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基金怎么样?
基金最重要的还是基金经理,一个基金经理,他如果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并且在过往的牛熊市中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那么他有可能值得信赖。
华安基金怎样?
华安宏利、华安A都不错
华商新锐产业基金还有上升吗
华商新锐产业混合是一只混合型基金,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股票型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中高风险和中高预期收益产品,适合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该基金主要投资于新锐产业中的优质上市公司,而新锐产业包括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型产业和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方向、受益于内生增长动力或对社会进步变革产生重要影响的,具有强劲竞争力和高速增长前景的行业群体。该基金股票资产投资比例为0到95%,一方面可兼顾股、债两市投资,利于大类资产配置,在跷跷板行情中具有先天优势;另一方面,又具有较灵活的股票投资仓位,也有望在震荡市中实现全攻全守。梁永强本人也对新锐产业抱有很大的期望,他曾公开表示,从2010年起就在投资上积极转向,基本不再涉及传统产业,重仓持有看好的文化传媒和电子信息产业主题概念股。同时在操作上对看好的公司选择长期持有,保持较低的换手率
华安基金公司现在怎么样?
二流公司,你去哪上班吗?如果是那就看你是做哪个岗位了?
华安基金靠谱吗
肯定靠谱。这是正规的基金公司。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华融新锐基际可听蛋据阻张算派金收益怎么样有没有风险?
你要想想现在做什么没有风险关键是看风险怎样你又想没有风险又想要赚钱你觉得可能吗基金就是把自己的钱给别人让别人来投资赚了就分大部分都被基金公司吃了收益太低自己有点小资金的话可以考虑自己做做原油收益很不错风险也不高
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华安新锐基金经理刘畅畅
柠檬君大上周详解了华安基金的万建军,有留言说怎可不提刘畅畅?今天这就来详细说说舍不得多说的刘畅畅。
华安基金是公募圈的人才宝库,能够源源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基金经理。刘畅畅就是华安新生代基金经理的代表之一:
初印象,踏实勤恳,又充满知性智慧力量的基金经理。
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毕业的刘畅畅,以应届生的身份加入华安基金,一直工作至今,未曾跳槽,历任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助理,2020年1月8日起担任华安文体健康(001532)的基金经理。
在担任研究员期间,刘畅畅深入跟踪的是机械和钢铁行业,除这两个行业外,还覆盖过纺织服装、券商、轻工行业,在担任基金经理助理后,刘畅畅也逐步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快速积累覆盖到偏消费、科技的行业。
担任基金经理以来,出众的业绩,圈粉无数:
自刘畅畅上任以来,截至2021-7-20,华安文体健康取得了167.18%的任期回报,同期中证800指数仅23.40%,沪深300指数22.81%。在2020年和2021年至今,持续保持着高光的业绩表现,而在取得高收益的同时,刘畅畅控制回撤的能力也较为突出,任期内最大回撤11.09%:
数据来源:wind,2020/1/8-2021/7/20.
