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味上市时我有其100股股票,现在的市值多少?
1706元
陕鼓集团怎么样?
不是,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68年。目前,陕鼓集团下设有陕鼓动力、陕鼓备件、陕鼓西仪、陕鼓西锅和陕鼓实业五家子公司。陕鼓建有1993年首批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国家人事部2004年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陕鼓是主要向用户全方位提供动力设备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其传统产品有轴流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装置、离心压缩机、离心鼓风机、通风机及智能测控仪表、智能变送器、工业锅炉、一二类压力容器、军用改装车等。
怎么估计公司的市值?
一个公司的市值,简单说就是其股价乘以其总股本
陕鼓动力,世界级隐形冠军,剑指千亿市值!
关于标题,“陕鼓千亿市值指日可待”,而公司目前市值也不过180亿,如果真的有千亿市值,那不是还有5倍空间么,那陕鼓动力到底凭借什么能做到1000亿市值呢?
来,我们一起去看看陕鼓动力。
陕鼓的看点非常多。
从业务去看,随便拎一块业务出来,看点都颇多,浑身都是宝,越看越人垂涎欲滴。
比如,传统的透平机设备在碳中和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分布式能源顺应全球和国内储能发展趋势,工业气体坐拥2000亿市场规模。
财务上,账上货币资金充裕,高达113亿的总现金,应付款+预收款远高于应收款+预付款,产业链地位强势,妥妥一现金奶牛企业,股息率也高。
还有国企改革之风,公司治理不错,又是世界隐形冠军,估值还低。
这样的企业,请问,你去哪找?
很多人觉得,千亿市值之路太遥远了,说实话,我认为不遥远。
2018年我买入太极集团时,彼时我就认为,将来的太极集团一定会千亿,现在我还是这么认为。市值最夸张时,跌至仅为50亿,那时的太极集团收入可接近百亿了呀,目前的太极集团市值已经去到了接近240亿。
然后,我们再去看陕鼓动力的业务,几乎都是风口上的业务,有何理由不看好它呢?
一、全球隐形冠军,业务转型典范
陕鼓动力,我这几年都操作过,这家公司的基本面一直都很好,是一家估值较低的优质标的,分红也不错。
《隐形冠军》这本书中谈到了陕鼓动力,把陕鼓动力列入了隐形冠军行列。比如,陕鼓动力的轴流压缩机全球销量已经累计卖了2600多台,居全球第一,世界级隐形冠军头衔实至名归!
难怪《隐形冠军》作者赫尔曼·西蒙会将陕鼓列入了书中的经典案例。
公司最初从做透平机起家,经过两次战略转型,效果也都不错。
从2003年开始,推进“两个转变”发展战略——陕鼓动力就开始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和资本经营转变。
2012年全面进入气体运营市场,成立子公司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接着2015年公司花了3.18亿元收购捷克EKOL汽轮机公司75%股权,加强全产业链建设。
陕鼓还在2016年半年报中表示,正式宣布进行二次转型,也正是在“两个转变”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战略布*分布式能源领域。
总体来看,经过10余年的战略转型,陕鼓已从一个单一的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为7大业务:装备制造、工业服务、工程总包、专业化投资运营、投融资产业、智能化、供应链,七大业务板块。
而且公司作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具有核心技术,轴流压缩机、离心压缩机在国内垄断,技术和国际水平接近。
从陕鼓动力的发展战略来看,明显是往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
因此,目前的陕鼓,从设备商逐步切换至运营商,如果后续运营服务收入比重超过了设备收入,那公司无疑就从周期股逐渐蜕变为成长股。
那么,市场也会重新定义公司的商业模式,从而也会把估值提升,那陕鼓的商业价值就大大提升了。
二、国企改革之风,趁势而起
陕鼓动力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透平机械的龙头企业,属于国企,实际控制人是陕西西安国资委,公司当前的董事长是李宏安,总经理是陈d民。
李宏安的前任董事长是印建安,印建安2017年6月23日,因年龄原因正式退休,不再担任**书记、董事长,也离开了服务35年的陕鼓集团。
李宏安:1965年生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透平压缩机及风机专业,也是透平压缩机及风机专业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复合背景,具有多年丰富的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历练多年,是一名地道的陕鼓人,并长期担任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可以说已是印建安团队的核心人物。
公司虽为国企体制,但是市场化程度很高,尤其是李宏安先生当选公司新一届董事长后,公司在销售以及管理上均有较大变化,实施更具狼性的销售政策,同时,积极推进股权激励计划。2018年至今,公司已经实施三期股权激励,股权激励计划已经成为新常态。公司通过股权激励深度绑定核心管理层,通过积极的销售政策激发销售人员。
陕鼓动力还通过实行对赌机制+股权激励,去激发国企活力。
