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股票怎么购买
1、拼多多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想要购买拼多多股票的用户需要拥有美股账户才能进行购买。2、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香港交易账户进行交易。拼多多后期宣布在香港可以进行交易,所以投资者可以选择去香港的交易所开立账户进行申购。3、投资者可以通过国内持牌券商开通美股账户。港股账户和国外的银行账户,然后通过美股、港股的购买渠道进行购买。
股价将暴跌62%?拼多多再燃研报多空互撕,国盛称其"最大泡沫",这些券商却看多
国内研究机构多空对决并不奇怪,但在具体某一个股上如此分歧严重颇为罕见。
“拼多多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泡沫。”3月11日,国盛证券研究所研报如此直白地认为。这份署名吴凡的分析师称,维持前次对拼多多的“减持”评级,目标价维持13.80美元/ADS,较当前股价有62.2%下行空间。
更多的分析师则从拼多多的年化GMV、活跃用户数、人均消费额来判断,则看好拼多多的主流化、全用户覆盖进展,直言“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拼多多继续前进了”。
券商中国记者联系拼多多方面人士,对方称注意到了“看空”研报,对此“不予回应”。截至收盘,拼多多最新股价为35.06美元、较开盘跌6.98%,受连日市场环境影响,中概股普跌。
《历史级的泡沫,缩量方可求变》——3月11日晚间,拼多多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发布前夕,国盛证券研究所推出该份研报,开篇第一句话即是,“我们认为,拼多多当前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泡沫。”并判断,拼多多目标股价较当前股价有62.2%下行空间。
国盛证券研究所并非第一次发布看空拼多多的研报。2019年11月,同样是该分析团队,发布名为《拼多多:或火不过三年》的看空研报。不过,此次这篇标题用词更加吸引眼球,也更坚定看空的“减持”立场。
国盛证券3月11日晚间的研报,分析师吴凡核心观点是,在过于高昂的全链路(商品从渠道流通到消费者手中)成本下,当前拼多多平台商品的毛利难以匹配成本,看不到盈利曙光。
据分析师在研报里计算,拼多多的商品流通全链路的成本为23.8%,阿里为12.8%,京东为15.2%,拼多多要高出10%左右,甚至接近或略高于20%-25%的线下零售。
那么国盛证券的分析师提出上述数据,是怎么做测算的呢?在研报中,该分析师用拼多多各品类商品占销售额GMV的权重×此类商品通常的毛利率=拼多多全平台商品毛利率,计算结果为24.9%。同时,分析师通过统计的拼多多累计销量前10商品的列表,如纸巾、雨伞、运动鞋等,认为销售单价非常低、毛利空间有限,得出24.9%毛利率“是非常乐观的预估了。”
对于成本率,该报告进一步提出,“拼多多上市近两年,规模大幅扩张,其全链路成本都未有下降”,认为拼多多两年时间始终在23%至26%浮动,成本率并没有因“规模效应”而分摊降低。
“如果成本率在拼多多最快速成长期,规模效应最强时都没有降低,在未来拼多多增速放缓,商品需要向高价值商品拓展(如‘百亿补贴’)时,全链路上的成本就更难以降下来了,并且结合分析拼多多的业务,其与阿里、京东的差距将会越差越大。”
对于拼多多一年多来的百亿补贴策略,该研报认为,拼多多把大量的钱用在了对消费者的补贴上却没有花在改变成本率的地方;同时,虽然拼多多做的“百亿补贴”(10%-15%补贴率)有利于获客、提升客群层次,但分析团队对405名拼多多用户调查显示,只有19%的用户会在价格一样时继续选择留在拼多多购物。
该研报认为,拼多多应当适当做“减法”,将推升规模扩张的资源抽回来,投入到降低全链路成本的工作中,并深入供应链;并称,团队维持前次对拼多多的“减持”评级,目标价维持13.80美元/ADS,较当前股价有62.2%下行空间。
早在2019年11月29日,国盛证券研究所就推出对拼多多的看空报告:《拼多多:或火不过三年》。作者为分析师丁婷婷和研究助理吴凡。该报告里也提出了成本效益问题,认为:电商用渠道连接消费者与商家,拼多多在其中创造的真实价值非常有限;用户为补贴出来的“便宜”而来,留存困难;而且,假货、山寨仍是拼多多当前面临的巨大困境。
