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40万卢比是多少人民币(一顶帐篷要价40万!印军数万精锐蹲大棚,印度称赞:完美的发明)

一顶帐篷要价40万!印军数万精锐蹲大棚,印度称赞:完美的发明

冬季降临,印度又快到了大雪封山的时候了,从目前印军放出的消息来看,似乎准备充分,有了御寒的太阳能防寒帐篷,一顶帐篷的造价据说有40万卢比,折合人民币4.4万元,一顶帐篷能容纳10名士兵。对于这款全新高海拔山区冬季太阳能防寒帐篷,印度国防部称这是一项完美的发明,非常适合印度5万精锐部队在高山地区使用,有网友看后直言:这难道不就是一个蔬菜大棚吗?

一直以来,一进入冬季,印度高原地区士兵的生活环境就十分恶劣,只能住在帆布帐篷和铁制容器里,不仅不安全还不保暖。说起来,印度大部分地区都比较温暖,因此其并不具备生产高寒地区防寒设备的能力,所有的防寒衣物、设备以及医疗物资等都是从美国进口的,现在却发明了一种太阳能帐篷,也算是一大进步。

从现有资料看,这一帐篷由塑料薄膜、棉被型隔热材料、金属框架和塑料薄板组成,比帐篷厚重,比房屋脆弱,稍不注意还有可能被吹跑,如果点上煤油炉子,很容易就会发生火灾,很多人不禁疑惑,难道大雪封山之后,印度数万精锐就准备住进这样一个蔬菜大棚里?不过,从去年印军的表现来看,确实能吃苦,就算前线物资不充足,依旧能生存下去,生命力十分顽强,今年大概率还会继续进口美国的二手高寒棉衣。

解决了物资问题,再来看一下印军的实力,其从美俄等大国进口了不少物资,包括俄罗斯T-90坦克、波兰T-72坦克以及韩国K-9型自行火炮等,当然还有2000辆老式的落后战车、4500门火炮等,但155毫米榴弹炮数量很少,大都是50年代技术的105毫米榴弹炮、130毫米加农炮等,今年年底还会迎来俄制S-400导弹,届时,印度国防实力或将提升不少。

除此之外,还从法国那里引进不少阵风战机,只不过还需要多多熟悉操作,但印度刚订购的6个皮那卡火箭炮团,40公里的射程根本难以在实际战斗中及时支援。比较先进是从俄罗斯引进的龙卷风火箭炮,还有42门,要说起来,印度军队的武装还算可以。但再先进的武器,如果士兵不能以最佳状态去操作,战斗力或将大打折扣,毕竟零下30多度,印度士兵却只能缩在蔬菜大棚中,再先进的武器也是摆设。

四万卢比等于人民币多少

四万卢比等于人民币11828元

1000印度卢比可以买到什么?

100元人民币按照中国与印度货币的汇率进行换算的话,基本上能够换到1000卢比。

在印度,人们出行一般都是乘坐公交车或者三轮车,而由于路况比较复杂,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乘坐三轮车的,而乘坐一次的价钱差不多在50卢比以上,这样如果去的地方不是太远,100元人民币也就差不多够坐20趟三轮车了。

那里卖的水果,价钱也是相当便宜的,就拿芒果来说,一公斤只需要40卢比,1000卢比可以买到25kg芒果。

在印度剪头发,一次也只需要花费30卢比左右,这样基本上能够维持几年的理发费用了。

卢比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250万人民币

卢比和人民币的换算

印度卢比当前汇率人民币194660.14822884.8612

1天新增40万,印度为何成为“人间炼狱”?

后台回复“读书”

即可免费领取52本精读好书

文|黄扯扯

来源十点人物志

01

第二波疫情袭来,印度正在沦为人间炼狱。

一连10天,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30万,4月最后一天,甚至破了40万。

原本,美国是地球上唯一一个保持单日40万记录的国家;现在,印度也加入了这个梯队。

统计数字之外,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正在死去,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沦为破碎,和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医疗系统,它原本应该保障国民的健康,如今却不堪一击。

一个普通印度人,一旦成为重症病人,他将面临这样的绝境:

叫救护车,要等8个小时;所有的医院都没有床位,没有氧气;如果不幸去世,叫殡葬车,要等6个小时;排队火葬,要等8个小时到2天不等。

作为邻国,我们看得一头雾水,印度何以至此?

去年闹第一波疫情时,**莫迪有过提前4小时宣布封国的强硬操作;今年2月,印度单日新增病例也降到了一万以下。一切看着都在好转,印度何以至此?

