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券和侨汇卷哪个更稀少
外汇卷在那个外汇资源短缺的年代,外汇留成额度对于经济部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赋予了企业一定程度自行安排使用外汇的权利。如果没有外汇留成额度,企业想要用汇就需要靠***计委的审批,但一般都需要是***计划内的重大项目。这就使得当时出现了两类企业,一类企业拥有外汇留成额度却需要人民币资金,外汇指标暂时闲置;另一类企业则急需用汇,以进口相关设备和生产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外汇调剂市场应运而生。那些有外汇留成额度但又不急于用汇的企业,在调剂市场上可将闲置的额度出售给有用汇需求却没有外汇指标的单位,这相当于在计划配置外汇资源之外,开辟了一条外汇收支和分配的市场渠道。不过即便如此,当时***对外汇调剂市场的调剂对象和调剂用途,仍有明确的限定。在1986年3月外汇*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实行留成外汇调剂做法的通知》中,规定了外汇调剂的对象只限于在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国营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之间办理,同时对留成外汇调剂的用途也有相应规定。到了1986年10月,***公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外汇互相调剂。相较于外汇留
以前的外汇券怎么兑换?
以前的外汇券兑换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使用主要货币兑换。对于一些***的外汇券,持有人可以根据汇率将其直接兑换成该国的主要货币,例如美元、欧元等。这通常需要到当地的银行或外汇兑换机构进行操作,持有人需要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和外汇券。另一种是使用外币兑换。对于一些***的外汇券,持有人可以将其兑换成其他***的外币。这通常需要找到一家具有外汇兑换服务的银行或外汇兑换机构,在它们提供的外币列表中选择需要兑换的货币,并按照相应汇率进行操作。持有人同样需要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和外汇券。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对于外汇兑换的规定和操作流程可能有所不同,持有人在进行兑换时应根据当地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此外,现在很多***已经废止了外汇券制度,因此持有人可能需要参考当地**的规定来了解如何处理以前的外汇券。
壹圆的外币总换券去哪里换人民币
***银行可以换外币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在一些描写80年代北京的小说和影视剧中,有些“玩主”能进北京饭店、友谊商店,能换外汇券,特招女孩儿待见。
外汇券对一些人来说有些陌生,但***爱荷华大学的新闻学教授KennethStarck说:“如果钱能说话,那么外汇券的声音比人民币大50%”。
咱们今天就来说说友谊商店和外汇券。
1964年,第一家友谊商店在北京的东华门大街开业。
所卖商品包括像好时巧克力、万宝路香烟、瑞士手表等在国内市场上尚未出现的进口货,还有茅台酒、丝绸等国内名贵商品。
此外,像彩电、电冰箱等紧缺商品,友谊商店里也可以找得到。
1964年北京友谊商店
事实上,那时的友谊商店只对外籍人士开放,而普通百姓只能在门口驻足张望。
其实,友谊商店是新***成立后,物资供应短缺时代的特殊产物。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就有了专为特权阶层和外国人服务的“小白桦商店”。在一切向“苏联老大哥”看齐的年代,新***也把这种“特供制度”学了回来。
从1951年起,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中就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级国营消费品店。这些商店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了友谊商店,作为与外国来宾共建友谊的象征。
包括***总统尼克松,***首相撒切尔夫人、新加坡**李光耀等前国际政要都曾在访问***时光顾过友谊商店。
其实,除了具有象征意义,友谊商店还肩负着为***赚取外汇的经济任务。商店里出售的进口产品,价格往往比在原产地的售价要高得多,但是外宾别无选择,只能用外汇购买。
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外汇收支实行“统收统支”的指令性管理。老百姓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外汇的,因此也就不会去友谊商店购物了。
直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来访的外国人、归国华侨和***台人士日益增多,友谊商店的数量也相应增加。
