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购新股到底是怎么回事?是需要准备a股相应市来自值的股票?还是只要资金账户里面有钱就可以了?
答:我国A股证券市场申购新股有很多条件:开通主板后,对科创板还要求20个交易日内日均达到50万元账户资金或市值才能开通。所有新股申购只要账户在20个交易日内市值最低一万元才有申购新股资格。证券账户仅有资金无股票市值是不能申购新股的!
申购新股需要提前准备资金吗?
打新股不需要准备资金,但是需要准备市值:新股申购额度是按照您同一个身份证名下的账户在距今前22个交易日至前2个交易日里持仓的平均市值计算所得(1万元=沪市1个申购单位=深市2个申购单位=1000股)
请问怎么才能申请新股啊?
当在账户持仓中看见新股持有就申请成功了 目前新股申购需要2个要求:首先是足额的可用资金、其次是准备好相应的市值。就是说假如要买上海新股,设申购日为t日,t-2日及之前20个交易日账户中沪市a股平均市值需大于等于1万元人民币,每1万元市值可获得1个申购单位,1个申购单位可申购1000股上海新股。深圳的话和上海其他规则一样,只有一个区别:5000市值深圳股票可获得1个申购单位,1个申购单位可申购500股深圳新股。深圳市值也需10000以上才可以申购。 新股申购流程如下: 1.投资者t日,准备好足额资金,通过证券账户进行新股申购,买入委托(和买股票的菜单一样),数量沪市股票需要是1000股的整数倍,深市股票需要是500股的整数倍,超过可申购额度都是废单。如果多次委托仅第一笔委托是有效的。沪市申购时间为t日9:30-11:30;13:00-15:00;深市申购时间为t日9:15-11:30;13:00-15:00。 2.t+1日:资金冻结、验资及配号。***结算公司将申购资金冻结。交易所将根据最终的有效申购总量,按每1000(深圳500股)股配一个号的规则,由交易主机自动对有效申购进行统一连续配号。 3.t+2日:摇号抽签。公布中签率,并根据总配号量和中签率组织摇号抽签,于次日公布中签结果。 4.t+3日(一般t+2日清算后就可以)可查询到是否中签,如未中签会返款到账户。中签客户在新股上市日可以将中签股票进行交易。
申购新股真的能赚到100万吗?
看到雪球上 @流水白菜老师提供了一个新股申购的方案,大概是5年内累投50万,收益50万,总共可以获得100万的积累资金。这个方案我开始想了一下,可能确实是个可行之路。雪球上一些评论认为这是营销,其实是没有考虑到这个方案有一些隐含条件没有说明。但如果考虑到隐含条件,新股申购实现原始积累,和其他方案赚到100万一样并不容易。
作者:Velaciela
来源:雪球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是个复杂策略,并不是如“基金定投”一样简单的策略。我之前写文章评论过基金定投,定投能实现财务自由吗? 其中指出基金定投策略的不足是收益率有限,复投资金成本随指数上升(而平均收益率下降),以及关键的缺乏对投资能力的训练。而新股申购收益率高、受大盘影响小,还能充分训练投资者的能力和知识。然而,这些都不是这么简单一张表里能说清楚的。毕竟,挣五十万块钱没那么简单,要是一张图就能挣50万,请给我来50张。
作为坚持新股申购十年的人,我从新股(A、港股)上挣了不少钱(大概有超过50万)中间也有过中断,这里面的问题实在是多。如果想把新股申购作为缺乏启动资金的年轻人或者是刚开始学理财的上班族的第一桶金的办法,问题比想象的还多。要是这些问题都能克服了,我想你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炒股不炒股的,其实并不重要了。
1、多账户打新策略的隐含台词
很多事情都有潜台词,打新股也不例外。从这张图上看,里面有相当多的隐含条件:
首先你要有25万启动资金。而且5年还要复投25万。这要求你的家庭年收入不应低于20万。考虑到***人的收入实际,这个要求已经非常高了。大概的话,必须是一线白领阶层才能满足的。
就算考虑到用各种财技可以降低一些标准,家庭年收入不低于15万已经是底线。在家庭年收入15-20万之余,家庭还要有能力攒出每年5万来,对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年轻人刚进入社会不久,想要不负债都困难,即便收入满足要求,能够愿意且能坚持储蓄,已经是top10%了。
此外,你必须知道有股市这个东西的存在,且要知道新股发行制度的要点,知道为什么有套利空间,且知道为什么有人买新股给你送钱,而不是你去买新股给别人送钱。这一关又拦住了80%的人,大部分人开了股票账户就去赌,结果把钱都亏了。能选择申购新股,并且不为投机所动,已经是top1%。
也就是说,任何能开始这个规划的人,已经是全国top1%的人。有较高收入、有储蓄意愿和能力、有自控能力、可以学知识并分析情况,且能抵住诱惑。只要你开始了,你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
对了,因为两年限制,你得在20岁就把户开了,至少大学毕业(22岁)就得把户开了,不然你科创版和创业板都开不了。20岁时,股市,股票是什么???天啊! 你20岁就想到炒股了… 这辈子大概率会富吧?