3月11日晚间,拼多多发布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拼多多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单季度净增4890万,较上一年的4.185亿净增1.67亿;全年平台GMV为人民币10066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年实现营收301.4亿元、同比增长130%,2019Q4实现营收107.9亿元、同比增长90%,但不及此前市场预期109.3亿元。同时,拼多多当前仍持续亏损,非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平台Q4经营亏损13.4亿元,不过较上年同期亏损幅度已大幅收窄。
3月11日,裴培认为,尽管拼多多2019年Q4财报披露的某些指标低于市场一致预期(例如营业收入),在某些指标又高于市场一致预期(例如Non-GAAP净亏损)。对于拼多多而言,最重要的指标只有两个:年化GMV和用户(M月活跃用户和年度活跃买家)。
从财报数据看,拼多多2019Q4GMV同比增长60%至70%;MAU(月活用户)4.82亿,同比增长77%;年度活跃买家5.85亿,同比增长40%;年度活跃买家平均消费1720元,同比增长53%。在裴培看来,这些数据说明,拼多多年化GMV向1.5万亿、2万亿乃至更高;已发展成仅次于淘宝的全国第二流行电商平台;而且,“主流化”和“全用户覆盖”进展顺利。
国内券商分析师对拼多多的首次多空分歧发生在去年11月、拼多多披露第三季度财报的时候。
此前,裴培作为分析师出具的拼多多三季报点评报告中,维持买入评级,并称拼多多“以成本换规模的努力仍在持续”。彼时,还有东兴证券、安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近十家券商研究所均对拼多多三季报进行过点评。
事实上,这也并不是拼多多第一次遭遇多空对决。2018年11月14日,上市不足4个月的拼多多就遭遇美国知名做空机构BlueOrca长达42页的做空报告。该报告称拼多多夸大了公司营收和GMV、并少报了人力成本及亏损额、员工成本方面估算值比拼多多同期在SEC财务报告中的员工成本高出4.89亿元人民币,并将拼多多的新目标价调为7.10美元/股,该价格不及拼多多彼时股价的一半。不过,该做空报告发布后,拼多多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18%。
在海外市场,看空报告是一种常态、做空机构背后也发展出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以上述BlueOrca为例,该机构就在港股市场就经常发布对万国数据、新秀丽等中资公司作出做空报告。在行业人士看来,虽然不排除有个别做空机构是无中生有、制造恐慌获利,但行为本身可作为一种对监管的补充,让上市公司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更加自律,可以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防范泡沫。
券商中国此前曾有报道,由于国内券商分析师的卖方地位,且国内目前做空机制仍不完善,出具看空报告没有市场,长期以来市场上鲜有看空研报出现。此外,出于上市公司关系维护、日常调研走动、争取业务机会等目的,分析师也不会主动出具看空报告,毕竟不予覆盖已可说明态度。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接受券商中国采访时表示,目前券商研究行业仍面临同质化竞争、分析浮于表面、研究报告重量不重质等问题,研报在研究深度、高度、广度等方面,均需要提升。
***释放最强信号!抓紧出台降准措施,加大股份行降准力度!更有效激发市场活力,A50逆市异动
2月金融数据怎么了?居民贷款大减4000亿,社融增量下滑1111亿,个人存款也罕见下降,3月数据很关键?
考验人性!美股刚出"ICU",又暴涨1160点!到底发生了什么?特朗普欲搞大刺激,美联储也要买股票?
重磅出炉!券业2019全景扫描:前十券商净利占比过半,佣金降至万3.49,公募业务收入首超通道…有十大看点
惊魂一夜!比特币盘中跌超10%,四大交易所日内爆仓近7亿美元,"数字黄金"是伪命题?