时任外交部长的钱其琛(右)曾到友谊商店指导工作
1979年,为了方便物资进口、扩大经营范围,***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这让地方**和企业也能获得一定比例的外汇。
但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实行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外汇是禁止在国内流通的。因此,为了方便外籍人士在华消费,***银行于1980年4月1日,发行了专为外籍人士设计的“外汇券”。从那时起,人民币与外汇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的“双货币制度”形成了。很多外国人当时都管外汇券叫“旅游货币”。
这种兑换券与人民币等值,共有7种面额9种版别,分别为1979年版的壹佰圆、伍拾圆、拾圆、伍圆、壹圆、伍角、壹角,以及1988年版的壹佰圆、伍拾圆。
1979版外汇券
根据相关规定,外籍人士在入境时,须将所持外币在***银行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
当时,因为用外汇券可以买到用人民币无法买到的紧缺商品,所以外汇券被认为是“特权”货币。
渐渐地,有人从海外亲友那里得到一些外汇券,或者把手头外汇卖给***,会返还一定数额的外汇券。在这种背景下,友谊商店开始有限制地向老百姓开放,外汇券则成为人们进入“友谊”的特殊通行证。
有老北京这样回忆第一次攥着外汇券逛友谊商店的情景:进去了以后就看,哎呦都是没见过的东西,反正咱们市面上的东西,好比穿的衣服吧,灰蓝黑,基本上男的女的一样,就是领子不一样。然后到那里边,真是琳琅满目。还有市民在友谊商店买了进口糖果招待来家作客的朋友,结果这些新鲜零食让客人们羡慕不已。告辞的时候,他给每人送了5块糖,大家都如获至宝。
一时间,谁能搞到点外汇券,到友谊商店置办电视、冰箱、自行车、缝纫机,买上两身时髦衣服,或者哪怕买不起什么大件,只是进去逛,都被视为特有面子的事。
不少国人也逐渐明白了外汇券的价值,蠢蠢欲动,试图用各种方法“搞到”外汇券,就这样,倒卖外汇券的“黄牛”市场也就“应运而生”了。
由于改革开放前,***的物价长期由***计划规定,许多商品的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导致商品出口亏***。
为了加强经济核算、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从1981年起,开始实行两种汇价制度:一种是由***外汇管理*制定的官方汇率,即1美元可兑换5.7元人民币;另一种则是外汇市场汇率,1美元可兑换8.7元人民币。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制度,普通百姓兑换美元的官方渠道尚未开通。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出国留学或探亲,人们对于美元的需求愈发强烈。而在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下,老百姓只得去黑市以高昂的汇率换取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按照官方汇率兑换美元的外汇券一下子成了国人眼中的香饽饽。国人对外汇券产生了极大的渴望,这直接催生了非法的黑市交易。
便衣***抓获一名高价收购外汇券者
虽然从理论上讲,外汇券是一种与人民币等值的货币,但在黑市上,外汇券的价值往往要比同样面值的人民币高出30%。
这其中的差价使得“倒汇”成为了利润丰厚的“职业”,越来越多的人冒着坐牢的风险加入到“倒汇”的黄牛大军中。
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人们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听到最多的吆喝就是“换钱吗?换外汇券吗?”黑市交易常常是在阴暗的小巷里进行的。
交易时,双方都会警觉地看看对方身后是不是有***。一旦交易完成,外国人便可以拿着人民币享受出入任何餐馆和商店的自由,而***人得到外汇券后,不仅可以用来换美元,还可以在友谊商店里买自行车、电冰箱等紧俏商品。
在外汇券逐渐成为国人“宠儿”的同时,人民币则出现了大幅贬值的情况。
为了规范货币市场,1993年12月29日,***人民银行宣布从1994年元旦开始停止发行外汇券。虽然央行清楚地说明,现存的外汇券仍然可以暂时流通,但拿着外汇券的***老百姓还是觉得越快花完手里的外汇券,心里就越踏实。
于是,在1993年12月的最后两天里,北京各大外贸商店都出现了空前的抢购潮。友谊商店的货架几乎被搬空,营业额也比平时多了数十倍。
1993年12月31日北京外汇黄金珠宝店前人们排队购买商品
1995年1月1日,外汇券正式停止在市面上流通。友谊商店也走下了神坛,逐渐转型,成为了人人都可以购物的普通商场。
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979年***银行外汇兑换卷在那里可以换人民币?谢谢
上面印有的发券机构问问吧。或者问问收藏机构或许能换更多的人民币哦。
外汇兑换券一元能兑换人民币多少
1979年外汇兑换券现在已经不能兑换了,你可以去收藏市场问一下,那里有交易。
外汇券:曾经比钱还值钱,如今淡入收藏圈!
