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计算公司优先认股权
你好,这个是有专门的计算公式了,只要掌握了就知道结果咯
如何确定认股权证的入账价值?
根据以认股权证换取普通股的成本价的计算公式可知:行使价格=认股权证的市价×每手认股权证的数目÷每手认股权证可换的普通股数目十认股价=3.50×100÷500+8.50=9.20(元)
认缴出资下,该如何确认长投入账价值和股权转让原值?
问题1:认缴出资的公司要不要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如果确认长投,如何确定长投的入账价值?
问题2:认缴出资的子公司要不要纳入合并范围?
问题3:认缴出资的公司进行分红,投资公司收到分红如何做账?
问题4:认缴出资的公司账务上没有确认长投,现在股权转让,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问题5:股权收购,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根据税法规定,收购企业取得被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如果转让方认缴出资,这个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问题6: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个债资比的权益性投资是按认缴算还是实缴算?
问题7:认缴出资的股权进行转让,在计算所得税时,如何确定股权原值?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财务人员都很困扰。
堂主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整理。
个人见解,如有不恰当之处,希望大家给我留言指正。
《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如果A公司认缴出资,那么股权转让的原值为0,股权转让所得为1200万,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1200*25%=300万。
如何计算附权优先股和除权优先股权的价值?求给个计算过程
附权优先股权的价值计算公式为r=(m1-s)/(n+1)式中:r为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m为附权股票的市价;s为新股票的认购价;n为购买1股股票所需的股权数除权优先股权的价值计算公式r=(m2-s)/n式中:r为除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m2为除权股票的市价;s为新股票的认购价;n为购买附权优先认股权价值=(12.8-9.8)/(5+1)=0.5元除权优先认股权价值=(12.8-0.5-9.8)/5=0.5元
优先认股权具体指什么?
优先认股权也叫优先认缴权或股票先买权,是公司增发新股时为保护老股东的利益而赋予老股东的一种特权。 优先认股权是普通股股东的优惠权,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的看涨,拥有优先认股权的老股东可以按低于股票市价的特定价格购买公司新发行的一定数量的股票。其做法是给每个股东一份证书,写明他有权购买新股票的数量,数量多少根据股东现有股数乘以规定比例求得。一般来说,新股票的定价低于股票市价,从而使优先认股权具有价值。股东可以行使该权利,也可以转让他人。 优先认股这种权利可以分为两类:
1、股东在转让股份时,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2、当公司增资发行新股票时,公司现有股东有优先根据其持有的股票在已发行股票中所占比例购买相应新股票的权利。 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优先认股权通常在某一股权登记日前颁发。在此之前购买的股东享有优先认股权,或说此时的股票的市场价格含有分享新发行股票的优先权,因此称为“附权优先认股权”,其价值可由下式求得。 M-(RN S)=R (1) 式中: M为附权股票的市价; R为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N为购买1股股票所需的股权数; S为新股票的认购价。 该式可作以下解释:投资者在股权登记日前购买1股股票,应该付出市价M,同时也获得1股权;投资者也可购买申购l股新股所需的若干股权,价格为及RN,并且付出每股认购价S的金额。这两种选择都可获得1股股票,唯一差别在于,前一种选择多获得l股权。因此,这两种选择的成本差额,即M-(RN S),必然等于股权价值R。 重写方程,可得 R=(M-S)/(N+1) (2) 例:如果分配给现有股东的新发行股票与原有股票的比例为1:5,每股认购价格为30元,原有股票每股市价为40元,则在股权登记日前此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为 (40-30)/(5+1)=1.674元 于是,无优先认股权的股票价格将下降到: 40-1.67=38.33(元) 除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在股权登记日以后,股票的市场价格中将不再含有新发行股票的认购权,其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也按比例下降,此时就被称为“除权优先认股权”。其价值可由下式得到。 M-(RN S)=0 (3) 式中: M为除权股票的市价; R为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N为购买1股股票所需的认股权数; S看为新股票的认购价。 此式原理与公式(1)完全一致。投资者可在公开市场购买1股股票,付出成本M,或者,他可购买申购1股股票所需的认股权,并付出 l股的认购金额,其总成本为RN S。这两种选择完全相同,都是为投资者提供l股股票,因此成本应是相同的,其差额为0。 把公式(3)进行改写,可得: R=(M-S)/N (4) 在前面例子中,除权后,队股权的价值应为 (38.33-30)/5=1.666(元) 优先认股权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它能提供较大程度的杠杆作用,就是说优先认股权的价格要比其可购买的股票的价格的增长或减小的速度快得多。比如说,某公司股票在除权之后价格为15元,其优先认股权的认购价格为5元,认购比率为1:4,则其优先认股权的价格为(15-5)/4=2.5元。假定公司收益改善的良好前景使股票价格上升到30元,增长100%,则优先认股权的价格为(30-5)/4=6.25元,增长(6.25 5-2.5 5)/2.5=150%,远快于股票价格的增长速度。
会计: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原理。我想问的是:认股权证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来的?