A股再融资大爆发!5天至少42家力推新版融资方案,还享8折优惠!更有董事长斥资5.5亿,拿下所有定增股份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用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分析预测某只股票的短期和中期走势
关于配资费用的计算,每家公司都有所区别,但是大部分都是管理费是一头了。-男子扑了过来。这男子呢,不慌不忙,手里几乎没有防御力,如果在同一年出生的蝉太
神奇|拼多多八字解析
拼多多上市以后,引来*声一片。有人说,这是一个专卖山(jia)寨(huo)的平台,竟然能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冲击上市,变成两百亿美金市值的大公司,简直是亮瞎了眼。
结果,这家公司在上市不久之后,便遭遇传媒、舆论的口诛笔伐,股价先是暴涨,然后暴跌。
其实这个*面,力总在它IPO的第二天,便已预料到。
如果你有订阅我们的每周运势,就会发现拼多多上市的那一天,是一个「偏执日」,运势说「极端事件高发」(参见:《甲子运势带你飞》)。这一天的北京街头,甚至还发生了爆竹事故。
拼多多作为一只新股,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IPO的。
不妨起出它的完整八字——
图片由力总暨甲子研究院的「查八字」APP生成。
人工智能查八字,一秒看穿任何人!
www.chabazi.com
拼多多股票,上市于2018年7月26日,九点半。
八字:戊戌己未己未己巳。
这一*八字,除了时柱的印星「巳」以外,全是比劫旺土,可入「稼樯格」,是一种「专旺格」。
格*专旺,本身已经有一定的极端性,加上它日、月两柱均为「己未」呈现伏吟,印星「巳」又临羊刃、亡神……多种因素综合,就呈现出极端中的极端。
所谓「极端」,就是好事大好、坏事大坏。体现在股票上,就是涨的时候暴涨,跌的时候暴跌,大起大落,相当任性。
这就是为什么,力总在它上市之后,第一时间就做出「日后走势必显极端,大好大坏」这样的预测。
拼多多到底有没有卖假货?这并非本文的重点。但力总在收集资料后,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结论:拼多多之所以有今天,除了IPO择时是一个极端格*以外——这家公司本身的命格,其实也带有类似的极端性!
回溯——
拼多多作为一家公司,其实历史很「悠久」。据说创始人最早期的业务,是带有擦边球的网页游戏。拼多多项目最早是内部孵化的一个业余作品,有心插柳,却真的长成一片森林。
据了解,「拼多多」是2015年9月上线的,但官方的「周年庆」却定在了10月10日。表面上看,这是对标马云的双十一,但实际上,2015年10月10日这一天的八字,也暗藏了很大的玄机!
图片由力总暨甲子研究院的「查八字」APP生成。
人工智能查八字,一秒看穿任何人!
www.chabazi.com
拼多多,诞生于2015年10月10日。
八字:乙未丙戌己未??。
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日柱再次出现了「己未」,且地支都是「未」、「戌」。
虽然不是纯粹的土象,但天干排列相当奇妙——「乙」、「丙」、「己」作为木、火、土一路相生,七杀「乙」并未破*,而是经过印星「丙」的通关,最终成为极旺身主「己」的帮凶。——这一个八字的格*,仍然是「专旺格」!