①对赌机制:2017年陕鼓集团全面推行对赌机制改革,打破国企以往按资排辈的陈旧机制,强化市场化竞争氛围。在对赌机制设计中,秉承“奖罚并举、激励为主”的原则,建立“共创共享”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带动员工绩效和公司业绩的双丰收。
②股权激励:在国企固有的激励机制下,勤奋程度、经营成果与薪酬绩效关系不紧密,管理层积极性容易受挫。2021年,公司高管持股合计总股本的0.91%,是国企改革的先行典范。
所以,从整个团队来看,基本是完成了交接工作了,团队也稳定。
三、千亿市值,静待花开
公司分为三大业务板块:能量转换设备制造、工业流程能量回收装置(工业服务)、能源基础设施运营。
冶金和石化是公司的主要下游行业,分别占据了50%、40%的比例,所以下游冶金和石化行业的复苏也会带动公司业务的回暖。
陕鼓动力的收入构成:
2021年,能量转换设备占据收入的40.5%,近些年稳步增长,前些年毛利率也是三大业务中最高的,接近25%;
能量基础设施运营和工业流程能量回收装置分别各自占据24%和35%的收入比例,这两项业务的毛利率较低而且不太稳定,但收入增速明显快于能量转化设备。
1、能量转换设备:基本盘业务业绩周期属性强,未来驱动力在于“双碳”和压缩空气储能
其实,A股也有不少家上市公司跟压缩机、风机的制造有关,比如开山股份、汉钟精机等。
(1)存量业务:传统透平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能量转换设备主要包括各类透平压缩机、鼓风机、通风机、工业能量回收透平、汽轮机等,其中,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透平压缩机在设备收入占比最大,达到60%其次是工业能量回收透平装置占比12-15%,鼓风机占比最小为10-15%。
再继续划分,公司的透平压缩机分为三种:轴流压缩机、离心压缩机和空分用压缩机(属于离心压缩机的一种)。
其中,轴流压缩机主要用于钢铁冶金行业,离心压缩机用于化工行业。
从销量来看,2016-2021年期间,轴流压缩机销量复合增速为27.7%,离心压缩机为-5.1%,空分压缩机为10.4%,工业流程能量回收透平装置为23.5%,透平鼓风机组为16.1%。
整体来看,陕鼓动力的压缩机和鼓风机的销量近年明显出现了复苏迹象,但是,由于这块业务受下游的钢铁冶金和化工行业影响较大,业绩属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
从单价来看,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透平压缩机和能量回收装置单价至少千万级别一台,鼓风机200万左右。
从市场地位来看:
我们先来看轴流压缩机。公司的轴流压缩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常年市场份额维持在90%以上,2021年销售了112台,2016-2021年销量复合增速27.7%。
在碳中和碳达峰“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制造业是制造业31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占比达15%,钢铁行业将会淘汰落后产能,需要进行置换更多大型的、性能更好的轴流压缩机设备,所以会驱动相关的设备需求。
再来看离心压缩机。公司过去几年的离心压缩机销量都在走下坡路,2021年才卖了43台,相比2019年的62台,还少卖了21台,卖的不是很好。
相对来说,空分压缩机销量还可以。2017年才卖了10台,到2021年就达到了23台,而且公司在2010年就已经拥有6万等级空分用压缩机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根据公司2021年4月公告,拟于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建设配套的10万Nm3/h等级空分子项目,这也标志着陕鼓动力拥有了首台10万等级空分设备。
关于公司能量转换设备这块业务,业绩周期性较强,后续只要能保持在40-50亿水平上下就够了,但由于公司是龙头,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所以取10%的净利率,给予25倍估值,问题应该不大,即能量转换设备业务估值=50亿*10%*25%=125亿。
(2)增量业务:压缩空气储能市场规模2030年将会达到2000亿
什么是压缩空气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被喻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和“超级充电宝”。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作为新型的储能技术,已经被列入了十四五规划。
通俗来讲,就是利用峰谷电价差,在夜间电价便宜时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压力能存储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释放高压空气,带动透平膨胀发电机组发电,从而最终解决削峰填谷和低成本用电问题。
比如陕鼓动力参与建设的世界首台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项目,采用的是全球全绿色、非补燃、高效率的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也是当前唯一能够与抽水蓄能相媲美的大规模长时物理储能技术。
从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来看:上游资源与设备供应、中游项目开发建设、下游电网系统运营及应用等三个部分。