我们翻阅了大量印度国内媒体的疫情报道,和推特上的疫情消息,以下或许就是答案:

01

爆发

4月20日,印度北方邦,一个人口2.5万的城郊社区。

一名叫兰姆德菲(Ramdevi)的42岁妇女出现发热症状,她在家里挺了4天,企图靠免疫力自愈。在印度,很多人都这么做。

直到24日早晨6点,她开始感到呼吸困难。她儿子借了一辆三轮车,火速把她送进附近的社区医院。

社区医院早已人满为患,只有50张特需病床,却接诊了100多位发热病人,有一半人不得不随便搭张床,甚至睡在地上。

但病人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进来。每天大约有200到250名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的病人想要医生救救他们,兰姆德菲只是其中之一。

医生也爱莫能助,只能让他们去更大的县医院(印度的县相当于中国的市)。

兰姆德菲的儿子以最快的速度,将她送去30公里开外的县医院,她的血氧饱和度已经降到了35%。

血氧饱和度,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最常见的医学术语。病毒攻击人体的呼吸系统,这是监测病情进展最直观的数值。

一般血氧饱和度低于95%,就得吸氧;低于30%,有呼吸衰竭的危险。

县医院也救不了兰姆德菲,它已经自身难保,氧气、呼吸机、ICU病床,全面告急。

傍晚6点半,兰姆德菲在溺水般的痛苦中结束了生命。就在她挣扎的这段时间,同一家医院里,和她一样死于窒息的病人,“至少有五个”。

这一天,印度卫生部统计新冠肺炎新增确诊人数,是349691例;死亡人数,2767人。

这是印度连续新增病例超30万的第三天。实际上,三天的新增,一天比一天多,加起来超过了100万例。

情况还在恶化,印度每天都在刷新前一天的记录。截止到30日,印度累计病例超过1900万,死亡人数在21万以上。

最高记录,一天就死了3689人。

真实数字可能远不止这些。兰姆德菲死去的这天,她所在的、有着450万人口的锡达布尔县,对外通报的新冠死亡人数是,0。

像兰姆德菲这样没有医院接收、更没法做病毒检测的病人,到死连个数字也不是。

多家印度媒体用“崩溃”来形容这个国家的公共卫生医疗系统。巨大的医疗缺口,让印度的医务工作者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死去。

兰姆德菲生前所在的北方邦,是这轮疫情的重灾区。据印度**预计,北方邦每天将大致缺口:

16752张特需病床(可以吸氧的),3061张ICU病床,以及1538台呼吸机。

02

缺氧

仅4月23日一晚,在印度首都的一家私立医院里,就有20名新冠重症患者因为缺氧死亡。

这家医院的负责人后来告诉媒体,当天下午,医院氧气告急,210名病人等着氧气续命。医院方得到中央**的保证,“下午5点前,会有3600升的氧气补给”。

但直到24日凌晨,他们才等来1500升。

足足7个小时的延迟,而且氧气瓶长时间缺气,就算灌入气体,短时间内气压也上不去。一来二去,危重病人的性命被耽误了。

“缺氧”不是一家医院独有,而是在印度首都所有医院之间蔓延。但有了这次前车之鉴,其他医院不再笃信**,纷纷公开在媒体上求助。

24日早8点30,新德里Batra医院连线新德里电视台,大声疾呼:“我们的氧气库存还剩下0!读数已经是0!”

一个小时后,他们从德里当*那里得到了氧气补给。

几乎同一时间,新德里另一家医院在推特上发出“SOS”,也连线了新德里电视台。

负责人说医院的氧气“只够支撑30分钟”,“我们很绝望,我们求助了所有能源方面的官员”,讲到这里,她声音哽咽,情绪崩溃,无法保持通话。

流传最广的一个视频,是东德里的一家心脏专科医院负责人,言辞恳切,说了三四遍“我求求你们了”。

ShriRamSingh心脏专科医院的负责人出镜求氧的视频,在印度社交网站上疯传

从凌晨4点30开始,他派人开着车,把德里周边方圆五六十公里内的地方都跑遍了,到处求氧,一无所获。

“没有氧气,我们的病人活不过2个小时,他们还很年轻。”

“我恳求你们,给我们点氧气吧,我们的病人需要氧气,他们会死的,求求你们了。”

