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地解释比特币的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呢?
两个字:炒作。没有实物支撑和信用抵押,比特币就是纯粹的炒作道具,而且非常容易用于洗钱,严重影响金融秩序——所以我国才要禁止比特币,其他***和地区限制比特币的措施也不少。记得采纳啊
如何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什么是比特币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哪位大佬能给我通俗的解释一下比特币是什么?
什么是比特币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跟腾讯公司的q币类似,你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在前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之内。还有一点是,你可以用电脑生产比特币。比特币的诞生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评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讨陈述,陈述论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面世!评论组的老鸟们从未听说过他,有关他的信息也屈指可数,还都隐晦不明乃至自相矛盾。网上简介显现他在***寓居,他的电子邮箱地址来自德国的一个免费站点,全能的google上也没有他姓名的任何关联信息,明显,“中本聪”是个化名。不过即便中本可能已经成为谜团,他的发明让一个困扰密码学十年的难题“灰飞烟灭”。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电子货币因其便利和难以追寻性,并能脱离**和银行的监管,而成为一个热门论题。上世纪90年代,一个名为“密码朋克”的密码破译组织就致力于创立电子货币,但付出的努力没收到任何成效。同样在90年代早期,密码破译者大卫·乔姆创立了一个匿名体系——“电子现金”,也失利了,有些原因是依赖于**和信用卡公司的现有基础设施。之后各种电子货币尝试者不断涌现——比特金(bitgold),rpow,b钱(b-money)……,但无一破例的失利了。设计电子货币面对的挑战之一是重复付出疑问。假使电子货币仅仅只是信息,摆脱了纸张和金属有形化的限制之处,那该怎样阻碍咱们像仿制文本一样,轻易地复制粘贴,想怎样花就怎样花呢。传统处理方案是运用中心票据交换所,一切买卖汇总成实时总账,这样,若是有人刚用掉一个电子货币,他就不能再重复运用了。实时总账让骗子无机可乘,但它还需要有信誉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比特币用揭露散布总账摆脱了第三方机构的制约,中本聪称之为“区域链”。用户乐于奉献出cpu的运算能力,运转一个特别的软件来做一名“挖矿工”,这会构成一个网络共同来保持“区域链”。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生成新货币。买卖也在这个网络上延伸,运转这个软件的电脑争相破解不可逆暗码难题,这些难题包含好几个买卖数据。第一个处理难题的“矿工”会得到50比特币奖赏,相关买卖区域加入链条。跟着“矿工”数量的添加,每个迷题的艰难程度也随之进步,这使每个买卖区的比特币生产率保持约在10分钟一枚。此外,每到达21万个区域,奖赏就折半,从50比特币减到25,再从25到12.5,一向继续下去。这样到2140年,比特币将到达预订的2100万枚上限。中本聪的论文于2008年发表,当时**和银行办理经济的才干遭到各方质疑,信誉降入谷底。*****向华尔街和底特律汽车公司注入大笔资金,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方针,本质上即是大量印美钞影响经济,金价上涨。比特币不需求**和金融(即是它们搞垮了经济)确保——只根据中本聪的奇妙算法。比特币的揭露总账看起来不只使诈骗者无处藏身,还靠业已决定的发行量而使比特币供给处在可控范围内,这确保了像无限印钱的中心银行和魏玛共和国似的通胀悲惨剧,不会在比特币身上演出。
比特币三是什么?请通俗的解释一下仅关便室怕兰音煤?讲一下它的历史?