上游:核心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透平膨胀机、蓄热换热系统等,成本占比分别20%、20%、15%。
中游: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技术路径,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主要)、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备的投资金额会更高)、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下游:可接入电网系统,起到削峰填谷、可再生能源消纳等作用,并最终应用于工业、商业、居民用电等领域。
空气储能:渗透率1%不到,很低。
从装机规模来看,2000~2021年,空气储能累计装机在全球位居第四位,在国内位居第五位,国内占比(0.40%)高于全球占比(0.28%),相比于2020年(全球占比0.20%、国内占比0.03%),空气储能累计装机份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根据观研天下网数据,2025年国内的压缩空气储能累计装机量预计为9.8GW,到2030年我国压缩空气储能累计装机量预计为48.5GW。
在成本方面,压缩空气储能投资成本也逐步下降。
比如,参考各地方**官网,2021年并网的山东肥城10MW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一期项目单位建设成本为10000元/kW,而2022年开工的河南平顶山叶县2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的建设成本已降至7500元/kW,再结合头豹研究院预测2030年单位投资成本将有望降低至5000元/kw,接近抽水蓄能项目的建设成本。
也就说,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做个简单预测,即假设2025年的单位成本是6000元/kw,2030年单位成本是5000元/kw,则2025年市场规模会达到:9.5GW*6000元/kw=588亿元,2030年市场规模会达到:48.5GW*5000元/kw=2425亿元
陕鼓动力作为轴流压缩机龙头,也将会充分受益于空气压缩储能商业化与快速发展,比如公司可以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轴流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多轴离心式压缩机以及复合压缩机等。
那么,陕鼓动力的份额会做到多少呢?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压缩空气储能设备中的成本结构做个推演,即压缩机、膨胀机,占了总成本的40%,即所对应的压缩空气储能设备市场规模:
2025年:588亿*40%=235亿元;
2030年:2425亿*40%=970亿元。
如果陕鼓动力2025年能够做到10%的份额,那压缩空气储能也有20亿的收入,到2030年能够做到20%的份额,则也有194亿的收入。
陕鼓动力压缩空气储能的业务根据同行和公司传统设备业务盈利能力水平,取10%的净利率,给25倍估值,则2025年公司的这块业务应该值50亿,2030年应该值485亿。
从去年来看,陕鼓这块业务也已经有了进展,即公司于2022年11月,与湖北楚韵储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湖北应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空气压缩机组及配套和辅助系统设备订货合同》,合同标的为8台(套)大型空气压缩机组,合同金额为2.26亿元。
该合同的签订,体现了公司压缩机产品在空气压缩储能领域的市场竞争优势,这也使得公司成为了压缩空气储能领域世界级工程项目的系统解决方案商,一旦该工程建成后,将在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实现单机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第一,转换效率世界第一。预计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5亿度电。
2、工业流程能量回收装置(工业服务):分布式能源是核心
所谓的工业流程能量回收装置,其原理是利用工业流程中的气体所具有的压力能、热能做功方式来进行能量回收的一种节能装置。比如,冶金行业的高炉煤气余压能力回收、石化行业的烟气能力回收及硝酸尾气能力回收。
公司的工业服务主要为分布式能源EPC业务,还包括备品备件销售、设备的运营服务等,其中,循环经济和节能经济将成为需求驱动力,这里边看点最突出的当属分布式能源了。
现在,我来大家分析一下分布式能源的投资大趋势。
首先,分布式能源和传统发电完全不一样。传统发电是特高压,使用的是大容量电力设备,比如传统特高压发电的三种主要模式有水电、火电、核电。不过,这些传统发电形式,不仅需要用到很多的高压线缆,还需要大量的电能输送设备等,而且还不是特别地环保,比如水电会改变自然环境,火电的原料煤炭污染环境,核电安全性也不是很可靠。
相对而言,分布式发电的模式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发电,当地使用,无需漫长的线缆输送电力。
其次,分布式能源也还可以冷热循环,能量守恒,大大节约电能。举个例子,陕鼓动力仅仅2018年节约的电能,就已经相当于0.8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总量,老铁门,这样的企业,目前来看,全球仅此一家啊,具备稀缺性!