还没完呢。在第二年时,账户资金是35万,此时因为最佳市值收益率的考虑,应该考虑使用第三个账户了。在使用第三个、第四个账户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新困难和新问题,也会遇到新机遇,此时又会进入一个分水岭。
2,各类资源的投入
年轻人积累财富非常困难,除非你已经有钱,否则大坑太多。在积累第一个50万之前,按照最优打新规划,已经应该准备至少三个账户。(具体规划请参见新股申购规则,如果这个研究不明白就不要来玩了)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前三个账户可以是自己+父母的,这都是基本可控的。然而这也有些问题。假设你是小地方来到大城市的,父母家里可能并不富裕,真的把十几万存到他们账户里,就可能引发家庭矛盾,然而这些钱甚至可能都不是你的(可能是拆借来的),然而他们并不会这么想。搞定他们,这本身也是个门槛。要是你父母本身也炒股的话,恐怕账户还借不来呢…
接下来是融资的门槛。要提高收益就要开设科创版和创业板(我当年开创业板没有两年要求)我们假定25岁开始这个工作且自己的第一个账户满足条件(如果22-23岁就有意识的让父母或者准备借壳的人头去开户刷两年经验,又是人中龙凤了,你也不用打新了… ),那么还差的就是钱。此时需要一定的融资能力(亲属融资、信用卡、信用贷)。我相信你会在工作之余注意培养自己的融资能力,保持良好征信,维持和金融机构的关系。你需要拆借足够的资金完成科创版开户,并且还要和券商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一圈弄下来,不得脱层皮? 其实一点也不比上班轻松。
此时你应该控制至少3个账户,有大概30-40万市值,可以短期借债10-20万,可以有信用卡或贷款额度20万以上,并有相应运用他们的渠道和技术。但是别忘了这都是需要时间的,既然年收入(家庭)在20万以上,相信主要工作并不会太轻松,这一切都是要在业余时间做的。
也就是说,直到此时,概率法则才能展现出来。假设每个账户每年中一签,每年就能提供3-5万收入,加上底仓的股息收益(3-4%),第一个35万在第一年才能实现大约不到6万收入。如果在这上面花的时间过多,是不是会和工作(假设收入在10万以上)冲突呢?
就考虑时间成本,每天申购新股1分钟,一年大概是3小时。这个工作可以在中午午休时做,不影响工作。加上调拨资金、卖出新股的规划等,一年大概是5小时。
申购计划、对新股政策的解读,按照每个月做一次来计划,一个月花2个小时,大概一年是24小时。财务管理按照每个季度1小时,一年4小时。
底仓的选择需要一定的股票知识,开始你需要自学股票知识(比如泡雪球),再到选择底仓,如果要达到图片里的收益率,不能简单的只买银行股,需要选择大概率成功的股票(争取能选择到茅台打新很难)。这项工作非常复杂,每个月都要重新review,一年投入24小时都算少,加上对股票的自学,一年大概需要至少50小时。
如果需要融资,就需要更多时间了。办卡、养卡、倒卡、财务规划、资源维护这些,一年至少投入24h,考虑到浪费在银行和券商的路上和业务时间等,一年投入30h差不多。借账户的人情,关系维护,一年再要投入10h以上。
这样一年至少需要投入120小时的工作时间。折合15个工作天,相当于一个月的工作量。以上还不能影响本职工作。相当于你多工作了一个月,多赚了半年工资。欧神所谓的说线做泪,说的就是这个。
为了这一切,回家在沙发上不闲坐,没事不打开抖音,保持战斗的热情,向命运发起挑战。有这样的精神,还怕何事不能完成呢?