也就是说,拼多多作为一个「项目」的八字,与它作为一只「股票」的八字,有极高的相似性、甚至重叠性。——且两个八字日柱相同,都是土气极旺的极端格*,合盘出来更是极端中的极端中的极端中的极端……(loop)
这样的配置,概率上来说万中无一,我们猜测是幕后有高人指点,做了这样精巧的设计。——今天你看到的「争议」,其实都是一种「预谋」。
八字显极端,其人往往能做大事,但也必有代价。拼多多的成功,是它在不到三年里冲击上市,成为市值两百亿美金的公司;而拼多多的代价,也是他过快的成长速度,带来一系列争议、投诉和服务质量问题。吉中有凶、凶中有吉。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据说身价已一度超过刘强东。而作为「新人」,有关他的资料我们还知之甚少。
黄峥1980「庚申」年生于杭州。接下来的2018年立秋之后,正是「庚申」月(参见:《力总说8月运势》)——「庚申」见「庚申」,又是一个大好大坏的伏吟之象。(有谁知道他生日哪一天吗?麻烦后台告诉我们,谢谢哈)
不过呢,既然已经上市,相信没有什么是(用钱)摆不平的。在商言商的角度,黄峥给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超快速成长的样本。三年做到两百亿美金市值,听起来很神奇,也很魔幻,在当前的时势中更流露出一丝「诡谲」。只是,在命理研究者的眼中,这些「现象」都与前述的两个八字息息相关。
所以,你仍然觉得拼多多的东西很「土」?再回头看一下前文的两个八字,看看它们的五行之中,哪一种元素最旺,你就有答案了。
不怕土,就怕土到极致!
您有三种方式,可以查任何人的八字:
1.下载APP。
3.访问官方网站ChaBaZi.com。
「查八字」帮你一键解锁人生。
人工智能查八字,一秒看穿任何人!
↓↓↓立即长按,解锁你的运势。
www.chabazi.com
请广为传播
拼多多上市股价会暴跌吗
会退的,不过应该先跟商家联系,协商说明一下,最好不要直接拒收,如果已经拒收,解释一下,如果卖家不同意退款申请,就请客服介入啊
【财报分析】拼多多财务报表分析
编者按
一、公司介绍
(一)公司简介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自成立以来,其迅速成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巨头之一,并在2016年9月,用户数量超过1亿。在2018年,拼多多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二)发展历程
拼多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创发展期(2015-2017年)。公司在成立以后就创立社交电商,通过极致的消费体验获得大量用户。第二阶段是迅速扩张期(2018-2019年)。2019年,拼多多商品交易总额(以下简称GMV)突破万亿,同比增加113%,同期阿里巴巴与京东仅为19%和24%。第三阶段是新业务拓展期(2020年至今),拼多多不断向上破圈寻求增量业务,背靠“农地云拼+产地直发”的农产品电商优势,推出社区团购业务多多买菜,达成行业第一。公司还设置开设百亿科研专项,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2022年9月,公司推出跨境电商平台,上线一个月以来日均GMV突破150万美元。
(三)战略模式
拼多多的目标是收入不高但流量巨大的下沉市场,用户多来自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价格敏感型”用户,整体客单价比较低。面对这类消费者,拼多多专注于“C2B”电子商务模式,采用低价策略、社交电商、病毒营销手段吸引用户,获取利润。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
总资产规模和结构: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但从结构看,其资产质量仍有提高空间。
1.总资产规模及增长率
自201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拼多多的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但由于其资产总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受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影响,近年来拼多多的总资产增长率逐渐下降,总资产增速放缓。
图12018-2022年拼多多总资产规模和增长率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2.资产结构: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拼多多的资产以流动资产为主,非流动资产占比很小。这也体现了拼多多作为平台型企业的轻资产模式。
图2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3.资产结构:投资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
随着总资产规模的增大,拼多多的投资性资产总额和占比逐年增加。2018年,投资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18%;而2022年,投资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就高达56%。但是,拼多多的投资资产中80%以上均为短期投资。
虽然投资性资产占比高,但由于其中大部分都是短期投资,仍可以判断拼多多仍属于经营主导型的企业。且由于其长期投资项目占比很小、风险较低,可以判断拼多多的资产流动性强、风险低、质量较高。
图3 投资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的比例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二)
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短期偿债能力较弱,长期偿债能力逐渐增强
1.流动比率
从表面上来看,2018-2022年拼多多的流动比率基本处于1.6-1.9之间,并且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可见其流动资产还是比较充足的,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较强。