1993年12月30日一大清早,数十位外国驻华大使、大使夫人以及来华的外商们蜂拥进北京的一家免税店,焦急地把他们看到的货架上的一切东西尽量塞满他们的购物包。
这次疯狂的购物并非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是因为前一天晚上央行的一纸公告:12月29日晚间,***人民银行宣布从1994年1月1日开始停止发行外汇兑换券(简称外汇券)。尽管央行的通告非常清楚地说明现存的外汇券仍然可以暂时流通,但外汇券的拥有者们还是觉得越快花完手中的外汇券心里越踏实。
这家位于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免税店毗邻使馆区和许多外商办公的写字楼。在30日这一天,营业额比平时多了9倍。该店一名姓董的经理在当天接受《***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说,“生意比圣诞节的时候都红火,看来我们元旦的假都不能放了”。
在跨国公司云集的国贸写字楼里也是一片混乱。许多当时在外企工作的***雇员的工资都是以外汇券的形式支付的。因此,他们非常急切地想知道他们的老板是否会弥补由于外汇券停止发行而给他们带来的***失。虽然理论上讲,外汇券应该与人民币等值,但在黑市上,它们的价值比同样面值的人民币高出30%。“我们都急死了”,一名在***贸发*工作的***员工说。
1980年4月1日,***开始发行外汇券。1995年1月1日,外汇券最终退出市场。在这15年间,***实行了非常独特的双货币制度——人民币和外汇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
在改革开放初期,来华访问的外国人、归国的华侨和***台同胞日益增多,而***的市场供应还非常紧张,国内居民的日常用品(如粮油、肉、布等)还实行定量供应。为满足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的需要,***兴建了一批宾馆和商店。然而,当时国内是禁止外币流通的。为了便于他们在这些场所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同时又使他们区别于国内居民,***于1980年4月1日授权***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外籍人士须将所持外币在***银行或指定的外汇代兑点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离开***大陆时,他们可以选择将外汇券换回硬通货或留着以备下次来华时使用。很多外国人当时都管外汇券叫“旅游货币”。
外汇券有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7种面值,与人民币等值,背面是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画面,如三峡、长城、天坛等。
当时,外汇券是特权货币。正如***爱荷华大学的新闻学教授KennethStarck在《画龙点睛》一书中描写的那样:
“如果钱能说话,外汇券的声音比人民币大50%”。
KennethStarck于1986年来到***,在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院教授英语新闻专业的写作课程。他对外汇券的使用深有体会,有了外汇券,人们在***就可以买到进口商品,可以在特殊的地方消费,还可以换美元,这些都是人民币所没有的功能。外汇券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如宾馆、友谊商店、免税店等等;也只有在这些地方,人们才能买到当时被视为奢侈品的高档货——人头马的洋酒、万宝路香烟、彩电、瑞士手表。一些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丝绸等也能在友谊商店买到。
但渐渐地,拥有外汇券就不是外国人的专利了。有一些大陆居民从他们的海外亲戚朋友那里能得到一些外汇券。一旦拥有外汇券,他们立刻成为他们的同事、邻居和朋友眼红的对象,因为外汇券就是出入友谊商店的特殊通行证。
外汇券的这种特权引起了很多担忧,甚至是外国人的担忧。1980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麻省理工学院理查·罗伯逊的来信
我是一个对现代***的成就深为钦佩的人,现在向你们写这封信。最近我在***作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刚刚回到***。所到之处,***人民的生气勃勃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到了2000年,四个现代化一定可以实现。但是我必须承认,对外国人的优待和对***公民的歧视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使我深感不安。我指的是对非***公民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凭这种外汇兑换券,外国人可以在特殊的旅馆住宿,在特殊的餐馆就餐,在特殊的商店购买东西——所有这些特殊的地方一律不接待***公民。这种制度使人想起19世纪时清**给予外国人的特权。此外,那些专为外国人设立的特殊的等候室等等也似乎是不必要的。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这些特殊待遇感到不安,这些特殊待遇会助长并加深优越感和自卑感。我强烈主张对此给予重新考虑