3、意想不到的问题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账户开到第四个,麻烦就会指数级增长。因为你要使用“非本人”的账户了。
如果你结婚之前就开始做这些了,那么就意味着:你需要一个和你一样愿意战斗的伴侣。你们能够充分信任,在没有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共享资产和负债,共担收益和风险。
几十万放到一个没关系的人账户里是有风险的。你们可能会吵架之类的,都不能影响合作挣钱的生意。 这需要耐心、细心、理解和信任。假设你的另一半是个“普通人”就麻烦了,TA可能会嫌麻烦,不敢承担负债,想把钱花了,甚至想把钱投入到其他不靠谱的项目里。光是说服教育不行,你除了炒股,还要承担起帮助TA一同进步提高的任务。
这还需要细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共同认同的愿景。这些难道价值不到每年十万吗?
然后在打新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问题,比如说资金拆借、资格开启(凑50万到一个账户),还有花钱的需求,防止别人打账户的主意等等…
处理了各种麻烦,摆平了各种挡道的人,才能将打新+市值收益提升到每年10万以上。此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股市的大幅度波动。
当四个账户每年只能中几个签,而股市短期大幅波动,很快就把去年的盈利吞噬殆尽时,如何不陷入追涨杀跌中,还是去研究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为了让市值不出现过大风险,需要进行真正的投资研究了,哪怕先从阅读大V的帖子开始… 从这里,开始认识了茅台,平安,格力,招行… 虽然“蓝筹股”不等于”价值投资”,但至少知道了“市盈率” ,就走在一条正确的方向上了。
如果能解决各类问题,经过牛熊波动,最终你对股票市场的理解也上升了一个台阶,底仓也不一定是底仓了,会有更多的可能。如果快的话,不过三年,就可能进入了滚动发展阶段。
然后,你会发现你不需要打新了。
4、升阶之路
为什么你会发现你不需要打新了呢?
因为假设你真能和家庭一起处理4-6个账户的新股申购业务,你很快会发现以下一个或多个事实,从而发现更多可能,走上不同的道路。打新,就成为了一个引子。
就我发现的几件事实而言,有这么几种可能性,可能获得其一或者多个:
A:职场精英之路
在处理大量繁杂的业务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注意力不够用了。这件事确实会影响工作。假设你家庭年收入达到30万(平均人均15万)以上,意味着在单位里应该是主管级别,承担单位的重要工作。如果为了每年家庭增收10万(人均5万)而影响工作,相当于为了自己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影响了在单位的前途,得不偿失。
你会选择停止扩展,让任务较轻的一方承担此项杂务,并把注意力集中到本职工作上,走上职场成功的道路。此时申购新股成为理财。而同时因为发现了注意力的重要性,可能会把更多的注意力分配到重要的工作中,就可能获取更大的工作成果。
B:自由职业之路
在处理大量繁杂的业务过程中,你会发现单位的本职工作并无意义,大量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空耗上。你可以在单位无意义的空耗时间里做自己的事。
一般这会提示你要改行或者专注于投资,而不是主营工作。为了不虚度自己的时间,不能在这个毫无意义的工作上浪费时间。
而如果这样的话,工作上的收入也很难提升了,一般会走向专业投资或者自主创业之路,而这又是一条艰险的道路,所以我说打新股不过是一个开头。
C:价值投资之路
申购新股的过程中,为了调整底仓,可能会发现一个情况,就是有的底仓涨了好几倍,有的底仓不动甚至还在下跌。这种情况下,你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如果用茅台来申购科创版该是多好啊! 于是你会自然走到价值投资之路上,去研究长期而言为什么股票会上涨。而基于新股申购的策略又不需要急功近利。