以中证800指数为参照,华安文体健康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去年3月和今年春节后A股市场两次大幅调整阶段,优势更加突出,2021年以来,最大回撤才8.48%。漂亮的净值曲线走势,永远是基金产品吸引投资者的最大魅力。
净值曲线只是个结果,更重要的探寻形成原因。“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优异业绩背后,是基金经理的默默耕耘积累。梳理华安文体健康的历史数据,我们能观察到刘畅畅投资的几个特征:
不择时,坚持较高仓位运作
数据来源:华安文体健康各期季报,wind。
华安文体健康的股票仓位大致在9成左右,今年一季末较低可能是因为持续净申购,规模增长的原因。而其实最高到93.91%这个水平,已经接近于95%的规定上限,刘畅畅基本上是坚持较高的权益仓位,也不择时。
持仓分散,近乎无重仓股
刘畅畅的持仓非常分散,组合的有效持仓个股大致在70只左右,而十大重仓股之和约30%,且随时间推移,有下降的态势:
数据来源:华安文体健康各期季报,wind。
而分散到这个程度,其实近乎于无重仓股概念了,基本没有个股的仓位能对组合产生重大影响。组合的业绩更多依靠整体,不依靠个股优异表现的贡献。
刘畅畅在行业配置方面,以自己擅长的制造业能力圈为核心,并以此向外延伸到医*、消费、科技等行业。
制造业本身是个很大的行业,刘畅畅覆盖过的行业也比较多,对于制造业细分领域具有较高的投资敏锐度,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捕捉能力。能够综合宏观经济和微观公司的转变,把握个股的投资机遇。再好的产品也是需要生产制造出来的,医*、消费、科技行业脱离不了制造业这个基础,刘畅畅从制造业向外延展自己的能力圈,更多关注的还是涉及到生产制造的赛道股。
在这样的投资特征下,刘畅畅的风格整体是比较积极的,波动率中等偏高,业绩通常不走极端,持有体验相对较好。在中小盘个股和制造业个股表现较好的时候业绩会比较突出,当下市场行情正处于这样的阶段。
柠檬君认为:之前我们处于一个增量经济时代,增量很多,市场关注的点自然在于成长性、发展空间,有梦就去做,成功概率还是可观的,我们会比较乐观给予较高的估值;而现在我们正在过渡到存量经济时代,增速变低,梦不好做,市场关注的点开始转向确定性,更看重稳定性、高质量。这种转变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过渡阶段,短期哪一边更具有相对的性价比,就更容易吸引到资金的关注,市场的水就会流过来。
流水就是超额收益的来源,投资者要做的就是提前布*有性价比的板块,紧密跟踪性价比变化,灵活调整,而在刘畅畅的眼里,她是这么做应对的:
坚持自己多年研究经验积累下来所擅长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以周期为指导,然后去做自下而上的选股,大部分个股是持续跟踪而来的,但是当周期不利于所属行业的发展时,这些个股就会被排除出组合,在选股的时候,会回避估值过高的公司。
华安文体健康(001532)本身就是诸多投资者想要默默守护、珍藏起来的一只基金,坚持定投买入,渴望长期持有!
但是新锐的光芒实在耀眼,藏是藏不住的,舍不得多说也是没有用的。别迷恋只是外在结果的净值曲线,多深入了解基金经理的内在投资理念、体系、产品特征,这对于投资更有帮助,更能坚定定投和长期持有的信心,没有什么道路永远一帆风顺,因为相信,所以坚定。
关注这只基金的投资者可以上支付宝、天天基金网,无论是定投和一次性购买都很方便,还可以及时获取基金经理最新观点。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基金还值得买吗?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1.基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成为了大家非常关注的一种新型投资方式,不少90后、甚至00看到买基金的朋友在2020年大赚了一笔于是纷纷进入了市场。他们连基金是什么都还没搞明白就一股脑地全部投资进去了。
其实基金和股市的走势是密切相关的,2021年过年以后股市开始调整,尤其是那些基金最爱买的几只股票。股价下跌后导致基金净值一起跟着下跌,2020年年底才开始买股票基金的人遭遇了重大损失。有的新基民直接割肉离场了,发誓再也不买基金了。这又是由于不了解基金导致的。
基金是需要长期持有的,这个长期不是指几周或是几个月,而是指几年,尤其是对于买在高点的人来说,要么继续投入摊薄成本、要么拿着不放等待回本。
投资基金不在乎什么时点买入,现在的市场环境比年初的时候还好一些,很多高价股都下跌了一些。关键是要能够坚持长期持有,并且能够接受短期内可能发生亏损的*面。如果每天一惊一乍的,净值下跌了心理就顶不住了的话,那不只不应该投资基金、权益性投资都不应该参与。
2.自从叶飞曝出公募基金配合做市值管理后,有的人开始说,你看买基金把钱交到别人手上,这下被卖了吧?