但是,从其资产结构来看,限制性现金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较大,在30%左右。而拼多多的限制性现金主要是指从买家处收到的、保留在银行监管账户中的、用于支付商户的资金,对应负债里应付商户的资金。故限制性现金实际上不属于拼多多,如果把这部分剔除,则拼多多的偿债能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总体来看,拼多多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表1限制性现金总额与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图4 流动比率与剔除限制性现金后的流动比率对比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2.资产负债率
2018-2022年拼多多的资产负债率基本在50%-70%之间,且近几年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2022年连续两年降至60%以下,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这说明企业有着较强的长期偿债能力,且偿债能力逐渐增强。
图5 2018-2022年拼多多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三、利润表分析
(一)
营业收入及其增长率: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占主导,营收逐年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
1.营业收入及其结构
图6 2018-2022年拼多多营业收入按业务细分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在线营销服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在75%-90%之间,是拼多多营业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交易服务占比在10%-20%左右,且随着近几年拼多多平台规模的迅速扩大,用户数量不断增加,GMV也不断增大,因此这部分收入的数量和占比都在逐渐上升。
图7 2018-2022年拼多多各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2.营业收入增速——GMV和营收增速放缓
2018-2022年,拼多多的GMV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还只有4714亿元,而到了2022年就达到了33000亿元。由于平台的佣金收入(即报表中的“交易服务收入”)与GMV挂钩,因此GMV的持续增长也是拼多多营业收入增长的背后原因之一。
但近年来,拼多多的GMV增速明显放缓。除了疫情的影响外,还与中国电商行业进入存量市场有关,用户规模、商家规模和行业增速都将要达到上限。
首先是用户方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1亿,占网民整体的80%。目前,拼多多和阿里巴巴披露的用户规模分别约为9亿和10亿。
其次是商家方面,从财报和公开数据得到,阿里巴巴在B端和C端的商家已达千万规模,拼多多也早在2020年就拥有了860万商家。
用户和商家规模的增长受限,最终将使得体量超过几万亿的电商平台在GMV和营收的增速均放缓。
图8 2018-2022年拼多多GMV及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图9 2018-2022年拼多多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网经社数据库
(二)
营业成本和费用:对比其他企业营业成本较低,从“重营销”向“重研发”转型
1.营业成本和营业成本率
早期(2018年以前),拼多多的主营业务是自营水果、农产品,因此营业成本率较高。而随着近年来(2018年以后)拼多多的商业模式转型为“C2M”,不再提供自营业务,而提供电商平台服务,其营业成本率大幅降低。
图10 2018-2022年拼多多营业成本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对比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2.研发费用与研发费用率,营销费用与营销费用率
2018-2022年,拼多多的营销费用率大幅下降,而研发费用率则保持稳定。2022年,拼多多的研发费用突破100亿,这也体现了其从“重营销”到“重研发”的战略转型。
此前,拼多多为了巩固其低价战略,在营销活动上投入巨大,“百亿补贴”使其一战成名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营销费用压力,2018年、2019年拼多多的营销费用率高达90%以上。
2022年,拼多多全年总研发费用首次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15%,领先了其它电商平台在农业行业的研发投入,兑现了其“百亿农研”的承诺。
(三)
毛利和净利:毛利净利润转负为正,分析拼多多盈利能力
1.毛利
拼多多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65%-80%之间,其毛利率较高且比较稳定。这与其平台型企业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图11 2018年-2022年拼多多毛利与毛利率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2.净利润
2018-2022年,拼多多的净利润和净利率持续增长,2021年开始转负为正,2022年净利率达24%。
图12 2018-2022年拼多多净利与净利率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通过观察净利率与各成本费用率近五年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在其他营业成本率和研发费用率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营销费用率却显著下降,从2018年的102%降至2022年的42%,因此可以判断拼多多净利率的迅速增长与营销费用率的下降有很大的关系。
