱动因素是“业绩增长+分红提升”,同时政策风口也会带来催化,“一法两条例”今年有望加速推进,或将在收费期限、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优化。
告有缘者:这是工薪者家庭投资理财的流水帐!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只想为自己和有缘人留下点经验和教训。欢迎关注,点赞分享就是最大的肯定。工薪者与你同成长。附分红记录:2020年8月2日基金初始净值1元,上证3310点,沪深300指4695点。2020年12月31日分红,每份分红0.0741元,2021年12月31日,每份分红0.4933元,,2022年12月31日,每份分红0.2368元,净值恢复为1元。(基金统计含各种投资如股票、基金、债券等各类收益含三个股票帐户,一个支付宝帐户)
股票分红是什么时候
每个上市公司的分红时间是不固定的,您要看公司公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