密切关注印度疫情的张文宏医生,不无惋惜地在微博上表示:“当氧气供给都跟不上的时候,很多年轻的病人都可能会死去,原本他们只要有一口氧气吸就能活下来的。”

与德里毗邻的北方邦,缺氧问题同样严重。印度独立新闻媒体scroll,采访了当地数名新冠疑似病人,在医院氧气耗尽后,他们被告知,“自己灌氧气吧”。

然而,黑市上,医用氧气已经被炒成天价——平时卖6000卢比一瓶,现在要5万(约合人民币4340元)。

在惨烈的缺氧事实面前,北方邦首席部长(相当于中国的省长)Adityanath仍然数次公开声称,“本邦没有任何氧气匮乏的问题”。他还威胁要把“造谣传谣者扣押起来”。

“谣言”非但没有止息,反而愈演愈烈。

印度著名脱口秀演员瓦伦·格罗弗(VarunGrover)连发好几条推特讽刺,“地球上最古老文明的人民,居然是死于缺氧(没有事先规划好制氧厂),而非病毒。”

印度短视频博主马怒,在中国社交网络上拥有几十万粉丝,以前他分享的,都是些吃吃喝喝的生活日常,“乐呵呵的”;最近的视频,他聊的都是当地新闻,很多人感染新冠后因为买不到氧气而死去。

他少见地愤怒起来:“就算我们是韭菜,先让我们活着才割吧,全死了,割哪个韭菜?”

03

SOS

但所有的医院都满了,他找马怒,希望可以借助马努的“关系”,求一张床位,随便哪家医院都行。

朋友不放弃,到处“托关系”,花了三四万人民币,才在一家医院找到了“一席之地”。

这是字面意思的一席之地,没有床,只能铺个垫子躺地上。

但进了医院也没用,生死依然未卜,因为他们没有氧气。

在印度,数以千万计的人,像马怒朋友的叔叔一样,感染了,却求不到床,也得不到氧。

有人是74岁的老母亲感染,血氧饱和度掉到78以下,而他身在国外回不来,叫救护车无人接应,他急得@了一连串政客的名字,其中也包括**莫迪。

“印度,请救救我妈妈吧。”

有人为血氧饱和度不到60的六旬老人求一张ICU病床。

还有人情况非常危急,本地医院治不了,便想求一辆救护车,去首都的医院试试运气。

但在了解到救护车跨邦运送的费用后,绝望地删除了求助的推特:

“从比哈尔邦到德里要价150万卢比(约合15万人民币),这根本就不是普通人承担得起的。”

最令人悲愤的,是在推特上亲眼见证一名从业35年的资深记者,从确诊到死亡的全过程。

这名叫维奈(Vinay)的老记者,因为北方邦首席部长的一个荒唐规定——“没有邦首席医疗官签发的许可证,不能被任何医院接收入院”,他先后被三家医院拒绝。

这个规定,有批评者认为,意在“减少新增确诊病例数量”。

16日,维奈在推特上控诉:

17日,首都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看到了他的推特,让他填写详细信息,好帮忙扩散,寻求医院接收他入院治疗。

下午5点16,维奈按照要求填好了信息。

5点46,他又发了一条推特,“血氧掉到31了,什么时候有人帮我?”

一分钟后,他发出最后一条推特——他的血氧饱和度定格在了31。

很快,他儿子向媒体证实,维奈死了。

临死前,他和儿子问了不下40个供应商,想先买瓶氧气保命,但所有的氧气都卖断货了。

马怒在最近的视频里,高度概括了这轮疫情冲击下,普通印度人的生存困境:一旦感染,活不起,也死不起。

救护车运转不周,叫救护车要等至少8个小时;

去医院的话,没有空的床位;

有床位,也不一定有氧气;

没有氧气,人死了,等火化还要排队。

但富人的生活好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马怒说起他开大型超市的邻居,同样是感染了新冠病毒,普通人为了医院的一张床位焦头烂额;而这位富人邻居,足不出户,医生上门治疗。

“他好了就去迪拜玩啦。”

04

火化

24日,就在印度连续三天新增确诊病例超30万的时候,纽约时报摄影师阿图(AtulLoke)航拍的一张照片,震惊了世界。

照片摄于东德里,目力所及,数不清的火堆熊熊燃烧,火舌直舔天际。

那是人们在火化因为疫情而激增的尸体。

静态的照片却传递出一种动态的恐怖感:死去的患者被盖上白布,还在源源不断地被送来火化。

这张照片流传开来,印度成了“人间炼狱”的象征。

其实,“烧尸”是印度教的传统,尸体火化,灵魂才能得到解脱。在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的恒河边,烧尸的仪式日夜不停,人们并不觉得恐怖。