图13 2018-2022年拼多多净利率与各成本费用率对比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另外,拼多多净利润的增长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拼多多已成功打入了被淘宝、京东忽视的“下沉市场”,在中国电商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逐渐站稳了脚跟。
(四)
净资产收益率(以下简称ROE)及其变化:ROE随着净利润的增加而持续上升,企业盈利能力较强
随着净利润的增加,拼多多的ROE也在持续上升。这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较好,随着其发展更加成熟、收益继续增加,拼多多未来的盈利能力还会继续提高。
图14 2018-2022年拼多多ROE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四、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概况
从2018年到2022年,拼多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稳步提升,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大部分来自于营运资金的变动,说明拼多多的现金流量状况较好。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主要来源于资本支出和投资购买,说明拼多多的投资活动较多,处于对外扩张的状态。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在2018和2019年有所增加主要来源于股票的发行。
图15 2018-2022年拼多多现金流量概况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二)具体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从2018年到2022年,拼多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比于京东和阿里巴巴来说较少,但提升速度较快,在2022年,与京东的差距缩减为最小。从经营现金流来看,阿里巴巴经营现金流同比降低38.41%,京东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49.82%,拼多多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68.53%。拼多多的经营现金流增长率最高,其在销售和收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图16 2018-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从2018年到2021年,除2020年的阿里巴巴外,三个公司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均增加,说明公司资金需求量巨大,自身的资金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向外部取得资金。
图17 2018-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除阿里巴巴2022年度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为很大的负值外,拼多多和阿里巴巴近几年的现金流量大多为正数,但拼多多2021年度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这样的状态带来的结果是,拼多多用户数量的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滑。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拼多多的平均月活用户为7.334亿,相比上个季度出现了下降。2021年各季度的月活用户同比增速,从第一季度的49%,逐季度下降至30%、15%和2%。拼多多月活的增速下降说明用户使用拼多多的频率下降。
图18 2018-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五、估值与综合分析
(一)估值分析
由于拼多多主站和多多买菜处于的发展时期不同,故对两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值。
采用SOTP估值(拼多多电商主站+多多买菜),其中:
表2 拼多多SOTP估值
资料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
对于拼多多主站而言,由于已经实现盈利,故采用PE估值法。我们预测2023年拼多多主站预计实现Non-GAAP净利润674亿元,2023年行业PE均值10,主站给予估值6744亿CNY(950亿USD,美元/人民币汇率7.10)。
表3拼多多主站可比公司估值
资料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
对于多多买菜而言,社团业务本质上仍是电商,且未来3-5年将维持高速增长,短期内会产生一定亏损,和成长期电商平台有相似特征,因此选用电商平台作为可比公司,采用P/GMV估值。为使水平更加可比,选用可比公司同特征阶段GMV及市值,具体选取阿里(2014年)、京东(2015年)处于成长期且业绩增速较快的年份的P/GMV,并参考兴盛优选2020年P/GMV,给予多多买菜0.6xP/GMV估值,预计多多买菜2023年的GMV为1719亿元,因此该业务的合理估值应为1031亿CNY(145亿USD)。
表4多多买菜可比估值
资料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
综上,认为拼多多合理估值为7776亿CNY。
但同业竞争的加剧、海外业务开展不及预期、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可能会导致拼多多实际发展不及预期。
(二)发展困境
1.行业进入存量市场
在存量市场阶段,电商平台格*趋于稳定,而且每个平台的体量都比较大,目前GMV超过万亿规模的电商平台分别是淘宝/天猫8.3万亿、京东3.47万亿、拼多多约3.3万亿、美团1.6万亿,抖音约1.5万亿(美团、抖音前几年GMV未披露)。