再者,分布式能源发电种类较多,主要有天然气、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这四种模式,尤其是生物质发电,其环保大大优于垃圾发电,生物质分布式,可以说是全球最干净的发电模式。
最后,陕鼓动力突然大手笔进军工业气体,也就是公司的六安秦风气体分布式发电模式,不仅可以在格力、美的这类企业里能量完全实现冷热循环、节约的电费,而且还环保,可以降低碳排放,符合国际大趋势。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以及电气化率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及工商业主开始使用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全球共有超过15亿户用能源用户和超过2亿工商业能源用户。据沙利文的资料,家庭及工商业终端用户的太阳能渗透率合计从2017年的4.1%增至2021年的10.6%,并预计进一步在2026年增至27.0%。
可以这么说,陕鼓动力布*的分布式能源发电,已经踩在了巨大风口上,这个终端市场已经不是几万亿的市场了,而是几十万亿市场规模,想象力空间真的巨大!
目前,公司已累计实施近400项工程EPC,包括空分单元EPC、热电单元EPC、硝酸单元EPC、机组单元EPC等,具备每年50余个EPC项目同时开工建设的能力,累计完成的工程项目合同履约100%;一次开车成功率100%;达产率100%。
就当前来看,在碳中和背景下,分布式能源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看点最大。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均价为4000-8000元/千瓦,2015年装机容量也不过1112万千瓦,到了2020年跃升至5000万千瓦,如果按均价5000元/千瓦,那市场规模也有400亿了。
国内目前也有多个省份公布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包括上海、四川、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
陕鼓动力的分布式能源业务隶属于工业服务,2021年工业服务收入36亿元、同增77%,占据收入35%比重。
此外,公司于2015年通过收购捷克EKOL70%的股权方式拓展海外分布式能源业务,EKOL是中欧地区蒸汽轮机的主要制造商。
比如能源互联岛。这是面向分布式能源市场的综合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在自身临潼生产制造园区,建立了全球首个能源互联岛运营中心,打造全球行业万元产值能耗最低、排放最少的智能制造基地,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具体而言,区域清洁能源使用率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100%、可再生能源在系统内贡献率34%、节约土地49%、节约人工成本58.62%、余热利用率98%、节约天然气59.12%、节约新水25.52%。
陕鼓动力2021年工业服务的收入是36亿元,未来2023-2025年三年,保持30%的年均增速问题应该不大,即2025年收入预计为100亿,取10%的净利率,给予25倍估值,即合理市值为250亿。
假设,2026-2030年期间,陕鼓的工业服务收入能够维持在15%的年均增速,可得2030年收入预计为200亿左右,同理,取10%的净利率,给予25倍估值,即合理市值为500亿。
3、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工业气体是最大看点,规模达到2000亿
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主要包括工业气体的运营、污水处理运营和园区一体化运营,这是公司第三大业务板块,这块业务包括水处理、气体运营业务及园区一体化运营三类项目。
其中气体运营业务在公司能源基础设施运营板块中占有基础性地位,陕鼓在2009就开始涉足工业气体行业,主要为钢铁及化工企业提供2万方~6万方等级的空分运营服务,于2012年初具规模,并于2014年通过实施内部重组,将气体运营业务注入控股子公司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陕鼓的空分设备制造能力,可以说是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了,具体如下:
其一,目前陕鼓空分领域机组市场业绩达240套,在国产化空分压缩机市场占有率达82%以上,已形成了空分全领域全流程解决方案,涵盖1-15万Nm³/h制氧等级;
其二,开发了超大型(10万空分以上)空分压缩机AEZ型混流式压缩机;