问题是,疫情将印度的重灾区,全部变成了烧尸的场所。

在新德里,火葬场外的尸体排成行,正常火化一具尸体需要2-3小时;而现在,加上排队的时间,亲属最长要等2天。

可新德里白天气温高达40度,尸体放一天就腐化成水,臭不可闻,又成了病毒的温床。

工作人员不得不加急把周边的停车场、公园,开辟成露天火葬场。

位于新德里西南郊区的一座建成没多久的狗火葬场,也被征用来火化新冠逝者。

在吉拉特邦的首府苏拉特,火葬场的熔炉24小时不停,以至于里面的铁都被烧断了,等待时间延长至8到12小时。

和印度各地“烧尸”的声势浩大一对比,官方公开的死亡人数反而显得,“少得不正常”。

《纽约时报》的记者,四月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待了13天。博帕尔曾经最为人熟知的新闻事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毒气泄漏案,直接导致2.5万人死亡。

现在,当地居民说,37年来,博帕尔的火葬场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热闹’过”。

记者蹲守了当地所有的火葬场和墓地,发现13天里,严格按照新冠防疫标准处理的尸体,多达1000多具。

但官方通报的死亡人数只有41人。

这和印度本土媒体,《今日印度》的调查结果一致:在博帕尔,遵照防疫标准火化的尸体有187具,而官方通报数字仅为5人。

有印度网友推断,实际上的新冠死亡人数,应该是每天3万人,而非官方统计的3000。

“哪怕是每天(死亡)五到六千,火葬场都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哪怕是1万,都不至于排这么长的队。”

很多印度人气愤的点在于,官方隐瞒真实死亡数字,让普通百姓觉得,疫情好像也没那么严重,就永远不会重视防疫。

比如马怒,他反复告诉家里人,“待在家里,不要出去,外面形势很严峻”,家人也不太当回事。

在公共场合,只要是**监管不到的地方,人们就懒得戴口罩。

05

花式运尸

新冠病人去世后,按照防疫规定,尸体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严格处理,亲人也不能接触。

但在印度,医疗、殡葬资源疯狂被挤兑,公共卫生系统几近崩溃,于是出现了魔幻的一幕幕。

26日,在印度安得拉邦街头,一名警察拦下一辆摩托车,对车上的三人进行盘问。

他吃惊地发现,三人中,只有一前一后两名男子是活人,夹在中间的女子已经去世。

这名50岁的女子,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被儿子和女婿送到医院,但他们没有得到治疗,只有没完没了的等待。

先是等病毒检测结果,女子还没等到就去世了;然后是等救护车,在等待数小时后,医院明确告诉他们,救护车超负荷运转,不会来了。

儿子和女婿不得已,决定用摩托车“夹尸三贴”的方式,把母亲的遗体转移到火葬场。

同一天,在北方邦的阿格拉,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一名男子左等右等也等不来救护车,于是把老父亲的遗体绑在车顶,送去火葬场。

根据《今日印度》的说法,在阿格拉,要等救护车周转,至少要6个小时。

农村地区倒是不存在运尸的问题,村子里就可以进行印度教的火葬仪式,但别的问题又出现了。

在北方邦的乡下,一位胡子花白的老爷爷,用自行车推着死于新冠的老伴,在烈日下步行了好几个小时,只为找一个地方将她火化。

村子里的乡亲们,不允许他把老伴就地火化,害怕病毒会在村子里传播。

最后还是警察发现了他,帮他单独找了一块地方,让他安心地送走了老伴。

印度独立新闻媒体scroll在一篇报道里写道:“人们像蝼蚁一样死去,既不体面,也无尊严。”

网络上,愤怒的声讨一浪高过一浪,人们要求莫迪**负责:

“死了这么多人,莫迪居然还在举办竞选集会!