图19 2018-2022年GMV总额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除了GMV的数据之外,电商平台用户规模最高的淘宝/天猫/拼多多均接近9亿,也就是还有5亿用户的增量空间,但如果把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10岁及以下的儿童除外的话,用户增长空间基本上变得很小。
图20 2018-2022年度活跃买家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电商行业从2023年真正进入到存量市场的竞争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平台GMV和用户增速持续放缓。
通过几年来的降本增效,各大电商平台不断平衡营收增长和盈利之间的关系,且均建立了各自的竞争优势,竞争维度也更加复杂多样。
2.盈利模式存在问题
(1)目标客户整体购买力较弱
与京东、阿里等一线电商巨头相比,拼多多的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三线以下城市。拼多多以"社交裂变+低价爆款"的营销模式占领了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统计数据显示,拼多多买家的人均交易金额仅为1720元,远低于京东的5720元和阿里的9260元,拼多多消费群体的购买力较弱,客户价值偏低。
(2)利润来源过于单一
一直以来,拼多多的盈利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靠交易服务和在线营销服务两种方式。由于拼多多平台的客单价和保证金都不高,因此拼多多的交易服务收入十分有限,仅占总收入的一成左右。随着拼多多的快速发展,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不断增长,但由于市场费用不断攀升,导致拼多多从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在2016-2020年的五年中,拼多多亏损了252亿。
图21 2018-2022年拼多多历年收入来源
资料来源:拼多多年报
3.商品品质和服务难以得到保障
拼多多的产品以价廉优惠为主,在吸引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消费人群的同时,其产品质量也广为消费者诟病。2021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统计,拼多多被消费者累计投诉42.83万宗,位居所有电商平台之首。同时,在央视等权威官媒上多次对拼多多的产品质量提出批评,拼多多被打上了假货的烙印,大大降低了拼多多的品牌形象,降低了用户的忠诚度。
(三)发展建议
1.优化产品结构,吸引更多消费者
拼多多平台的产品,被消费者抱怨最多的是产品质量和促销活动。由于想要尽可能大地得到价格优势,拼多多主要走低价产品的营销策略,因此供货方的准入门槛相对比较低。拼多多应在产品种类、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上多下功夫,严把产品质量关,加大对低质劣质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产品等的规范管理力度。
要不断延长产品链,从产品源头开始控制,甚至可以走部分产品自主经营的路线,努力打造购物版块的明星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
2.拓展传播渠道,与更多消费者接触
受益于庞大的用户,拼多多才得以能在短期内迅速实现用户数量和成交额的快速增长,而淘宝、京东主要还是依靠客户自行下载客户端注册,效率远比不上拼多多的模式。鉴于腾讯的重要性以及不可替代性,拼多多应当主动与腾讯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维系用户的稳定性。
现在直播带货成为一种新趋势新常态,拼多多与官方或者直播方合作,将进一步拓展渠道。在传统广告方式中,拼多多已经赞助过娱乐节目、大型综艺晚会等,但是宣传效果无法保证。拼多多应当精准推送商业广告,多选择目标客户群体关注的节目、频道等进行宣传,保证高质量的曝光率。还可以在线下建立拼多多服务站,服务于周边消费者和商家收发商品。
3.优化产品组合,让消费者享受购物过程
拼多多的产品组合往往是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结合。在消费者购物过程中,拼多多往往只能针对一种产品提供服务,而且产品的规格及质量较为趋同。拼多多应当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区分不同档次、不同参数、不同配置的产品合理划分产品区间。当消费者选购某种产品时,可以推荐与之关联的产品,并且对同时购买的给予优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课程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第2组
组长:黄绮睿
组员:罗姝灵李心彤孙久雅
如何看待拼多多7月26日美股正式上市?
国内的电商市场大格*已经定了,阿里第一,京东第二,这几年杀出了一个拼多多,靠着低价以及腾讯微信的流量扶持,拼多多迅速做大,现在还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发行价19美元,估值达到了238亿美元,而京东目前的市值也不过520多亿美元。
路透社报道称,拼多多在美国IPO发行价定为每股19美元,这也是拼多多ADS定价的上限,之前拼多多确定的发行价区间为16-19美元,此前公布的发行价没有这么高,但是因为认购额超过了20倍,拼多多将发行价提高到了19美元。
定价19美元之后,拼多多的市值将达到238亿美元,今年4月融资时拼多多的估值为150亿美元,本次上市将募集超过16.3亿美元的资金。
根据拼多多之前提交的文件,它在中国已经吸引了超过100万商家及3亿活跃买家,去年该公司的商品交易总量超过了1000亿元,阿里巴巴的淘宝用了5年时间才达到这个水平,京东用了10年时间,而拼多多公司2015年才创立。
分析师认为拼多多快速成长的原因在于腾讯的扶植,特别是月活10亿多用户的微信导流,独立研究平台Smartkarma发布的技术分析师Arun George认为“我们相信微信占了买家流量的大部分,没有微信,拼多多无法经济、高效地建立庞大的用户群。”
拼多多的收入大幅增长,1-3月份的Q1季度中收入从3700万元增长到了13.8亿元,不过净亏损依然有2.01亿人民币。
PS:根据拼多多之前提供的招股书信息,2017年拼多多GMV(网站成交额)为1412亿元,订单总量43亿,但是客单价只有32.8元,这意味着拼多多上出售的商品单价普遍很低,比如9.9元买PS4主机。
还有谁会拉抬拼多多的股价,为什么?