其实这种讲法十分幼稚。第一,不管买股票还是买基金,只要在这个市场上就会遇到庄家,买股票被庄家搞的大亏的人多了去了。
第二,基金的长期收益率比散户炒股高的多了。不管大家承不承认,散户根本没有能力炒好股票,偶尔凭借运气好买到了几只涨的股票最终也会在其他股票上亏回来。散户最大的问题是自信与能力绝对不成正比。买公司股票连人家公司做什么的都不知道、财务报表都看不懂,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让散户选择购买这只股票的呢?凭感觉、拍脑袋、听消息是散户买股票的三大法宝。散户讲的最多的技术分析在真正操盘的人眼里几乎没有任何用处,所有技术分析基于K线,K线可以做出来,想要什么形态庄家就能整出什么形态来。
可惜过于自信又没有能力的散户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总是认为基金经理在坑他们,自己的实力有多强。机构可开心了,股票是一个零合市场,也就是有人赚钱必然有人亏钱,机构赚的来是谁亏的呢?自然是自信满满的散户们,散户越多、机构操盘的难度就越小、赚钱的效率就越高。之前和几个机构的朋友聊过,他们希望股市不要去散户化。因此一旦市场里没有散户了,机构之间的战争难度明显大多了,那才叫真正的博弈。散户多的市场不叫博弈,叫做“降维打击”。
我的建议是现在可以买基金,上证才3600点而已,买了以后直接把软件卸载了。你只要记得有这么一件事情就行了,过几年再来看看基金账户就会发现收获了。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 王五说财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偏好消费、不断成长的新锐基金经理-华安基金陈媛访谈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消费板块可能是许多投资者都倍感熟悉的领域,其中的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医*生物行业都受到了许多投资者的追捧,也被视为A股市场“白马蓝筹股”的象征。从2016年众多机构在消费板块的抱团逐步形成以来,有许多优秀的基金经理钻研于消费板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消费板块成就了中国资本市场许多优秀的基金经理。
为了丰富广大投资者对更多基金经理的了解,进一步帮助投资者强化投资风险意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今天产品君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位偏好投资消费板块,同时不断扩展能力圈的新锐基金经理——华安基金经理陈媛。
陈媛于2008年从上海交大数学系硕士毕业,之后进入华安基金并专注研究长达10年,覆盖的行业主要有食品饮料和非银金融,消费板块中大部分行业都有覆盖。在10年研究员生涯后,从2018年2月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目前公募投资年限约为2.3年。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访谈了解基金经理陈媛的投资管理思路吧!
能否介绍一下您的投资框架?
陈媛:其实我的投资思路对宏观的依赖程度较小,更多通过中观和自下而上选股的方式配置行业组合,在行业选择上倾向从行业的景气周期来配,配置景气度处于向上趋势或者相对稳定的公司,较少配景气度趋势向下的公司。对处于景气周期中的行业自下而上地选择个股,根据商业模式、ROE、现金流来做大概的判断。由于有较长时间的研究经验,对个人选股能力有信心。
从中观层面出发。个人将行业划分为5种,先看行业再看个股。我会花比较多的时间研究行业层面,包括行业发展脉络、未来发展空间等,目的在于找到景气度较高、容量较大的行业,因为行业的景气度关系着能否找到进攻性最强的个股,而行业容量则关系着个股的成长空间、能持有多久。整体来看,行业和个股的选择各占50%左右。投资整体偏好消费领域,也有一定金融底仓但不会很多。
根据行业景气度和容量,我把行业划分为5种类型:
1、大容量高增长行业:行业容量在2000亿以上,增速中枢超过10%,组合中体现为餐饮供应链和化妆品;
2、小容量高增长行业:行业容量500-1000+亿,增速中枢超过10%,如高端白酒;
3、小容量爆发期行业:比如大单品or单一渠道放量,属于自下而上寻找的机会。比如产品生命周期处于前期阶段的公司,可遇不可求,一旦抓到这种机会则能够提供阶段性较好回报;
4、成熟期大行业:千亿到万亿规模,行业增长中枢回到个位数,如生鲜超市、奶制品、调味品等;
5、总量见顶不增长甚至负增长行业:可以寻找行业竞争格*优化的机会,这种条件下对标的的估值要求比较高。
目前最偏好的还是化妆品和餐饮供应链,可能还有医美但目前投资标的太少。
在这5种行业之间您会如何配置呢?