说说我的理解:有个人发明了一个方程(算法?),这个方程有2100万个解,于是根据这个方程发展出一个游戏,就是谁找到了这个方程的一个解,就给这个人一个叫“比特币”的奖励品。于是很多人开始玩这个游戏(无聊?)。最开始,使用一般的CPU进行运算很快就能找出这个方程的一些解,比如说玩家A说我找到了解a1,于是A向所有参与游戏的人询问“你们找到a1这个解了吗?”于是所有人都带着a1这个解去验证,并查询自己是否已经计算过了a1,如果都没有人对“a1是这个方程的一个解”提出异议,并且没有人在A之前找到了a1,那么很幸运,A将获得一个比特币。当这个游戏参与的玩家越来越多,被找到的解也就越来越多,想要快速发现新的解就需要更强大的运算力,而解方程的过程涉及大量的浮点运算,传统CPU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高精度的浮点运算,于是主要的运算任务交给了更擅长浮点运算的GPU进行(发展到后来就是专业挖矿机)。本来这是一堆极客玩的游戏,但是某些银行家发现了比特币的货币特性,于是开始用真实流通的货币去购买比特币,使比特币与金融货币挂钩,于是比特币逐渐得开始拥有货币的属性并拥有一定的价值(因为有人愿意用美元买比特币)。总结一个比特币是一个方程的2100万个解的其中一个,有人愿意用美元或是其他货币去兑换比特币,那么比特币是有价值的,如果没有人愿意拿货币兑换比特币了,比特币就毫无价值。
什么是比特通俗解释?
比特是一种数字货币的单位,它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也可以用来进行投资和交易。它是由密码学算法生成的,不受任何中央银行或**机构控制,因此具有去中心化、匿名化等特点。与传统货币不同的是,比特的价值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投资风险也较高。不过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求行家解释什么是比特币,要通俗一点说
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这一规则不受任何个人或组织干扰、通过复杂算法产生。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比特币基于一套密码编码。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可以兑换成大多数***的货币。比特币可以用来兑现;比特币利用电子签名的方式来实现流通。
“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什么?通俗版解读让技术小白也能吃透区块链。
2008年11月1日,一个神秘的人(抑或是一个团体)中本聪,抛出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用个人电脑挖出了50个比特币,区块链技术随之问世。
2018年,***十三五规划首次将区块链列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并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研究。区块链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那究竟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的颠覆性潜质到底在哪里?
正文:
▼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手法,其工作原理是:
A和B之间要发起一笔交易,A先发起请求——创建一个新的区块,这个区块就会被广播给网络里的所有用户,所有用户验证同意后,该区块就会被添加到主链上,这条链上拥有永久和透明可查的交易记录,全球一本账,每个人都可以查找。
在这个数据库中记账,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中心化的主体来控制,而是所有节点共同维护、共同记账,任何单一节点都无法篡改它。
如果这个解释仍然让你感到迷惑。没关系,笔者再通过一个更通俗、更形象的例子帮助读者理解区块链技术。
首先,区块链的核心之一是去中心化,这个中心也可理解成中介。
中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你在某宝上买一件衣服,正常的交易流程是这样的:
把钱打进支付宝→ 支付宝收款通知卖家发货→买家确认收货通知支付宝打款给卖家→交易完成
可以看出,这笔交易并非买卖双方的直接对话,而是围绕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支付宝展开的,支付宝在其中充当了“记账”的作用,江湖人称中心化账本。
但这样的三方交易会让简单的交易复杂化;更重要的是,考虑极端情况,如果某天马爸爸一不高兴,不承认这笔交易了,或者服务器崩溃了,找不到你这笔交易的记录了,那你就悲剧了。
而去中心化的意义就是去掉第三方,在理论上让买家和卖家双方直接交易,双方相互信任,都宣称交易完成,就OK了。
但在实际去中心化以后,整个系统中便没有了权威的中心化代理,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性会面临问题。
这就需要你大喊一声,请附近的群众用小本本来记下这笔交易,这些人再把账目告诉更远处的人,一传十十传百,直到所有人都记录下了这笔交易。
此时,一个去中心化系统就建立起来了,不需要借贷协议和收据,买方和卖方可以共同记账,相互信任。即使支付宝崩溃了,网购还是可以继续进行。假设将来有人想违约,人民群众就会跳出来执法!
▼
但这个系统有一个重要问题,人民群众凭什么帮你记账,他们傻吗?