**本该提前做好准备的,却任由这些悲剧发生,真为你们感到羞耻!”

06

政客

就在26日,印度总统莫迪仍然在推特上鼓励民众出门投票。

印度是多d派执政,今年是地方换届选举之年,3月27日至5月2日,印度一共有五个邦进行领导人换届选举。

这五个邦,至少有一半不在莫迪和他领导的印度人民d手中。对于他们来说,赢得尽可能多的邦选,也就意味着印人d在全国的统治更加巩固。

莫迪才会不顾疫情,如此卖力地号召当地人到特定的投票点去投票。

不仅如此,他还“身先士卒”。在人口过亿的西孟加拉邦,他亲自发起了20场大型集会。

内政部长和印人d**也纷纷下场,深入到地方市政,举办了80场竞选集会。

现场投票又是一次大型人口聚集。

以北方邦为例,选举要动员1.3亿选民,分四次,在遍布全邦的20万个投票亭,排队投票。

更绝的是,邦选举还要求,人们回自己的出生地去投票。

印度独立新闻媒体scroll,采访了瓦拉纳西印度大学病毒研究所的负责人。该负责人来自瓦拉纳西的城郊,想到要回老家投票,他就不寒而栗:

“从大城市把病毒带回去,再通过聚集,让病毒在农村传播开来。”

他并非杞人忧天,不止一家印度媒体报道,在前几轮投票结束后,北方邦就有选民死于感染新冠。

而在印度北部小城赫尔德瓦尔,人们在疫情期间摩肩继踵,甚至连口罩都不戴。

这个人口只有11万的小城,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吸引了数千万印度教徒前来朝圣,因为这是12年举办一次的“大壶节”。

人们集体下到恒河里,焚香,沐浴,据统计,人数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94万人在不戴口罩的情况下,零距离亲密接触。

这一天,4月14日,印度国内单日新增确诊突破了20万。

赫尔德瓦尔所属的北阿坎德邦**,明明可以取消或推迟今年的节庆,可是却没有。

印度国内批评者指出,北阿坎德邦的执政d,正是莫迪领导的印人d。取消大壶节,肯定会得罪全国的印度教徒,他们在邦选时,就不会把票投给印人d。

**利益当前,防疫和人命的优先级,都可以往后靠。用印度媒体援引一位法官的话来说,这轮疫情反扑,政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被控谋杀”。

07

悲惨和黑暗从来不是绝对的,木心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

但这需要能力和良心。

线下医疗挤兑,人们跑遍所有医院,也找不到病床、氧气和*,于是像洪水一样涌向网络求助。

但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求助者的声音很快湮灭在互联网的碎片里。

得有人主动承担起组织者的角色。

印度脱口秀演员瓦伦就是那个人。他的推特,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就成了求助者的“扬声器”,全都是转发和扩散。

他注意到,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会语无伦次,没有重点,就专门撰写了一组推特,用最简单、清晰的语言指出,求助者该如何阐明需求,帮助者该如何提供帮助。

求助者要尽量明确地给出时间地点和联系人(至少2个,以防有一个联系不上),以便别人精准对接,有效扩散。

“要帮忙就好好帮,不要给别人添乱。”

如果问题得到了解决,就把求助推特删除,为他人节约资源。

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效率很高。

23号,他帮一名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病人求*;24日,*找到了,他删除了推特。

在新德里,一名叫史维塔(Sweta)的独立记者,发起了一个名为“医疗保障组织”的线上活动,有350人参与。

他们使用#COVIDSOS(新冠求助)#的话题标签,帮新冠患者扩散求助推特。

救援不止发生在线上,他们还给那些无依无靠的人送水送饭,帮隔离的人上门喂宠物。

在班加罗尔,一名叫乌曼(Umang)的25岁程序员,创建了一个网站,求助者只要键入所在城市,就能快速索引空余的床位、氧气、呼吸机或其他医疗资源。

不需要注册,也不需要下载任何APP。

所有的抗疫英雄里,最振奋人心的,是一名地方长官,他叫巴鲁特(RajendraBharud)。

巴鲁特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是印度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有460万累计确诊病例,6.8万人死亡。

但他所在的嫩杜巴尔县,成了这轮疫情风暴中的“世外桃源”。

别的地方都在闹“氧荒”,嫩度巴尔却能每分钟自产2400升的氧气,而每日新增病例在1200人上下,供氧绰绰有余。

有了氧气,身强力壮的年轻患者就有更大的把握挺过去,他们康复、出院,腾出床位给其他患者。嫩杜巴尔的医院维持着良性运转,即便是最紧张的时候,也有150张空余床位。

这多亏了巴鲁特的“远见”。

去年9月,印度第一波疫情开始好转,新增病例逐日下降,别的地方甚至中央**都放松了警惕。巴鲁特成了“逆行者”,他拨出850万卢比的财政预算,在当地建了有史以来第一座制氧厂。