Starck教授在自己的书中将此双货币制度描写为“令人质疑的”和“有害的”,“外汇券贬低了官方货币的价值并鼓励了黑市交易”,他写道。
但是,大陆居民仍然试图用各种办法来获得外汇券。自20世纪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走出国门,出国留学或探亲,他们需要外汇券来换美元,甚至连学生们考托福的报名费也需要用美元来交。对外汇券和美元的强烈需求直接催生了整整一代倒汇者——俗称“黄牛”。
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外国人在北京或者其他***主要旅游城市听到的最多的招呼也许是“换钱吗?换钱吗?”黄牛们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大陆居民对外汇券的渴望和外国人对人民币的需求中找到了商机。有了人民币,外国人就可以在任何商店和餐馆消费;而人民币和外汇券的价差使倒汇成为利润丰厚的职业——尽管这是非法的。
1994年以前,***的汇率制度也是双轨的。一个是由***外汇管理*制定的官方汇率,大概在1美元兑5.8元人民币,另一个是企业外汇市场汇率,当时大概在1美元兑8.7元人民币。只有大约20%的外汇交易是按官方汇率来进行的。1994年1月1日,这一双轨制度被废除。
但在双轨制废除以前,个人可以用外汇券按官方汇率换美元等硬通货。如果人们手里只有人民币,那么他们只能到黑市上换美元。通常,黑市的汇率比为企业服务的外汇市场价格还要高,常常是1美元约兑9元人民币。跟美元的黑市汇率相对应,当时外汇券的黑市价通常是130元人民币换100元外汇券。
黑市的交易常常是在阴暗的小巷里进行的,要不就是在自由市场的摊位后面。进行交易时,双方都会警觉地看看对方身后是不是有***的身影。一旦交易完成,黄牛们迅速将外汇券换成硬通货再卖给急需美元的大陆居民,而外国人则拿着他们非法得来的人民币享受出入任何餐馆和商店的自由。
兴旺的黑市买卖迅速蔓延到了全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昆明等旅游城市都能看到各式黄牛的身影,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他们日夜守候在繁华的商业区或旅游宾馆附近,等待商机的到来。而与此同时,在***银行的分支机构外面也总能看到黄牛们拦住任何一个他们认为有可能成为他们顾客的行人。“要外汇券吗?”他们常常会主动地问。
甚至在央行宣布1994年汇率并轨、停止发行外汇券后,黄牛d也没有销声匿迹。大陆居民仍然没有官方渠道去购买美元,而对美元的需求越来越高,于是黄牛们依然能找到生存的空间,只不过他们的问题从“要外汇券吗?”改成了“要美元吗?”
直到1998年***开始逐渐放开个人购汇,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当年,外管*规定个人因私出境一次可购汇2000美元。2003年9月,这一额度提高到个人因私出境6个月以内为3000美元,6个月以上为5000美元。2005年8月,上述个人购汇额度分别被提升为5000美元和8000美元。
从2006年5月1日开始,***实施了年度购汇管理制度。居民每年可购买2万美元外汇。这一额度在2007年2月1日提高到5万美元。
随着***居民购汇额度的提高,一度红火的黄牛生意一蹶不振了,黄牛们不得不另谋出路来维持生活。需要转型的却远远不止黄牛们,友谊商店和免税店同样面临着考验。这种特殊商店中有很多已经转为普通的百货店,尽管一些店还保留着友谊商店的名称。
位于朝阳区惠新东街的外汇商品大楼曾经是北京最大的一家专收外汇券的商店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用外汇券在这座大楼里购物是一件令人眼红的事情。在转型中,它摇身一变,成为了北京国际珠宝交易中心。
然而,外汇券却成了某些人的新宠——这一次是在收藏品市场上。在北京的邮币市场上,一整套7个面值的外汇券售价可达1万元。在厦门,一张背面是天坛图案的5角面值外汇券能卖到9元,而背面是长城图案、面值为100元的外汇券则标价1000元。
有人认为,由于大部分外汇券都被***银行回收了,现存于居民手中的外汇券数量非常有限,外汇券作为收藏品还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间。
外汇券价格表
(多年前的收藏价格,仅供参考,不做收藏和投资意见)
我们 | 专注邮币卡收藏与投资
Focuson
如何运扬用语言艺术说服摊主把100液加非右丰翻钢华剧块外汇券还给你
没意思人家不会还的在国内只能打架
能用代币卷换人民币吗
不能的,当然如果有人和你换还是可以的
1979年的一元面值外汇卷能换钱吗?
1979年100元外汇券(壹佰圆外汇兑换券),市场上按品相价格在500~800元左右。全套市场价约为16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