所以,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这个系统将会拿出一部分酬劳,分给第一个把账记清楚的人,这个奖金,就叫比特币。
讲到这,大家也应该明白了,比特币不是金币,它类似于一个账本,里面记录着从第一枚比特币产生后的所有交易记录,当你获得比特币的时候,你其实得到一个账本,除记录了之前的交易,还会新增一条:你获得XX比特币。
当这个规则定下以后,这个系统中便会出现一批人,竖着耳朵监听周围发出的声音,以抢占第一个记账的权利,然后他们得到系统给的比特币;而系统也会通过分析记账的速率来调整难度,以保持生态平衡,这个过程就叫挖矿。
整个所有的流程形成了一个记账系统,它们把每十分钟的账单打包成一起,取了个名字叫“区块”,一个成功生成这个数据块的人,就可以得到一笔比特币报酬。
中本聪把比特币数量定在了2100万个,最初,大约每10分钟就可以产生50个比特币的报酬。但是该报酬每4年减半,现在每10分钟比特币网络只能产生25个比特币。
最后,再把这些区块连接在一起,就得到了“区块链”。
▼
那么,区块链在实际中是怎么应用呢?
以往,我们去看演唱会,会习惯性地想起黄牛,毕竟比起在售票app跟数万人竞争网速,还不如花点小钱、买个安心。
和陌生的黄牛大哥建立信任,完成交易,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万一遇到了骗子,一不小心买到假票就悲剧了。
就算你运气好买到了真票,也要付出一笔高昂的中介费,一张688的票,被炒到了1000元,你一下子就多花了300多块。
而且,你扪心自问,你真知道演唱会票价值几何么?(注意,是价值,不是价格,不是票面上白纸黑字写的数字。)你不知道这标价688中,主办方多少钱、赞助商多少钱、场地多少钱,这就是不公开透明、多层级分账、不扁平化的交易体系。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只是提升了全球沟通的速度和效率,却没办法实现价值转移,而区块链却可以做到这件事。
换个角度想,一首歌的词曲作者、演唱者,经过这几级平台的“盘剥”,能拿到的钱其实也不多。首先是词曲代理方、接着是唱片公司、最后是音乐平台,扣除这三个平台的成本,才是词曲作者能拿到的钱。
有了区块链技术以后,词曲作者、演唱者就可以直接触达用户了,也不需要再承担三个平台的成本。
▼
当前的主流互联网服务平台,比如淘宝、滴滴、美团等,本质上就是利用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来进行中介服务。
有了区块链技术,我们不再需要通过机构来保证交易执行。传统的中介服务,区块链也能做(或者说有潜力可以做),且无需通过BAT、无需通过京东、无需通过苏宁、无需通过任何一家公司,仅依靠算法就能达到这些互联网中介平台的功能,且在理想状态下,效果要远超传统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大家对代码、算法和规则的信任度,远超对人的信任。区块链的记录不可篡改,真实可信,合约一旦签订就会像比特币一样全网公正,且资产可以追索来源与去向,安全性远超传统中心化账本。
而且,传统的资产想用于交易,需要大量依赖第三方,要投行、银行、证券所等来包装、背书等,门槛极高且手续费不菲,而在区块链中,金融行业所有需要中间人的信任问题,都可以被完美替代。
相关阅读:
重点|2018年招商引资,这七大方向要重点关注!
比特币和区块链到底是不是传销骗*?怎么赚钱?通俗解释?