陈媛:对于投资框架内的五类行业,希望配置比例为5:4:3:2:1,即第一类行业配置1/3,以此类推。
前2类行业是快增长的行业,我倾向同时选择2-3家公司,因为可能很难判断3-5年后行业的竞争格*,以及哪家会是最后胜出的龙头,同时配置多个公司能更好分享整个行业的发展。
后3类行业则是已经进入成熟期的行业,倾向直接配置龙头,比如配置一家全国性龙头和一家区域性龙头,因为整体的竞争格*相对清晰。
您对消费行业的研究框架最独特的点是什么?
陈媛:我认为最大的框架是研究人口的变化,这是决定消费品未来方向的重要因素,方向错的时候,付出很多努力最后得到的结果并不好。
现在的变化一个是老龄化,一个是90后成为消费主体,他们对产品的要求和70、80后不一样,包括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包括单身比例的提升,这些都是人口的变化。我更多从这些方面去找未来研究的方向,化妆品和餐饮供应链都是这个大框架下找出来的。
化妆品就是很典型的,说笼统点,叫消费升级,说细一点,就是大家对外形越来越关注了、爱美了,这是在消费比例中不断提升的特质,所以我很看好化妆品从现在到未来的发展。餐饮供应链也是很典型符合老龄化、单身化特点的,大家对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快、越来越简单,不愿意花太多时间精力在这上面,餐饮供应链是高度标准化的,是我们现在快节奏生活和对效率要求提升带来的结果。这两方面都是对人口的消费趋势研究出来的,并且可以看得很长远,这类研究会非常有性价比。
在构建组合时,行业之间的配置比例是怎样的?
陈媛:如果以仓位80%的组合来看,消费类至少会配到50%-60%,因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消费板块中始终都有很多值得买入的标的,并且会逐步地成长为牛股,所以基础的仓位是要有的。
金融会配10%左右作为底仓,因为金融当中肯定有值得长期持有的好公司,但也有很多需要做波段的公司,比如券商。
剩下的仓位我会配一些制造或者科技的龙头,这些其实是我在扩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时自下而上学习筛选的个股,选择时会比较小心,因为不是我熟悉的领域,要么是配已经被证明过的行业,要么就是自下而上,做了很多调研,觉得的确很好的公司。
注意到您的个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您的思路可以详细说说吗?
陈媛:我的持仓风格比较分散,我看好一个公司,更多的是体现在持股的时间长短上,而不是持股数量上。如果把一个公司拿得特别重,我不能保证全市场对它的看法是一直不变的,一定会有波动,可能波动还不小。所以我的个股持仓最多5%-6%,这样我的心态会比较好,能拿得住,而且在出现波动的时候有进退操作的空间。投资比较均衡,因为希望能控制回撤。我并不追求绝对的高收益,高收益与高波动相关,我希望做高夏普比率。
能否详细说说您控制组合回撤的方式?
陈媛:控制回撤通过两个方式:
1、分散投资,避免单一股票的大幅波动对净值的影响。行业及个股层面分散程度都比较高,单一行业持仓基本控制在15%以内,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约40%出头,比较少会持有单一股票占权益资产比例达到8%以上。
2、希望更多在人少的地方赚钱。比如从历史情况来看,比较少配白酒白电,更多来自化妆品、食品等此前市场关注度不是特别高的行业。我希望可以找到比较多的,在我们消费支出占比越来越高的偏新的消费领域,比如市值在100-200亿的这类公司。
个人认为组合回撤控制较好跟配置的行业有关。曾经做过市场整体的夏普比率比较,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医*,这是来源于整个行业的特性。在当前的投资框架下很难在金融板块中选股。大多数时候主要是为了防范风险进行阶段性的配置。
您管理期间产品的换手率波动会比较大,疫情对于内需和外需的冲击是否会影响您的换手率呢?
陈媛:过去两年年化在300%左右,今年会比这个水平高一些,高分散需要多找股票,但是今年市场没去年好,好的公司会更加集中。需要好的收益要么就是提高集中度,要么是做交易抓一些机会,但是我需要通过分散投资控制回撤,所以会选择后者增加收益。
今年的换手率提升,2月份之后基于疫情的影响做了很多调整,比如增加必选消费配置,减少可选消费。如果再往后看一个季度,疫情冲击逐渐减弱后,大部分选股逻辑又会回到中长期的角度去看。
请问您对个股选择的标准是怎样的?