逐渐你可能会发现股票本身的乐趣又超过了新股申购,新股申购的意义被淡化了。此时,如果研究得当,持之以恒,三五年下来,底仓涨了数倍都是可能的,原先申购新股的几十万可能增长为数百万,就可以走上专业投资者的道路了。
D:bug专家
申购新股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人类的愚蠢超乎想象,证券市场和人类思维充满bug,运用bug套利获取暴利是正当也是应当的。
在寻找bug(比如可转债、机构户)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知识和资源,有助于你建立以不对称套利的商业模式以及相应思维模型。
久而久之,你会形成对社会上机会的敏感性,在这期间发现其他的投资和创业机会,可能最终会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所以,打新之所以是个引子就是这个意思。首先你下班回家不能刷抖音,去学知识,什么知识都可以,为了赚钱,找遍整个社会的每个角落。
5、走出新手村
一切艰难险阻都可以克服,但是没有开始,一切都是个零。无论想成为职场精英、自由职业者、专业投资者还是bug专家,都要走出名为“舒适区”的新手村,从史莱姆杀起,才能获得机缘巧合的宝箱和装备,一步步从低级地下城历练,百战成钢,最终成为屠龙勇士。当主城挂起龙头时,没人会问英雄的出处。
从申购新股这件小事做起,小事虽小,持之以恒却极难。五年一贯之,每次申购不漏申,不漏缴款,不忘卖出。资金能运用良好,拆借资金能安排得当,摆平各种关系,借来的账户不出毛病,都是极困难的事。 欧神以前倒卡弄房子,从07年开始借信用卡搞,最多管60张卡,从不逾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伟绩。所谓“水库精神”不是指“京沪永远涨”,而是指进取的精神和态度。
这岂是“基金定投”能比的?
现在又有很多人想炒港美股,要开户也麻烦,又疫情因素不能去开,要么没有银行账户。这些问题是今天才发生的吗?几年前政策松的时候还是推三阻四,这也麻烦那也麻烦,现在看到港美股暴涨,在那里开始酸。我为了港股申购在***开了N个券商,跑了好几趟,这些成本都是前置的。
因此,我确信申购新股可以赚到100万,甚至1000万,但是要先申购起来再说。在那抱怨中签率低、账号不满足条件、没有钱,都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可惜,这张图里并没有讲清楚难度,应该说,能,但是和做其他生意赚100万一样难。
但是,从多账户打新开始,如果持之以恒,你会在过程中不断打怪升级,在资产增长的同时,个人素质,社会资源,思维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如果坚持深入思考,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的盈利机会。
推荐阅读
股票申购成功需要准备钱吗?
网上新股申购中签,账户中需要准备足额的资金。网上新股申购中签的投资者应确保其资金账户在T+2日(T日为发行公告确定的网上申购日)日终有足额的新股认购资金,结算参与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投资者约定具体截至时点,建议您咨询所属券商确定转账时间,以所属券商解答为准。
申购新股到底是怎么回事?是需要准束殖要增才族对要黑第皮备a股相应市值的股票?还是只要资金账户里面有钱就可以了?
1、目前新股申购需要2个要求:首先是足额的可用资金,其次是准备好相应的市值。申购日可以一分钱市值没有,但必须有新股配额。你长期不持股,新股配额肯定慢慢就归零了。申购日T——2前20交易日。2、上海每持有1万元市值可申购1000股,深圳每持有5000元市值可申购500股,T-2日(含)前20个交易日日均持有1万元非限售A股市值才可申购新股,上海、深圳市场分开单独计算;扩展资料资者首先要了解上市新股要求的最低申购股数;其次应注意,就一只新股而言,一个证券账户只能申购一次。而且,账户不能重复申购,不可以撤单,申购前要记住申购代码。市值不是临时准备的,是股票账户中原有股票含有的市值和额度。这个额度是由申购前20个交易日相应账户的股票均值决定的,不是前一天来准备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申购新股
本周的两只新股申购,您准备好了吗?