仅供参考 现实中,认股权证只有行权价格应该低于当期普通股市场价格,权证持有人有资本利得才会行权购买股票。
比如行权价格5元,当期市价8元。认股权证为1000份,我们应当认为权证持有人应该行权。这个公式表明行权时增发1000股收到5000元股金。按现在的价格增发1000股能收到8000元股金。以行权时收到的5000元比照现在的股价能买到625股。行权时增发1000股,这样现在无形中就增加了1000-625=375股。具有稀释作用。如果企业亏损,就不具有稀释作用了,相反每股亏损减少。仅为个人理解,有错误请见谅。如果采用美式买权定价方法确定认股权证价值,其计算公式为:认股权证价值=()
C
企业股权融资时,如何计算估值
企瑞管理QIRIMANAGEMENT
企瑞管理,企业一站式智慧服务中心!
为您推送精品阅读
在互联网行业的估值方法里,常用的有P/E(市盈率)、P/S(市销率)、P/GMV(市值/交易流水)、P/订单量、P/用户数,等等。到底在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估值方法,一直是业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本文希望找到各种估值方法的内部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在牛市,估值体系会往后移,这能解释为什么过去两年很多一直没有净利润的公司都获得了C轮、D轮,甚至E轮,而且是传统的PE机构投资的,因为他们降阶了,开始使用P/S这个低阶工具了。
让我们先看一个虚拟的社交类企业的融资历程:
天使轮:公司由一个连续创业者创办,创办之初获得了天使投资。
A轮:1年后公司获得A轮,此时公司MAU(月活)达到50万人,ARPU(单用户贡献)为0元,收入为0。
A+轮:A轮后公司用户数发展迅猛,半年后公司获得A+轮,此时公司MAU达到500万人,ARPU为1元。公司开始有一定的收入(500万元),是因为开始通过广告手段获得少量的流量变现。
B轮:1年后公司再次获得B轮,此时公司MAU已经达到1500万人,ARPU为5元,公司收入已经达到7500万元。ARPU不断提高,是因为公司已经在广告、游戏等方式找到了有效的变现方法。
C轮:1年后公司获得C轮融资,此时公司MAU为3000万人,ARPU为10元,公司在广告、游戏、电商、会员等各种变现方式多点开花。公司此时收入达到3亿元,另外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假设有20%的净利率,为6000万。
IPO:以后公司每年保持收入和利润30-50%的稳定增长,并在C轮1年后上市。
这是一个典型的优秀互联网企业的融资历程,由连续创业者创办,每一轮都获得著名VC投资,成立五年左右上市。我们从这个公司身上,可以看到陌陌等互联网公司的影子。
我们再做一些假设,按时间顺序倒着来讲:
IPO:上市后,公众资本市场给了公司50倍市盈率。细心而专业的读者会立即反应过来,这个公司的股票投资价值不大了,PEG>1(市盈率/增长),看来最好的投资时点还是在私募阶段,钱都被VC和PE们挣了。
C轮的时候,不同的投资机构给了公司不同的估值,有的是50倍P/E,有的是10倍P/S,有的是单个月活估100元人民币,但最终估值都是30亿。不信大家可以算算。每种估值方法都很有逻辑的:一个拟上创业板的公司给50倍市盈率,没问题吧;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给10倍市销率,在美国很流行吧?或者一个用户给15-20美元的估值,看看facebook、twitter等几个公司的估值,再打点折扣。
B轮的时候,不同的投资机构给了不同的估值方法,分歧开始出来了:某个机构只会按P/E估值,他给了公司50倍市盈率,但公司没有利润,所以公司估值为0;某个机构按P/S估值,他给了公司10倍市销率,所以公司估值10*0.75亿=7.5亿;某个机构按P/MAU估值,他给每个MAU100元人民币,所以公司估值达100元*1500万人=15亿。不同的估值方法,差异居然这么大!看来,此时P/E估值方法已经失效了,但P/S、P/MAU继续适用,但估出来的价格整整差了一倍!假设公司最终是在7.5-15亿之间选了一个中间值10亿,接受了VC的投资。
A轮的时候,P/E、P/S都失效了,但如果继续按每个用户100元估值,公司还能有100元/人*500万人=5亿估值。此时能看懂公司的VC比较少,大多数VC顾虑都很多,但公司选择了一个水平很高的、敢按P/MAU估值、也坚信公司未来会产生收入的VC,按5亿估值接受了投资。
天使轮的时候,公司用户、收入、利润啥都没有,P/E、P/S、P/MAU都失效了,是怎么估值的呢?公司需要几百万元启动,由于创始人是著名创业者,所以VC都多投了一点,那就给2000万吧,再谈个不能太少不能太多的比例,20%,最后按1亿估值成交。
我们总结一下,这个互联网公司天使轮的估值方法是拍脑袋:
A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
B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P/S
C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P/S、P/E
也许上市若干年后,互联网公司变成传统公司,大家还会按P/B(市净率)估值!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大多数的融资都是类似的情况?