其三,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型“3H轴流+离心”复合式10万Nm3/h等级空分装置配套压缩机组试车成功。每套机组每年节约用电量600万度以上,减少标煤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达5900吨、15500吨以上,标志着着陕鼓全新型10万等级空分机组达到国际同类机组先进水平。
其四,2019年成立了远程监控中心,通过EMAES数据库分析,找到各工厂生产运行中的不足,逐步达到国内外一流气体公司运营管理水平。
陕鼓动力的工业气体业务运营的控股子公司叫秦风气体。
上市公司对秦风气体的持股比例63.94%,根据公司官网,秦风气体比自运营综合节能10%以上,在全国投资、建设、运营的气体厂有30余个,为钢铁、煤化工、化肥、有色冶炼等行业提供各类工业用气,规模超过100万Nm³/h制氧量,依托先进的设备制造能力、在冶金与化工行业丰富的客户资源,同时公司的资金实力雄厚,公司气体业务进入高速成长期。
2021年,秦风气体已拥有合同供气量、已运营合同供气量分别达119万方、69万方,同比分别增长34%、46%。当期新增气体项目投资额2020、2021年分别增长452%、35%,已拥有合同供气量2020、2021年分别增长48%、34%,已运营合同供气量2020、2021年分别增长13%、46%。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工业气体业务,目前A股也有一家公司,叫杭氧股份,此前文章也分析过杭氧股份。
其实杭氧股份和陕鼓动力的战略发展模式都很相似,都在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所以杭氧股份的空分设备业务占比下降,工业气体业务占比不断提升,还有运营及服务业务也在提升。
我们具体去看工业气体行业情况。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1年国内工业气体市场规模超1700亿元,2017-2021年国内气体市场复合增速约为10%,工业气体年复合增速约为GDP的1.2-1.5倍左右,预计2021-2025年整个市场规模增速预计为6-8%。
其中第三方外包市场2021年就占据了41%,预计2025年提升至45%,而参考欧美的外包市场比例80%,那国内的外包空间还是有2倍以上。
从第三方供气的市场份额去看,2021年杭氧股份在存量份额为9%,增量份额为45%,陕鼓动力的秦风在存量份额为4%,增量份额为15%,存量份额大致是等于杭氧的一半,增量份额大致是杭氧的1/3。预计2025年及远期看,杭氧存量市场份额会达到30-40%的这么一个地位,陕鼓存量市场份额预计为15-20%。
我们继续对陕鼓动力工业气体业务估值做个推演。
假设2025年,工业气体市场规模为2000亿,第三方外包占比2025年提升至45%,即第三方外包市场规模为900亿,陕鼓动力份额预计为15%,即工业气体业务收入规模为135亿,平均净利率对标杭氧和公司过往盈利能力,取10%,给予25倍估值,即2025年工业气体业务估值=135亿*10%*25倍*64%=216亿。
如果再把视角看得远一点,预计国内工业气体2025-2030年期间,年均增速为6%,第三方外包市场占比为50%,则国内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000亿,第三方外包市场规模则为1500亿,公司的份额稳定在20%,即工业气体业务收入规模为300亿,同理,2030年工业气体业务估值=300亿*10%*25倍*64%=480亿。
而且,我们去对比同行的杭氧股份,市值也才327亿,但是,如果我们去对比国外同行,市值最少都是千亿起步,比如,德国的林德集团9000亿,法国的液化空气4000亿,美国的空气化工3500亿。
国内同行的几家公司,比如华特气体、金宏气体也不过100亿,凯美特气90亿出头,所以,长期对比看,公司这块业务的市值天花板也是非常高的。
所以,综上以后,我们可以简单得出2025年和2030年公司各业务的内在价值:
能量转换设备业务估值峰值=50亿*10%*25%=125亿;
压缩空气储能业务2025年公司的这块业务应该值50亿,2030年应该值485亿;
工业服务业务2025年公司的这块业务应该值250亿,2030年应该值500亿;
工业气体业务2025年公司的这块业务应该值216亿,2030年应该值480亿。
即2025年=125亿+50亿+250亿+216亿=641亿,2030年=125亿+485亿+500亿+480亿=1590亿。
所以,这就是我说的陕鼓动力千亿市值来源所在!
四、业绩周期性逐渐弱化,向成长性之路迈进
从过去2016-2021年收入和毛利润对比看:
能量转换设备业务,收入从20亿元增长至41.5亿元,复合增长15.7%;毛利润从5.2亿元增长至8亿元,复合增长8.8%。
工业流程能量回收装置业务(分布式能源),收入从7.9亿元增长至36.2亿元,复合增长35.5%;毛利润从2亿元增长至6.3亿元,复合增长26.1%。
能量基础设施运营业务(工业气体),收入从7.7亿元增长至25亿元,复合增长26.5%;毛利润从1.3亿元增长至4.9亿元,复合增长30.2%。
经过对比后可知,陕鼓动力的分布式能源和工业气体收入增速和毛利润增速跑的最快,高达25-30%,属于高成长性业务。尤其是2021年,公司的分布式能源增幅最大!