免责声明:本栏目刊载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栏目刊载的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失承担任何责任。
感谢您的支持!
欢迎您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您的朋友或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们:
1、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
打新股是不是必须账户有那么多资金才能够打??还是没钱也可以打新股?
不可以的单单资金帐户有资金还不够,必须有持仓市值目前政策规定,申购前20个交易日平均持仓市值必须大于10000元才能参与新股申购,深市沪市分开计算
申购新股需要提前准备资金吗?
打新股不需要准备资金,但是需要准备市值:新股申购额度是按照您同一个身份证名下的账户在距今前22个交易日至前2个交易日里持仓的平均市值计算所得(1万元=沪市1个申购单位=深市2个申购单位=1000股)
北交所新股申购规则是什么?有资金要求吗?与其他两市有什么区别
对于喜欢打新股的股民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无疑是个好消息。新股打新向来以高回报著称,但同时中签率又很低。
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后,打新股的渠道又多了一个。多一个打新的渠道,也就多一个机会。
那么,想要在北交所参与打新,都有什么条件?跟其他两市的新股打新有什么区别?
—01 —
北交所新股申购的规则
首先,投资者想要在北交所参与新股申购,需要先具备北交所的股票交易资格,即开通交易权限。
而要开通北交所股票的交易权限,条件有两个:
1、有两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经验;
2、在开通权限之前的20个交易日里,账户里的资产日均不低于50万。
有些人对第二个条件可能不太理解。什么是日均资产不低于50万?这里的资产是不是指的北交所的股票?
所谓的日均资产,就是每个交易日的平均资产。比如第一天账户里的资产为零,第二天为100万,这两天的日均资产就是50万。
所以,日均资产不低于50万,并不需要每个交易日的资产都在50万以上,只需要20个交易日里的资产总和除以20后的资产在50万以上就可以了。
如果你不知道一开始是投资股票还是基金,可以看一看这篇文章:?我手头有10万块,股票和基金哪个更容易上手呢??
至于账户里的资产,并不一定是北交所的股票,任何资产都可以,包括现金。
其次,开通了权限后,在新股申购时没有具体的资金要求,但想要参与新股申购必须在账户上有一定的资金。
因为北交所的新股申购最低为100股,所以最少要在账户里准备能申购100股的资金。资金越多,能申购的数量就越多,同时中签的概率也越大。
再次,北交所新股的申购数量必须是100股及100股的整数倍。
如果获配数量不足100股,就会被收回集中到一起,再分别配售给各个投资者,申购数量越多、数量相同的申购时间越早,越能优先配售权,每个投资者获配数量为100股,直到配售完。
比如某投资者中签后,按照配售比例计算可获配850股新股,其中的50股因为不是100的数倍,所以会被收回去。
而此时肯定还会有其他中签投资者的不足100股的股票被收回。
这些被收回的股票会集中到一起,然后再进行配售。谁申购得越多就越有优先配售权,申购数量一样多的,就是谁申购的时间越早越有优先配售权。
不过,此时获得配售权的投资者,每个只能获配100股。
—02 —
北交所新股申购的区别
这里的其他两市,自然是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首先是在参与打新的权限上有区别。
其他两市的主板市场的新股打新,不需要特别开通交易权限。沪市的科创板,参与打新的权限跟北交所相同。
深市的创业板,参与打新的权限也需要两年的证券投资经验,但20个交易日里账户的日均资产只需达到10万即可。
其次就是对资金要求不同。
参与北交所打新,账户里必须有资金,而其他两市不需要账户里有资金,但需要持有两市中若干的股票市值。二者可以说是各有优势。
新手理财入门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把钱存银行?
5分钟快速学懂基金,真的好简单!
买基金大概率赚钱的3种方法,第3种最有效
我手头有10万块,股票和基金哪个更容易上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