对互联网公司来说,P/MAU估值体系的覆盖范围是最广的,P/E估值体系的覆盖范围是最窄的。在此,我姑且把这种覆盖体系叫做估值体系的阶数。P/MAU是低阶估值体系,容忍度最高;P/E是高阶估值体系,对公司的要求最高。
不同的估值方法殊路同归。我们来看一个公式:净利润(E,earning)=收入(S,sales)-成本费用=用户数(MAU)*单用户贡献(ARPU)-成本费用。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没有E,还可以投S;如果没有S,还可以投MAU,但最终还是期待流量能转换为收入,收入能转换成利润。不同的创业企业,都处于不同的阶段,有的属于拼命扩大用户量的阶段,有的属于绞尽脑汁让流量变现的阶段,有的属于每天琢磨怎么实现盈利的阶段。然而,最终大家是要按盈利来考察一个公司的,那时候不同阶数的估值方法是殊路同归的。
在牛市,估值体系会往后移,这能解释为什么过去两年很多一直没有净利润的公司都获得了C轮、D轮,甚至E轮,而且是传统的PE机构投资的,因为他们降阶了,开始使用P/S这个低阶工具了。在熊市,估值体系会往前移,这能解释为什么一些收入和用户数发展良好的公司都融不到资,甚至只能合并来抱团取暖,因为连很多VC也要求利润了,大家把低阶的估值体系雪藏了。
二级市场的政策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中国为什么一直缺少人民币VC?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公众资本市场只认P/E这个高阶估值体系。我们看看创业板发行规则:“(1)连续两年连续盈利,累计净利润不少于1,000万元……或(2)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
必须要有这么多的利润,才能上市,才能在二级市场具有价值,这个估值体系要求实在太高了。当企业只有用户数、只有收入规模,哪怕你用户数是10亿人,你的收入规模有100亿,只要没有利润,估值统统为0!所以人民币VC很少,PE很多,因为他们响应了**的号召只用市盈率这个工具,不然没有退出渠道!但美股、港股都有P/S的测试指标,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成为公众公司上市。如果公司能在上市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只按P/S估值(最终可能还是要按P/E),将打通大多数公司的发展阶段,让每一轮的估值都变得顺畅起来。
为什么发展好好的公司会“B轮死”、“C轮死”?有的公司用户基数很大,但总是转换不成收入,如果在融下一轮的时候(假设是B轮),投资人坚决要按高阶估值体系P/S估值,那么公司的估值算下来是0,融不到资,所以会出现B轮死;有的公司收入规模也不错,但老是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如果在融下一轮的时候(假设是C轮),面对的是只按净利润估值的PE机构,他们觉得公司P/E估值为0,公司融不到资,也会出现C轮死。
到此,各种估值体系的内在联系以及使用方法就探究完毕了,希望各位创业者和投资者读者能应用这些原理行走在牛熊之间、各轮融资之间,希望立法者读者能重视各阶估值体系的威力,积极改进规则发挥其对创新的引导作用。
关于企瑞:
企瑞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瑞管理”)是一家专注为企业提供法律、财税、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综合性管理服务机构。公司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己任,潜心研究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一站式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境。
发行人股权公允价值的确认依据及合理性,各期股份支付金额的计算方法。
上市号【YDYIPO】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问题 17 :关于股份支付
根据申报材料:( 1 )报告期各期,公司确认的股份支付金额分别为 83.69 万元、 42.97 万元和 0.00 万元,系因2018 年 1 月实施的第一次股权激励,该次激励中包含部分核心技术人员;( 2 )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11 月公司分别实施了第二、第三次股权激励,因相关增资款项按公允价值支付,故未确认股份支付。
请发行人说明:( 1 )报告期内,昆仑荣臻受让山东中创、友邦电子所持有的中电有限股份的价格是否公允及资金来源;昆仑荣臻投资中电有限资金金额与其实缴资本的匹配性;( 2 )各次股权激励中员工受让昆仑荣臻股权价格、对应的发行人股权价格及发行人股权公允价格的情况,发行人股权公允价值的确认依据及合理性,各期股份支付金额的计算方法。
请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17.1 发行人回复
(一)报告期内,昆仑荣臻受让山东中创、友邦电子所持有的中电有限股份的价格是否公允及资金来源;昆仑荣臻投资中电有限资金金额与其实缴资本的匹配性
注1:根据2014年12月15日北京安瑞普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中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审计报告》(安瑞普审字〔2014〕第0265号),公司以2014年9月30日为基准日的经审计净资产为17,966,253.46元。