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出,从历史上看,公司营收、业绩有较明显的周期性。
2017年以来公司营收持续增长,即2017-2021年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27%、37%,增收增利。
公司的收入及净利润在2017年出现了拐点,近几年仍然在复苏的路上,业绩开始逐年递增,增长的原因也主要源于公司加速开拓分布式能源市场,致力于不断推进两个转变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巩固市场份额,促进陕鼓动力的销售收入增长。
产品毛利率来看,能量转换设备业务2021年毛利率为19%,毛利率总体呈现稳中有降趋势;能量基础设施运营业务2021年毛利率为20%,毛利率总体稳定;工业流程能量回收装置业务2021年毛利率为17%,毛利率逐步企稳。
不过,公司毛利率自从2012年整体呈现的是下滑趋势,好在2021年有明显修复。
整体来看,2017年以来公司石化行业毛利率总体高于冶金行业,而2021年石化行业、冶金行业毛利率分别为24%、16%。
净利率也从2017年起持续提升,2022年三季报为净利率9%。
2022年1-9月:
陕鼓动力,账上货币资金10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5.9亿元,应收银行承兑汇票11.8亿元,即准现金合计124.7亿元。
再看,有息负债方面,短期借款27.1亿元+长期借款14.2亿元,合计41.3亿元;无息负债方面,应付账款合计73亿元+其他应付款4亿,合计77亿元;三项期间费用4亿元+应付职工薪酬2.5亿元,合计6.5亿元。
整体来看,经营资金缺口不大,账上资金非常充裕,完全能覆盖经营所需资金。
收入与其他会计科目方面,陕鼓的费用、存货和应收款增速,基本与收入同比,没太大BUG。
现金流方面,收现比和利润含金量基本对得上。
产业链地位,陕鼓的应付款和预收款加在一起,远远超出应收款和预付款的金额之合,对上游供应商话语权很强势。
五、估值提升空间,存在较强预期
陕鼓动力2022-2024年净利润预计分别为9.9亿、11.9亿、14.9亿,对应的净利润增速大致分别为15.4%、20%、25%。
按PEG计算,今年和明年的合理估值至少应当给予25倍,即今年合理市值应当为11.9亿*25倍=298亿,明年合理市值为14.9亿*25倍=373亿。
而公司当前市值为182亿,也就是说,当前这个估值水平,明显偏低的。
此外,陕鼓的股息率达到了3%,账面准现金也有125亿之多。所以,从账面资产角度去看,125亿,大致就是公司打底市值。
也就是说,陕鼓动力短期来看,合理市值应当是300亿以上,如果我们再结合上面分析的陕鼓动力各业务估值法去预估,则中期来看,即2025年合理市值应当为641亿,长期看,2030年合理市值应当为1590亿。
总体来看,目前的陕鼓动力正在从单一的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也从用户侧需求出发,在寻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智慧整体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能源转换、能源应用、余能回收、废弃物处理各环节的整体设计和分级利用不断提高能源的总体效率,以至于能改变目前的能源利用格*,确实是一家挺了不起的国企标杆了。
最后,根据我的估值模型,也就是四个估值档次分布,即25倍、30倍、35倍、40倍,今年净利润增速不管是从乐观预估、中性预估还是悲观预估,当前的市场对今年的陕鼓动力明显给予了一个悲观的预期价格。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与陕西鼓风机集团有什么不同?
没有区别,一个单位,不同名字而已。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的名字,陕西鼓风机集团公司是公司的名字。陕鼓动力属于陕西鼓风机集团公司。
陕鼓集团属于什么档次?
中端档次,陕鼓集团是国内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商和服务商,其产品及服务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多个产业领域。
大型央企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市值100亿是哪个
湘邮科技,中国邮政第一股,目前市值45亿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占地面积?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属于陕鼓集团的主体精良资产,始建于1968年,总占地57万平方米,总资产34.48亿元,股份公司在岗员工2711人,重大装备近3900台。1996年陕鼓集团公司成立。1999年6月,以陕鼓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主体和精良资产为依托,发起设立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4553亿元,集团公司控股98.624%。陕鼓系下属公司还有:备件制造公司、骊山风机厂、低速风机公司、低速风机厂、华清机械厂、风机安装公司。是中国以设计制造透平机械为核心的大型成套装备的集团企业。
请问西安庆安集团和陕鼓集团哪个更好一些,我是哈工环觉轴停千规大机械小硕,请知情人回答一下,谢啦!
庆安集团是中航工业的我西安的同学说:这2个都挺一般的,庆安稍微有优势一些!希望对您有帮助
陕鼓集团和法来自士特集团哪个企业更有发展潜力?
问题太大,既然是潜力,那么就要分析集团的产品,市场需求,近几年盈利状况,国家产业政策,地方经济需求等等。恐怕不是一两句话说的清楚的,建议您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会获得一个自己的判断的。短期看法士特发展比较快速(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