今年1-2月,印度新增病例降到最低点,他又建了两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印度中央**,明明有第一轮疫情的教训,却仍然拖拖拉拉,原本规划的162座制氧厂,到第二轮疫情爆发,才开工了33座,每分钟产能只有659升。

巴鲁特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和母亲相依为命;他还是原住民出身,在种姓和等级制度森严的印度,他的出身不亚于次等公民,他是吃尽了苦头才拿到医学博士学位,然后进入政界,这或许是他行事不那么官僚的原因。

他的原则是,“我们不会允许有人因为缺氧死去。”

现在,马哈拉斯特拉邦**正在“全邦大力推广嫩杜巴尔模式”,确保医院都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如果像巴鲁特这样的政客能再多一些,印度何苦走到这一步呢?

END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住的居民楼,有人家里烧糊了东西,浓烟弥漫开来,呛得整栋楼的人都睁不开眼。

于是,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邻居,纷纷走出家门,挨家挨户地询问,到底是谁家着了火。

虽然起火的不是自己家,但在人口如此密集的地方,很难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没人想当那条无辜的“池鱼”,所以面对印度的疫情,我们也没有办法置身事外,谁让我们离得这么近。

甚至,在全球化如此发达的今天,距离再遥远,也不能对其他人类的遭遇视而不见。

借用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的话来说:在印度发生的一切,也可能在任何地方发生。

点【在看】,愿印度早日战胜疫情。

END

往期精彩

午觉超过1个小时,居然这么可怕?

2021-05-07

《悬崖之上》最牛的地方,你都猜不到

2021-05-06

遭核辐射后83天,他成了“世界上死的最惨的人”

2021-05-05

?

如果您喜欢365,请点赞,让我们知道,您曾来过~~

卢比和人民币的汇算是多少

100印度卢比可兑换17元人民币汇率及预算:1、人民币和印度卢比的汇率大约在1:6。印度大部分城市都不能直接兑换人民币,所以出发之前最好换好美金。建议不要随身携带现金,最好的办法是出发之前换美金买旅行支票(美国运通的比较好用,可在中国银行购买),这在印度换货币是最方便的,而且旅行支票的汇率也较高。

549700松象抓跳象让敌卢比是多少人民币

卢比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1印度卢比=0.09634人民币1人民币=10.3801印度卢比549700印度卢比=52957.1006人民币

花40万买机票的留学生回国后,我看到:美国,第一了!首相,感染了!

我是歪叔,愿大家安好!

这座江南名城,今天突然降温,有点冷。比天气更冷的是各地的疫情。

我听见,世界的某些角落,有无助的哭声和绝望的叹息。

昨天发完意大利老人的文章:意大利西班牙意欲拔掉60岁以上老人呼吸机背后,是人性最大的恶...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面对疫情,没有一个国家能躺赢。

在“群体免疫”的大不列颠,查尔斯王子确诊后,英国首相,是的,那个很有个性的首相约翰逊先生也摊上事了。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刚刚消息,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刚刚,约翰逊在自己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也证实了此事。

约翰逊说:Overthelast24hours Ihavedevelopedmildsymptomsandtestedpositiveforcoranavirus. 

在过去的24小时里,我出现了轻微的症状,并且在新冠病毒检测中结果呈阳性。

约翰逊还表示,自己目前正进行自我隔离。不过他表示,自己将继续通过视频会议领导现**就新冠肺炎疫情做出反应。

“Togetherwewillbeatthis我们将一起战胜它。”

比尔盖茨说过:未来战胜人类的,不是核武器,而是病毒!

欧美疫情越来越严重,学校停课,很多中国留学生归家心切。

此事此刻,没有比回到自己的祖国更有安全感了!

安全回国,回国安全隔离,是很多孩子在外的可怜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

《看看新闻》叙述了四位留学生的归国之路,很让人揪心。

回中国的机票,很早就一票难求了。很多航线陆续封航,已经不是谈钱的问题了。

那个从巴黎飞往广州的王铭妍,半小时之前看到机票的价格是19000,犹豫片刻再刷新,票价已经超过20000了。

对于有些留学生,慌不择路是可以理解的。

刚刚刷屏的留学生王丹彤,花了近40万一口气抢了十几张机票。

48小时的刷票过程中,她几乎不吃不睡。

这终究是她难以忘记的梦魇时分。

她一口气买了十几张机票,从新加坡转机的,从迪拜转机的,甚至从台北转机的,花费将近40万,最终她的回国路线是曼城-迪拜-香港-北京。

从英国出发,到最终坐在天津的隔离酒店,她花了三天三夜。

72小时,她终于回来了!