注2:根据2019年3月6日中京民信(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中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拟股权转让涉及的中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资产评估报告》(京信评报字〔2019〕第99号),公司以2018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评估值为30,630,594.25元。
注3:根据2019年2月28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中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审计报告》(大信审字〔2019〕第1-00861号),公司以2018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经审计净资产为35,736,837.81元。由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固件业务相关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呈快速发展态势,故2019年11月股权成交时公司对应估值高于2019年4月份。
单位:万元
上表显示,昆仑荣臻累计收到全体合伙人的实缴资本金为7,350,000.00元,同时考虑昆仑荣臻2016年收到公司的分红款343,816.02元(转作出资款),合计金额7,693,816.02元,略高于昆仑荣臻支付的购买股权对价7,675,050.84元,故匹配一致。
(二)各次股权激励中员工受让昆仑荣臻股权价格、对应的发行人股权价格及发行人股权公允价格的情况,发行人股权公允价值的确认依据及合理性,各期股份支付金额的计算方法
单位:元/股
2014年12月,昆仑荣臻受让山东中创持有的公司14.25%股权,并将其作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股权来源,但当时并未明确具体的股权激励方案。2016年3月1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2017年6月,公司各激励对象分别通过与公司和昆仑荣臻签订《股权激励计划协议书》,间接取得公司1,781,250股股份。因员工间接取得的公司股份的成本低于其股份的公允价值,故公司于当期确认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费用。
报告期内,股份支付相关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如下:
注:考虑扣除失效的权益工具后,累计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为2,578,305.63元。
综上,公司股份支付相关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及结果合理。17.2 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核查过程及意见
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主要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核查公司和相关股东的工商登记资料;
(2)查阅公司和持股平台公司股东增资和股权转让的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股权转让协议及相关的银行转账凭证等相关资料;
(3)查阅公司关于股份激励的董事会决议及方案,检查股份支付相关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及结果,复核股份支付的计算过程;
(4)检查公司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情况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5)检查公司股份支付事项是否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作了恰当披露。
经核查,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认为:
(1)昆仑荣臻受让山东中创、友邦电子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的价格公允,资金来源系激励对象的自有资金和部分分红款,昆仑荣臻购买公司股权的资金金额与其实缴资本匹配一致;
(2)各次股权激励中公司股权公允价值的确认依据合理,各期股份支付金额的计算方法正确。
认股权证中的认股价和行使价分别是什么?
1、认股价,是当投资者购买了认股权证后,持有认股权证到期并进入行使期后,可以按照约定购买正股的价格。
2、认股权证的行使价是指以认股权证换取普通股的成本价。其计算公式为:行使价=认股权证的市价×每手认股权证的数目/每手认股权证可换的普通股数目+认股价。
3、认股权证是授予持有人一项权利,在到期日前(也可能有其它附加条款)以行使价购买公司发行的新股(或者是库藏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