陈媛:跟大部分基金经理一样,会看商业模式、财务数据、股权架构等。此外有两点稍特殊的要求:
1、看重ROE的来源:长期保持15%-20%ROE的企业比较少,所以要特别注重分析ROE的来源和可持续性。
以超市和化妆品这两个子赛道为例:超市ROE水平一般不错,好公司也有十几个点,但是超市的净利率低,传统模式基本没有新进入者,市场竞争环境相对较好;相较之下,化妆品是高毛利率的,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竞争格*不稳定。同样的逻辑可以推及白酒,白酒由于品类特殊,受到文化属性的影响,属于不太容易侵入的领域。
我对个股要求是ROE和沪深300水平没有明显的高低差,只要是行业平均水平就行。
2、要求公司的数据跟踪渠道是相对高频且公开的。
这样做主要是避免犯错,如果一家公司只能通过与投资者关系部门沟通获得信息比较容易出现误判。我倾向选择能通过简单方式跟踪数据的公司,比如消费品公司很多都在互联网平台设有旗舰店,可以通过爬虫获取月度经营数据,或者我自己去看各产品的月销情况。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选择卖出个股?
陈媛:首先是当行业或个股基本面发生变化的时候。
其次是估值比较贵的时候。但是当市场流动性比较宽松的时候,会出现“卖飞”的情况。
最近也在关注医*?
陈媛:在过去投研能力圈的基础之上,开始拓展医*行业。相对小食品,医*的刚需确定性更强,竞争格*和行业空间也相对更好。因此在估值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会选择医*。原来也只是拓展到医疗服务,因为医疗服务的逻辑跟消费品更加类似,例如今年拓展到了类周期的原料*。今年投资范围最多拓展到医*,不会贸然进入别的领域。
由于医*个股专业性特别强,主要是靠能力比较强的医*研究员做投研支持。选择的多是偏消费型的医*公司。目前大环境下偏向这个配置方向,不仅有短期疫情逻辑,也可能有长期逻辑出来。
如何衡量消费和医*股的估值高低?
陈媛:偏消费类的医疗服务的估值水平应该高于消费。一是因为医*个股赛道的空间、行业的扩展度比大部分消费子行业要好;二是因为上市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是高于大部分消费公司所处地位;三是因为医*行业竞争格*也更好。
至于较高的估值,有些市场情绪在里面,如果公司本身的经营数据没有出现趋势性变化,继续持有就是最好的选择。
医疗服务的公司本身估值比较高,安全边际方面如何考虑?
陈媛:以目前估值对比历史估值水平来看,必选消费的位置比医疗服务更高,即医疗服务虽然绝对水平较高,但历史分位数没有离谱,而很多必选消费的估值已经超越了历史最高点。至于怎么理解绝对估值水平高的问题,可以去看未来市值的空间,目前的估值水平相对可以接受。
消费板块里整体估值风险加大。从中报之后到下半年期间来看,必选消费和小食品基本面继续向上超预期的空间很小。消费领域必选消费和小食品的估值目前被拉的过高了,未来会波动加大,但会重点关注其中相对跌的比较少的,未来从长期来看还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三季度的时候,个人认为跟外需相关的个股也会有一定起色,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考虑到海外复工复产的诉求会更强烈,对很多出口标的可能是利好的。
仍然会配置一定比例的金融作为底仓,金融是用作阶段性防风险的配置。
披林撷秀、高瞻远瞩-融通基金经理蒋秀蕾访谈
绝对收益捕捉者-中银基金经理李建访谈
坚定的“长期主义者”-景顺长城基金经理余广访谈
邹曦买周期、周期问邹曦-融通基金经理邹曦访谈
姓化的明星有哪些?
1:化方
化方,生于辽宁锦州,现居北京,专业从事歌词创作。是流行乐坛炙手可热的金牌词人,被冠以新派、新锐、新晋等名头。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流行音乐协会理事。
职业:作家,作词家
2:化聪颖
化聪颖,女,华语流行歌手
出生地:禹州市出生日期:10月14日
星座:天秤座
血型:O型
毕业院校: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职业: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