专业区块链新闻,不容错过
当我们在谈论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2017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在***经济的整体去杠杆的压力下,很多中小企业开始举步维艰,连互联网新贵都开始露出疲态的时候,在另一个领域,区块链,却出现了夸张的、截然相反的情况。
在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巨大财富效应的带领下,每个ico代币涨十倍都算少,动不动就是百倍币,那时每个人心中都是星辰大海,口号从“一币一嫩模”喊到“一币一别墅”。传统产业甚至互联网企业融资很困难,而在区块链行业,全是狂热的味道。
狂热的背后是一出出荒诞的黑色幽默,一些资本大佬(骗子)在公开媒体喊话,“从现在开始allin区块链”,“每天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仿佛什么东西加上一个链字,就不缺狂热的资金追捧,一时食品链、读书链、打车链…全部喷涌而出,只要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白皮书,甚至没有白皮书,只需要找几个大佬(骗子)站台,就可以开始募资,募资额从最开始的几百万,到几千万,最后一个项目募资几个亿都能被狂热的群众在几分钟内抢光额度。
也许几年之后在回想起这一段,会发现这样的荒诞剧是这次狂热最好的注脚。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在达到19891美元后开始下跌,彼时人们还沉浸在长牛的美梦中,以太坊和众多山寨币开始是跟着下跌,之后迅速拉回跌幅,在2018年的1月纷纷拉出新高。
不少人开始说“不要怕,是技术性调整”,还在建议逢低吸纳,我甚至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写了一篇文章,说参与ico的每个人都赚钱了,都没有亏,是因为区块链创造了新的生产关系,产生了巨大的财富。
然而市场就像索罗斯的预言一样,在每个参与者中自我强化,最终自我毁灭。
时间来到2018年1月中旬,以太坊在创出新高之后突然开始下跌,众多山寨币、token一天之内跌去30%、50%,突然持续下跌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一些人开始爆仓,为了平仓,卖盘更加汹涌,反身性在这个市场得到了完美印证。很多虚拟货币开启了自我毁灭的过程,到了现在,跌幅到90%以上的币种比比皆是。
狂热的牛市和暴跌的币灾,在2013年就发生过一次,这可能就是骨子里有赌性的国人的宿命。
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最近这几个月,在经历过大幅暴跌之后,一线交易所的交易量大幅下降,韭菜没了,虚拟货币市场已经冷清下来。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思考一下,除了炒作和圈钱,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如果你问一些大佬,大佬会这样告诉你,区块链是奥地利学派、哈耶克精神,它最重要的特性是去中心化,它改变了传统组织关系,激发了生产力,带来了新的财富,智能合约是自动执行的共识,是信任的机器……
如果你在进一步追问他,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时,可能他也会语焉不详,甚至都不清楚自己说的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么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思考,我最近的思考是,淡出的“去中心化”这个概念,并不是区块链有价值的答案。
很多人说区块链有价值是因为它是去中心化的,这是错误归因,就像远古时期的人每天听到鸡叫就发现太阳升起来了,他会认为太阳升起来的原因是因为鸡叫了。
错误的归因,得到的答案自然是错误的。
在生产力上,人类社会的任何技术进步,本质都是为了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但是去中心化系统一定是比中心化低效;
而在生产关系上,去中心化更不是灵丹妙*,对历史有一点常识的都知道,人类组织就是从去中心化的部落逐渐成为以***为载体的大型中心化政权体系,只有中心化的组织才能让智人这种弱小的生物成为地球之王。
我们不妨先抛开区块链这个概念,来看看比特币,毕竟,区块链这个概念就是从比特币系统中抽离出来的。
比特币的涵义比区块链要丰富,比特币至少包括以下四个关键特性:
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网络(比特币协议);
公共的交易账簿(区块链);
去中心化的数学的和确定性的货币发行(分布式挖矿);
去中心化的交易验证系统(交易脚本)。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全球进入信用货币时代,通货膨胀是所有信用货币最终的宿命,夸张点说,所有的信用货币,长期来看,一文不值。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价值存储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我们用劳动创造的价值能够存储起来。
因为比特币有数学确定的货币发行机制,保证了不能被增发,也就无法稀释我们存储在比特币中的价值,去中心化带来的抗审查的特性也保证了我们的财富不会被任何人冻结,安全性则保证了比特币不会被破解。比特币成了价值存储的绝佳载体。
去中心化、抗审查和安全性,提供了我们存储在比特币中价值的保护,这才是比特币相比于其他储值载体最本质的区别,这才是核心。
所以,正确的问题并不是如何decentralizeeverything,而是要找到去中心化带来的意义远远大于对牺牲效率的场景。
从2013年开始,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想把区块链这个概念从比特币系统中抽离出来,想用在其他领域,大部分都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从2017年开始,一大批以高tps为卖点的区块链项目出来,现在却发现根本没什么用户去使用,唯一的价值就是炒作币价的*面,这又是为什么?