身后是平安的祖国!

一个月以前,被网友称作抵抗力强的印度,只有3例新冠。

截止昨天,印度新增13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单日增长首次过百例。印度累计确诊病例达694例,其中治愈44例,死亡16例,确诊病例中有47例为外国人。

公共卫生学家担心印度的情况是被极度低估的。截至3月22日,印度接受测试的人数不足17000人。

形势严峻,印度**莫迪三天下了三道封城令。

印度新德里的火车站,“封城”期间列车停靠在铁轨上。

在印度新德里,“封城”期间工作人员在公路上值守。

大量贫困人口徘徊在生存边缘,而且无法支付病毒检测费用。目前,每个样品的测试费用大约为5000卢比,折合人民币约为463元,这大致是一个印度劳动力家庭半个月的工资收入。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一些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贫困人口在前往私人医院求援后,被拒诊。

这是3月22日拍摄的印度新德里空旷的街道。当天,印度全国范围内7时至21时实施“公共宵禁”,禁止人们外出。

据媒体报道,为落实莫迪的措施,印度各地警察整日在街上巡逻,一些警察见到外出的人,不问青红皂白就会对其一顿“棍棒教育”。

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玛玛塔·班纳吉(MamataBanerjee)敦促公民遵守社交距离规范,在21天封锁期呆在家里,以遏制新冠肺炎的蔓延。

据《vice》3月26日报道,一印度男子因偷偷出门买牛奶,违反禁令,被警察发现后用警棍打死,引发了印度民众对警方暴力执法的质疑。

死者名为拉尔·斯瓦米(LalSwami),32岁,是西孟加拉邦豪拉(Howrah)区的一名居民。他的妻子告诉印度媒体,3月25日,拉尔·斯瓦米离家去买牛奶时,被警察用长长的警棍殴打。家人随后将其送往医院,但到达时即被宣布死亡。家人表示,拉尔·斯瓦米显然是死于暴力殴打,而警方却拒不承认,坚称他死于心脏病发作。

网友@iam_utakarsh在发布相关视频的时候,对警方表达了斥责,称:

“为什么警察一定要当街打人?他们不能劝告违反规定的人回家吗?为什么一定要使用暴力?”

愿天堂没有棍棒,愿天堂没有新冠!

摊上一个不靠谱总统,美国人民也很无奈。

美国,全球第一了!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7日5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人数达523163例,累计死亡病例达23639例。确诊人数同25日1时30分数据(407485例)相比增加了超过11万例。

美国确诊病例达82404例,成全球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

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6日17:37,美国新冠确诊病例为82404例,成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累计死亡1178例。

从3月23日开始,美国日新增病例均超过1万。美国总统特朗普26日在发布会上表示,确诊人数的上升是由于检测效率的提高。

新闻一出,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美国成功登上世界第一”“恭喜美国”的评论迅速被点赞至热评前列。

有必要这样去“恭喜”人类的灾难吗?

看看纽约的停尸房,我们内心应该感到悲伤!

(图源:dailymail)

(图源:nbcnewyork)

在贝尔维尤医院附近的第30街(30Street)和罗斯福大道(FDRDriveparkway)附近的临时停尸点,多辆冷藏卡车排起了长队。

卫生官员警告称,纽约市的太平间已接近满员。

(图源:dailymail)

曾经的宇宙中心曼哈顿如今空无一人,只剩凭空出现的几排临时停尸房。

没有人能想象到比这更魔幻的现实。

所有因为疫情离开这个世界的人们,都曾如此渴望再看一看第二天的太阳!

但很多人,可能来不及与亲人好好告别,就这么走了!

这是全人类的悲哀!

下面是来自路透社的13张照片,美国,城,空了!

有种世界末日的感觉!说不出来的感觉,很悲凉!

纽约,停摆了!