身为专业的投资者来谈一下曾经火爆的拼多多假货案为何最近没什么炒作的新闻了,股价也触底反弹。以及美股的一些和A股不一样的规定。
以前火爆的拼多多假货案为何最近没什么炒作的新闻了,这点其实理由很简单,一是资本的公关,二是国情的特殊性,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假货,不论线上还是线下都是非常普遍的,拼多多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实际上,拼多多的假货只是冒名和大牌雷同,本质上只是质量差一些,并不会对消费者构成伤害,质量上也对得起其价格上的低廉,符合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的要求。相比较疫苗这类恶心事件,拼多多的假货在中国并不算太伤害社会公众神经!
第二点,关于股价。实际上假货是电商发展历史上一直都有的问题,无论淘宝,京东,以前都有过困扰,尤其是淘宝。京东则有 二手东 的称号。资本市场对这点实际上是心知肚明的。投资者更加看重的是其商业模式在未来的竞争力,比如京东,以前一直亏钱,但是就是能轻易在美股市场融资到钱,因为其实B2C的代表,在中国的竞争力领先。除开巨无霸阿里,资本能找到的最好电商标的就是京东,拼多多则是走的团购路线,也是很对低收入群体消费神经的正确方式,从其几年时间的迅猛发展可以看出。美股市场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现在触底反弹,说明多头占优势,代表资本市场有信心拼多多能度过假货危机,改造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继续发展成团购领域的巨无霸,和阿里,京东在中国网购市场三国鼎立!
至于索赔,美股是有先例的,美股和A股不一样,有集体诉讼的悠久成熟历史和法规。如果是因为造假被监管部门处罚导致破产等原因,跌破发行价,投资者是可以集体诉讼管理层欺诈的,也是可以得到美国法律保护,查封拼多多以及管理团队资产的。这点和我们股市里因为疫苗造假暴跌近9成的长生生物(现在的ST长生)大不一样。国内的ST长生误入其中几乎损失殆尽的投资者现在的环境下是拿不到任何赔偿的。这也是美国悠久的股市发展和法制建设中的闪光点和优越的地方!
拼多多股票如何来自购买
1、拼多多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想要购买拼多多股票的用户需要拥有美股账户才能进行购买。2、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香港交易账户进行交易。拼多多后期宣布在香港可以进行交易,所以投资者可以选择去香港的交易所开立账户进行申购。3、投资者可以通过国内持牌券商开通美股账户。港股账户和国外的银行账户,然后通过美股、港股的购买渠道进行购买。
拼多多股价为什么那么高?
拼多多股价之所以高,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1.公司发展迅速:拼多多是中国一家知名的电商平台,成立于2015年,凭借其独有的社交购物模式迅速崛起。公司目前每年的GMV(交易额)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快。投资者看好公司的增长潜力,推动股价上升。2.市场预期:拼多多是中国电商市场的井喷式增长的典型代表,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竞争激烈。投资者对中国电商市场发展前景有信心,认为拼多多有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因此推动股价上涨。3.增长策略:拼多多通过低价、团购等策略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与传统电商平台不同的经营方式也使得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公司持续推出创新的营销策略和服务措施,保持了较快的用户增长速度,打造了较高的用户黏性,这些都有助于促使股价上涨。需要注意的是,股价的高低并不完全反映一个公司的价值,还需结合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竞争优势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