从技术上来说,区块链是反效率的,如果以高tps为卖点,可能并没有抓到去中心化系统的核心问题。而绝大部分dapp,只是把互联网场景移植到区块链上,企图在互联网上再造一层应用,根本没有思考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只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如果没有思考清楚“找到去中心化带来的特性要远远超过牺牲效率的场景”这个问题,那么就只能去做一些根本没有多少真实用户的dapp,或者带来类似BCH这种怪胎。
如前文所诉,从技术上来说,区块链是反效率的,而如果将区块链系统与真实世界对接,又会出现新的问题,那就是区块链系统内部的数据不可篡改和可信,又无法移植到真实世界。
比特币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自洽性和封闭性,比特币系统只需要验证系统内部数据变动的真实性。
但是当区块链用在其他领域与真实世界对接的时候,就会发现区块链无法自动验证自身系统以外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区块链的虚拟世界无法约束真实世界作假,当区块链需要从真实世界导入数据时,这时要么需要信任第三方,要么无法验证数据的真实性。
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因为其自身的封闭和自洽,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储值货币。
但是从比特币系统中抽出的区块链概念,却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如果在利益面前总是没有人站出来,那么可能下次还是成为诈骗犯和野心家欺骗大众的工具,之后又是一地鸡毛。
▼好文推荐
关于比特币白皮书,这10点你必须要知道
如果税务系统引进区块链技术,“范冰冰”这些偷税漏税者还“逃”得了吗
国庆前一天,李笑来为何宣布退出币圈?
-END-
请用最简单、最通俗的比喻告诉我比特币到底是什么?
参与游戏得胜后的游戏币,这个游戏就是在网上的各网点的串联活动,你要在里面计算机运算算法的速度比别人快,你就能抢到比特币,浪费计算机资源,耗电,并且是凭空产生,不能吃不能喝,***人创造这一个想法和技术,此体系有漏洞,条件达成就能伪造
比特币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能流通吗?
人活着是要有精神支撑的,也就需要创造虚幻,信仰虚幻。用佛家的话来说,一切都是虚妄。
如果你不去看好比特币,或不去信仰比特币,那么它就不是个东西,没什么用。
我们去看一场电影,那么电影是什么?有什么用?为什么人们爱看电影?
比特币到底是什么百度一下比我讲的好。然而,通俗来讲就是虚拟货币,数字货币。你可以假想成Q币,只是发行方式不同罢了。
Q币腾讯公司可以随意创造,而比特币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不断地用计算机记无用的账)去创造有限的数量,但都是没什么鸟用(有用的是区块链技术,而不是比特币),只能假想可交易流通。
比特币能流通吗?可以交易的东西,它必然是可以流通的,否则哪来的交易呢?但这种流通只*限于某些平台(比特币交易平台),就像Q币,它只*限于腾讯旗下平台。
比特币为什么会涨到如此之高?我们不妨去想一下茅台为什么会涨得如此之高?因为机构抱团嘛。
机构为什么要抱团?因为有利可图嘛!比如铸成壁垒,提高进入门槛,就像企业经营,抬高门槛竞争必然少,可以维持稳定的地位。
或者你可以将比特币想象成古董。普通人去看古董,它并没有什么使用价值,而且还要支付昂贵的维护费用,但交易价格却高得离谱,为什么呢?因为存在这么一群人,他们就把门槛抬得那么高,拒绝大多数人进入,然后维持高价,自娱自乐。
回到看电影,何尝不是自娱自乐呢?最终成为自我想象,比如在他人面前吹牛,特别是有些晒电影票的。当然,自我想象也包括能提高自我认知,但终都是一种假象——你不去看电影改成去打球(机会成本),同样可以假象提高自我认知或身体素质。这也就为什么有些人爱看电影,有些人爱运动,然后相互鄙视。
站在比特币的圈外,我们去看比特币的圈内,我们也会形成鄙视链,看不起那些投资比特币的,认为他们是自娱自乐。然而,圈内又何尝不是如此去看圈外呢?相互吐槽,相互攻击。
因此,如果你以前不看好比特币,那么以后也就不要去看好比特币,否则你就容易被忽悠进圈内,然后被坑——让他们自娱自乐去吧!当然,也让我们假想一些“精神”的支撑,然后去自娱自乐,比如房子、基金和股票等,甚至也可以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