这座人类智慧、欲望、资本和权力交织的全球大都市,如今弥漫着恐惧、不安。

1、时代广场夜景

2020年3月18日,大街上看到了一个空的时代广场。

图:REUTERS/JeenahMoon

2、华尔街

2020年3月18日,由于对新冠病毒的担忧使更多人宅于家里。一名行人在华尔街上行走。

图:REUTERS/LucasJackson

3、曼哈顿小意大利

2020年3月18日,在曼哈顿小意大利附近一条几乎荒芜的桑树街上,看到了封闭的餐馆和商店。

图:REUTERS/MikeSegar

4、华尔街充电公牛雕像

2020年3月17日,金融区“充电公牛”雕像孤独的展示着它的野性。

图:REUTERS/LucasJackson

5、曼哈顿Mercer街

2020年3月18日,在曼哈顿的Soho街区发现了一条几乎荒芜的Mercer街。

图:REUTERS/MikeSegar

6、联合国总部

2020年3月17日,联合国总部及周边情况。

图:REUTERS/EduardoMunoz

7、林肯中心喷泉

2020年3月18日,一名妇女在林肯中心的喷泉旁慢跑。

图:REUTERS/GabriellaBorter

8、布鲁克林大桥

2020年3月17日,被时间凝固的布鲁克林大桥与纽约摩天楼。

图:REUTERS/EduardoMunoz

9、911纪念馆

2020年3月17日,关闭中的911纪念馆。

图:REUTERS/EduardoMunoz

10、无线电城

2020年3月18日,安静的令人不安的无线电城。

图:REUTERS/JeenahMoon

11、富尔顿地铁站

2020年3月18日,处于纽约晚高峰时段,富尔顿地铁站却几乎空无一人。

图:REUTERS/LucasJackson

12、时代广场

2020年3月18日,街道上出现了一个空荡荡的时代广场。

图:REUTERS/JeenahMoon

13、曼哈顿街道一角

2020年3月15日,曼哈顿区空荡荡的街道。

图:REUTERS/JeenahMoon

以前看关于世界末日的电影,总觉太科幻。

人类如果不携手,不命运与共,如果不能懂得“唯有共同战胜疫情,方为人类良知”,末日科幻也会照进现实!

生与死相邻,绝望与希望比肩。

全人类,一起加油!

最不愿看到下面这句话:

其实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有时候,我们一瞬间失去的东西就是永恒。

和歪叔一起看世界

Stayhappy &followur dreams

我是歪叔,假装80后,男硕士,在世界各地游走。阅人。阅己。阅人生。我在外语全球说当班。梦想玉树临风,但忘情于江湖。唯有美酒和文字不辜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和歪叔一起走遍全球每一个角落,看遍世界每一种种风情!不醉不归。等你!

关注外语全球说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朋友圈

俄乌战争重大升级,幕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往小里说,是美西方霸权欺人太甚,普京**已经到了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地步,奋起反击,不惜一切地做一个了断的行动。往大里说,天道从二战后的两超争霸,过度到苏联解体后的一超独霸,历经三十年横行霸道,想打谁就打谁的流氓时代,人类文根的根基被强盗思维强暴和颠覆,丛林法则霸凌世界,严重偏离了“万物相互依存”的天道法规,是人类在自作孽,不可活自是必然,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不可违。

普京总统年轻气盛时可以忍20年,如今已是70岁老人了却忍不下去了,为什么?美国人明知道稍作让步,皆大欢喜,八十岁的拜登总统为何寸步不让,非要让乌克兰生灵涂炭,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欧盟国家宁愿饿死冻死,也要跟着美国捅这个马蜂窝,在自己家边上纵火?南玛都直角拐弯横扫日本全境,这样奇特的自然灾害途径,学术界作何解释?怪事奇事频发,只能说美欧政客已身不由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导他们一错再错地在自毁的不归路上狂奔,一场难以预估的灾难正在向人类逼近,一切美丽的幻想或将化为泡影。

能战方能止战,俄乌战争的造事方是俄罗斯,其性质完全是两国之间的地缘冲突,有限区域内的战争。但是,美欧西方国家纠集40多个国家,出人出钱出武器群殴一个俄罗斯,而且是自始至终的全方位尽力支持,这算什么行为?这算哪门子的匡扶正义?美欧假仁假义地高喊“不愿挑起三战”,但事实是美欧就是冲着“三战”而操作的。俄罗斯已有确凿证据,美英法波挪威军队参加乌克兰战争,是谁在欺骗世界?是谁在制造罪恶灾难?普京**不想给美欧北约遮丑了,把特别军事行动升级为战争,这一切恶果都是美西方逼出来的,俄罗斯将面临空前的艰难时期,美欧也绝对轻松不到哪里去,世界各国都将面临一场严峻考验,美欧俄公开混战开启,就不是地区冲突那么简单了,受影响的必然是全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40万卢比是多少人民币(一顶帐篷要价40万!印军数万精锐蹲大棚,印度称赞:完美的发明)

相关推荐